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黨林立、騙子橫行,外包公司怎麼到了互聯網面前就變味了?

京東阿里又打起口水仗了。

起因是蘇寧張近東在參加活動時,炮轟京東不盈利、納稅少,然後劉強東就親自出面發微博,表示自家已經給兄弟們交了60億元的社保了!

嗯!這也是京東一貫宣傳的形象。

然後阿里的公關接受採訪,就直接懟回去了,表示:這是企業公民的基本義務,吐槽京東給員工交的少。並且阿里官方微博以截圖的形式發了出來。

加上阿里手裡還攥著大把的蘇寧股份,公關帶節奏、吃瓜群眾看熱鬧的小劇場就此打開了。

這事的台前幕後沒什麼可扒的,畢竟只是簡單公關宣傳戲碼。不過劉強東說的「如果通過勞務外包或者少繳,一年至少可以多賺50億人民幣!」倒是刺痛了大家。

心疼外包公司一秒。

不過也是啊,市面上外包公司太多了,出門找個工作一不小心就被騙成去培訓學習了,還得往裡邊倒貼錢。這還算好的,一不小心誤入傳銷釀出不幸,還要在網上被弱智少年罵蠢,這事就太委屈了。

想想這些年的遭遇,心裡都是淚啊!

前兩天,無人貨架明星創企——猩便利裁員的事鬧得滿城風雨,幾百人的地推團隊一夜之間裁掉一半多,而後又爆出整個行業都在裁員,昨天風口今天陷阱讓人唏噓不已。

話說接近年關也不讓人攢一筆過年錢,被裁掉的人紛紛反映:馬上過年,時間太短所以沒法找新工作,一群人只能一邊討薪一邊提前準備回家。

而問及裁員欠薪問題,各公司又表示自己沒裁員沒欠薪,只是跟一家勞務外包公司解除了合約而已。

這樣的套路,讓人想起半年前另一家當紅創企的回應,幾乎完全一樣。當時,共享單車風口上的明星創企ofo被爆出裁員欠薪,還被業界解讀出共享單車市場格局要變。

所有的鍋都是外包公司背下了,但最終,這些鍋還是要被裁掉的一線地推運營人員來背。

這就是勞務外包公司的妙用——減省成本。當然,這是比較陰損的用法。

因為管理能力限制、業務擴張需求、成本風險控制等各種原因,許多公司都會尋求外包服務,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大公司都有這種需求。

在傳統市場,管理能力決定了公司規模,在公司快速發展管理卻跟不上的時候,藉助外包市場快速打開新業務,不僅能降低管理成本還能提高公司規模,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但業務一旦穩定,就必須組建自己的團隊,將業務核心管理流程攥在自己手裡,才有可能提高內部協作。

而往大了說,一個完整的工業供應鏈就是超大規模的外包市場。這種模式最本質上來看,是市場精細分工、專業製造的結果,是良性的商業體系。把定義放大的話,蘋果靠富士康等企業代工的模式,就是最大的外包。而整個台灣工業引以為傲的ODM、OEM代工模式,就是一個專業的外包機制。

但不是所有領域都是如此,特別是面對勞動密集型、需要廉價勞動力的服務業時,層層外包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時外包公司會想盡一切辦法壓縮人力成本,最終傳導到服務質量上,形成惡性循環。而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向來講究的是團隊協作文化,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穩定積累,顯然外包是不合適的。

所以以快遞著稱的京東,才不齒做勞務外包。

好不容易成長起來的國內外包市場

國內外包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開始,飛速發展起來。當時日本的各大公司因為業務不景氣,不得不收縮戰線精兵簡政,將大量勞動密集型的業務外包出去。於是外包鏈條就從公司子公司,下放到日本本土公司,再層層外包到擁有勞動力廉價的中國市場。

那時候浦東新區剛剛成立,國際名企紛紛開設辦事處,日本公司的大量外包業務也順勢傳到了中國大陸市場。不過由於當時大陸實行的是營業稅制度,業務外包之後會導致外包公司與需求公司兩邊重複收稅,所以就想了一個妥協的方案——勞務派遣——外包公司負責人員招募培訓管理薪水發放,具體工作則由需求方統一安排,甚至與正式員工無疑。

在勞務派遣之下,日本的動漫產業、軟體產業開始向中國轉移。當然中國的「勞務派遣」公司接到的工種,都是勞動密集型的業務,例如動漫作品中最基礎的畫手工作、科技公司中的企業軟體開發工作。甚至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的企業軟體市場全靠Sony一家的需求支撐,到今天Sony還貢獻了大量份額。

反過來,由於日本科技公司過於看重核心硬體產品、忽視軟體開發業務,軟體業務幾乎全部分流給了其他低收入國家,從而導致自己錯過了互聯網時代。

但中國大陸的勞務派遣制度漏洞多多,特別是層層外包之下,標的公司的質量堪憂。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滿大街黑心企業黑心工廠利用「幫你介紹進大公司」的噱頭坑蒙拐騙,成了社會毒瘤。勞務派遣讓一幫流氓打著大公司的名號,到處招搖撞騙,受到了全社會的討伐。

