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夫卸任索尼CEO,音頻領域留下多少經典!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文中言論不代表乙迷觀點。

作者:林實工

近日科技界的大新聞算是索尼現任CEO平井一夫將在4月1日正式卸任,將大權移交至首席財務官(CFO)吉田憲一郎,自己則繼續擔任董事長。自2012年起至今,在平井一夫的帶領下,索尼經過了大裁員和精簡業務兩大轉折,雖然在亞洲同行競爭等影響下,索尼一度多年持續虧損,但隨著遊戲、電影等業務的良好表現,索尼總體利潤逐漸恢復並走高,援引分析師的話預測,截至2018年3月,索尼本財政營業利潤將達約6810億日元(約合390億元人民幣),創72年歷史最高值。

在索尼最賺錢的部門中,很少人知道音頻業務也是其中之一,雖然HiFi圈始終被認為是「小眾」市場,但索尼的Hi-Res系列包括其他消費級音頻產品在整個市場所佔的份額是相當可觀的,從去年京東618耳機類目排行榜就能窺見一斑:

那麼這6年來姨夫掌權下的索尼到底誕生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呢?今天就來做個盤點:

【2012】Hi-Res便攜頭戴「鼻祖」——MDR-1R

從低谷奮起,是每個偉大企業的周期性必經之路,在音頻業務的低谷期,索尼繼續一款迅速打開市場的產品,MDR-1R這個看似沒什麼亮點的頭戴式耳機做到了。

中端便攜耳機的「里程碑」

上市1880元的價格並不便宜,但當時相近價位的便攜頭戴市場幾乎完全空白,和HD600、DT800、K701這樣的大耳機相比,攜帶型耳機易推和輕便的優勢發揮出巨大威力,很多採用手機或隨身聽直推的耳機燒友都願意接上這麼一款更容易出好聲的hifi耳機。在1R火熱之後,索尼後續又推出了MDR-1RMK2、MDR-1A,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鐵三角MSR7和森海Momentum的跟進,也反映出1R系列的經典,可以說,把中端Hi-Fi便攜頭戴市場撐起來的始作俑者正是MDR-1R。

舒服的佩戴、流行的味道

雖然1R看似平平無奇,實則多個細節都顯出了索尼的用心,佩戴上,獨特包覆式耳罩、靜音接頭、內傾斜軸貼耳結構、鋸齒狀防纏繞耳機線,使其成為「最舒服的頭戴式耳機」;聲音上,配備了40mm的液晶高分子振膜單元,並研究了近20年的流行樂錄音特徵,發現了低音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故針對性的優化了低頻,使其在素質和聽感上達到了不錯的平衡,讓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也能一耳朵喜歡。所以說,看起來輕鬆的成功也絕非必然,背後付出的努力是常人不所知的。

【2013】索尼首款隨身耳機放大器——PHA-1

2013年9月,「Hi-Res Audio」高解析度音頻產品正式推出,凡屬於這一系列的產品都可以說是「高品質」或「高音質」的代表,正如平井一夫所言,「一旦你聽過高解析度音頻,就再也不想去聽標準音質的音頻了」,「我確信高解析度音頻將復興音樂產業,讓聽者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享受音樂」,利用索尼音樂的資源優勢,Hi-Res曲庫逐漸開放並更新,軟體與硬體開始了整合。

索尼也開始玩起捆綁

作為第一批Hi-Res系列產品,PHA-1的推出意味著索尼真正開始向Hi-Fi領域進軍,這款便攜耳放用於搭配F885等Walkman、筆電、iPod、iPhone或其他智能手機,包含了解碼放大的一體機功能,支持24bit/96KHz的高清採樣率。

歷史意義大於實用性

配置上,解碼晶元WM8740、LME49860、TPA6120耳放,以如今的標準來看都乏善可陳,只能說素質層面高於Walkman或普通數碼產品,和HiFi級的播放器比也只能算入門,但PHA-1的意義並不在於出眾的音質,而是作為PHA系列的首次嘗試,為其後更高端的產品奠定基礎。

