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多數學佛之人都是不得志,逃避社會的說法?
如題!
是的,大多數學佛之人不得志。
因為我們志不在此。
我們情場失意,因為我們希望一切有情皆得圓滿無礙,究竟自在;
我們官場逢敵,因為我們希望所有眾生皆能遠離顛倒,降伏煩惱;我們家財稀落,因為我們希望十方佛種皆可不失本心,受用無盡。
是的我們不得志,所以我們為此而輾轉反側、夜不能眠;為此而駐足停留、經劫流連;為此而仰望蒼穹、立下誓願;為此而踏遍萬水千山,乃至遠至他國求取良方。
我們希望,終有一天,我們能圍爐而坐,話取前緣,談笑古今,不負此生。謝邀!
哎呦!據我所知,絕大部份寺院道場其實都是靠一些大居士供養維持的。他們不知道是不是不得志。
說實話,這種覺得信佛的都是因為不得志才去信佛學佛的印象,主要來源都是坊間小說和現代的電視電影影響的結果。每次都是看到某人失落到極致瞭然後「遁入空門」,就好像拋開一切生無可戀了,除了死也就是出家了或者還有哪些鏡頭是帶髮修行之類的。要不然人生中受到太多的委屈,鬱鬱寡歡,屈屈不得志,意興闌珊。要不就是為情所困,決定削去三千煩惱絲,落髮為僧。這些都是媒體害的,和那些手撕鬼子、飛鏢劈子彈沒什麼區別。
當然,在寺院道場可能會看到一些貌似落魄煩惱的信眾,口中念念有詞,猛向佛菩薩磕頭求保佑,這些很多都是純粹的將民間信仰轉到佛菩薩身上。加上在寺院附近又很多專業乞討為生的或者是殘疾人士在乞討,所以視覺上好像都比較潦倒悲慘吧。
但是不要忽略很多大德和扶持佛教的信徒都是非常成功的人士。只是在整體社會上,這些人本來就是少數,所以經常被忽略,而最大而且明顯能接觸到的一些貌似不得志的族群可能就更明顯了。
真正的學佛,不是逃避世界,而是更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繼而不會顛倒地與世界互動。大大方方地承認唄,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是不得志和逃避,但大部分人是這樣沒錯。
大大方方地承認就好,又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因為追求本不在於所謂的」世間得志「
「大集會一切菩薩,向世尊痛哭流涕,發大誓願,未證無生法忍已前,懇佛加護,寧墮地獄,不為王臣宰官。
因為: 一旦誤入富貴叢林,能從中脫身而出者,一百人中找不到一位 。
永嘉大師《證道歌》雲:「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六祖慧能得不得志?未出生,父親已死,全靠賣柴養母生活,還不識字。
祖雲「 唯求作佛,不求余物。」
世間不得志,然後志向於出離世間,這是眾生成熟的必然過程!有誰能例外嗎?---- 明確告訴你,世間一切眾生最終都會不得志,都會求出世間。世間「得志」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也說逃避】
常聽見有人說:「逃避現實的人,才去學佛。」而在學佛的人群里也常常會聽到一種論調:「逃避心態的人,才求生西方。」
每聽見這樣的話,我總覺得這些句話既對又錯。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話本身並沒有錯,我自身學佛正是基於逃避的心理;其後念佛求生西方,也確實是逃避的心態。然而說者錯的是其態度——他們認為逃避是可恥的,是懦弱的表現,是屈服的心理,然而我卻認為學會選擇逃避是智慧的,是光榮的,而且是終究要勝利的。
「逃避現實的人才學佛」,此話說得一點不假。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年輕的悉達多王子不滿足於現實而逃避出家修行。儘管他貴為王子,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身體強健,無與倫比;世間學問技藝,無不通達:坐擁如此讓人艷羨不已、夢寐以求的「美好」現實,卻沒有讓悉達多王子生起多大的快樂,因為他深知還有一個更大的現實——死亡。
於是,他義無反顧地逃避了現實,出家修行。他的這一逃避之舉,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價值與意義:佛教因此而創立,宇宙真理得以顯現於世,無盡的眾生因此而獲得解脫。倘若當初悉達多王子沒有毅然決然逃避皇宮,會有今天的佛教嗎?
