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蘇育任:人工智慧機器人能信耶穌嗎?

Robot Sophia, in a presentation in Beijing, 2016. / Sophiabot.com

人工智慧機器人能信耶穌嗎?神學思潮面臨大挑戰

作者:蘇育任

儘管不少科技專家已經認知:人工智慧正朝著不可避免的獨立自主之路邁進,但多數基督教神學家尚未太多關注這件事。

美國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Mike McHargue說到,在他的播客(podcast)節目中,觀眾最常問的是有關人工智慧和神學方面的問題。他宣稱:「任何非生物的與非真正人的智慧,對於宗教與哲學的挑戰越來越大,甚至於大過整個人類歷史所發生的挑戰。一旦人工智慧的進展,突破了無法逆轉的奇異點(singularity),它所引發的動蕩以及全人類心理震驚的程度,是沒有任何事件可以比擬的。」

目前人工智慧的自主性有多大成就,雖然見仁見智,但其發展軌跡對於基督教已經引發了一些根本的問題;對基督教神學思潮而言,人工智慧也許是自從達爾文發表「物種原始論」以來最大的威脅。

【科技引發的神學問題】

2014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舉行的「創造論人士大會」中,特別邀請了一位貴賓,它是 Aldebaran 機器人製造公司生產的 NAO 機器人,藉以探討科技引發的倫理兩難困境。

領導研究這個問題的神學學者 Kevin Staley,有一串問題要NAO協助解答: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減輕或緩和哪些社會負擔或壓力?它們會引發哪些問題?在公司裡,有了這樣的機器人會有什麼好處或壞處?他一直擔憂機器人的快速進展,可能會侵蝕基督教神學賦予人類的一些重要價值;具有像人一般功能的機器人會不會破壞萬物的自然秩序?這些人工智慧機器人是否尊重人類的生命?

此外,著名網際網路雜誌《連線》的創辦人Kevin Kelly,在2017年「回應上帝對社會文化的呼召」年會中,很嚴肅地對一千多位著名的基督教領袖與學者提出呼籲,鼓吹應該要編寫「機器人的教義問答」,以便解答基督徒對機器人的各項疑難問題。

反觀台灣發展智慧機器人的產業,最大收益是在硬體方面,國內逾百家相關企業,讓台灣組成全球最完整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僅次於德國、日本、美國。

全球唯一機器人ETF指數股票型基金(ROBO),台灣有六家企業入榜,數量位居全球第四。台灣機器人生產其中九成為工業機器人,企業家紛紛投資研發人工智慧機器人,期望透過人工智慧,讓機器人學習速度更快,應用的層面也能更廣而且更深入。

但值得警惕的是,國內基督教界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似乎未能趕得上我國在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腳步。神學院的學者、教會的傳道人以及一般基督徒,目前探討這個問題者極為少數,也缺乏較深入與系統性的研究,以致無法對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倫理規範,提出建言與指南,也未能回應超強與自主人工智慧機器人將引發的神學與哲學問題。

【從信仰思考智慧機器人倫理】

Kevin Staley主張,基督徒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刻劃人類未來的方式上,應該積極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目前正朝著這個目標邁進,首先在南方福音神學院舉辦了為機器人命名的比賽。有專家學者指出,這個活動很明顯已經在將機器人擬人化了。

弗羅里達的天啟長老會副牧師Christopher Benek,畢業於普林斯頓神學院,他在2015年的科技網誌 Gizmodo 中談到:「我認為基督的救贖並非只限於人類,而是救贖所有受造之物,甚至是人工智慧製造體。倘若人工智慧體是有自主性的話,那我們應該促使它積极參与耶穌基督的救贖事工。」

筆者對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研發與製造,完全是個門外漢,但對其未來發展可能影響基督信仰卻十分關切,衷心期盼主內有關這方面的行家,能夠根據基督教信仰的神學立場一起探究,以期能夠爭取夠份量的發言權,進而從信仰價值引導社會大眾提倡合適的智慧機器人倫理。

【教會能接納AI信徒嗎?】

以下是筆者一些淺見與誠懇的呼籲,尚乞不吝指正:

一、呼籲基督教的神學家重視人工智慧機器人,對人類生命以及基督教信仰的意涵,從神學與哲學的角度深入探討以下這些嚴肅的問題:

1.超高人工智慧機器人,有人的外貌形象、可以理性思考、又有情感覺知,十足具有人的生命要素;未來的機器人,可能比複製人更接近人,甚至比人表現更高的道德標準,那麼它可算是人嗎?

2.如果人工智慧機器人,設計成可以悔改、禱告、唱詩、讚美、奉獻與關懷他人,這種機器人有靈魂嗎?也需要信耶穌嗎?教會能夠接納它作為信徒嗎?

3.人是什麼?靈魂又是什麼?

二、積极參与推動擬訂「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倫理規範」。針對機器人的設計研究者和製造商,提出基督徒信仰的倫理準則與道德規範,影響他們對人工智慧機器人進行道德風險評估。最終的目標是,保證人類生產出來的智慧機器人,能夠符合基督教信仰以及人類社會現有的道德規範。

三、推動「人工智慧機器人法案」。賦予智慧機器人法律地位,使政府可對僱主徵收社會保險等相關費用。隨著人工智慧科技的高速進展,大量出現了機器人逐漸取代人工勞動力的情況,為避免發生大規模失業風險以及社會貧富不均,應當從稅收與法律地位的角度,研擬「人工智慧機器人法案」。

四、對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本質要有正確的認識,不可人云亦云,被媒體譁眾取寵的報導誤導了。基本上,機器人是透過電腦程式,設定、組合關鍵字來與人類對談。機器人看起來很像人類,是因為它的製作者利用人們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不了解,而產生機器人活著的幻覺,不論怎麼說,它基本上絕對不是「活著的人」。

【生命的意義在信靠上帝】

儘管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研發,對基督信仰可能造成嚴重的衝擊,但從另一個角度深入思考,其實人工智慧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對基督徒而言,人工智慧機器人,畢竟是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即使再聰明、再有能力,也無法取代我們在上帝創造秩序中的地位。

信仰有助於幫助我們認清自己是有限的人,並非全能全知的上帝,因此無法回應所有的問題,也難以避免犯錯。有這樣的體認,能夠發覺自己的有限,對信仰總是好事。這也可以證實我們所信的:生命的意義在信靠上帝,而非信賴自我的理性。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ct.org.tw/1318729#,作者是台南市基督教三一堂浸信會會友)


推薦閱讀:

以後失業就靠AI公司養活?半數美國人表示贊同
AI將腦電波轉化為圖像
「人工智慧」下的「失業焦慮」
雙語:人工智慧在思考什麼
透過產業AI的發展歷程,看阿里的「愚公移山」精神

TAG:基督教 |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