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P2P:舶來品的本土化之路

2015年註定會成為互聯網金融里程碑式的一年,首先是在年初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互聯網金融被寫入了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繼而在11月,中共中央對外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又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國家五年規劃建議。至此,互聯網金融正式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並作為未來我國經濟金融轉型的重要途徑。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在金融領域的延伸,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深度融合的產物,無論是互聯網企業涉足資金融通,還是傳統金融行業引入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創新,其目的都是為了降低資金融通的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互聯網金融目前沒有官方的分類標準,其主要範疇包括P2P網貸、眾籌、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類餘額寶貨幣基金、金融服務門戶、虛擬貨幣等。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頻繁進入大眾視線並廣受關注和爭議的,恐怕要數P2P網貸了。P2P是peer to peer或person to person的縮寫,可直譯為點對點或個體對個體,是將個人或中小企業的借款申請作為項目展示在P2P平台上,通過線上撮合實現個人對個人或個人對中小企業的網路貸款。

一、本土化特徵:井噴式生長,快速新陳代謝

全球第一家P2P網站ZOPA誕生於2005年的英國,主要提供社區貸款服務,隨後P2P模式傳入美國並迅速發展壯大,目前美國最知名的P2P網站有Prosper和Lending club,兩者在美國P2P行業的市場佔有率接近98%。Prosper成立於2006年,是美國註冊成立的第一家P2P網站,Lending Club則是全球第一家成功上市的P2P公司。Lending Club於2014年12月在紐交所上市,其市值超過90億美元,是全球知名度最高、業務發展最成熟的P2P公司之一。

自2007年6月「拍拍貸」在上海註冊成立,國內P2P模式在監管空白的市場環境下,井噴式地瘋狂生長了8年。近兩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風投、上市公司、國資及銀行等涉足P2P行業,P2P網貸平台呈現出蓬勃發展、高速代謝的特點,並逐漸形成了P2P行業里民營系、風投系、國資系、上市系和銀行系五分天下的格局。

根據網貸資訊平台「網貸之家」數據,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國現存P2P平台2637個,其中今年1—11月新上線P2P平台1827家,新增數量是去年全年新增平台(約900家)的2倍,約等於以往國內P2P平台的總和。通俗點說,今年前11個月,國內平均每天就有超過5家P2P平台誕生,其發展速度之快足以讓歐美P2P同行們瞠目結舌。

除了平台總數急劇增長外,衡量P2P行業規模的貸款餘額、成交總額、借款人數、投資人數等指標也急速上升。以今年11月為例,當月月末國內P2P平台貸款餘額4119.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896.07億元)增長了359.8%;11月當月,國內P2P平台借款人數77.67萬人,相比去年同期(14.89萬人)增長了421.6%;投資人數324.84萬,相比去年同期(82.71萬人)增長了292.7%;總成交金額1437.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313.24億元)增長了358.8%。短短一年時間,P2P行業的各項規模指標都膨脹了數倍。

國內P2P行業除了表現出井噴式增長的特點,還頻繁曝出平台停業、倒閉、跑路等問題,這也讓P2P行業在近幾年始終飽受質疑。截止2015年11月底,我國累計上線P2P網貸平台3769個,其中問題平台累計1157個,問題平台佔總平台數量近三分之一。從2011年「天使計劃」跑路開始,五年時間裡,國內平均每個月出現近20家問題平台,換句話說,這五年間,每兩天就至少有一家P2P公司出現無法兌付、停業或攜款跑路等問題。

二、中外差異:市場環境、監管政策與信用體系

美國P2P行業的發展一直被業界視為典範,其P2P網貸行業活躍度很高,但卻能夠保持規範、健康地發展,相比之下,我國P2P行業亂象叢生,頻頻爆發倒閉、跑路風波。究其根源,這與國內外市場環境、社會信用體系、行業監管政策等的差異及我國P2P本土化的運營模式有著本質的聯繫。

首先,在行業監管方面,美國擁有SEC(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和 CFPB (美國消費金融保護局)等專門的監管機構,監督機構介入P2P行業較早,在2008年就建立了一套規範化的監管體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所有P2P平台在成立時須獲得美國的證券經紀人牌照且在SEC進行相應註冊。在P2P公司註冊審批上,SEC設立了很高的市場參與門檻,能夠有效地阻止沒有優秀運營模式的新參與者加入。另外,SEC針對P2P行業設立了信息披露制度和日常報備制度,並且對行業內違規行為設立了極為嚴厲的處罰措施。