世間的現實是什麼?世間現實不只是柴、米、油、鹽,不單是家庭、工作、事業、朋友。比這些更深層、更關乎我們生命深處的現實是生、老、病、死,是無常,是幻滅。
螞蟻上了熱鍋,尚知四處急走,尋求出火地之路;兔子遭餓狼追趕,尚知以全力奔跑、逃避躲藏,以全性命;身為萬物之靈的人,為何反不知逃避於死亡的麾刀追殺?
而人一生中何嘗又不是在逃避中度過呢?小時候上學,從不好的學校逃到好的學校;工作,從差的崗位逃到好的崗位,從差的公司逃到好的公司;人際交往,從惡人惡緣處逃到善人善緣處;生活中,於炎夏處知逃於陰涼所,於冰冷之地知避於溫暖之室;餓尋食所,渴近水源,病時知逃於醫院……
此類種種的不如意現實,我們哪個人、哪個時候不是在逃避之中呢?直面慘淡人生的勇士們,為何於死亡大事而獨獨不知逃避呢?
處苦而不知苦,是謂麻木;知苦而不離苦,是謂愚痴;見有人慧眼識苦,欲學佛離其苦,卻嗤其曰「逃避人」,可不謂「顛倒至極人」?
「逃避心理的人,才求生西方。」這話說得也沒有錯。
說到這個,先要講一個故事:宋朝時候,有位元照律師,開始他發大誓願,願生生世世常住娑婆五濁惡世,作大導師,提攜誘導眾生,令入佛道。又見古德說:「西方雖然清凈,但也非我所願。假如十二劫中在蓮華中受樂,還不如在三途極苦之中救度眾生。」因此更加堅持己見。經歷多年,於凈土法門,沒有絲毫歸向;見到修凈業的,還心生輕視、誹謗。
後來,這位元照律師遭遇重病,色力萎縮,身體瘦弱,神識迷迷茫茫,不知將歸宿到什麼地方。病略好些後,他頓覺先前之錯,曉得自力在生死巨壑面前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他傷感悲泣,深深自責,後來他盡棄平生所學,專修凈土法門,此後20多年,未曾暫時舍離。最後元照律師臨終安然往生凈土。
這位元照律師開始可謂真正是直面娑婆苦惱世界的勇士;但經過一番生死考驗,終於知道最上之佛法並不在於直面娑婆現實,反而在於貌似佇弱之輩所行的「逃避」西方一法!
歷史上實在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正由於我們生生世世不知逃離娑婆,逃向西方,才一直在六道受苦,輪迴至今。
其實,越是努力修行的人就知道,我們自己的根機是多麼的陋劣、多麼的薄弱,我們是千佛所棄之人,是「必摧死地」之人。凈土法門是唯一的出路,阿彌陀佛是唯一能救我們的佛,知此路,而不知順此路而出之人,真太愚痴了!如同地震被埋於地下之人們,舉目皆是無盡的黑暗,此時忽見某一方向透出一絲光亮,智慧之人必是全力順著光亮的方向挖掘,逃出險難。而愚痴、意志薄弱者,反譏求生之人不面對現實,想要求生之人和他一樣坐以待斃,誠然愚哉!
佛說逃向西方極樂之人,是光榮的,是有智慧的,是善男子、善女人,是人中芬陀利華。
世間萬事,各有其道,逃避亦有道,循著這個道逃避成功,便成人中豪傑,甚至成聖成佛。真明逃避之道的人,恰是真正面對現實之人,如理逃避,恰是大智慧的表現。他們對現實,眼光所見的深度和廣度,非常人所及;然而,大概也正因為常人難以理解這樣的深度和廣度,才讓人鄙夷而不屑地把 「逃避」的帽子加於智者頭上吧。
誠願見聞此文者:今生逃離世間熱惱苦海,來到佛法清涼世界;逃離難堪之聖道難行,來到凈土念佛之易行;終而逃離娑婆,來於極樂——永避輪迴八苦之難,永享成佛之大自在!
今生逃離娑婆之苦海,泡在彌陀之願海,躲進佛名之聲海。此生不度更待何時?
如同飢者必求食,渴者必求泉,險者必求安,難者必求易,苦者必求樂,死者必求生。 一個人不餓,怎麼給他食品,他都不會吃;飢餓的人,不用給他端去東西吃,他自然就會聞香尋食。
同樣,一個學佛者如果無法體會到,本身「無有出離之緣」、本身並沒有解脫的希望的話,他很難依靠彌陀救度的法門。無有出離之緣的眾生,才是彌陀發願所要救度的眾生,所以,阿彌陀佛的願力是無有出離之緣的增上緣,救度的增上緣。所以,苦惱的人有福了,有了覺悟的希望。這就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里詮釋的「機法兩種深信」中的【機深信】。我反倒覺得,是不是學佛的都是成功人士啊?
