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你以為我想呆萌?幼年吃屎長大磕毒,差點就沒活下來
同為一國之獸,澳大利亞的象徵動物之間待遇差的不是一點兒多。
澳大利亞的袋鼠們雖然被印在鈔票上,但在馬路上撒歡被撞不說,還要作為高檔肉類活躍在餐桌上。
澳大利亞的考拉顯然更受寵,長得呆還貪睡,人們偏偏願意聞著它們的臭味,千里迢迢去抱它們。
18世紀末期,探險家約翰·杭特在藍山首次發現這種慵懶的動物。
這種一動不動短的大臉大鼻熊一直抱著樹,有時能看到背上還趴著另一隻,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
只是這種動物非常貪睡,睡意正酣時一對大耳朵一動一動,一天只有極少的時間醒來啃兩口葉子,又迷糊地睡過去。
從來沒見過的灰白皮毛頓時吸引了廣大群眾的眼光。
19世紀初,它們遭到了大規模的捕殺出口,數量從幾百萬隻銳減到1000多隻。
直到這時政府才意識到:這貨要成瀕危動物了!立法保護!
根據澳大利亞考拉基金會的統計,2015年時考拉總算達到5萬~8萬隻之間,但想要回復原本的數量卻極為困難。
別看考拉一天能睡20多個小時,生活如此愜意,但能睡這麼久,其實是因為吃的不好。
而且吃的差還是它們自己作出來的,挑剔程度堪比處女座,食物只認桉樹葉。
然而,問題就在這桉樹葉上,桉樹葉含有豐富的桉樹油,是一種天然消毒劑和殺蟲劑。
而且桉樹葉非常粗糙,葉沒有營養,食物中的能量根本不足支撐它活蹦亂跳。
就是桉樹葉它葉還要再挑挑,全球700種桉樹葉只吃其中的30種,算得上「最挑食的動物之一」。
考拉的人生目標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吃桉樹葉確實是上佳之選。
它幾乎獨享整個桉樹林,沒有競爭者願意搶桉樹葉,不運動的肉口感不好,也沒有捕食者願意吃它。
而且,桉樹葉吃得多了,考拉聞起來就有一股桉樹味兒,既能告訴捕食者「本考不好吃」,還能驅蚊、驅蟲。
桉樹葉里還有水分,吃完桉樹葉就能睡,喝水的麻煩都省了。
可以見得,桉樹是考拉變懶的原罪。
不過也有個問題,一隻考拉每天大約採食200~500克的桉樹葉。
桉樹葉含纖維特別高,毒性非常大,營養價值低,普通動物照著考拉這樣吃早就滅絕了。
考拉全靠兩個法寶才活了下來:貪睡、消化「慢」。
為了讓營養和能量夠用,它們幾乎睡一整天,能不動就不動。
它們新陳代謝速度也很慢,食物能在它們肚子里呆100個小時,持續不斷地消化。
而對付桉樹葉中的毒素,考拉靠的是「腸菌」。
它們有著長達2米的盲腸,盲腸里有著一類稱作單寧-蛋白質複合物降解腸細菌,這種微生物幫助考拉將纖維分解成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還能分解桉樹葉中的毒素。
考拉本身不能分解纖維和毒素,全憑這些腸菌才能活得這麼滋潤。
這些腸菌作為考拉家族的傳家寶,必然要傳給每一位考拉寶寶。
方法非常直接,全靠考拉媽媽「一把屎一把尿」餵給寶寶們。
與所有有袋動物相同,考拉懷胎一個多月就會生下孩子。
剛出生的小考拉身長不足1寸,體重大約5.5克,僅有一個雞蛋的十分之一重。
求生欲讓他們順著母親的身體,從陰部爬到育兒袋裡,這也許是考拉一生走過最長的路。
在哺乳22~30周時,考拉媽媽就要開始培養小考拉吃桉樹葉的技能。
因為考拉的育兒袋開口朝下,小考拉每天醒來就會聞到濃郁的桉樹味兒,吃上新鮮的食物。
它們從盲腸中排出一種半流質的軟質食物讓小考拉採食,這也許是考拉一生吃過營養最豐富的食物。
小考拉在這些食物中獲取營養,也獲得了腸菌,渡過了培養腸菌的過渡期就能嚼草了。
小考拉會與考拉媽媽相互作伴,這也是考拉群體最常見的「社交活動」。
是的,一天只動2小時的它們除了跟親人聊兩句,幾乎不交朋友、不走親戚。
連繁衍後代如此重要的事情,他們也不願意花時間勾搭異性。
為了簡化求偶的過程,它們獨創了一套「聽聲識考拉」的求偶技藝。
春夏兩季是交配的季節,這段時間的12點到凌晨4點之間,雄性考拉就會安安穩穩地坐在自己的樹上,用盡全力咆哮一聲:求交配。
考拉能發出聽起來像豬叫的咆哮聲,聲音低頻卻能傳遍整個桉樹林。
這種咆哮聲對每一隻雄性考拉而言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雌性考拉也能通過聲音判斷是不是自己的菜。
雌性一旦聽到自己喜歡的咆哮聲,就會不辭辛苦前去雄性考拉的領地找它。
當雄性發現了雌性進入自己的地盤後,雙方就開始了新一輪也是唯一的交流。
他們相互嗅探對方身上的味道,如果雙方都有意願就算配對成功,可以很快地進入正題。
不過據數據調查,雌性在野外拒絕雄性的概率挺高,看來它們對於樹上伴侶也不是毫無要求。
*註:雌性考拉具有雙陰道,可以輪流受孕,但一次一般只有一邊懷上,而雄性考拉也有著對應的分叉鑰匙。
除了求偶方式奇葩,在整個哺乳動物界,考拉的腦部身體質量比低也是出了名的。
我們人類的腦部身體質量比是1.6%,貓僅有人的一半,而考拉還不足貓的一半,只有0.2%。
換而言之,成年體重15公斤的考拉,只有一顆0.06斤重的大腦。
或許腦袋小還不能說明它蠢,但若是算上它幾乎光滑的大腦表面,真相就再清楚不過了。
大腦表面幾乎沒有溝回,容不下更多大腦皮質自然也就不打算多聰明了。
但是考拉的腦袋看起來並不小,裡面還裝有什麼?
