為什麼中國佛教的石窟主要都如下分布?


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是想了解下

1. 佛教石窟寺「為什麼出現」在這些地方?

2. 佛教石窟寺為什麼「出現在這些地方」?

一句話解釋是

圖中的石窟寺出現地就是沿著佛教傳播(絲綢之路)的路徑;

到具體的石窟寺開鑿地,則往往順著絲路分布,卻又和絲路重鎮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而選擇清凈又距離城市不遠的山嶽

========分割線==========

1. 佛教的傳播主要是兩支

  • 北傳佛教
    • 漢傳佛教 印度 - 西域 - 中國 漢朝
    • 藏傳佛教 印度 - 西藏
  • 南傳佛教 印度 - 緬甸泰國柬埔寨斯里蘭卡

南傳佛教由於收到氣候等影響,開鑿石窟寺較少,所以見到的石窟寺主要在中國,阿富汗以及印度境內

2. 石窟寺的發展傳播脈絡

為了更好的看清為什麼「出現在這些地方」,我們把不在中國境內的傳播線路也給出來,見下圖

2.1 印度石窟

我們知道,佛教是無神論宗教,o(╯□╰)o,印度早期佛教造像為間接表述 - 只雕塑佛座,佛發,佛足和菩提樹。印度最初談到佛陀和佛法時,會比喻為一團雲,給夏季遭受乾旱的土地降下雨露 -- 正符合乾旱地區民眾的現實需求

2.2 阿富汗石窟

代表 - 巴米揚石窟

匯聚印度石窟建築和犍陀羅藝術,將石窟和巨型造像結合

(現存最大佛教石窟群,有世界上最高的古代立式佛像)

2.3 中國石窟

2.3.1西域(新疆)石窟

始鑿於3世紀左右

多為彩塑,也有木雕和個別石雕

壁畫有突出地位 - 繪法採用古西域流行的暈染法(凹凸法)結合"鐵線描"輪廓勾勒

代表 - 克孜爾石窟

始鑿於3世紀左右,8世紀後逐漸廢棄

除宗教內容外,還有許多表現耕種,狩獵,商旅往來,音樂舞蹈,民族風貌的畫面

這些是佛教民族化,地域化的表現,促使龜茲模式的形成

2.3.2涼州(武威)模式

涼州一度是北中國佛教文化中心

原因:

河西走廊東端,最早接觸吸納中原文化,又和西域游牧文化有不可分割的淵源

高僧駐足客居翻譯佛經弘揚佛法

涼州寬鬆的政治社會生活環境和良好的人文環境

涼州聚集一批修建石窟的能工巧匠

涼州僧人曇耀在主持開鑿天梯山石窟之後東下大同,主持開鑿雲岡石窟,並為龍門石窟開鑿培養一批技術力量

代表 - 天梯山石窟 - 中國石窟寺的鼻祖

涼州模式的輻射下,河西走廊開鑿自西向東的 五個廟石窟(肅北),敦煌西千佛洞,莫高窟,榆林窟,東千佛洞,旱峽石窟(瓜州),昌馬石窟,文殊山石窟,馬蹄寺石窟(肅南)等

敦煌莫高窟

形制 - 取消中心塔柱,形成更大的佛殿,佛殿正面是佛陀及兩側的陪伴人物

菩薩處於佛陀和眾生之間的地位,直接面向尋求解脫的人,引導他們皈依佛門或信任佛的教義

穹頂常畫著裝飾圖案,圖案的中心是個圓,意思是超然於塵世之上

2.3.3 平城模式

平城模式的代表也就是我們熟悉的 雲岡石窟了,雲岡石窟的溢美之詞就不再贅述了,重要的一點是,從雲岡-龍門石窟開始,中國石窟寺的形制模式即已定型,再向後的發展基本在這個模式上發展了。

3. 南方石窟寺/大佛

唐朝安史之亂-黃巢之亂後,北方的石窟寺基本妥妥兒的走上了下坡路,基本沒有重要石窟寺的開鑿了。

但從唐初石窟寺風潮傳入巴蜀後,大佛開鑿從未停止,一直持續到了民國,重要的大佛如下

  • 唐代大佛之風傳入巴蜀

    • 樂山大佛
    • 榮縣大佛
    • 安岳卧佛
    • 半月山大佛
    • 大足石刻 - 唐末宋初
  • 宋代大佛從豪邁打氣走向恬靜婉約

    • 大足寶頂山大佛
  • 明代,明末張獻忠屠四川導致龍華大佛未完工

    • 龍華大佛
  • 民國

    • 潼南馬龍山卧佛


無邀強入。

偷懶拿寫過的一篇小文做個鋪墊:

《讀史札記 :石窟藝術能叫漢族藝術嗎?》

百度百科「四大石窟」條目說「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這話,值得商榷。

首先,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四大石窟都是佛教文化為特色的石窟藝術。

雖然佛教在漢明帝時就拿到官方「許可證」,但「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哉!」,不利於統治;「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這對強調倫理、講求秩序的儒家來說,簡直勢不兩立。只有到了南北朝時期,地球進入了小冰河期,天災來了,戰爭隨之也來了,你攻我伐,百姓民不聊生,需要寄託,統治者朝不保夕,也需要慰藉,佛教才興盛起來,再產生了為佛造像的現實需求。

