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國寶」可以在中國興風作浪? | 艾問人物

文:米小路 主編:高原

2月12日,在中國上映25天後,累計票房達到6.9億,且在上映的第一周就拿下了周冠軍。1月22日晚,鄧超阿米爾·汗出現在微博熱搜榜內,阿米爾·汗面對鏡頭吃下了半個皮蛋,引起一眾網友爭論皮蛋還是松花蛋。隨後幾天,阿米爾·汗的微博中分別出現了劉國梁和黃渤,還與魯豫約了個飯,微博下的評論都稱他為「米叔」。

阿米爾·汗是誰,憑什麼一個印度演員能在中國被如此追捧?為什麼只要他一出片,觀眾們必會買單?

這個演員,究竟有多麼厲害?

他是印度國寶級的演員。

阿米爾·汗出生在一個電影世家,8歲即出演電影,嘗試過學習網球,拿到了當地的冠軍,最後意識到自己的演員夢想,便從大學輟學去叔叔手下學習電影製作。

天才不會被埋沒。23歲那年,他主演的《冷暖人間》上映,在印度收穫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

但天才少年面對過早的功成名就並非善事,年少氣盛的他開始膨脹。他連拍了好些粗製濫造的電影,幾乎敗光了之前的好口碑,甚至被業界戲稱「只有一部電影的奇蹟」。

正當有人看笑話似的看他走向「傷仲永」的結局時,他痛下決心,開始提高對劇本的要求,每年最多拍兩部電影,而那時,印度電影界即使最牛的演員,也不會提前挑選劇本。他明白,只有花費足夠的精力,才能收穫上乘作品。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他開始大放異彩,每一年都有新片上映,在被老牌演員統治的寶萊塢成為最強勢的新面孔。

越成名,在行業中擁有越多選擇權,阿米爾·汗就越有實力做自己想做的電影,他對待製片、拍片更為嚴謹,逐漸在多部影片中樹立起印度版施瓦辛格的英雄形象,幾乎摘遍印度所有最高獎項。細數他從影二十年的作品,雖然總數較少,但是在IMDB網站超過8分的電影多達9部,是印度電影界的佼佼者。

阿米爾·汗的完美主義是出了名的。少年時期就在拿下全國性網球大賽的同時,順利通過ICSE考試,以一流成績進入大學。後來出演電影時,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他會為了一部歷史片而用四年時間鑽研歷史資料,也會為了電影花一年時間來健身,甚至學習雜技。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為了拍《摔跤吧!爸爸》,52歲的他在半年內增重28公斤又減回來。

他還是一位成功的製片人。2002年,即他成立製片公司第二年,他首次製片的《印度往事》就贏得了良好的國際口碑,被奧斯卡提名為最佳外語片。之後推出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每一部都擁有高質量,包括《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

同時他還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反叛者。作為一個穆斯林,阿米爾·汗卻和佛教徒的妻子結為夫婦。從影多年,他多次獲得印度各大電影獎項,但卻從不出席印度國內的電影頒獎典禮,原因在於,他認為他們關注商業性超出了電影本身。這頗讓人聯想到《三傻》里反叛獨立的青年蘭徹。

憑什麼他能讓世界人民肅然起敬?

其實,印度寶萊塢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不止他一個,薩爾曼·汗、沙魯克·汗都比阿米爾·汗在電影史上的影響力更大,但為什麼只有阿米爾·汗令全世界肅然起敬?

因為阿米爾·汗是電影人,但不只是個電影人。

獲得無數電影獎項之後,他開始思考一些藝術表現力以外的東西:我究竟能夠為人們做什麼,為這個國家做什麼?而這個時代的印度,被人們戲言為「身體進入了21世紀,但腦子還停留在幾個世紀之前」。

從此開始,他真的成為了印度人民的英雄。

2007年,他身兼導演和製片、演員多職,拍出《地球上的星星》,關注聽讀障礙的孩子。

後來,他又轉向了填鴨式教育和女權,甚至反思起宗教的意義,電影里沾染了更多敏感因素,而這些東西,在極端民族主義崛起的印度,人們幾乎在公共場合難以聞說。

他是一個想改變印度的人,不會止於電影形式,這太委婉,不夠直接。現實是多麼黑暗,多麼沉重,它直楞楞刺進印度人民的肌膚里、骨骼中、心靈上。他要探尋這個國家的真實大眾,要弄明白他們遭受了怎樣的苦難,而這又是為什麼。2012年,他暫停電影事業,轉身成為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有多少影響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阿米爾·汗說。

那年,阿米爾·汗成為《時代周刊》年度封面人物,被稱為印度的良心。封面下端是一個靈魂級拷問:「一個演員能改變印度嗎?」

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電視節目,能使時代周刊提出如此問題?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危險」節目。

《真相訪談》開場時,阿米爾·汗坐在錄播間沙發前的梯子上,說:「我們是印度的公民,這個節目只是想為社會做一點事。」節目的片頭閃過,阿米爾·汗現身在山川、鄉間、湖畔,和孩子們暢快大笑,同衣衫襤褸的人們擁抱,唱著「真理戰勝一切」,這是印度國徽下的格言。

