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為什麼不是一種執著?
慈悲心究竟是指什麼?可能是自己作為一個凡夫只能從字面上、戲論的層面去理解慈悲心的緣故,我能理解的層面上看來,慈悲心大概屬於一種……心理狀態?感情?胸懷?不管是什麼,都覺得屬於執著的一種。菩薩有慈悲心,可是菩薩難道不是無喜無悲嗎?必要發心普渡眾生,怎麼不是一種執著?如果說不是執著,那是什麼呢,望高人解惑。謝謝。
恰恰相反。慈悲不但不是執著,而且是最為徹底地反對執著。什麼叫慈悲?大慈,是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是拔一切眾生苦。
故而,慈悲是特指對眾生而言的。只有菩薩,才有慈悲。不是出離這個世界,而是深入這個世界,和一切有情站在一起。
正因為一切有情都有他的執著心,伴隨著執著心,煩惱才源源不斷地像大海中的波浪將眾生裹挾。眾生為了從陷溺在有情執的煩惱海中拔出,唯一的手段就是大悲修行。說白一點,俗世是無限煩惱的來源,因為俗世有無窮多的束縛和局限;在俗世生活,而不斷突破俗世的局限,就叫大悲修行。阿彌陀佛!我來試著把這個問題拆解一下回答:
1慈悲是什麼呢?慈是利樂眾生,悲是憐憫諸苦。2為什麼要慈悲呢?自己求解脫不就好了么?那麼求解脫算不算是執著呢?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說的是勝義諦的道理。譬如過河,到了對岸自然放下船,橋之類工具,連河都自然放下了,更不用說想起它們的名字了。可是你現在還沒有到對岸,怎麼能不依憑舟楫這類工具,又怎麼能說眼前的河不存在呢?必定要有依止。這就是空有二諦的關係。所以求解脫是執著,但不是貪著。破除了貪著,達到緣覺聲聞的地步,才能去討論執著。3執著是什麼呢?
聲聞緣覺是小乘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有出離心,但還沒有發出菩提心。出離心的可貴在於明白了六根的塵染,所見所聞皆是虛幻,由此得以明白「如夢幻泡影」的空的道理和境界。這些修行者已經有大成就,但他們卻執著於空,入了斷滅相,就是以孤立片面靜止的觀點去看待世界,以為自己解脫就是一切解脫。而這樣看似解脫的境界是不圓滿的,是有漏的。是因為他們刻意切斷了因緣際會,將自己置於真空罩里。現象是空的,是虛幻的,是不恆有的;但規律卻是有的,是真實不虛的,因果律和成住壞空是永久存在的。兩者之間並無矛盾。
而對空的執著,從現實意義中來理解,就是心灰意冷,刻意逃避,因為害怕因緣際會產生結果,進而不敢承擔任何責任,也不願意做任何事。這不是佛陀願意看到的事情。因為出家的真實意義是荷擔如來家業,成為天人師,自度度人;而不是拋棄紅塵,斬斷青絲。這一點常常有人誤會。真正的令人讚歎的出家是有勇氣擔負起眾生的幸福,而不是斷絕一切的放下他人的恩情。4為什麼要慈悲?但事實上,我們從無數久遠劫的輪迴以來,有過多少緣起緣滅,有過多少有恩於我們的眾生,這些世界的普遍聯繫怎麼能就此割斷呢?我們怎麼能拋棄他們呢? 縱使今日獲得了解脫,但你所證得的道果並不是你一個人的成就,而是無量眾生緣起一起努力才能成就你,也就是「我的軍功章有你的一半」。所以佛家常說的口頭禪「恩重難報」「塵緣未了」,就是講的這層因果關係。佛法中要緊緊抓住的就是三法印和四聖諦,這就是整個佛法的精華。而歸結到世界觀就是不昧因果。所以慈悲的目的不是為了彰顯自己,而是為了成就眾生,也是常常憶念眾生的恩情,因為自己今日的紫金蓮台是眾生合力為你鋪就的。
5如何慈悲?
