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統治的施政機構前中期稱之為「清朝」或「清廷」,而鴉片戰爭後稱之為「清政府」?
02-15
為何會有這種名詞的轉變?
其實沒什麼太深的緣故,只是以前編寫近代史的一種用詞習慣。
長期以來,由於學科劃分上的緣故,對清代歷史的研究與編纂一直以1840年為分界線,分屬於「中國古代史」(專業編號77030)和「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編號77035)兩個不同的專業。後者的史學史淵源比前者要久一些,各種表述習慣也較前者為多。「清政府」、「清廷」都是後者的慣用語。從實際表述功能來看,近代史視角下述及清朝朝廷的語境,多是對中央政權昏暗、腐敗、落後、賣國之類的指責;「清廷」、「清政府」兩個詞,一方面限定了鞭打對象是「清朝」這樣一個以前的王朝,迴避了「朝廷」等在時間上較為模糊的詞語,另一方面把中央看成一個集合,對於表達整體性的指責,有語氣上的幫助。
而「中國古代史」領域內,很多辭彙是從近代史里借用過來的。也有人管清前期的朝廷叫「清政府」,不過近年來已經很少見了。一般由於清前期的歷史研究和編纂不太需要把朝廷看成一個整體加以指責,而會更多討論具體部門、組織結構,因此這些整體性概念用得較少。
「清廷」一詞,我倒是挺常用的,特別是用於行文中分擔詞頻,避免反覆使用「朝廷」一詞。此外類似的概念還有「中央」、「清人」(這個詞很好用!)、「清朝國家」(以前是當成Qing state的一種僵硬翻譯被引進的,我起初覺得語氣支離,但用了幾次以後發現也不盡然,有時候也還好)、「清朝統治者」(老先生們常用,我覺得語氣不錯,只要別真的以為這是個實體的「統治者」就好)等等。王朝推翻王朝,政府推翻政府,你說推翻清朝,總有點自己坐龍庭的味道。
而且剿完太平天國,清廷早已大權旁落,什麼事情都有商有量,也確有點近代政府的味道了。清廷是古代史,清政府是近代史。如是而已。
「政府」應該是個外來辭彙,1840年之前不用很正常...
我感覺因為是兩波人在研究,所以他們用詞的差異就會投射到書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