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寐是否等於裝睡?

前段時間在想法里看見了 @賀仙 老大哥指出,在蒲松齡《聊齋志異》里的《狼》一文中,假寐並不等於裝睡,而應該解為打盹兒。並由此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觀點的相爭。

個人經過考察後發現,假寐此詞的確很特殊,人們認為其可以等於裝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誤認為「假」有假裝之意,或也可原諒。

無論如何,我決定寫一篇科普文章,來為大家辨析一下「假寐」這個詞,讓大家準確的來理解「假寐」這個詞的含義。

--------------------------------------------正文----------------------------------------------

假寐這個詞,是由「假」和「寐」組成的。

追根溯源,假的原義項應該是「代理人」,後又有「借」的意思。

《禮·王制》:

大夫祭器不假。

由此,假又演變出許多意思:

大、非正式的、代理的、暫時的、非真的……

「假」這個字的含義,可以理解為自帶一個參考物,相對於這樣一個參考物,它是「假」的。

相對於正式的,它是非正式的;相對於正牌的,它是代理的……

假作為一個動詞運用,並沒有一個義項對於帶有欺詐性的「裝」。

而假裝這個詞產生的時間已經很後期,文言文里「假裝」的意思,常用「佯」「詐」之類的詞來表達。

所以單單把假寐里的假,釋為假裝,是不正確的。

當然,通過考察,人教版的教材里,也並沒有說《狼》裡面的假寐的假,就是假裝的意思,只是將假寐翻譯為假裝睡覺,這是否是正確的,需要辯證,留待下文來講解。

在此,我們再來看看「寐」。

寐這個詞,對應的便是今日我們常說的「睡眠」。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漢語里當今常用的一些關於睡眠的詞,並非是對應當代漢語里的「睡眠」,包括「睡」本身。

睡的解釋在《說文》里是坐寐,王力將坐寐、假寐、睡等同起來;眠在《說文》里的解釋為「翕目」,即合目;卧也可以表示睡眠狀態,原義卻是一種伏几閉目的姿勢。

從這裡我們能夠發現,語言里描述一個人進入了某種狀態,會通過其所處狀態所做出的行為來代替。

比如徹夜不眠,可以解釋為整夜不睡覺,但原意也可以說為整夜不合眼。

這樣的例子不獨漢語里有,英文里也有,比如「go to bed」。

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這類詞時,是做出了某種行為,還是真的進入了某種狀態,是要結合語境分析的;當然,也有一些詞,原本是某種動作,後來大多時候在日常語境里,被人們默認為指代某種狀態,也是有可能的,此乃詞義的演變。眠就是如此,眠在當代語境里,絕大多數時候,是指代睡覺的。

假寐也是如此。

下面來說說假寐,假寐這個詞是一共固定詞,原意被後世一些學者訓釋為「不脫衣冠而寢」。即,不脫衣服睡覺。

《詩·小雅》:

不遑假寐。

但對詞的解釋可以如此,這是結合了語境的,對詞內的字的釋義不能如此。假和寐本身沒有不脫衣服的意思。這在訓詁學裡叫作增字而訓,拿來訓字是不對的。

說到底,假寐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具體的分析。在這個詞的運用實例中,詞義是有著差異性的,但這樣的差異性,不會脫離假寐這個詞最為基本的意思。

《大唐西域記》:

迷不知路,假寐樹陰……釋種驚寤。

這裡的假寐,可見是短時間的進入了睡眠狀態。至於時間的長短是個相對概念,根據人所認知不同而異,這是詞的不準確性。

假寐也有指不入睡,只是做出假寐的樣子的情況:

諸相皆假寐……——《大唐新語》

換句話說,就如上文所講的,當文章中使用假寐這個詞時,未必是進入了一種「假寐」的狀態,還可能是做出了「假寐」的動作。

而關於假寐的動作,也有多種多樣,有坐著的,也有卧著的,還有站著的。

嫗去,張倚壁假寐。忽有籠燈晃耀,見嫗導一女郎出。——《聊齋志異》

這裡的假寐,也可以被翻譯解釋為休息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在日語里,也有假寐這個詞,這個詞的意思在詞典里的解釋也不是假裝睡眠:

[名](スル)一時的に短時間眠ること。仮寢?(かりね)?。仮睡。「仮睡をとる」「仕事の合間に仮睡する」

比較貼合於小憩的意思。《火影忍者》里我愛羅的假寐之術里的假寐,也不能翻譯為假裝睡覺。

上面說了,只要不脫離假寐這個基本意思,都可以算作假寐。

假寐的基本意思我認為應該這樣定義:在人的認知範疇里,非正式的、非真的一種與睡眠相關的狀態或做出了與此狀態相關的行為。

最後我們來看看《狼》那篇文章: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這裡的假寐能不能翻譯成假裝睡覺呢?我認為放寬標準是可以的,因為結合語境,狼的確是有「假裝」這樣一種行為。但此翻譯,不夠精確,且的確不算是最好的翻譯,其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讀者,讓許多讀者認為「假」為假裝的意思。

最為精準的翻譯,我認為 @AI Euler 最為準確:做出了打盹小睡的樣子。這才是正解,在屠夫眼中,狼只是做出了「假寐」的行為。

在這裡得提一句,結合語境的翻譯,尤其是意義,跟詞本來的訓釋有著區別,即還是上面強調的,結合語境,未必不能把「假裝」這個詞翻譯出來,但是假本身不具備假裝的意思。

翻譯,尤其是結合語境的意譯,跟詞語的釋義,雖然在文本中,有的時候可以是部分重合甚至完全重合的;但也有許多例子,顯示出兩者極大的差異。

針對不同的人群,翻譯也有不同的出發點。

佛經的翻譯,如鳩摩羅什,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傳教,採用了許多本土化的辭彙,已經帶有再創造的意味,即把一種信息轉變為另一種讀者能接受的信息;而玄奘的翻譯更貼合梵文原本,在意的是不同語言辭彙之間的準確性。

簡而言之,翻譯有時更注重把意思表達明白;釋義更在意語言本身的意思,不能脫離字詞的基本義項。

就如「清風徐來」我們可以翻譯為清風緩緩的吹過,但是「來」本身沒有吹過的意思。

究其根本,假寐的義項到底更貼合打盹兒、休息、真睡、沒睡還是做出了相關動作,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假寐本身的意思。

假寐這個詞,常常與「非躺」「和衣」「閉眼」等行為、姿態相關,但都符合非正式、非真的範疇。

或許可以抽象定義為:在人的認知範疇里,非正式的、非真的一種與睡眠相關的狀態或做出了與此狀態相關的行為。

如是而已。

感謝 @AI Euler 在我寫文之前,與我討論,並且給予了此文不少建議和幫助。


推薦閱讀:

TAG:文學 | 古典文學 | 聊齋志異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