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 2 個月 papi醬退出分答,如何看待這件事?
開通僅 2 個月後,papi醬就退出分答社區
今日papi醬在分答社區發布停更聲明,聲明表示因為過分低估了社區運營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最終導致社區無法正常運營,影響了用戶的社區體驗,所以在開通2個月後決定停更。
謝謝邀請……還是喜歡剛剛紅的時候的papi醬……覺得真誠有趣又心酸……後來跟什麼什麼合作了以後,覺得沒那麼真誠那麼有趣了……
每次點開視頻卻看到是她帶的新秀的作品,關上…
再也不看了…也感覺她沒有當初那麼好看了………所以她現在做了什麼,我不知道……也不太關心……我是不喜歡她的。所以她退出,我也不感興趣。反正她賺到錢了。瀉藥。
papi醬退出分答社區,知識付費遭遇新難題
1、頭部大V有風險
短短一個月內,知識付費經濟領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幾件大事,羅永浩「得到」停更、今日頭條挖走300知乎大V、羅振宇關閉李笑來在得到上的付費課程,還有日前發生的papi醬離開分答社區。
這些頭部大V都是相應平台的招牌,羅永浩乾貨日記曾創造預售三天就破200萬的記錄,知乎大V是知乎對外影響力的焦點、李笑來的《通向財富自由之路》的付費用戶達到17萬多,是得到的王牌產品,而papi醬兩個月前入駐分答更被當成現象級事件。
因為各種偶然原因,他們的知識變現旅程將告一段落,又或開啟另一段旅程:羅永浩專心做手機了;300知乎大V為悟空問答寫付費的答案了;監管層嚴厲打擊ICO,大肆鼓吹ICO的李笑來「眾叛親離」,不知去向;papi醬重新開始做短視頻了。
在知識付費領域,出現了一個新生的現象:頭部大V有風險。
羅永浩和papi醬停更的回應一模一樣的:錯誤估計生產知識的難度,對主業產生了負面影響。
這不像是託辭,而是事實。知識生產的難度在一部分人中間已經形成共識,並非他們第一次提出。更何況,他們沒有任何動機撒謊。
唯一被人忽略的也讓人懷疑的是:平台對他們為何沒有任何約束力?在不清楚他們的具體合作前,我們有理由質疑:用戶購買了他們的產品,他們卻不能按時按質完成服務。往大了說,這是商業欺騙。
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巨大影響力,才使得平台對他們毫無約束力。這是平台引進頭部大V的重大風險。
此外,今日頭條重金(相對於知乎)挖走知乎大V更是顯而易見的風險。大V的稀缺註定導致平台相互爭搶。
除了常規風險,李笑來的遭遇則說明了非常規風險:一個人的未來不可捉摸,平台如果押寶在個人身上,也將面臨不小的風險。
2、再思考知識付費的兩個問題
知識付費的風口還沒有完全來到,目前各大平台的競爭也並不激烈,但未來必將出現混戰、大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兩個問題:平台真正可以依賴的對象是誰?誰才是高質量的付費用戶?
喜馬拉雅從和馬東合作推出《好好說話》爆紅後,後續又和龔琳娜、孫宇晨等知識網紅合作推出其他產品,很明顯,它走的是網紅明星路線,通過與一些文化明星合作打造爆品,但它完全可以依靠他們嗎?要知道,絕大多數音頻產品和這兩款產品天地懸殊,流量寥寥。
得到走的是「包裝路線」,通過包裝那些不夠知名但足夠資深的行業人士、專家學者以打造自家平台的大V,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李翔和《李翔商業內參》。李翔從並不知名的財經記者成功轉型為最成功的自媒體人之一,這是羅振宇一手包裝的結果。
比起喜馬拉雅,得到的模式更加可靠。但也面臨供不應求的問題。羅振宇後來引進羅永浩或許也是新嘗試。
相比而言,分答沒有特別顯眼的拳頭型產品。從一開始,分答的娛樂性就很強,用戶對大V的付費提問經常聚焦於娛樂,隱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用戶曾問王思聰性生活,藉助王思聰等一批網紅,分答聲名鵲起。另一方面,從papi醬在分答近兩個月的情況看,papi醬更多展示的是自己在人生方面的實用經驗,分答的內容方向似乎又向「實用知識」滑動。
縱觀各大平台,平台真正可以依賴的大V屈指可數,而可以依賴的往往難以批量包裝,此外,高質量的付費用戶往往跟著網紅、偶像跑。這是一個尷尬的行業困境。
或許事實就像分答創始人姬十三所擔憂的:整體行業的產品迭代比想像中更慢,沒有哪家做出一個成熟的體系引得眾人紛紛效仿,尚未看到一個可以高速增長的商業模式。
3、場景不同,孰優孰劣
大V的不穩定將知識付費平台置於一種危險的境地,對於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得到更是如此。
這一點在直播領域已經充分展示,不同平台的挖人大戰屢見不鮮,甚至讓吃瓜看客們產生了審美疲勞。
難道知識付費經濟一定要走直播的老路子嗎?