【2014】最新入耳式旗艦圈鐵——XBA-Z5

自2010年的「動圈旗艦」EX1000以來,索尼的高端耳塞遲遲未能更新,2012年經歷了兩代XBA系列動鐵耳塞的失敗實驗,終於在第三代迎來了轉機,之前空有素質、毫無聽感的「奇葩」音色,隨著相對成熟的調音技術而不復存在,XBA-A1/2/3和旗艦款的XBA-Z5都能稱得上「沒有大錯」的Hi-Fi級耳塞,更重要的是,這次索尼把動圈單元也融入其中,彌補了動鐵低頻響應不足的天然缺陷,奠定了「健康調音」的基礎。

配置豪華,更甚於EX1000

相比16mm的液晶振膜純動圈,XBA-Z5的單元配置可謂十足的黑科技:1枚16mm的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動圈單元負責低頻,搭配兩顆獨立研發的動鐵單元(一顆全頻單元+一顆鎂質HD超高頻單元)。腔體部分一律採用高剛性、高內損鎂質材料,能抑制不必要的振動,線材部分採用鍍銀OFC線基、4股地線分離式設計。日本製造。

澎湃激烈,聆聽電音的首選

Z5的這顆動圈單元,由於使用了薄膜型鍍鋁LCP振膜,響應能力極強,能還原出更自然、準確、細節豐富的音色,同時鎂質超高頻單元在極高頻的表現力上又達到了新的高度,所以在低頻和高頻的兩端,Z5做的十分出色,可以說是當時索尼最強音質,而這種偏兩頭的調音又相當符合貝斯與電吉他的音色表現力,故把Z5稱作「電音神器」是完全妥當的,據傳Z5的調音師自己本身就很喜歡電子樂,難怪會有這種風格的旗艦耳塞了。

【2015】融入Walkman精髓的——NW-ZX100

經過ZX1和ZX2,索尼意識到光靠安卓系統並不能挽回Walkman的頹勢,為了豐富新一年的Walkman產品線,2015年的索尼選擇了「回歸」——使用非智能操作系統,推出了一款「小ZX1」,更精簡的系統、更小巧的體積、略微縮水的音質(主要是推力),取而代之的是更快捷的操控、更大的容量、更長的續航,這也符合平井一夫所言——「便攜度和便利性對音樂愛好者尤為重要,所以我們的高解析度產品也優先考慮讓顧客便於攜帶」。

一脈相承,迷你版的ZX1

參數方面,ZX100和ZX1十分接近,S-Master HX全數字放大器、DSEE HX壓縮音源補償、LDAC高品質無線聆聽技術等等均為一脈相承。外觀設計依然是銀色鋁合金邊框搭配黑色仿皮革機身,做工嚴謹紮實,重新回歸的純機械按鍵也讓人操控起來更為安心。

非智能,更純粹的Walkman

雖然在內部設計上,ZX100採用了兩種數字濾波,更好的兼容了DSD編碼、電路板和焊錫均有所優化,但實際音質效果還是沒有達到眾人的預期,為了超長續航,犧牲了過多的推力,加上D類放大的較高失真,總體的聲音素質相當一般,但這樣的看起來「更純粹」的Walkman,還是為其後的更高端系列的設計提供了思路。

【2016】兩塊萬元級Hi-Res「隨身磚」——NW-WM1Z、WM1A

作為超越ZX系列的新旗艦機型,「WM1」系列再次讓索粉想到了熟悉的「1」,這意味著創新、品質與高貴的代號。而在2016年的發布會上,WM1系列也和同樣萬元級別的頭戴耳機MDR-Z1R和台式耳放TA-ZH1ES共同構成了「醇音系列」,追求「從演奏開始瞬間到樂曲餘韻小時之間的『細微聲音呈現性』」。