佛教和基督教的原教旨里有個相通之處,都不造像,不立偶像崇拜,製作佛像是一種褻瀆神聖的罪過。

到了公元2-3世紀,新疆拜城修建了我國境內第一座石窟寺克孜爾千佛洞。拜城時屬西域,石窟這種藝術形式是少數民族的創造。

其次,考察四大石窟的肇始,都在南北朝時期。

莫高窟始於前秦,投資方為前秦大股東苻家族是氐族,不是漢族。

雲崗石窟始於北魏,投資方為北魏大股東拓跋家族是鮮卑族,不是漢族。

龍門石窟始於北魏。首筆投資也來自北魏孝文帝,不是漢族。

麥積山石窟始自後秦。投資方為後秦大股東姚氏家族是羌人,不是漢族。

再次,四大石窟主體部分都有鮮卑文化的影子。

四大石窟的鑿刻興盛於北魏,在隋唐基本完成,隋唐之後基本沒有新建。

北魏的董事會一直是鮮卑族。

隋朝創始人楊堅同志長在鮮卑族,直到稱帝才改回漢姓「楊」,用了四十年的鮮卑姓「普六茹」。楊同志應該受鮮卑族文化的不少影響,決策層、管理層都是鮮卑環境長大的老一輩,造起佛像自然也得延續鮮卑藝術形式。

唐朝的創始人李淵同志的媽是鮮卑族、李世民同志的媽也是鮮卑人,也就是說在遺傳學意義上,李世民之後的唐朝大老闆們至少有3/4的鮮卑血統。人拗不過基因,加之外戚鮮卑族人是統治者的盟友,繼續開鑿石窟吧。

武則天女士倒是純漢族,但她也得接著玩石窟。名義上唐朝還是老李家的嘛,董事長姓武了,但要把企業文化也改成武就有人會造反。武女士修建的石窟最多。我們可以這麼揣測:武女士建的不是石窟,而是一個讓李氏後人不哭不鬧的奶嘴。

我們把石窟藝術跟鮮卑族掛上鉤,還得再解決一個問題:為毛鮮卑族熱衷玩石窟?

資治通鑒里有線索:「壬戌,烏洛侯國遣使如魏。初,魏之居北荒也,鑿石為廟,在烏洛侯西北,以祀其先,高七十尺,深九十步。及烏洛侯使者至魏,言石廟具在,魏主遣中書侍郎李敞詣石廟致祭,刻祝文於壁而還,去平城四千餘里。」

北魏拓跋氏的老家在今天的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附近,後來這塊地屬於烏洛侯國。拓跋氏龍興,烏洛侯國就派人拍馬屁,說你家的老祠堂我們給保護得好好的。時任北魏董事長拓跋燾同志派人回老家祭祖了。

其中關鍵的語句是「初,魏之居北荒也,鑿石為廟,在烏洛侯西北,以祀其先,高七十尺,深九十步」。拓跋氏的祖宗就玩石窟,鑿石為廟,祭祖用的。

電視劇有個常見的橋段:婆婆認可了兒媳婦,就把家傳的項鏈或戒指交給兒媳婦。文化心理大致是相同的。佛教傳入中土,西漢的董事會建造了白馬寺。寺是官署,廟是宗祠,寺廟是統治者給佛的一種禮遇。拓跋氏信了佛,也順手把祖廟的樣式當作最高禮遇給了佛:鑿石窟。

既如此,百度百科是不是該把「中國古代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中的」漢族「去掉呢?

再延伸一下:

竊以為,石窟藝術源自當地的民俗,就像漢族把寺廟這種建築形式給了佛教,鮮卑族把石廟給了佛教一樣,當地人民給予自己的傳統習俗,將自己的禮遇給予了佛教。正準確的說,如此廣泛的石窟分布,與石窟修建的歷史時期的統治者的民族習俗有關。至少,這可以解釋北宋以後幾乎沒有新建石窟出現。因為儒文化一統天下,禮遇是寺廟,是木構和磚石結構的建築了。


南北朝時期,無論南朝還是北朝都推崇佛教,當然南朝是被北朝忽悠起來的,為了佔領文化上的高地,主要在鄰近建康的地區修建石窟,而佛教是從西域傳入中原,一路上都有修建,於是就是這番分布了。


西北方源於絲綢之路,代表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和克孜爾.不用解釋了吧.

中原地區的石窟主要是北魏到唐朝時期的,這時佛教最盛,而各朝的都城都在這一區域,雲岡和龍門都是北魏始建.

南方的石窟時期較晚,以唐後期和宋朝為主,代表是宋朝的大足石刻,

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石窟,圖中西藏的查拉魯普石窟規模較小,雲南還有白族的劍川石窟,為南詔國時期受中原影響開鑿


全國都有分布,只不過後來文革時候被毀了很多


推薦閱讀:

鄉愁涌動時,才痛恨回家的路途遙遠
戰鬥在白駝山中(二)
舊日本海軍航母(二十四):默默無聞 之水上飛機母艦
戰鬥在白駝山中(六)

TAG:歷史 | 佛教 | 中國 | 文物 | 石窟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