有句俗話叫「慈悲出禍害,方便出下流」。就是說沒有智慧的慈悲和方便方法常常貽害無窮。你看現在有一些現象:一些人把佛教成了偶像崇拜,有求必應成了貪官求取心安的一種方法,無量的財/法/無畏布施被壓縮成揮金如土,持戒僅僅變成了不吃酒肉。這些就是這句話的印證。慈悲的發心是只求付出,不求回報,常懷感恩之心,只為成就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隨順他們自然的本性。佛陀為何花了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列舉了八萬四千法門,經書典籍汗牛充棟?都是根據眾生的根器建造,令大家歡喜選擇合適自己的方法,離苦得樂,得以成就。不管是出家還是居士,是出世還是入世,全看個人機緣,有的喜歡過橋,有的喜歡獨木舟,有的喜歡一葉蘆葦,有的則喜歡大輪船,有的喜歡潛水艇,這都是隨順緣分。這就是智慧的慈悲體現啊!這樣的隨順,哪裡有執著呢?更不要說貪著了。其實佛陀講到最後也就是拈花一笑足矣,因為這就是真空生妙有啊!南無阿彌陀佛!
這裡有個關於菩薩道六度修行的詳細解釋,也正是如何慈悲的具體方法。一起分享:【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慈悲不是執著,但「成為具有慈悲心的人」是一種執著。正如「善」不是一種執著,但「成為善良的人」是一種執著,正如「佛」不是一種執著,但「成佛」就是一種執著等等,以上通常是修行人的執著,卻又是修行人必須有的執著,這是一個量變的累積過程,正如想證菩提必先有煩惱。
慈悲不是執著,慈悲者本無心,有心即有執念,慈悲心是一種方便說。
記得學心理諮詢時,老師講的一個問題剛好出現在一位好友身上。下課求教老師如何才能幫助其修正。
老師叫我放棄。他自己發自內心想要改變時,才有可能。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慈悲為何要執著?即便十年前告訴我一些現在信仰的道理,沒經歷一些波折,也無法理解其中滋味。
腦袋明白的道理,未必就真的懂得。
救世主是偏執,相反,慈悲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足矣。愛和慈悲的理由
【原創】2015-09-30 天瓶雲水 閑人碎語
十年前在北京的一次聚會上,我談了孔子和墨子在「愛」這個問題上的區別:孔子主張「仁者愛人」,愛由近及遠,有差別。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愛無差別。朋友們認為孔子的仁愛已經很難實施,更別說墨子的博愛了。進而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愛「不相干」的人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於是便有了下面這個對話。
我提出一個問題:一個十幾歲的小偷該不該打?
朋友們都說:當然應該打,小偷最可惡了。
我接著問:如果一對小偷夫婦有一個孩子,這孩子從小到大每天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如何偷東西,那麼他會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嗎?
朋友回答:環境使然,應該不會。
我說:好,如果當他六、七歲時,他的父母不僅沒有能力讓他上學,反而讓他去偷東西,如果偷不到東西回家就會被痛打併不給飯吃,這個孩子有選擇嗎?
朋友回答:沒有。
我說:如果你是這個孩子,你有選擇嗎?
朋友:當然也沒有。
我說:好,這樣一個可憐的孩子餓著肚子被迫去偷東西,結果被你抓住了,你把他痛打一頓,如果你是他,你心裡服嗎?
朋友:這······
我問:你的良知何在呢?如果這個孩子說,難道我不想像別的孩子一樣每天吃飽穿暖,乾乾淨淨,穿著校服,體面地上學?我羨慕他們,可是我有什麼辦法呢?我餓,我要吃飯,我已經這樣不幸了,你們為什麼不幫助我反而還要打我?你怎麼回答他?
朋友:······
我說:好了,這樣我們就找到了愛的理由了:就是為了人類無法改變的命運!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出生家庭、父母、長相、智商、時代、環境、周圍的人和事;每個人都無法知道自己的生老病死;每個人都不知道明天有什麼災難降臨。不是嗎?
朋友們點頭。
我接著說:如果你殘疾了;如果你身患絕症;如果你創業失敗;如果你失戀等等,別人嘲笑你,你樂意嗎?那麼嘲笑別人的人,我也要問一聲,你如何確定自己不會出現同樣的狀況呢?人是如此脆弱,誰又能把握這「無常」的命運呢?所以,聖人、佛教、基督教要我們博愛和慈悲。愛和慈悲是宇宙的法則。萬物一體,我與別人都是一,不是二。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朋友問:別人不這麼想怎麼辦?
我說:首先你要這麼想,這樣你就快樂了。因為你認可了命運的詭譎和無奈,所以你能坦然接受自己遭遇的一切,平靜如水,不再怨天尤人。與此同時,你體諒別人在苦難命運面前的無助,心中沒有怨恨和輕視,這樣換來的就是別人的尊重、感激和愛。你如此的寬容、善良、博大,這是何等的智慧啊!快樂怎麼可能不悄然而至呢?!