「黑磚」——ZX2的全方位升級

8999元的WM1A是以ZX2的「正式改良機型」身份出現的,革新的主要之處就是內部的全數字放大器完全實現了更新,命名為「CXD-3778GF」,增加了耳機輸出功率和4.4mm平衡電路,提升分離度,並可通過該平衡輸出兼容原生DSD格式。雙層電氣電容、FT CAP電容、Corson銅合金背板和時鐘優化都讓WM1A的失真度達到了更高端的水準。採用非智能操作系統也能進一步杜絕其他有害音質的干擾項。

「金磚」——索尼隨身音質的「天花板」

可8999的「黑磚」相比,22999元的「金磚」WM1Z就顯得「高高在上」了。鍍24k金的無氧銅機身,份量十足,同樣採用了最新的「CXD-3778GF」全數字放大模塊,配備4.4mm平衡耳機輸出,並在電阻、繼電器、濾波上相比「黑磚」有更進一步優化,從而達到更低的失真度。實際聽感上,這台「賭上工程師榮譽」的頂級播放器,相比高端級別的WM1A,在聲音的平衡性、控制力上都要可聞提升,音色更為飽滿、鮮活、自然,然而,要為這些提升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2017】Hi-Res級無線降噪耳塞——WI-1000X

來到2017,藍牙大趨勢不可逆轉,在2016年推出的MDR-1000X的大獲成功後,索尼當然想繼續推新、搶佔藍牙耳塞的市場份額,於是一口氣發布了頸掛式無線降噪款WI-1000X和全無線式降噪入耳WF-1000X兩款高端藍牙耳塞。和各種bug、音質被各種吐槽的「降噪豆」相比,WI-1000X無論從穩定性還是聲音素質層面都能代表索尼的高端水準,堪的起Hi-Res之名。

全場景智能降噪應用

作為旗艦級的降噪入耳,WI-1000X配備「Sense Engine」的智能技術,在不同環境、不同通勤方式時自動優化最適合的降噪效果,過濾背景雜音,保留環境自然聲,同時不錯過重要語音提醒。DNC軟體引擎結合雙雜訊感測器的降噪效果完全不遜色於bose qc系列等業內最頂尖產品。3倍於普通藍牙數據的LDAC技術早已屬於標配,飛機氣壓降噪優化這樣的黑科技當然也少不了。

圈鐵混合,流行調音

耳塞搭載S-Master HX全數字放大器,頻響寬度和雜訊指標都達到了Hi-Fi的水準,作為一款圈鐵混合耳塞,WI-1000X內置的9mm動圈單元在低音表現上穩重厚實,動鐵單元則能確保人聲頻段的高密度和瞬態反應,唯一不足之處在於高頻失真較大,聽女聲或者高音域較多的樂器時會有比較明顯的數碼味,這也是藍牙耳塞的通病,索尼給出的解決方案是DSEE HX數字聲音增強引擎技術,通過演算法補償丟失的高頻泛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音色的自然度。

除了上面列舉的幾款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之外,索尼在這幾年還有D50完美升級版錄音筆D100、聲價比最高的索尼Hi-Res產品PHA-3、旗艦頭戴Z1R、最新Walkman「網紅」ZX300A等,從幾百到上萬,從時尚到專業,總有一款適合你。也許索尼Hi-Res系列在這六年里取得的成功就是源於這樣的「長尾」思路吧——「我們提供種類繁多的高解析度產品,從面向音響發燒友的高端家庭影院系統,到時和入門級聽眾的更加實惠的產品,應有盡有。」

作者:林實工

推薦閱讀:

sony a7s2和bmcc應該如何選擇?
如何看待2016年IGN評選PS4/PS3/PSV平台25最佳遊戲?
索尼a7r2+24240鏡頭和d810+24120鏡頭 哪種選擇好?
評價一下索尼黑卡rx100m3這款卡片機?

TAG:索尼Sony | 耳機 | 平井一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