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為什麼培養了那麼多優秀的人

作者:桑文鋒,神策數據創始人兼 CEO,前百度大數據部技術經理

最近半年,可以說是我集中學習共產黨和毛澤東的幾個月。從八月份開始閱讀金一南的《苦難輝煌》到現在毛選四冊即將看完,看了好幾本書,看了幾個系列的視頻紀錄片以及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對建國前的國共兩黨的歷史,有了超出中學課本的認識。提起黨的東西,許多人會覺得不夠真實,進而認為書上或電視上都是不客觀的,須知完全的否定一個事物,同樣是一種不客觀的表現。在閱讀《苦難輝煌》的過程中,有兩個階段讓我印象深刻,一是黃埔軍校,二是長征。對於長征,我想在 2018 年抽時間去自駕一段路程,有時間單獨寫一篇相關的文章。而對於黃埔軍校,我想分析一下它為什麼能夠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人?

說起黃埔軍校,我們可以從國共兩黨中的將領來說明它的影響。首先說國民黨,蔣介石就是黃埔軍校的校長,他個人喜歡用嫡系部隊,所謂的嫡系,主要就是指黃埔官兵,這其中包括胡宗南、杜聿明、陳誠、何應欽等,可以說黃埔系支撐了國軍的架子。而共產黨這邊,周恩來是黃埔軍校的政治主任,其他的有葉劍英、聶榮臻、林彪、徐向前、陳賡等。下面的圖片是我在保定軍校參觀的一個黃埔展覽館拍的照片。

黃埔軍校人才輩出,以至於成為許多組織爭相模仿的對象,特別是一些培訓機構或者社團,都想成為某一領域的黃埔軍校。就在幾年前,百度也被成為國內互聯網技術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一個百度的資深技術工程師,都能把一個創業團隊的技術架子給撐起來。而一名騰訊的資深產品經理,又可以把一個創業公司的產品架子給成撐起來。在想成為黃埔軍校的同時,我們還是要探究它當時形成的歷史原因,是不是有真的可複製性。再回過頭來看有哪些點是可以借鑒的,而不止是成為一個口號。我自己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先是嘗試尋找標準的答案,這在網上是沒有的,於是還是自己來做總結,這難免有主觀性,但聊勝於無吧。

我把黃埔軍校之所以能夠培養那麼多優秀的人,歸結為以下四點:

一、救國救民的大問題

參加工作這十年來,我漸漸形成了凡事都先思考「問題是什麼」的習慣,就是問題驅動。遇到問題,並解決問題,一切從問題出發。只有大問題,才能吸引大批優秀的人。黃埔軍校是在 1924 年創立的,當時雖然中華民國早已成立,但實際統治中國的主要是袁世凱留下的一大批軍閥,以及一堆帝國主義國家。國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人民是吃不飽肚子的。可以說有志之士,都在想著如何能把中國從這種水深火熱的狀態救出來,可苦於沒有方法。人在這個世上,還是會追求做成點大事的,不一定是領導者,但起碼是一名參與者。讓我們回到三國時期,你是願意參與到魏蜀吳中的一方,還是願意偏安一隅?大的問題,蘊含著大的機會,吸引許多人去嘗試解決。

二、網羅天下有志之士

孫中山在這之前搞了很多次的武裝革命,可總是被人竊取果實。痛定思痛,還是要有自己的武裝。他創建黃埔軍校的目的,就要是要培養一批革命軍,形成具有堅定革命信仰的武裝。孫中山在當時絕對是廣大青年的偶像,能跟著孫中山先生一起學習,干點有意義的事,那也是不枉此生。他振臂一呼,許多青年便冒著殺頭的危險,也前來報考。並且因為國民黨的勢力不在基層,還和共產黨合作,在一些基層進行招募,在一些雜誌報紙如《新青年》上刊登招募信息。其中毛澤東就是駐上海的面試官,部分考生先在上海經過毛澤東的面試,然後再發路費前往廣州參加筆試。

黃埔對人才的篩選標準,可謂非常嚴格。當時黃埔的校門用了一副對聯(見頭圖):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革命者來。可以說樹立了一個非常高的底線。

三、軍事與政治並重

在黃埔軍校之前的軍事類院校,如保定軍校、雲南精武堂、東北講武堂等,只注重軍事培訓,教授的是軍事技能。真正投入戰鬥了,那就是聽長官的,讓你往東你就往東,讓你投降你就投降。而黃埔軍校借鑒蘇聯紅軍大學的經驗,將政治教育引入學校。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一起教,重點讓學生理解到底為什麼而戰,這完全突破了純軍事教育的局限。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黃埔系的學生,很少有投向做漢奸的,而舊軍閥可以說倒掉的不少。當然,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在蔣那裡不受待見的原因,但肯定這種政治教育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四、實戰

我翻看過黃埔軍校的教學科目,可以說就是一些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教育,沒有什麼特別的。加上培訓的時間非常短,因為戰事吃緊,許多學生在學校就呆了半年到兩年時間,就作為連長之類的投入戰鬥了,許多能力可以說是在後來的戰鬥中培養出來的。這批學生先後經過東征、北伐、第一次內戰、抗日、第二次內戰,是真正的實戰,讓他們成了響噹噹的人物。即使到現在,如果把國內最優秀的青年集中到一起,給他們以強化培訓,然後再放回原單位,你說會創造出奇蹟嗎?我想是不會的,必須要有真正的實戰。許多人參加工作以後,漸漸的都不想做一些一線的事情了,只想動動嘴皮子寫寫 PPT,可這樣你的成長源泉會在哪裡?

以上是我總結的四點原因。單從四點來看,許多時候主觀上想把組織辦成黃埔軍校,還是不現實的。但這並不是沒有借鑒意義了。我自己就把黃埔軍校的這些理念,嘗試著運用到神策的團隊建設中。雖然不是救國救民的大問題,但推動這個國家的大數據建設,那也不是小問題。雖然不能網羅天下有志之士,但是聚集一批志同道合者,那也是不成問題的。至於剩下的,那就是不斷的樹立新的目標,然後一步步的去實踐了。

推薦閱讀:

TAG:黃埔軍校 | 團隊建設 | 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