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什麼才叫修行?
你也說修行,他也說修行,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呢?
有一件事兒我耿耿於懷很久。
去過幾次北師大,也吃遍了北師大的所有食堂。
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對打飯的阿姨,擦桌子的阿叔,回收餐具的阿婆說一句謝謝。
我很費解的問朋友,
如果真要矯情起來,北師大,這裡應該是全中國素質最高的人才的學府。
因為他們畢業出來後不僅是自己的事業,還擔負著下一代的使命。
北大完蛋了是一代人慘了;北師大完蛋了那是幾代人沒的玩兒了……
Slytherin的人會管出身麻瓜家庭的巫師叫泥巴種。
這個詞兒極盡挖苦刻薄和惡毒,但是用在一群具足下三濫習氣的天之驕子身上時,我是在想不出一個更合適的……
很多人問我什麼叫修行,
學會做人,就是修行,學會和別人說一聲謝謝,就是修行!
還有什麼修行能勝過學會感恩呢?!
對修行最簡短的歸納是止觀,沒止觀的都不算佛教的修行,因為佛教認為只有止觀可以斷煩惱,沒止觀就無法斷盡貪嗔痴。
止觀再詳細一點就是,戒定慧三學,因為戒屬於定的前提條件,因此可以歸為定學,歸了之後就是止和觀,不歸就是戒,止,觀,也可以叫戒,定,慧。
戒定慧再詳細一點就是八正道,戒包含了正語,正業,正命,定包含了正精進,正定,慧包含了正念,正見和正思維。
八正道在俱舍論中認為是給見道之後的人修道的,因此我們凡夫是無法實踐八正道的,比如,八正道的第一正道是正見,這個正見只有證果的人才有,因此我們只能模仿八正道,而不能實行八正道。
佛陀全套的實修方法只是以八正道為代表,如果擴展一下就是37道品,而八正道包含在37道品之內,也就是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和八正道。不要看八正道之前又多了這麼多內容,除了八正道,前面這29道品實際上它們全部都是在四禪八定中實行的,因此對於凡夫的實修,四禪八定是最重要的一道關卡,沒有禪定,三十七道品就沒辦法進行下去,更別提之後的八正道七覺支等高級階段的實修了。
對於菩薩乘,依據上座部佛經,需要成就十菠蘿蜜,北傳喜歡說六菠蘿蜜,各個派系之間說法有細微差別,以上的三十七道品屬於菠蘿蜜中的般若菠蘿蜜,是可以斷煩惱的,而其餘的菠蘿蜜,都是累世積累的福報,所以布施在菩薩道很重要,它可以積累福報,沒有圓滿的福報,即便如阿羅漢一樣成就了般若菠蘿蜜,斷三界一切煩惱,也不可以成佛,佛必須在所有方面都達到圓滿,不可以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因此需要十大阿僧祇劫左右的時間積累,北傳的說一切有部喜歡說3大阿僧祇劫,而南傳佛教認為是4-16大僧祇劫不等,大乘的龍樹菩薩則認為不定真正的修行,佛教已經給出了很明確地定義:戒、定、慧。
而且也更明確地指明了修行的前提:出家。
這裡的出家不一定是剃度當和尚,但一定要是離家獨身,無牽無掛的狀態。
這裡的戒也不一定是嚴格按照佛教戒律去做,但一定是要清凈心行。
這裡的定也不一定要按照佛教的修行方式,但一定要是正定;
只有觀慧是佛教獨有的解脫法。
任何大覺者,都是依次三無漏學而修行的。
唯有菩薩,則是在三無漏學有所成就的基礎上,再累世修行六波羅蜜直至圓滿而成佛。
修行就是去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並不斷地去改正和提高。
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修行凈戒 安忍 精進 靜慮 般若 方便善巧 妙願力智波羅蜜多。
安住內空。安住外空 內外空 空空 大空 勝義空 有為空 無為空 畢竟空 無際空 散空 無變異空 本性空 自相空 共相空 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 無性空 自性空 無性自性空。
修行四念住。
修行四正斷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
安住苦聖諦。安住集滅道聖諦。
修行四靜慮。修行 四無量四無色定。
修行八解脫。修行八勝處 九次第定 十遍處。
修行陀羅尼門。
修行三摩地門。
修行空解脫門。修行無相 無願解脫門。
修行極喜地。修行離垢地 發光地 焰慧地 極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修行五眼。
修行六神通。
修行佛十力。
修行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
修行無忘失法。修行恆住舍性。
修行一切智。修行道相智 一切相智。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等菩提分法。無間無缺修令圓滿。既圓滿已便能引發。親助菩提金剛喻定。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說名如來應正等覺。利益安樂無量有情。諸有所為常無失壞。無失壞故不墮生死諸趣輪迴。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知道自己哪錯了,知道應該怎麼改正,即便一時改不了,也要慢慢打磨。看到世界上一切不好的事情,都不會去指責,而是會警醒自己不要去那樣做。
這就是修行,佛門叫做懺悔。
讓意識定下來 思考佛理 就是修行了
別聽那些個神奇術語 修行自家事 正所謂各人自掃門前雪
如理作意,法融自心,修正心行,改變自己,悟佛知見,入佛知見,行佛知見,智悲雙修。
內心正直即是修行。
一個人正直內心做出來的事情都是正直。內心邪惡不自覺就做出來錯事了。
修行,即是修心。不然沒用。活在當下!