相比之下,我國金融行業雖然有一行三會,但國家對P2P一直沒有明確定位,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也無法明確監管職責。雖然今年年初,國家明確由銀監會普惠金融辦負責P2P監管工作,但行業規範卻遲遲未見出台。究其原因在於,P2P網貸屬於我國金融領域的新生力量,其業務模式十分契合國家普惠金融的理念和扶持小微的政策,在行業發展前景尚不明朗之時,監管尺度難以把握,如果政策太嚴,極有可能扼殺P2P行業的創新活力,所以,國家出於對新興行業的鼓勵,一直未強加干涉。而這也不可避免地導致P2P行業呈現出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狀。

其次,美國擁有較為成熟的信用評級體系,以Lending Club為例,Lending Club平台上的貸款產品均為信用貸款,其可通過FICO(費埃哲,美國三大信用局通用的個人信用評分體系)評分對借款申請人進行篩選,並運用自身開發的信用評估系統對每個借款人都進行風險評估。相比之下,國內缺乏成熟的個人信用評分體系,且國民普遍缺乏信用意識,這也導致了我國P2P公司與歐美P2P公司在業務模式上的差異。

三、橘生淮北:催生不同的運營與盈利模式

在業務模式上,得益於美國成熟的信用體系和社會長期養成的信用意識,美國P2P公司專註做個人信用貸款,其平台上的貸款項目超過80%為個人信用卡還款類貸款,中小企業貸款項目則佔比不足5%。其業務依靠純線上模式完成,借款申請人在P2P平台實名註冊並提交申請資料,P2P平台負責審核借款個人信息、信用評分記錄及借款需求的真實性。在借貸利率上,Lending Club依靠FICO評分及自有的評估系統確定貸款利率,Prosper則採取投資人競拍方式確定利率。這種模式下,歐美P2P平台在借貸雙方間充當信息中介的作用,其不承擔任何資金風險,盈利則主要來源於向借款人和出借人收取手續費、賬戶資金管理費等。由於純線上模式,國外P2P公司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公司人數一般極少,行業巨頭Lending Club也不過幾百人,普通的P2P企業也就數十人。

而國內P2P企業則完全不同,由於監管政策和信用評分體系缺失,目前國內堅持純線上中介模式的P2P平台極少,且發展非常緩慢,如國內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貸」。國內P2P平台借款人主要為中小型企業,一方面這符合國家扶持小微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國中小企業的市場總量巨大,且傳統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審核較嚴,貸款周期很長,許多小微企業無法從銀行順利獲得資金,就只能轉而尋求借貸成本更高的P2P網貸公司。

國內P2P公司多依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線下網點完成借款客戶發掘和風險審核工作,然後再將借款項目以借款標的或高息理財的方式在線上平台向公眾發布。一方面,線下調查效率太低,失去了P2P貸款高效快捷的優勢,另一方面,大多數流程依靠線下完成必然需要龐大的人員,又削減了P2P公司的成本優勢。目前國內P2P公司員工動輒上萬人,在12月剛剛被調查的大大集團,全國竟擁有數百個網點,員工人數超過7萬人。

為了搶佔市場、吸引投資客戶,國內很多P2P平台會向投資人承諾並對風險進行背書,充當起信用中介的角色。早期的P2P行業存在較普遍的自擔保現象,這極大的加劇了行業風險。隨著去年銀監會對P2P網貸提出「去擔保化」要求,目前國內P2P多數採取引入擔保公司、保險機構擔保等方式,並積極建立第三方資金託管機制,其盈利主要來源於手續費、賬戶資金管理費及借貸利差等。

四、飲鴆止渴:自融、拆標錯配、資金池

雖然早在2014年銀監會就明確了P2P行業四條監管紅線:一是要明確平台的中介性質,二是要明確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三是不得歸集資金搞資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但在行業規範缺失、監管與處罰制度不嚴的市場環境下,P2P平台特別是佔據行業絕大多數的民營系P2P平台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攫取利潤,普遍會採取三種風險極高的經營手段,即自融、拆標和建資金池。

自融是指P2P網貸平台將線上融資獲取的資金用於線下自營的實體企業。比較嚴重的情況是,線下實體企業由於經營不善缺乏周轉資金,同時又無法順利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情況下,註冊成立P2P網貸平台並在線上發布虛假項目,然後將獲得的資金用於企業自營。

拆標則是指P2P平台將借款申請人的貸款標的按照金額和期限進行拆分,例如一個100萬1年的借款標的,由於金額大、期限長,短期內很難找到投資人,平台便會將其拆分為10份金額10萬、期限1個月的借款標的並滾動放標12次。拆標導致借款的金額和期限錯配,一但中間環節出現問題,很容易導致資金缺口,P2P平台為彌補缺口則不得不採取「拆東牆補西牆」的手段償付投資人本息,致使經營模式逐漸演變成龐氏騙局,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引發經營風險。