當然是水,考拉的顱腔里只有61%是大腦,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用來緩衝震動的腦脊液。
夏天的時候,桉樹的樹榦溫度低於樹枝和樹冠,考拉需要抱著樹榦納涼。
雖然考拉能夠靠著銳利的爪子穩穩地抓住桉樹睡覺,但一個不小心摔了下來,那就得靠腦脊液保護好本就不聰明的大腦。
___________
腦脊液、腸菌、銳利的爪子、獨特的求偶,考拉的進化彷彿就是為了讓自己衣食無憂地賴在桉樹上。
但是其實離開了桉樹葉,考拉不就只萌不呆?更不用發展出一腦子的水,也能好好在洞里睡覺。
桉樹有著什麼樣的魔力,會讓考拉如此死心塌地?
5000萬年前,有袋動物開始漫長的遷徙之旅,來到了澳大利亞。
當時的有袋動物與現在的大不一樣,整體要更強大一些,例如至今發現最大的有袋動物雙齒門獸、有著如今袋鼠2倍大小的巨型袋鼠、號稱「最強咬合力」的袋獅……
在這個世外桃源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有袋動物,其中就有著考拉的祖先們。
當時高聳的喬木遍地都是,灌木基本照不到陽光,祖先們為了生存恰好選擇了桉樹(喬木),沒想到從此就再也分不開了。
隨著澳洲大陸逐漸脫離了其他大陸,大海成了天然的屏障,為這些有袋動物創造了更有利的進化環境。
與此同時,其他大陸的有袋動物逐漸被胎盤動物所取代,如今澳洲擁有最多有袋動物,僅有2個目在南美洲,可見就是一片凈土。
但好景不長,在6萬年前第一批澳洲土著人抵達了澳洲,他們被這塊大陸的豐饒景象驚呆,到處都是好抓又大隻的有袋動物!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澳洲大陸當然就是吃有袋動物了。
土著們利用手中有力的工具——火,進行了一場大型狩獵!
他們定期燒荒,大火將大多數植物燒毀,狩獵工作變得更加簡單。
森林減少,草原增加,人類佔據了極佳的居住位置,間接導致許多巨型動物滅絕。
但耐火的桉樹卻在這場大災難下倖存,依靠著桉樹生存的考拉祖先也成了「史前大贏家」。
人類瘋狂之舉讓考拉的主食——桉樹愈來愈多,但也扼殺了考拉的其他食物來源。
常年累月食用桉樹葉,也迫使考拉以依附桉樹的方向進化。
很難說的清,考拉會感謝人類燒荒,讓它們的食物變多了。
抑或是,責備人類讓它們失去了其他的進化機會,變成了如今這般依賴桉樹。
考拉選擇了又粗又硬的桉樹葉,讓自己又呆又萌,是老祖宗造的孽。
但若不是選擇桉樹葉,也許就因為大片的森林消失,而隨之滅絕。
而且因為天天鍛煉咀嚼肌,它們才有了這樣胖嘟嘟的臉蛋。
是桉樹讓考拉變得這麼可愛,才能大受歡迎,在人類保護下再度迎來繁榮。
恰是應了那句老話:傻考有傻福。
*彩蛋時間:
考拉雖懶,但是跑步、游泳、上樹絲毫不遜。
雖說考拉本名無尾熊,但它還是有著3公分長的尾巴,用來當坐墊。
考拉的性生活平均時長為42啪,是一個充滿哲思的啪數。
作為有袋動物,考拉的牙齒也能不斷再生,可惜還是架不住桉樹葉難啃。
晚年考拉牙齒會被磨平,逐漸無法入食。
*參考資料:
陳向陽, 澳洲大自然——巨型動物滅絕之謎.
Matt Soniak. The koalas secret to staying cool: Hugging. The Week.
Edward Narayana, Drop, bears: chronic stress and habitat loss are flooring koalas. theconversation.com.
Joseph Castro. Animal Sex: How Koalas Do It.
Koala, Wikipedia.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