朋友:我們理解了,怎麼做到呢?
我說: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你要意識到你出生的家庭好只是你的命好,並非你有什麼特別的能耐;你可以上大學是因為你的家庭有這個條件;你說你漂亮、聰明、勤奮,這是因為你父母的基因好,這一切的一切與你有什麼關係?一切都是「老天爺」給你的,你有什麼資格得意、冷漠和傲慢的呢?如果讓你出生在窮小偷的家庭,你同樣是一個可憐的,人人喊打的小偷。如果你天生殘疾同樣終身痛苦。所以,我們要心平氣和地正視命運,面對這個無奈的事實,靜靜地反思,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同情心、愛心。莎士比亞說:「命運加在人們頭上的,人們只得忍受。遇到逆風逆水,要想抗拒是無濟於事的。」當你從心裡認可每個人都是在命運的安排下被動而煩惱地活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無奈和痛苦時,你就良知發現了,你的感恩之心就油然而生了,你會變得高尚而謙和,平靜而坦然,從容而淡定。真正達到了孔子的教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興趣交流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號rdtpys進入我的公眾號慈悲心的心境太高,不是常人能到達的。這是要在我執餓到極致的時候,慈悲心才會透露出來,達到無為層面之後,潛意識流露出的東西。摘自jt叔叔莊子課中授課文字實錄。提綱為:真正的 」愛 「你能達到嗎?查看圖片以這張心境表而言,【愛】的分數是500分,非常高分的;可是,一般正常人的心力,差不多只有200分而已,離500分還是非常非常遙遠的,念波頻率的差距是10的200次方到10的500次方之間的差距。所以,既然心境還不到,【愛】這個東西,就好像現在就要你去跳過101大樓,你跳或不跳,都是沒有關係的;反正是跳不過嘛。你去做,我嫌你徒勞;你不做,我也不可能會怪你。所以我說:去不去愛別人,於道家而言,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這種500分以上的真愛,佛家叫【慈悲(彌勒)】的這個東西,一定要等到【彼岸主導】開始出現了之後,才會開始有的。而且,它出現的時候,往往是一個你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的直覺反應,你本人的表面意識,在那個當下,是沒有辦法【認得出】、或【自己覺得】那是愛的。所以,乾脆讓我講狠毒一點的【實話】:反正,凡是你表面意識自己以為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我這是在愛你】的是非題感受,就都不是愛。【頭腦】會認得出、會有高度認同感的東西,就是【我執】。而且,自己覺得【那是愛、是好意】的這種想法,很狂傲。因為,愛的本質,是要【讓對方變好、讓對方幸福】,那請問你,我們這個依三次元線性時間軸在過日子的表面意識,真的能分得清楚什麼才是對的做法嗎?一個人犯了錯,你是原諒他他會變好、還是處罰他他會變好?像我,就只得老實說:「我不知道。」
因為,我無能感知他的整個自我意識的結構,也不知道他心靈還有沒有什麼碰不得的暗傷,更不曉得他從前世帶過來什麼需要修的業障、他的人生需要的是哪一種故事情節才會對他的靈魂最有益處……這些這些,都不知道,你僅憑自以為的滿腔善意,就自信十足地說:「我這樣做是愛!」狂傲到發瘋也請有個限度好不好?
