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實與虛幻

《奇葩說》里有一期的辯論題目是:如果有一天早晨你從睡夢中醒來,發現村裡所有的人都變得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村中有口井,只要喝下井水,就會變成和村裡的人一樣,如果是你,你會不會喝?

在常人的觀念里,黑白分明、是非對錯之分不應該是正確的選擇嗎?

辯手肖驍提出:你怎麼知道你認為的黑白、是非分明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

有人會說:我知道,因為我記得我出生以來世界的樣子,每一棵樹,每一隻鳥,每一次雨滴打在屋檐的聲音。

如果這個你堅信不移的世界是被構造出來的、模擬出來的,你還願意相信這個所謂的真實世界嗎?

就像《楚門的世界》,楚門生活在搭建的場景中,周圍的親人、朋友都是演員,楚門的每一天都被紀錄下來供人觀看。

影片《盜夢空間》中,主人公一次次在夢境中穿梭,一次次從夢中清醒,夢境和現實的界線已經模糊,直至影片最後,你能告訴我那個旋轉的陀螺說明主人公真的回到現實了嗎?

《西部世界》里的機器人每天的記憶都被清除,隔天又會重複前一天被編碼設計好的劇情。

當機器人慢慢覺醒,有了自我意識和自我覺知,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時,誰又知道這是否又是編程的功勞。

網路縮短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填補了生活的空白,然而也正是網路讓世界變得虛幻。

記得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恰逢同學生日。

一群人聚在一起吃完飯後,人手一個小板凳守在電視機前,看著盛大絢麗、令人矚目的開幕式,心情澎湃,與夥伴們分享的瞬間一直印在腦海中。

直到現在,印象中最好看的開幕式仍然是北京奧運會,是因為這是自己的國家舉辦的嗎?

並不是,而是缺少了一群一起看的人,少了共同的激動、歡呼。

朋友在微信上告訴我,你趕緊去看看《無問西東》吧,拍得特別好,特別真實的反映了歷史和社會,不看就可惜了。

洗澡的時候不免無聊沉悶,打開手機音樂或視頻,音量開到最大聲,透過水聲聽手機里的聲音,雖然不是很清楚,也覺得充實節約時間。

和同學一起吃飯,各自埋著頭刷手機,屏幕上時不時閃爍著亮光和提示音,看到有意思的內容,一邊大笑一邊給同學說著你在手機上看到的。

網路讓我們生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離真實也越來越遠。

想要了解一個人的近況,翻翻他的朋友圈就好了;得知朋友生病了,發去一條讓他好好照顧自己的簡訊;吃飯時看著手機,完全不記得食物的真實味道和口感。

這些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發生了嗎?存在了嗎?還是只是我們從網路中得知的?

什麼是真實?可能就是陽光照在臉上的溫暖,清風吹起頭髮蹭過皮膚的瘙癢,葡萄乾在嘴裡咬破的甜蜜。


推薦閱讀:

五歲半的小孩問人死後到底會怎樣。我是無神論者,該怎樣回答這個問題會保護好小孩的童真和安全感呢?
惡劣心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腦子混亂 思維混亂 表達能力差 我該怎麼辦?
一線城市的外鄉奮鬥者看不到希望,生活沒有質量,是否該回到家鄉?

TAG:心理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