資金池則是指P2P平台首先在線上吸收投資人資金,然後將資金歸集到統一的自有資金賬戶進行管理,待有借款人申請貸款時,再從賬戶中取出資金貸給借款人使用。資金池導致了借貸雙方無法匹配,違背了P2P模式直接融資的初衷。且先吸收出借人資金再尋找貸款項目進行放貸,P2P公司完全演變成了一個沒有牌照的商業銀行,一但出現較多壞賬造成利息無法兌付,很容易引發民眾恐慌造成擠兌,並最終導致平台倒閉、跑路。

今年P2P行業廣受關注的恐怕要屬E租寶和大大集團被調查事件,據網貸之家披露,E租寶和大大集團都涉嫌自融問題。而據相關數據顯示,以往的跑路平台皆存在不同程度地自融、拆標和建資金池的問題,行業亂象不斷,即讓廣大投資者們心驚膽戰、漸失信心,也讓業內合規經營的P2P平台感到窩心。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有專家稱針對P2P行業的監管細則有望在年底出台,雖然接近年底,跑路平台依然不斷,但12月中旬宜信集團旗下宜人貸成功登陸紐交所上市,成為國內上市第一股,還是讓整個行業倍受鼓舞。

五、銀行視角:關注政策,緊隨潮流

P2P網貸與銀行傳統貸款的區別在於,P2P網貸直接讓借貸雙方實現對接,屬於直接融資方式,借貸雙方信息是暢通的,且P2P網貸貸款額度和貸款門檻更低,運作效率更高。目前銀行涉足P2P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銀行通過設立全資或控股子公司推出P2P平台,二是銀行與P2P公司合作,開展資金存管、託管業務。

1、銀行系P2P

由於存在分業經營的監管政策,銀行無法內設專門的P2P網貸部門,只能通過組建或收購方式設立從事P2P網貸業務的全資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目前我國銀行系P2P公司共13家,涉及銀行10家,包括政策性銀行1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3家、城商行5家和農商行1家。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銀行系P2P的收益率主要集中在5%-10%之間,雖然遠遠低於其它類P2P公司,但由於有銀行品牌優勢和良好信譽做支持,銀行系P2P產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銀行系P2P模式可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純銀行模式,如包商銀行小馬BANK和齊商銀行齊樂融融E等,銀行將其業務和風控模式直接照搬上平台,完全掌握著平台的控制權。另一類則是非銀行模式,平台有銀行背景,但網貸業務跟銀行業務完全區分開來,比如陸金所、開鑫貸、民生易貸等,其引入優質擔保公司和其它風控手段,以銀行信用進行背書,但銀行不直接參与其日常運營當中。

市場實踐表明,非銀行模式的P2P平台經營狀況普遍較好,而純銀行模式則會遭遇許多問題:一是銀行長期受制於政策監管,觀念無法轉變導致掣肘太多;二是產品和利率存在衝突,銀行將線下理財產品搬到線上偏離了P2P的本質;三是傳統風控模式流程繁瑣、審核嚴格,使P2P平台失去了普惠和高效的優勢。

2、資金存管與託管

今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聯合出台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表示:「除另有規定外,個體網路借貸機構(P2P網路借貸)應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這表明,國家鼓勵銀行參與到P2P公司資金存管業務當中,並明確了未來銀行在P2P資金存管中的主體地位。

目前業內對於到底是資金「存管」還是資金「託管」還存在爭論,通常來說,資金「存管」是指P2P平台將客戶資金或風險備用金等存放在銀行賬戶或第三方支付機構賬戶上,P2P平台僅僅開立資金賬戶,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不負責監督資金流向;資金「託管」則是指P2P平台將全部資金託管給銀行,投資人和借款人也需在銀行開設個人賬戶,銀行按照操作指令進行資金劃轉和對資金賬戶進行監控,並定期出具報告以證實客戶資金的明確去向。資金託管模式下,平台與借貸資金處於完全隔離狀態。

由於銀行需要負擔監督責任,且其普遍沒有現成的資金託管系統,目前與P2P開展合作的銀行絕大多數採取資金「存管」方式。P2P資金存管政策出台後,越來越多的P2P平台開始尋求與銀行展開合作,截至12月中旬,有接近20家銀行涉足P2P存管業務,其中國有五大行之一的建設銀行早在8月份就與信而富、上海富友支付簽署了三方聯合存管方案。銀行與P2P平台開展資金存管業務,主要依靠收取各類手續費用獲得利潤。

目前已與銀行開展存管業務的P2P平台約有40家,僅佔全國P2P平台總數的1.5%,根據網貸之家預測,整個P2P行業完成銀行資金存管大致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未來一年內,與P2P開展資金存管或資金託管業務,將成為銀行參與P2P行業的一個重要途徑。

(2015/12/28)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金融 | 網路借貸 | P2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