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我與「第33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2016年5月9日——11日我參加了「中國鋼琴音樂經典百年回顧」學術研討會並做了會議發言,這是第33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期間的重要活動之一。

我發言的題目是《姚恆璐先生<北京童謠五首>的主題呈示與展開方式》

參會的有很多知名專家,你認出幾個?

發言的專家楊燕迪、儲望華等:

會議第一天在上海音樂學院教學樓的4樓,會場是這樣的:

會議前簽名:

與望華先生合影,與儲先生在中國音樂學網曾有過很多交流,這是生活中首次見面:

看音樂會的時候偶遇作曲家何訓田,他寫過《阿姐鼓》,大眾知名度因此挺高:

晚宴前與著名鋼琴家李名強先生合影:

音樂會前偶遇數年前的學生,如今在上海工作:

認真聽取與會代表發言:

9號與10號晚上是兩場音樂會,且看文匯報中上海文聯怎麼說:

評「中國鋼琴音樂百年經典展演」

上海文聯-評「中國鋼琴音樂百年經典展演」

2016年05月12日 09:50

  大致是在1913年,時年21歲的趙元任為風琴寫下了《花八板與湘江浪》的第一個音符。這位後來的語言學大師絕不會想到,他已然開創了歷史———中國鋼琴音樂創作史。這首採用中國流傳甚廣的曲牌《老八板》和民歌《湘江浪》改編而成的風琴曲,不久後被改編成鋼琴曲。作品精緻短小,但音樂語彙的應用方式———低音線條、和聲復調與中國民間典型的裝飾音和「加花」融在一起———及其美學旨趣卻深深地紮根於後來者的創作實踐之中:這種「中西融合」同時又有著濃郁中國音樂風味的鋼琴創作取向成為一個世紀以來最為重要的美學命題。

  今年年初辭世的作曲家王建中,在2012年,以近八旬的高齡如天鵝絕唱般寫下震人心魄的《隨想曲》。這部作品「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結構張弛有度、織體洒脫、深沉的歌唱和極具衝擊的主題富於動力地交織在一起,展示的卻是複雜微妙和耐人尋味的情感和思緒。

  從趙元任到王建中,兩首作品相隔100年。

  2016年5月9日至10日,在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上演的兩場音樂會———「中國鋼琴音樂百年經典展演」(系列I和Ⅱ),從浩瀚繁雜的中國鋼琴音樂文獻中,萃取了37首(部)作品作為代表,以創作時間為序一一呈現給觀眾,其描繪的就是從1913年至2012年這100年間,中國鋼琴音樂嬗變的內在肌理和遙遠卻清晰可辨的容顏。

  這一呈現和抒寫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當然是鋼琴音樂創作技法的更迭和變遷。從趙元任(以現在的眼光看起來)「簡單」的民歌改編曲,到桑桐採用自由無調性技法的《在那遙遠的地方》(1947年),到陳怡採用數列邏輯和複雜節奏變形的《多耶》(1994年),再到張朝高度抽象和寫意地描繪京劇聲腔的《皮黃》……中國傳統的民歌、戲曲、說唱、器樂無疑是這些作品重要的素材內核和靈感來源,但它們的音樂語彙和技法手段又是何等不同?

  其次,是呈現了音樂風格的流變和審美追求的日趨多元。從賀綠汀創作《牧童短笛》(1934年)以應齊爾品「中國風味之鋼琴曲」之徵,開創了「中國風格」「中國韻味」之美學路徑,然歷經百年延綿至今,從瞿維《花鼓》(1946年)的寫實,到朱踐耳《流水》的寫意(1955年),從吳祖強、杜鳴心《魚美人》(1959年)的浪漫情懷到汪立三《泥土的歌》之印象色彩,再到葉小綱《納木錯》(2006年)抽象內隱的現代感…「中國風格」「中國韻味」這一命題的內涵早已非同昔比,其表達亦是色彩斑斕。

  兩場合二為一的音樂會如筆、如墨、如刀、如銼,其所描繪和雕刻的恰似一卷巨幅的長軸畫卷和線條立體、栩栩如生的浮雕,勾勒出中國鋼琴音樂百年間漸變、融合卻變化鮮明的圖像。

  那麼,是否僅有這些?俯瞰百年,中國鋼琴音樂的萌生、發展、嬗變、曲折、迂迴、衝突、多元和這一期間中國所歷經的那些亘古未有的歷史風雲和滄桑巨變是緊密地耦合在一起的。它見證、記錄、描寫、訴說了百年中國的世事更替、中西文化對峙,艱難曲折、浴火重生的社會人文敘事:傳統、現代、革命、戰火、鮮血、政治、瘋狂、困頓、迷惘、突破、轉型……不同於文字,音樂對歷史的抒寫隱晦模糊卻堅實有力、含蓄朦朧卻令人心領神會、沉靜優雅卻如滾滾驚雷———丁善德的《兒童組曲》(1953年)表達的是何種的陽光和純真,儲望華《翻身的日子》(1964年)又如何不是寓於希望?然而到了黃安倫的《中國暢想曲》(第二號,1974年)所敘述的卻是何種的迷惘和困苦?結尾處反覆多次卻遲遲「不願」落切的終止,旋律中隱伏的空洞的八、五度又豈能不讓人感受到一個有志青年當時的無望和掙扎———音樂是時代之詩,寫在音符和聲音里。

