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撕開了中產最痛的那道傷疤
摘要:投資和選擇和努力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本文為閨蜜財經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撰文|蜜妹
今天的朋友圈被一篇名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作者用萬字記錄了岳父從患病到死亡的每一天,一共29天。
期間作者動用了一切社會資源,用上了最先進的治療手段,賣了老家的房子承擔1天2萬的ICU費用,但最終依然沒有讓岳父扛過可怕的「流感」。
從第一天的岳父在開窗通風時,堅持不穿上衣,吹了半小時冷風;第2天開始感冒流鼻涕;第3天到發燒;第9天做CT,化驗結果肺部大面積感染。可能感染了未知的強病毒;
第13天住進ICU;第17天上人工肺進行治療;第27肺部全部被細菌和病毒感染,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低蛋白,高鉀血症,高鈉血症;第29天老人離世;每一天都看得人無比揪心。
蜜妹想到了去年曾被刷屏的幼兒園事件。教育和醫療,當中產家庭的兩道傷疤如此慘烈地被撕開,才發現大家口中的焦慮絕不是矯情。
01貧窮的中產:消費不斷升級,財富不斷縮水
說是傷疤,因為這兩樣東西都不是只要有錢就能解決的。其實哪個家庭不都一樣?只不過中產階級相應掌握較多的話語權,所以傷疤被放大。
《經濟學人》曾稱中產為「世界上最焦慮的一群人」。他們教育良好,工作光鮮,多居於國內一、二線城市,年收入在10萬以上,追求有品質、有態度的生活,一方面鍾情於消費升級,購買各種奢侈品、進口產品等;一方面對工資跑不過物價束手無策。
2007年末,我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40.34萬億,10年後的2017年末,這一數字擴大到了167.68萬億,足足翻了4倍!這是什麼概念?手裡的錢如果沒有增值,工資也沒有上漲,那麼2017年的1萬塊,可能僅相當於2007年的2500塊。
當大家都在興緻勃勃地討論90後為什麼不願意結婚時,一大批80後新中產已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中年危機——這個蜜妹某個微信群里討論最多的話題。
人到中年,職業上升通道越來越窄,想跳槽但空間有限。與之相對的是壓力越來越大,孩子教育、父母健康、個人前途,每一項都至關重要。除此以外還要面對飛漲的物價和高昂的貸款。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中產階級93%的收入來自工資,而每月僅還貸款的支出就占收入的58%。這意味著一旦失業,將迅速返貧。如果讓自己的健康在沒有商業保險的情況下「裸奔」,一場大病就徹底完蛋。
流感下的那位北京中年人,算得上是條件較為優渥的中產了:家在北京,買有幾百萬商業保險,家有車、自住房,擁有醫院人脈,有家庭親戚的後援,流動現金可以支撐三四十天昂貴的ICU……
他的遭遇有可能降臨到我們每個人身上,但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能妥善地處理嗎?
之前被刷屏的事件如中興程序員跳樓自殺、某科技公司創始人被騙婚自殺、攜程以及幼兒園虐童,無一不揭示了中產的脆弱貧窮。
財富擁有的多寡將大眾劃分成了幾個階級,中產算得上是較為優越的那種。但回到公眾利益上,所謂的中產,除了在網路輿論中擁有較大話語權,可以無限被放大疼痛,本質上大家都一樣不堪一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02優化資產配置,是對全家人負責
放在全球背景下,穩定中產階層的人數仍然不多,而脆弱中產的規模卻在劇增。
英國《金融時報》曾經對世界銀行(World Bank)有關122個發展中國家30多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展示了這種命運的轉變:
隨著貧困人口下降,生活水平位於貧困線之上狹小區間的人數不斷增加。但往往只有較少的人能夠超越這個水平。結果是,世界四成的人口現處於脆弱中產之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焦慮,面對漲幅日益縮小的工資和增幅日益擴大的支出,在無力+脆弱的大環境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儘可能地改變自己。
美國管理學家烏爾里希·伯澤爾《有效學習》:對於大多數中等收入人群來說,並不是說他們不夠富有,而是他們失去了通過學習構建安全感的可能。
當觸及到職業天花板時,通過不斷地學習另闢蹊徑,掌握新的能力創造財富。有學者總結的幾項關鍵能力蜜妹很認同。
月薪5萬和月薪1萬的區別,主要在於以下三方面能力:
(1)思維高度相關的能力:需要把自己的思維視角,從一項任務、一個崗位,上升到一個團隊、一個公司甚至一個行業;
(2)抓關鍵的能力:需要從「很好地執行上級規定的每項工作」、「關注工作過程」,變成「直接承擔最終責任、對結果負責,然後從結果來倒推自己和團隊的工作優先順序」;
(3)知人善任、打造人才梯隊的能力:需要從「自我管理」到「團隊管理」,知道如何搭配團隊、通過別人來工作。
這點,都和思維密切相關。換言之,機械地執行不足以讓人實現跨越,溝通、協調、敏捷的思維,才是穿透天花板的核心能力。
另一方面,就是蜜妹長期專註和擅長的:一個人必須調整投資理財策略、增強家庭抗風險能力。
在國際上,真正富裕的中產階級有一條基本要求——理財收入在所有收入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一。
在談到商業保險時,很多人還停留在騙錢的階段,這種想法太幼稚。黃金、外幣、股票、定投等各種理財方式都多加了解學習,在風險控制範圍內進行最優化的配比。
巴菲特買股票堅守的是「二八定律」:用80%的資金買20%最好的股票。
他1300億美元的規模,就只買了49隻股票。想想我們這些13000塊都要買49隻股票的人,真的好像在菜市場買菜。
有時候,投資和選擇和努力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北京不能像華盛頓、堪培拉、渥太華那樣只作為行政中心存在的城市?
※了解北京,最值得讀的一本書或文章是什麼?
※北京鏈家網的自如管家這份工作怎麼樣?工作前景,薪資待遇,工作強度如何?
※北京哪裡能嘗到地道的本地小吃?
※如何評價趙雷 2018 年正式發行的《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