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假裝「開明」,就夠了!

1,

大概每個成長於不開明家庭的孩子,長大成人後都特別希望成為一個開明的家長?我大學同學老劉,就是這麼一個猛烈反彈的例子。

讀小學的時候,全班表演合唱,初秋的天氣有些微涼,大家都按要求穿了露膝短褲,唯獨他一個人穿了條長褲來,說,媽媽怕他受凍。

上中學的時候,我去他家玩,他媽媽看起來不太開心。於是我就叫他來我家玩,沒想他回家後,還是挨了一頓打。

考大學的時候,他想學文科,但他媽媽逼他選理科,還替他選好了學校和專業。

在人生的前20年,老劉基本都順從父母的意願,但他也不是沒想過要反抗。這不,等他有了孩子後,他真正地開始反抗父母權威了:

他立誓要成為跟自己父母完全相反的那類父母,他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營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

做一個開明的家長,這成了他和妻子最起碼的教育底線。

2,

但是當一名開明的家長,並不像老劉理想中那樣優雅。

老劉小的時候,父母從沒和他好好商量過一件事情,於是,他對平等交流的氛圍,有著謎一般的執著。他對親子關係的看法,始終附會著一層理想化的光芒,他嚮往父母和孩子平等交談的場景。然而,他們家卻從沒進行過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協商。

他跟我提起過一件事:他孩子現在特別沉迷於遊戲,但他和妻子對此卻無計可施。

說起孩子為何沉迷遊戲,其實這還是他開的頭。他從來不反對孩子玩遊戲,為了表現自己對遊戲的寬容態度,他還經常跟孩子一起玩。

幾年前孩子還小,他尚且能控制遊戲時間,如今孩子大了,自我意識愈發強烈,每次他說遊戲時間結束,孩子就特別不願意,有時甚至直接頂撞父母,說他們「不尊重自己,沒有人權意識,沒商沒量,武斷霸道」。

老劉感嘆:現在真是不敢和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啊!他明明做得不對,你還不能糾正他,不然的話,什麼「限制思想和人生自由」之類的帽子,全都會扣在你頭上。

想要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的老劉,最終不得不跟孩子鬥智斗勇。

「我父母什麼都管,我什麼都不管,但還是一樣『被霸權』。」

3,

老劉家的孩子還小,但如果繼續這麼發展下去的話,我大概可以預見到,他們家裡未來戰爭的雛形了。

我有個親戚,一直都奉行開明政策,父母基本從不干涉孩子的決定。

那會兒,他家孩子不知道該學什麼專業,父母就說,對啥有興趣就學啥。大學畢業後,孩子對工作不感興趣,想學計算機,覺得碼農工資高,便辭了國企的工作。

後來,這男孩去了大城市,工作了一段時間,說想留在那兒,不回家了。於是父母把老家的房子賣了,想幫他在那裡付一套房子的首付。那時房價還不算高,但這筆巨款並沒有變成一套房子。他們兒子拿到這筆錢,就買了一輛豪車,冒充富二代,整天追求不同的女孩子。

一般人聽了這事都覺得,這家父母該後悔極了吧?並沒有。即使兒子如此折騰,他們都從沒說過他一句不是。

說到開明的父母,應該沒有比這更開明的父母了吧?為了開明而放棄對孩子的批評、糾正和勸誡,你能做到嗎?

4,

一個開明的家庭,需要平等、尊重的氛圍來幫襯。一個開明的家長,需要雄辯的口才和強大的說服力。如果不具備這些技能,也不想被「開明」二字束縛了自己,倒是可以學學我親戚那樣,事事都順著孩子。但這種「開明」,真的對孩子負責嗎?

不少年輕人都想成為開明的父母,這彷彿是理想中的父母的化身。或許是因為他們重視平等與理性,也可能是他們成年後,想對兒時不平等的遭遇做出反抗。

但如何做一個開明的父母?其實沒有固定的規則。我們只是習慣性地把開明,等同於「尊重孩子,不干涉孩子」。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5,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理念:平等與尊重,只能存在於兩個能力相當的人之間。而一個成年人和一個孩子,就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關係。給孩子教育、指導和培養,是作為家長的責任。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事物的底線和做事的規矩,這是對孩子負責。

許多父母想和年幼的孩子做朋友,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父母當然可以跟孩子做朋友,但那是孩子成年以後,在他具備了成熟人格之後的事情了。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必須對他進行生活教育和行為糾正。

和一個尚未分清是非對錯的孩子講開明,只能培養出一個討價還價的小商人,就等於把父母主動教育的權利,讓渡給一個尚且無法對自我選擇負責的小生命。那麼教育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父母開不開明,不需要孩子來評判。父母只需讓孩子覺得你開明,這就夠了。

借用一個俗氣的比喻:孩子好比那高飛的風箏,但無論他飛多遠,那根線始終都在父母的手裡。

如果孩子說,我好自由啊,看我飛得多高!

對於父母來說,這就夠了。

—完—

歡迎關注愛童言微信公眾號ID:arhats500,這是一個理性的小眾育兒專欄


推薦閱讀:

當女兒開始教媽媽穿衣打扮時,是應該要警惕的!
#和家長說# 寫自己的優點+說家庭作業+我們為什麼愛養寵物
認識新年 | 魚躍龍門的三個條件
聊爸:2-3歲的寶寶脾氣大無理取鬧?哈哈~其實他們也很可愛喔
可悲:童年時的心理創傷,讓他不再跟媽媽說話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