我覺得,我們這個由我執坨坨構成的自我,其實根本就曉得自己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但,也正因為曉得,所以心虛,所以發作代償反應,要在別人發現【我們沒有能力去愛】之前,先下手為強地自我合理化,非要說服自己到相信自己是能愛的、是出自善意的。而另外一面,本來,如果我們過得很幸福,而自自然然地把幸福分享出去,這是可以算作愛的。可是偏偏呢,我們這個我執坨坨的自我,又常常會誤把【看對方不順眼】當成【對方比我不幸】!你想嘛,人的自我,最會的就是挑別人的毛病;不管別人過得多快活,你使勁兒地去找他毛病,都可以把對方藐視成很慘很低劣的人,於是就擺高姿態對他人勸之又勸,以為這是愛。典型的就是心理醫生型的人格啦,天天都在給人建議、好像很會解決他人的困難,結果自己其實才是活得最痛苦的那一個;只是他又太傲了,不肯承認自己根本就不夠格拯救別人。難怪這個世界會弄下大亂!難怪今天那麼多人得修道病變成心理變態!還做不到的事情,就老老實實承認自己還做不到,這樣還比較健康;可怕的是,明明就做不到,卻不能承認事實,天天以為自己滿滿是愛、天天在自以為是地去救助他人……你以為《邪噁心理學》裡頭講的那些「感受不到自己的惡意」的變態魔人是怎麼來的?就是這樣練出來的。我很強調【基本功】這個東西的。道家、佛家的基本功,都是從【承認自己的不知道、承認事實、提高感知力】開始的,從來都不是愛。佛法八正道沒有一道是教人要去「愛別人」的!八正道的關懷,是你有沒有愛自己的心,有沒有照顧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想一念,有沒有把自己在世界之中選擇的角色和分位扮演得漂漂亮亮的,有沒有在生命中長養出對更高心境真實的渴望與熱情,有沒有辦法正確地反省自己、去除我執……都是心向內觀照自己的內容,並沒有「愛別人」這一項。《莊子》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話是要叫人去愛別人的!《莊子》只在「大聲疾呼」不要自以為是地去【惡搞別人】。慈悲是「練成之後」的【結果】!不是修鍊法,拜託大家千萬千萬不要搞錯啊!不要誤把結果當成修鍊法。你要練出【愛】,它的【修鍊法】在道家是承認事實、是喪我法,在佛家是八正道,都不是去找人愛來愛去。如果說【長養慈悲心】就像要「養大一頭牛」,你必須給牛吃對的飼料,也就是採取正確的修鍊法才行啊。而牛,是吃草長大的,不是吃牛長大的啦!這個世界上,當然是有愛的;但那不是人能[有意而為]、可以「故意」地做出來的。而是一個人表面意識的我執打松之後,從潛在意識透出來的。是要在你「喪我」之後、你的心餓瘦到沒力氣擋它的時候、你[不在]的時候,它才能夠找到縫隙偷偷溜出來的。《老子》教人要【無為無不為】,我們必須先練成無為了,才會被允許對這個世界發揮影響力的許可權;彼岸主導的流量穩定了,才有資格在世界上愛別人,這樣也才不會一直做錯、後悔。功夫還沒有到,就想對別人如何如何,在這世上在搞特搞……結果,都是亂搞。又或者你想問:那一般人很重視的【品德】(discipline),對於【慈悲心】的培養,有沒有幫助?我個人的答案是:很難講耶……因為,比如說,我有一個朋友,我跟他約了什麼事情,常常就會被他放鴿子爽約。以品德而言,這個人是說話不算數,言而無信,在德操上有缺損啦。可是,我是他的受害者嗎?結果,幾乎都不是。因為,很奇怪的是,每回他對我爽約,幾乎都是我臨時有更要緊的急事要處理、或是出現了一件我更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他放我鴿子,反而都讓我可以活得更順、人生更美好。所以,他這種言而無信、德操有虧,其實反而是一種【彼岸主導的愛】。如果他硬是要求自己首先完美、堅決守信重諾,我反而可憐了。像人生中偶爾會遇到的這種【放鴿天使】,還真是讓人惘然,不曉得道德到底還值幾文錢。
像我還認識一位【翻臉天使】,也是想起這個人,心裡都還甜甜的:二十五年前,我的大學時代,有一位很疼愛我的學長,但這位學長有一個德行,大家都覺得是他的缺點,就是他非常會【拍桌子翻臉走人】。可是,當年在一家出版社,就是他起頭了一個企劃案,之後和主編合不來而翻臉走人了,那個企劃案才變成讓我接手,而成為我人生第一份工作,而且,工作內容我喜歡,收入也很讓我感謝。——這件事情,放我而言,等於是我往後的人生能夠得到救贖的一顆種子。因為,它讓我第一次體驗到:原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竟是如此快樂!————而二十五年後的今天,就這同一位學長(現在已經是老頭子吧?),又搞了一個超大的爛攤子。