  從某種程度上說,評價這兩場音樂會的演奏好壞並無意義。兩場音樂會的30多位演奏者,以上海音樂學院和上音附中的師生為主體,加上以研究和演奏汪立三作品獲得學界認可的留學海外的張奕明、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鄒翔、親自上陣演出自己作品的作曲家盛宗亮。其中,年齡最大的應是作曲家趙曉生(1945年),年齡最小的應是剛剛獲得國際大獎的小學生勞睿斯(2005年),這場由老、中、青、少、童輪番上場的音樂會,無疑是本屆「上海之春」系列音樂會中具有相當分量的一場,我們可以聽到李堅對中國韻味的吟誦(《夕陽簫鼓》),鄒翔哲理般的冷峻(《納木錯》)和謝亞雙子深藏的如火激情(《多耶》)……儘管個別演奏者的演繹有些瑕疵,但絲毫不影響兩場音樂會整體具有的高水準和學術性。

  鋼琴作為純粹的外來樂器,在與中國文化的百年融合中,已經成為後者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作為一種新的載體延續了或者開發了中國文化內在的生生不息的文脈,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此次音樂會的主辦方試圖通過音樂會的舉辦對中國鋼琴音樂給予經典化構建,這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然,我們應該看到,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這一設定,因為,回望歷史的最終目的是告訴我們如何往前走———這是這兩場音樂會之後,我們需要冷靜和深入思考的,而這正是它們的另一重要價值。

11號晚上在上海音樂廳的中亞系列音樂會: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愛樂卡姆巴坎民族樂團音樂會,十分精彩,異域情調濃郁。

認真閱讀節目單:

塔吉克巴茲莫洛舞蹈團的演出也非常精彩,美麗的塔吉克姑娘身著傳統服裝在翩翩起舞:

總之這次上海之行收穫良多,不願就此告別,有緣還會再聚——美麗的上海!

順便和上海的朋友聚會:

與國立音專院長蔡元培雕像合影:

與蕭友梅博士雕像合影,上次合影可以追溯到20年前。

逛逛十里洋場:

在街上歇歇:

官方的報道:

(來自:上海音樂學院)

5月10日上午,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的「中國鋼琴音樂經典百年回顧」學術研討會在上音開幕。

  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林在勇,副院長楊燕迪,以及旅澳華人作曲家儲望華先生、中央音樂學院梁茂春教授、卞萌教授、龔曉婷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魏廷格研究員、南京藝術學院馮效剛教授、澳門理工學院代百生副教授、旅美鋼琴家張奕明博士等來自院內外的專家出席。

  會議由楊燕迪主持。林在勇在致辭中提到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為中國鋼琴作品的出版、推廣做了了不起的工作。我們應從中回顧歷史中得到對於對未來的思考,繼往開來為中國鋼琴的發展做更多努力。

  劉麗娟女士代表上海音樂出版社致辭。她指出上海音樂出版社在中國鋼琴百年到來之際推出《中國鋼琴獨奏作品百年經典》具有重大意義。她認為音樂出版人應具有文化責任和歷史使命,上海音樂出版將會陸續推出中國小提琴百年,中國兒童作品百年等作品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洛秦社長在書面致辭中指出,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百花爭艷中國鋼琴一百年(10卷本)》是一百年來優秀中國鋼琴作品濃縮。

  本次研討會專家學者所研究討論的作品大都來自於《中國鋼琴獨奏作品百年經典》、《百花爭艷中國鋼琴一百年(10卷本)》這兩套書。與會人士認為,這次會議對於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對中國鋼琴音樂未來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昭示作用。

關注本微信公眾號方法:

方法一:微信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賬號「李如春博士」,點關注!

方法二:長按下面二維碼識別,然後點關注(也可存二維碼圖片到手機,點開微信掃一掃,選掃描本地圖片,選擇存儲的二維碼圖片)點關注即可!

更可以推薦給志趣高雅的朋友。方法:點名片上方按鈕,點推薦給朋友。

大部分資訊如無註明,歡迎轉載、轉發至朋友圈!

推薦閱讀:

學術講座預告:《音樂的形式與內容——以民歌為例》主講人:李如春博士
中央音樂學院博士李如春音樂專場2016年4月16(試試知乎新專欄,哈哈,還不錯)
【音樂欣賞】平湖秋月
原車音響系統哪家強?
執子之手

TAG:音樂 | 鋼琴 | 古典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