2011年,國家為了消滅勞務派遣問題,開始推行營改增。說句大家都能聽得懂的就是:營業稅改成增值稅之後,同一供應鏈條上業務不再重複收稅。這對外包市場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所有外包公司從此不再只是為大公司培訓篩選員工的作坊,而成為了一個可以開展實際業務的「工廠」。這也為隨後的創業潮提供了基礎的政策保障。

隨後新的勞務外包業務形成,外包從工種外包,變成了團隊外包。於是整個外包市場迅速擴展出上百種新模式,大公司的任何團隊都可以被外包公司拉出來,組成新的外包業務。

什麼項目外包、流程外包、產線外包、勞務承包、勞務分包、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等等新名詞,都是從2011年開始出現的。

被「羊毛黨」傷透心的互聯網公司

但近兩年,頻繁重整公司架構的互聯網大佬們,也在逐步減少外包業務。近幾年清理外包團隊的舉動最大的,要數騰訊百度和幾個老牌門戶,其中騰訊的清理力度是最大的,幾乎到了一個不留的地步。

原因是,經過高速發展的人口紅利期後,各大互聯網公司都產生了一堆互相衝突又冗餘的業務,公司業務必須進行合併梳理,以減少不必要的內耗與浪費。當然,對於部分公司來說,更大的原因是,大家手裡都有錢了,是時候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了。

互聯網是新興產業,不像過去的鋼鐵產業、輕工業、計算機產業,有著成熟的代工模式,這使得整個互聯網外包市場並不成熟。就連最基礎的軟體外包行業,也到處充斥著開發公司用一個MVP模板,套取客戶的預付款之後就翻臉不認人了。

互聯網創業者間,充斥著一條箴言:千萬不要找外包!如果你想拉高一個創業者社群的活躍度,把這句箴言扔進群里,這群就會立馬活躍起來。

當然,還有羊毛黨類型的外包公司。

例如,有公司花巨資去找外包服務公司做應用推廣,最後做新用戶追蹤發現,所謂的新增下載量,原來全都是專業刷單平台用上千台低端手機短時間做出來的。還有一些O2O上門服務業務,隨便找一群什麼也不會幹的小姑娘,穿一套制服上門擺擺樣子。網約車補貼大戰時,大媽們攢出來的租車業務,大卡車也能混進來,還讓親戚朋友混進來套利。

如此種種,薅羊毛的例子不勝枚舉。

同時,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也讓勞動力密集型、重複性高的工種成了香餑餑。畢竟,這兩項技術要革命的就是這些苦力活。如果各大公司都把這些業務外包出去了,還怎麼研究變革?

馬雲都深入淘寶客服一線視察體驗了,你說這個「親聽」項目還會想方設法去找外包減省成本嗎?

回望已經過去的00年代,那時的Sony、任天堂等日本企業們,正在追逐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體感感測器概念,打造出一個一個的黑科技產品。那時候日本人也覺得未來即將到來,但後來經濟危機打垮了前進的步伐,所有的黑科技項目都被砍下,所有的勞動密集型基礎業務都向國外外包,才有了今天中國掀起新一輪的人工智慧技術熱潮。

傳統企業講求管理驅動、「企業規模由管理能力決定」,所以才有了更專業分工的外包公司。互聯網公司講求規模效應、「做什麼都不如做生態」,那到底該不該要外包?或者換個名字改叫「創業」?

某門戶工作4年的編輯,因為公司削減外包團隊而失業,然後他自己成立了自媒體公司,靠著舅舅在餐飲行業的人脈,發展逐漸走上正軌。而他同事的創業項目,則拿了老東家天使投資。

某巨頭外包公司的商務,在巨頭裁減外包業務的過程中,經過層層篩選,最後因為長得帥被原團隊的內部領導敲定,最終成了正式員工。

他們都很努力,受到了公平的對待。

而無論是正式員工還是外包公司,亦或者是創業團體,大家都在歷練屬於自己的技能,探尋一個值得深入的發展方向。一個行業的好壞,不是某一個特定時期就能決定的,而畫大餅吹得天花亂墜的人,有時候卻把人坑得最慘。大家不必為了一陣風的市場宣傳,而對某些行業戴上有色眼鏡。畢竟工作不易。

文/水上焱

本文系百略網(ibailve.com)原創,微信ID:wwwbailve。

推薦閱讀:

如何管理好it外包人員?
感覺被師兄剝削了怎麼辦?
網站外包的價格目前大概是怎樣的行情?
接外包或私活時,如果甲方報價少,但提出合伙人形式或股權/期權,應該接受嗎?
在 IT 外包公司工作有哪些優勢和弊端?

TAG:擼羊毛 | IT外包 | 劉強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