他們將視線對準那些以往幾乎隱沒在大眾視野中的人群、事件,如2012年的「黑公交」事件,泛濫的殺死女嬰現象,被性騷擾的兒童,種姓制度……每一期節目都把最靠近真相的人請到演播廳里,直戳印度社會最醜陋、最慘痛的傷疤,把真相明明白白地放在每一個印度人面前。

這並不只是個訪談節目。他的團隊還奔赴印度各地進行採訪、調查,獲取數據、照片和影像資料,從極盡客觀全面的角度呈現事實。

一位被強姦的女性在貧民窟的家中接受採訪時,不得不時時用手拂去那些總是在她臉上作亂的蒼蠅。後來來到錄播間,阿米爾·汗擁抱了這位女性的丈夫,事件發生後他一直支持妻子,而不是像絕大多數丈夫一樣離開。

在演播室做訪談,阿米爾·汗幾乎流下了不少於演電影時流的淚,但仍然以沉穩、堅定又柔和的口吻向嘉賓提問、向觀眾解說,竟有了不少專業新聞人的氣質。

他甚至公然跟印度政府叫板,「我在與一個龐大的組織對抗,最終也許被撞得粉碎,但我不會退縮」。

「印度的良心」能夠改變印度嗎?

一部電影改變一個國家的故事,我們聽得不少,好萊塢的科幻片推動美國科研進步,韓國的《熔爐》直接促成《熔爐法》,聾啞學校孩子受到關注;巴基斯坦電影《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促使國家通過立法,阻止榮譽處決——即家族對「蒙羞婚姻」的當事人私自處以死刑,而這在巴基斯坦被廣泛默許。

但一個演員憑藉個人影響力改變一個國家的故事,世間恐怕沒有幾個。

《真相訪談》播出後,超過5億人觀看了這檔節目。關於強迫墮胎的節目間接敦促印度各邦懲治非法墮胎,兒童性騷擾的節目播出後,國會通過了兒童保護法案。

終於,阿米爾·汗將黑暗撕開一條口子後,光明慢慢滲入進來。

但這樣一個帶著天然使命感的英雄人物,卻只得到15%印度觀眾的喜愛,有一些極端反對者在阿米爾·汗的住所附近焚燒他的海報,抵制他的電影,甚至多次危害到阿米爾·汗的人身安全。

在中國,他極受歡迎,知名度遠遠高於印度其他演員。

回頭看看他的電影,很多都是直面陰暗面的素材,而恰恰,這種題材更能引起普通大眾的共鳴,中國的《人民的名義》亦然。《真相調查》中,被家暴毀容的女子鎮定地說出:「如果暴力是犯罪的話,忍受罪行也是一種罪惡」,醫生講出被強姦女子到醫院接受檢查卻遭再次侮辱、施暴者當著警察的面威脅受害者……是不是有點耳熟?

《真相訪談》,多少有點當年《焦點訪談》《看見》《實話實說》的模樣。眼望如今中國的電視台,可以數出20個以上以墮女胎、環境保護、打擊強姦、家庭暴力為中心議題的節目。也就是說,在中國,官方媒體已經承擔起呼喚社會公平、傳播正義的職責,而在印度,這個角色卻由電影明星阿米爾·汗來承擔,甚至要依靠他由拍電影而聚集起來的巨大光環與社會影響力。這究竟是他的幸運還是印度的悲哀?

進一步講,他又是否真的能改變印度?

在呼籲全社會摒棄種姓觀念的節目播出的5年後,著名記者藍克希遭槍擊身亡,生前,她長期為印度窮人、少數族裔和低種姓群體「達利特」奔走呼號;在阿米爾·汗不斷抨擊大男子主義、呼籲更高女性地位的今天,印度女性從事「拋頭露面」的工作會遭到攻擊,其勞動參與率仍然處於世界最低;印度警察系統的低效率也改變甚微。

《時代人物》的拷問,難道終究得到了一個否定的答案?

艾問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說:

生而為人,不是每個人都能影響億萬人民,二八定律決定了終究是少數人譜寫歷史。而阿米爾·汗的特立獨行、完美主義和絕對的社會責任感,使他成為那些少數人之一。阿米爾·汗是一位偉大的演員,更是一位「社會責任家」,他值得被讚頌,值得被後世銘記。同樣面對傳統根深蒂固的文明古國,同樣面對政治動蕩,章太炎、梁啟超、胡適、魯迅……誰不是付出了一生都未得見「文明開化」?印度,也正經歷如此陣痛。值得欣慰的是,腐朽之物已經被撼動了。

阿米爾·汗為電影《三傻》寫作的片頭曲,名字叫「像風一樣自由」。讓國家獲得靈魂上的自由,這正是他的俠義之道。


推薦閱讀:

TAG:阿米爾·汗 | 印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