而這個爛攤子,這次是我們小方助教,被朋友找去幫忙救火,接了一部份的案子回家做,而這份工作,讓小方助教從原來的窮的要命,變成了如今蠻有錢的小富翁。如果這位學長修心修到【道德完滿、心平氣和】,那,JT人生的得救階段怎麼辦?小方又要怎麼變大方?所以,說不定,一個行為是不是【彼岸主導】的愛,是要看結果來判定,而不是看做的人【自以為是的品德高度】。反過來說,現在這許許多多的理直氣壯之人,做什麼都自己覺得是出於愛、基於善意,可是,有誰變幸福了嗎?這種愛心,又有什麼用呢?佛家修鍊的本質,真是不是像市面上那些末法時代佛教徒說的【要多多慈悲、動善念、做善事】啊!佛教的第一句話、釋迦族的小王子帶來世上的第一則訊息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啊!——整個宇宙,能害你的人,只有一個人,就是你自己;能救你的人,也只有一個人,那個人,還是你自己!——是超級孤單修行、人人授受不親的宗教啦;沒有在搞這個愛來愛去、救來救去的啦!這都不要說到佛教了,其實,任何一種修行,基本上的設定就必定是建立在【非他力信仰】上的,唯有在不求他力庇護的前提下,人才會承認自己對自己人生的責任感,才會找到自己內在能夠改善自己的力量。求神讓你小孩要乖、老公不要外遇、發票要中獎,這基本上就不稱之為修行,只能稱作【索求】吧————我這裡不是在討論禱告有效還是沒效的問題哦,我只是在釐清一下定義。然後,很奇怪而不合邏輯的一點,就是:如果我們曾經有過走出一個心理困境、或是療愈了什麼、反省了什麼、改善了自己的身心狀況的經驗,就一定會曉得:什麼事,都是要靠自己去想通、去檢討、去改正,才真的會好轉。即使別人給我們的建議是真是很好、很中肯,在我們自己反省到這個階段之前,其實也是接受不了、吃不進去的。也就是說,其實是沒什麼他人可以依靠的。【進步】在本質上就是一種蠻孤單的體驗。既然是如此,我們又怎麼可以動不動就想要扮演他人人生的救世主、動不動就自以為是在幫助別人呢?修行這種事情,99.99%都是修在自己身上,沒有在修別人的。那麼,如果有一個自命修行人的人,他覺得他修行的目的是在【救渡別人】,只【救人】的念頭一出來,就已經落入了修道病的範疇了。修道病的本質,就是【想用自我感覺良好的驕傲心去代償、去打敗自卑情結、人生痛苦】的謬誤結構。比如說啊,我的小舅舅,他太太是個超級惡婆娘,那,當她老公的,當然日子就過得很慘啦。如果我小舅舅真的夠老實,逢人就哭訴他老婆有多麼欺負他、如何不是人,這樣就還不算太不健康。偏偏我小舅舅是個有宗教信仰的人,於是,每當他提起他太太的時候,他就【相當自我滿意地】說:【我要來渡化這個女人!】這話,誰聽也知道是修道病啦。我是要說啊,一個人自以為在開導別人、渡化別人,就已經很不合邏輯了;更何況這個【我在渡他】的念頭,是因為被對方欺負得慘了而代償出來的!那更加是無中生有地在亂捏造佛心啦!佛教童話故事,不是有一個【目蓮救母】的敦煌變文嗎?那故事是怎麼說的?目蓮尊者他媽媽心腸不好,死後下了地獄,目蓮尊者就靈魂出體去看他媽媽,可是,看到了,也救不到。於是就向他老師佛陀討救兵,因為他功力不足,老師是開悟者,應該是夠給力啦?結果他老師佛陀說什麼?佛陀說:「你媽下地獄,是她自己的事啊。不是你的事,更不是我的事!」各人業障各人擔,強如佛祖,也幫不了目蓮媽什麼大忙啊;即使發明了中元普渡、特赦她出地獄,結果還是投胎去作畜牲了啊。如果連釋迦牟尼佛本尊,都只能做到這個程度,那,現在信佛的人,居然還可以念經、迴向、給人超渡?這是不是有點……太他媽的誇張了啊?所以,【如何去愛人、要不要愛人】這件事,是不是大家就先死了這條心就好?人家現在都還沒答應跟你作朋友,就不必先來問我【洞房花燭夜,我應該先脫她奶罩、還是內褲?】之類的問題了吧?你好,首先要知道「執著」兩字的含義,人之所以執著做某件事,執著某個東西不放,乃是因為他認為萬法自性有,獨立,恆常,不變,能佔有。
換句話說,在佛法體系里,「執著」的意思並不是單指很堅持去做某一件事,而是說它錯認為事物獨立實在,以為堅持下去,就能獲得,這是很重要的區別。
然而,佛的慈悲心,乃是悟到了空有不二的般若智慧,自然沒有了一切執著,從而能非常心地洒脫、行為瀟洒的做事情,沒有執著心的堅持,自然也沒有煩惱。推薦閱讀:
※寺院集體苦杏仁中毒事件
※怎麼看丁嘉麗採訪凈空法師中講狐狸精這段視頻?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空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這句話?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