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日債」違約是怎麼回事?算是打破剛性兌付的第一單嗎?會對債市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從寬鬆的違約標準來看,現在就說超日債違約還為時尚早。按照嚴格的違約標準,之前的山東海龍、江西賽維和新中基等都屬於違約了。目前來看,違約概率確實不低。

和之前的中誠信託30億礦業項目類似,有些專業人士總是喊著違約不發生、市場定價扭曲的思想,為違約喝彩,認為市場應該經歷違約才能讓市場健康發展。而不少老百姓,可能會感性的認為一旦這個債券違約,會出現市場崩塌的局面。

實際上,我認為超日太陽,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司而已,超日債只是20萬億規模的債券市場里的一隻規模10個億的債券而已,不必大驚小怪。中國的債券市場,死了超日,也照常營業。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另外一方面,超日債違約,確實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短期的,會對其他目前財報虧損、評級較低的債券造成較大的衝擊(今天許多債券跌幅2%以上),而更長期的和廣泛的,未來債券發行的利率分化區間會更大:原來大家資產好的和差一點的,發行利率區間可能在5%-8%,這個事情一出,以後發債得5%-10%了,甚至那些質地相對較差的公司,中短期就不要指望發債來融資了——市場從來就是在過度反應和反應不足之間來回震蕩的。另外,還會對債券監管、債券評級公司等相關環節的工作造成一定衝擊的:短期之內只能更嚴格。 所以,說大了,這個事情,其實會對債券市場的發展進程造成一定的衝擊,比如近幾年推出的私募債,如果沒有這個事情,可能發展速度每年30%的增幅,但是這個事情一出,要麼發行利率上升,要麼發債後市場的購買熱情下降。這些影響純屬猜測,有錯誤、偏離的勿噴。

有的人可能會說:完了,這個超日敢違約,那其他的虧損的、基本面較差的公司不也要違約了嗎? 我們假想一個場景:張先生因為做生意虧了,沒足夠的錢還從親戚借的8980元利息,只是從口袋裡掏出鄒巴巴的400元給了親戚,然後對外宣布目前暫時無力償還剩餘的利息了。鄰里之間普遍認為這基本宣告張先生就要破產了,已經無力回天了。 然後隔壁的王先生,去年做生意也虧損了,聽說了這個事情之後,也馬上對我宣布:既然張先生不要臉了,我也不要臉了,反正我也不是縣裡第一個不要臉的!反正他第一個刺激你們的底線了,我宣布了也你們也會理解和包容的,對吧?

人類的本性一般不是這樣的。當一個公司對公開發行的債務宣布無力償還的時候,我更多的願意理解為這個公司確實是有心無力,否則他不會這麼做,因為當他這麼做的時候,基本宣告了這個企業的死去。而其他的公司,我想天性里都是要臉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臉面的珍視和其他人對自己的臉面的珍視,應該是相互獨立的事件。 但是,外界老百姓肯定不這麼看:哇,超日要完蛋了,只要開了個頭,還會有第二個超日、第三個超日。。。 我還是認為,目前的「超日」候選人中,是否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脫穎而出,現在的超日未來真的要違約是兩個相對獨立的事情,雖然也有點相關性。這種相關性主要在於類似地方政府這種角色,一看到上海違約了,好了我這個地方出一個就不是第一個了,注意力也不在我這邊了,那就出吧。但是,那些可能違約的公司的大股東,我認為多數情況下,可能還是不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就這麼死去。是否讓他死,是綜合考慮經濟利益和社會效應的結果,而不是主要看自己是否是第一個。

債券的「不違約」、信託的「剛性兌付」, 總是被指責,但是我認為現狀是有其合理性的。我覺得不要歸咎於老百姓心態不成熟的,最根本的原因我認為在於中國社會誠信體系的缺失。正因為太多的人有被騙的經歷,有被訛詐的經歷,所以才導致我們對許多陌生和複雜的事情,第一反應是防禦安全。在一個連老人摔倒都不敢攙扶的國度,我們去懷疑許多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怪只能怪那些缺乏誠信的人對誠信體系的破。所以,你會發現我們對於金融產品、對於其他許多事情,只會簡單的分為是或不是、可靠或不可靠兩個維度。打個比方,在美國,金融機構的可信賴程度是從0-10分為十個級別。一個老百姓遇到一個陌生的金融機構或產品的時候,可能不會輕易下結論,初始的會初略的給個中間評級,後續再根據接觸的情況,上調和下調評級。他們的評價體系里,可能比較少的隊這個機構的運營者道德層面的判斷,更多是對他專業能力的判斷。但是,我們國內是不一樣的。我們聽說了貨幣基金,先想到的是這個東西是不是騙人的,這個東西是不是可靠的;聽說了P2P,也在想可靠否,是不是騙人的。 所以,我們是兩個維度的信用:有何沒有。非常簡單。 說到這回這個超日債上,就有說法說超日債的老闆之前已經將公司的許多資產轉移至國外了——我也這麼想的,我也猜測他很可能會那麼做。