修行,四法之一,如理修習作行也。以行者自身欲實現佛陀體驗之境界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方法不一,因具體修行方法與理念衍生出佛教的不同宗派
願解真實義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任何一度都是無止境的修行。
何謂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持。修正神馬?當然是修正那些導致自己輪迴的根源(其實就是知見啦,沒啥好神秘的);行持神馬?所謂行持,就是:在行為中把持;把持神馬?先依正知見規正行為(戒);再於規正的行為中實證這個正知見的「果然如此」(定);實證以後,其實就已經是自然而然的行為了!這,即稱之為慧!!!一句話說穿:八正道是也!!!!!
為什麼實證以後,那些以前本是規正意義的行為會變成自然而然的行為呢?這其實就是「修什麼?如何修?證什麼?如何證?」的問題了。這是在下初入佛門的自設話頭,也建議題主以這個問題為話頭,多多在自己的起心動念處去琢磨琢磨。記得以前有個禪合子曾經很得意的質問過在下類似的問題,當時在下打了個比方:下館子點菜,你一定是點自己認為好吃的。所謂好吃,不外是自己實!證!了這個東東對自己的胃口。後來想了想,這個比喻太過於(對於禪合子來說)觸及深層次的意識了,說服力不強……現重設一例:三歲小孩(題主可以自己回憶一下自己的成長過程以及對追求的變化),玩具就是他的整個世界!要讓他去學習初步的科學技能,首先第一步就是把玩具藏起來(戒)……隨著小孩的不斷學習成長以及對「真實利益」(注意,是有引號的)實證(定),成年後,自然對那些五毛一個的玩具毫無興趣(慧)。要注意的是:這個「無興趣」是自然而然的行為,而不是因為「麻麻不許我玩」!!!!!這,就是實證的力量
對他人對眾生對一切都懷抱著深深的善意就是修行。對貪嗔痴慢疑的遠離,對純凈事物的親近就是修行。對混吃等死盲目活著的拒斥和對人生甚至世界真意的不斷探索就是修行。
所謂修行,不過就是按照相應的價值觀修正自己的行為。
比如佛教,就是按照佛教的規則和要求,去修正自己的行為而已。
不僅佛教修行,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在修行,修行就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而已。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與行是同步進行的。通過不間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便是修行。戒定慧
聞思修
修行者,修正一切錯誤思想觀念,行一切正行。
所以人們皈依佛門,馬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受戒。受戒了,才能稱作修行人,可以依戒律開始修行了,戒除殺盜淫等惡習,不再造惡業。然後再通過學習十善業,去修諸善法,利益一切眾生。
不同的宗門有不同的修行法門,依照自己所契入的法門,精進修行。
推薦閱讀:
※比丘記事:這麼多人心裡苦的不行了
※佛法修行人應該用什麼態度去待人接物?
※業障消除有什麼體現?
※佛祖存在功利心嗎,不燒香佛祖會保佑嗎,佛界中佛與佛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維繫的?
※有劫匪打劫前先念佛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