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教育啟示類文章總是教人做一個溫和向善的人,卻極少教人圓滑事故利用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出發點都是一樣,做一個成功的人,為什麼兩條途徑大眾認知是第一條而鄙視第二條?人性?


謝邀

因為第一條途徑屢試不爽,而第二條途徑你用了第一次,第二次人們就不願意給你機會了。


謝邀。

因為做人圓滑事故利用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不是教育類文章可以教你的,而是你步入社會後慢慢學到的。


因為圓滑的人不愛或不能寫書啊,能夠出書的人大都是不圓滑的,還對社會有一些美好期待的知識分子。


因為第一條就是第二條那種人寫出來的。


我有一點可能比較黑暗的想法: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拿到這個問題上,社會之所以能夠廣泛流行教人向善的文章,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其他人是善人,因此這類文章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價值觀;我們之所以學習這種行為,則是因為我們本事還達不到這種善的程度。所以它能夠成為大眾認知是因為我們大眾的素質不夠????

(奇怪的邏輯,自己繞進去了)


溫和向善是與己、與人皆為善,圓滑世故是凡事以己為重、旁人次之;重點就在這個對待旁人的態度與尺度上,在沒有「向善」的基礎,恐怕是很難拿捏得好的。

還有,「向善」是我們從小就可以培養的本心,多反思多換位思考,就容易趨之;而「圓滑」需要閱歷、智商和情商的加持,不是人人能做得到做得好的。

一心向善,是人的立世之本,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圓滑世故,則是有更大野心的人奮進的一種手段,只是眾多選擇中較有爭議的一種。

其實教人圓滑世故的書也不在少數,像這方面的集大成者《厚黑學》,既是先驅,也是標杆。還有像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和市場上很多職場、情場上的所謂速成教材,都是教人「圓滑」的書籍吧。

「向善」很光明,所以很多人願意公開去談,「圓滑」有灰色地帶,容易有爭議,所以我們輕易不會去討論,更不會輕易去教別人如何「圓滑」。但是「圓滑」並不是一分不值的,我們可以妥善謹慎地「圓滑」,畢竟它不是「善」的對立,「惡」才是。


問這種問題的人,基本上心中都住著魔。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說法


因為溫和善良的人容易與人相處。


推薦閱讀:

有哪些句子很有孤獨感?
免費的圖片素材可以隨便使用嗎?
南音日常小短文

TAG:教育 | 人性 | | 短文 | 善與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