喬布斯、李連杰、王寶強、王菲、 基努-里維斯、李娜……都是佛教徒。
我們這裡釋道安寺院奠基典禮的時候請了二百多和尚來念經,同來的還有幾百居士,這些居士絕大多數都是成功人士,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看看他們的車、衣著打扮、行動氣質、待人的態度就知道了。對了,投資的也是個佛教徒,一26歲小姑娘,已經是該集團副總裁了。積極進取也好,消極放浪也好,其實都是不同形式的苟且偷生。
在世人眼中,修行是逃避、是消極,只有身世凄慘才得以入門。這便是所謂的「名正言順」。
而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太子,卻是一個驚世駭俗的典型,他拋棄了帝位、嬌妻、河山。這些常人日日惦記的東西,人家白送都不要。
你說,佛陀老人家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以常人的思維,是很難做出評判的吧!
PS:我倒是衷心期望命運的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這樣我就能「名正言順」地出家修行了:)
因為佛法沒有門檻,想信就能信。
並不要求只有成功者才可以信佛。
你是loser?
沒關係。
佛法不會排斥任何一個loser。
而且,如果你掌握了佛法的正確用法,還可以實現逆襲。謝邀,我看到的大多數都是挺好的。
既然學佛。就看佛。別看人。人有啥好看的。
到底是學佛還是學那些學佛的人?佛不得志么?人家是皇太子,人家是學霸,人家文武雙全。人家放下妻兒老小,放下王位尊榮……
學佛是尊貴人的尊貴事……真正的修行者,其實都是叛逆的。而叛逆,是反標籤的。他們前進的動力,不是外界對自己的肯定,也不是「自我實現」,甚至是反對這兩者的。世俗的價值評判體系再強大,也無法拉住一個行走在修行之路上的人。叛逆就是無盡的超越。所以對真正的修行者而言,落魄與否,逃避社會與否,都不是他所顧慮的。他憑藉對過去的否定而跨出每一步。
因為末法時期、五濁惡世,社會環境惡劣,也存在一些有善根但顯得弱勢的人在殘酷的社會競爭面前不適應,甚至被社會所拋棄,但佛門卻接納了他們。 這是好現象,一則彰顯佛門慈悲,二則他們本人在學佛修行中尋找到新的生命意義,也能成長為佛門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但更多的人是因為其他因緣,很多所謂成功人士也進入佛門。這已是普遍現象。
實際上,對真正學佛修行的人來說,世間的所謂成功根本不算什麼,不值一提。甚至是學佛修行的障礙,還是不要為好。釋迦牟尼佛出家前放棄了宮廷王室的生活,嬌妻愛子,榮華富貴,統一天下轉輪聖王的機會也是不得志?他的弟弟難陀,阿難,都是王室貴族未來王位繼承人,隨佛出家也是逃避社會?佛講法的孤獨園,是一個人發心拿黃金鋪地建造而成,這些人難不成都瘋了?
因為他們知道一樣東西叫作無常,「有相本來權積聚,無形何用要安真」,「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因為他們看到了無常生老病死的實相,不願把寶貴的生命時間浪費在追求一些鏡中花水中月的事情上,而是做些更有價值的事,讓自己和更多的人覺醒解脫。對於依然抱有這種看法的人,只能抱歉地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圈子的問題!
去街道開會的大媽也學佛,每天阿彌陀佛求財,求福,保平安。馬雲也學佛,每天東轉西轉四處講課。延參和尚也學佛,出了本書《這都不叫事兒》,我看了傻樂半天。南懷瑾大師也學佛,太牛逼了我不敢評論!
所以,不得志的要學佛,得志的要學佛,莫名其妙說不清得不得志也要學,有個人說,痛並快樂著。
左三圈,右三圈,大家一起來學佛,噢耶? ?謝邀 末法時期,我們的社會環境誘惑太多,修學的障礙很大,能有修學大乘菩薩行心性的人很少,佛法微妙甚深,心不相應,資糧位不具足,就得不到他。絕不是像世間法努力學習,成績就可以提升一樣簡單。因為這個學習,包括的內容太廣,六度萬行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