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手機的那些往事
這是我和 @李東東 這兩天關於LG手機退出市場的一些感想,整理在專欄。還希望本寺讀者多支持東東,她熬夜到兩點多寫完的答案。
Part1: @李東東 眼裡的LG手機往事
如何評價「LG承認手機業務退出中國市場」?作者:李東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597956/answer/31362855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07年,我第一次感受到「包地鐵廣告」的震撼——巨大的玄彬金泰熙,捧出一隻很酷的全黑手機,我抬頭仰視,它的名字叫「巧克力」。
我當場腎上腺素爆表,直告訴自己說:「這才是做營銷的人該去的地方!」
相信好多人跟我反應差不多,當年擁有一台「LG巧克力手機」是一件很潮的事,絕對不亞於今天擁有一台iphone。
(同意這句話的「老同志」請給我點贊,暴露年齡啊)
我回去就遞了簡歷。
不久後,我如願加入LG電子(中國)有限公司,Corporate Marketing部門,MC(mobile communication)Part,負責手機產品的廣告創意。
CM部門統一管理LG電子各產品線的品牌公關及對外傳播工作;內部我們與PM(產品經理)和銷售部門配合緊密,從他們那獲取市場洞察、向他們輸送市場「彈藥」,在「高空」協助他們打市場。
除了手機,CM部門還有HE(黑電)、HA(白電)、IT part;
後來媒介和公關被分拆出去單獨成立了一個小組,叫Media part;再後來,還單獨有了Digital part和審計Part。
入職時我驚喜的發現,LG同期挖來了可口可樂全球互動營銷的總監KK.Ko,做CM部門總負責人(也是LG電子中國的品牌副總裁)。
KK是走「夢幻」路線的。
他不計成本啟用全球知名(貴)的廣告公司,什麼新的互動手法都想試試,每周都有當時紅透半邊天的互聯網品牌(例如Second life)高管過來給我們做培訓……
我記得KK開部門大會的時候,拿出自己的愛馬仕鉛筆,語重心長的用英語跟大家說:「生活品質是從細節來的,一定要用好品牌,才能做出好的品牌。」
(我當年才26歲,信了也不顯得蠢)
KK的夢,在中國區更換CEO之後就碎了,那時他上任還不到一年。
之前擁有政客般言行舉止、信奉「無為而治」的CEO禹南均圓滿結束自己的任期,跑到美國當大學榮譽教授去了。
總部新指派了一個頭髮花白,遠看特別像「殺手阿一」的社長(CEO),據說他曾經締造過LG電子在巴西市場的銷售奇蹟。
一切變化從全球第一支500萬像素手機——Viewty的上市開始。
品牌視覺:從白色突然變成了黃色漸變;
產品上市方案:從認真專業的內部提案變成了領導拍腦袋;
批預算:從論證必要性和性價比,變成了猜忌和較勁兒(拖著你)。
走夢幻路線的CM部門一把手KK,跟新CEO風格簡直格格不入,造成的結果是——KK確認的方案新CEO全部否定、或是三番五次讓返工。
Viewty手機上市傳播方案改了40多版,MC團隊精疲力竭,我記得自己曾經有三天幾乎是住在辦公室里的。
我們還沒叫苦呢,用愛馬仕鉛筆的KK先受不了,悄無聲息的撤了。
一個旗艦手機上市傳播預算能到上億,LG電子中國區花錢最多的部門不可一日無人看管(中國人可不行),於是韓國總部派人來接管了我們部門。
新領導中文好、理智、邏輯性強,但就一條——特別標準的打工心態,100%按韓國總部思路和形式辦事,戰戰兢兢的一點改變都不敢有。創新?開玩笑呢吧?
對此我特別理解,他們任期到了馬上要回總部去,中國業務不過是來「救火」的,干好乾壞跟他們的晉陞沒直接關係。
楠爺那個PR方案就是韓國總部模板,連字體和字型大小都不能換;至於非得用英文——總部要求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種態度確實讓很多廣告和公關合作夥伴們心灰意冷,給我們配備的人力資源越來越差。這點宣亞和紀恆心裡有數。不過,我自己逐漸摸索出一套「打法」——在總部模版里搞微創新,從花錢少、不需要老闆們確認的事兒上盡量跟進市場的真實需求。感謝當時PM和銷售部門各位大大的點撥,還是做點了讓人欣慰的項目,韓國人覺得「穩」和「安全」,中國人也覺得在業務上有幫助,總部的錢沒打水漂。
我想,自己還得在這個市場上混哪,還得學習上進、不能被溫水煮了啊。
(這裡提示下,年輕人如果在一家公司呆滿三年,感覺已經處於溫水狀態,就可以考慮跳槽;我在LG呆了五年多,浪費了2年)
雖然離開這個品牌已有五六年,但對它還有一定感情。
而且你不得不承認,LG手機屬於「第一眼美女」,無論是上下雙屏的KP600、還是全碳素纖維背板設計的「Secret」、還是半截全透明的Crystal,或是粉嫩嫩的「冰淇淋」,韓國人的工業設計「小心思」一直都在線。
(別跟我較真兒系統、使用體驗什麼的,我都說了是「第一眼美女」)
今天說「LG手機退出中國」,不知是否真實。
我也算多少見證了LG手機(中國)從接近鼎盛,到邁進必然的下行通道的過程,個人覺得有三個主要原因:
1、全球總部依然是2B工廠的思路,戰略上不重視2C的移動終端產品。
移動終端行業,LG處於供應鏈頂端;嘴上說重視,行動卻很誠實的輕視2C市場。這可能是做不好市場的根本原因——光花錢可不行,得真走心。
2、作為跨國企業,管理上不夠先進。好多人說「中國人難擔當管理層」是LG的最大問題;但我卻覺得,LG連韓國人自己的管理問題都沒解決好——如何設置員工的KPI、如何對獎懲、如何晉陞……
如果上面的問題理順了,韓國員工自動就會讓中國人在中國市場做主了,不用強制。
還是根兒爛了。
3、移動互聯時代,在軟體方面完全掉隊!