或許,這個社會怎麼樣,和我們關係不大。我關心的是,我們怎麼更好的保護自己。就像開開頭我說的,超日債只是一個債券而已。我們的生活和投資還得繼續。那麼,類似超日債這樣不靠譜的債券,我們該怎麼規避?

我們先看看改公司的十大股東構成:倪開祿、倪娜、。。。。佔50%以上股份的前十大股東幾乎全部是個人,而且多數都是親戚。這樣的股東構成,本來就說明這個公司治理是有很大潛在風險的。把錢借給這樣的公司,似乎有較大的民間借貸的成分。個人色彩很濃的公司,背後沒有依靠的大樹,成為第一隻違約的債券的可能性,客觀上就要比像山東海龍這樣的國企的債券要大很多。所以,老爹是誰是很重要的。有一個靠譜的老爹,即使自己不行了,老爹也可能出來幫助自己收拾殘局。

如果真的要違約,那麼監管當局、交易所、債券評級公司鵬元、債券承銷商中信建投、天健審計事務所或許都要或多少承擔一些責任。超日債民們最大的質疑就是為什麼發債後馬上業績大變臉,出現巨虧。原本沒什麼責任的地方政府,往往在類似事情上也會參和進來,好像是因為「面子」問題,總希望協調各方來解決,他們不希望第一列發生在自己的地盤上了。

從首次發行募集來看,只有2.5億是網上發行的,所以個人投資者最多可能認購了2.5億。但是後來的交易中籌碼怎麼變化就不知道了。

最理想的結果,應該是:如果這個公司該死就去死——不了解這個行業,只能假設。其次,在債券發行過程中,如果有弄虛造假的機構或個人,應該承擔他們應有的法律責任。

另外,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如果超日最終違約了,那麼低等級債券還有一輪暴跌。

但市場情緒的失控,就是貪婪而富有遠見者的機會。

微信公號:價值發現者(jzfx01),發現投資價值,分享投資機會。


隨手貼過來的關於超日違約的點評。

周文淵:(1)超日的違約引起市場非常高的關注;利息違約是第一步;會不會出現本金違約還有待觀察。利息違約之前出現過,信託只兌付本金,不保證收益的案例最近就有。(2)因高關注度,標準債務工具的實質違約對市場預期會形成明顯衝擊;之前市場基本一致預期是無信用違約,如打破,市場將對此預期重新定價。(3)信用風險重新定價,首先是信用利差擴大,會不會對利率形成利好要看具體情況。結合目前債市的預期,明天違約對利率債存在利好因素;但是不是持續的利好,有待觀察;因為違約的是民企而非國企,更非平台;其實國內民企的定價是有一些Price in。(4)真正打破信用剛性兌付僵局,利率債要大牛市,資金也會超寬鬆,這可能短期難見到。

管清友:11超日債違約,剛性兌付打破第一單。債市信用利差擴大,風險偏好降低,低評級債券受影響,高信用短久期債券成為避風港,交易所資金緊張。銀行更加謹慎,流動性或因此收縮。各類債券違約或進入倒計時。剛性兌付打破未必是壞事,不破不立,風險釋放有利於市場出清、結構調整和改革推進。

魯政委:古時,夸父逐日,以生命追求光明;今天,超日太陽,以自身的隕落讓信用利差回歸正常。長期以來,中國債市的信用利差一直特色於成熟市場:經濟越低迷,信用利差不是越寬而是越窄,定價因此扭曲嚴重。只是歷史發生的那一刻,我們在睡覺!

姜超:11超日債違約,剛性兌付打破第一單。債市信用利差擴大,風險偏好降低,低評級債券受影響,高信用短久期債券成為避風港,交易所資金緊張。銀行更加謹慎,流動性或因此收縮。各類債券違約或進入倒計時。剛性兌付打破未必是壞事,不破不立,風險釋放有利於市場出清、結構調整和改革推進。


推薦閱讀:

石磊:中國債市十年漫談(上)
李奇霖:2018年資管業務展望
葉予璋:從衍生品和大數據角度思考債券投資

TAG:債券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