或許還有一條路,在我們的視野中,喜馬拉雅、得到、分答是主流的知識付費平台,他們的產品形態是在平台中聚合眾大V學者的知識產品,使用戶像逛超市那樣挑選自己中意的產品。
但是,這樣的場景真的是最優的嗎?不可否認,知識付費經濟的核心還在於粉絲經濟,我們不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粉絲會為多少個大V付費?
或者說粉絲付費的場景是否是我對某一大V產生強烈崇拜,然後購買該大V的產品。
顯然是這樣的。更何況,知識付費經濟主打「每天×分鐘學習××」的理念對應的應該是:一個用戶每天接受一個知識產品的服務。
相比而言,另一路徑和場景值得引起注意。
在分答盈利模式仍不明了,喜馬拉雅除了頭部產品銷量可觀外,而其他產品乏善可陳的情況下,初來乍到的小鵝通、知識星球(之前叫小密圈)等偏工具型的知識付費產品卻有驚艷表現。
2017年初上線的小鵝通,在微信公眾號的基礎上為微信大號(吳曉波、十點讀書等)打造了全方位、個性化知識付費平台,在8個月內達到了3億總流水,同樣是新興產品的主打知識社區的知識星球輕輕鬆鬆就可以為大V獲得百萬以上的年收入,中小V也有相當可觀的收入。
特別是知識星球,由於它也附於微信號,微信大中小V們可以直接變現自己的微信粉絲,由於粉絲對他們長期形成了信任感,變現難度和成本遠遠低於得到、分答、喜馬拉雅等。馮大輝就曾吐槽說,某個小密圈,群主還沒說啥,2200 元一個人(加入小密圈的門檻,金額可以自定),已經進賬快 50 萬。
此外,它們構建的消費場景有以下幾點優勢:
大V和用戶直接可以在微信公眾號服務和接受服務,無需額外下載APP;為用戶提供了更個性化(比如微信大號吳曉波頻道)、私密的(比如知識星球)的消費場景,大V和粉絲的粘合度更強;將大V對平台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可以說,為大V和用戶構建了一個個五花八門的知識分享社區,一粒粒星星之火。
當然了,由於平台把知識產品都分散了,那些不帶流量的大V(比如得到大V們)也就無法得到平台包裝,也就很難進行知識變現。這是知識星球們的弊端。
最後,到底是平台型知識付費產品,還是工具型知識付費產品更優,相信不久後,市場會給出明確的反饋。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互聯網圈內事,ID:quanneishi,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互聯網圈的文章。
還能再賺一波,可以開個一元雲購專門拍賣上鏡時間。
看到被邀請的人都好不情願啊。
雖然我最近正好在做自媒,但我也不情願。
不過還是回答一下:關鍵在「核心價值」
很多自媒火了以後,把重心由自己專業給了製作團隊,核心價值是【作品】
papi的核心價值就是papi,雖然也開了團隊,但還是papi,無法復刻
她無論參與什麼平台,有她本人才會有流量,
那麼自己來,會累;找「拖」觀眾不買單,也容易壞名聲。
屬於火起來知乎轉型失敗,所以papi 的最大的投資商已經撤資了。
從UGC到PGC,無法承受角色轉換後的帶來的改變
一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專心做事的人,稍有分心,可能就會不專業,預期這樣還不如放棄一些東西,把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做成職業才是生活的巔峰吧!
有趣
為什麼邀請我回答有關無聊人的無聊問題
推薦閱讀:
※聊聊分答、微博問答:人氣變現和知識變現是兩碼事
※告訴知乎一個不好的消息:知識付費基本涼了
※內容糞坑化的時代:「以人為本」的分答能否廓清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