三星都在踉踉蹌蹌的跟進,還搞個自己的IOT和Bixby,LG在這方面已經完全掉隊了,我上面說的第一點在這個問題上展露無遺。
趨勢一旦形成,很多時候是不可逆的。
唯有觸底才能反彈——但究竟是「反彈」還是「銷聲匿跡」,還得看LG自己有沒有「自宮」的決心、手段和執行力。
最後再表達下,我自己跟朋友合夥做過一段智能硬體才發現,智能手機的鏈條之長、供應鏈之逼死人,簡直處在製造業金字塔尖上;外加它是移動互聯網入口硬體,所以是個神奇的存在。
真心尊重所有中國的手機廠商,你們絕對都是人中的「人精」。
今天手機行業已經進入成熟的充分競爭,我覺得擺在大家面前的課題是全新的。
最後,回答這題勾起我很多的回憶,多數都很美好,感謝楠爺,機圈別忘了我~!李東東:如何評價「LG承認手機業務退出中國市場」?最後,回答這題勾起我很多的回憶,多數都很美好,感謝楠爺,機圈別忘了我~!
Part2:我眼裡的LG手機往事:
如何評價「LG承認手機業務退出中國市場」?我談點我個人的看法,LG搞成今天這個樣子,其實是十年來的積重難返。我和 @李東東
2008年一起為LG工作,她是LG中國手機事業部的傳播經理,我是宣亞傳播集團高科技組LG手機組的主管傳播經理。我和她日常的工作就是給LG所有的產品做傳播規劃,我在這個組工作了8個月之後辭職創業,這八個月我負責了七八款產品的傳播。我這個答案僅僅站在我角度有感而發,可能部分內容李東東並不同意,我也歡迎小姐姐能從甲方的角度把我這個答案完善。
先給你們看一下我當時呈送給 @李東東 小姐姐的作業。
要知道,當時協助我做這些媒體傳播研究的全部都是現在各大手機公司的公關總監甚至是副總裁,我記得我工作的第二天,在後海請我這些老同事們喝酒,我說,我從今天開始給LG手機工作,以後全部仰仗你們了。8年後,這幫人分別在小米,華為,榮耀,努比亞,一加,oppo,vivo攀上了Director的位置,可以說,8年前我用來給LG做品牌和傳播評估的團隊,是整個中國最專業的傳播團隊。
但是,基於這個調研,我最後的正式Pr方案寫成了這個鳥樣:
所以,這特么叫啥?
回到這題,我總結出LG這八九年來的教訓就是:
1、 根本不尊重中國消費者和中國手機圈玩家的真實需求和情感,每天想的都是似是而非的東西
2、管理機制臃腫且效率極低,我一直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只有一個韓國人參加的會議,從頭到尾都要說英文而且這個韓國人英文也不好。2008年以來手機市場的變化劇烈而且時效性極強,消費者的口味變化和輿論變化非常激烈,LG對此反應極慢。
3、這8年來,我也在關注LG的品牌策略和傳播方法,自打小米開啟了玩家時代之後,LG感覺和中國的手機行業走出了平行線,和LG一樣毛病的還有華碩甚至包括三星,完全不知道怎麼和消費者對話,也根本不會說讓我們聽得懂的人話。LG幾乎所有的傳播聲音都是一小撮最堅定的粉絲在傳播,官方一點聲音都沒有。
從2008年開始,LG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我是有深刻體會的。在我的從業生涯里,像LG這麼退出市場的,還有NEC,京瓷,夏普,華碩。不會正確的講人話,不會和用戶交朋友,不尊重用戶這是這些外資企業失敗的根源。而Michael Ning治下的索尼愛立信,是當年最會講人話,做人事的手機公司,是前小米時代粉絲營銷的典範。
其實以小米為代表的講人話,做朋友策略,是這輪中國手機廠商收割全球的制勝法寶,我們的企業雖然產品確實比LG 三星還有點差距,但是還是拿消費者當人,和他們交朋友,注重他們的需求,並解決大部分的問題,而外資企業的傲慢和遲鈍,讓他們喪失了所有的翻盤機會。
LG只是這十年來手機行業的一個縮影,只要他們還這麼多毛病,以後會退出全球。
推薦閱讀:
TAG:手機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