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017年的逆襲,原因在哪

臨近春節,雷軍又傲嬌了一把。2月1日,IDC發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小米重回全球第四,出貨量同比大漲96.9%,與此同時,蘋果出貨量超越三星,問鼎。

雷軍說,這說明小米經歷風雨洗禮後,獲得了用戶的更廣泛更堅定的認同。

時間回到2017年4月,小米的手機業務動員會上,雷軍說,手機是小米的根基,一定要聚焦把手機做好。這次動員會,小米手機確立了三大核心工作:創新、質量和交付。

三個工作,一一拆解,分別是:創新,是堅持核心技術突破,繼續探索黑科技;質量,一定要在質量上超過友商;交付,一定要系統解決經常性缺貨問題。

過去的2017年,小米發布了MIX2、米6、小米5X、5C、小米Note3,以及紅米幾款,如果單純從出貨量來看,小米在過的一年的確是成績喜人,年度總出貨量重回世界前五,更在2017年第四季度上升到了全球第四位。出貨量之外,更為重要的一項數據是,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市場整體下滑了6.3%,蘋果、三星、華為與OPPO均有下滑,小米是唯一一家逆勢增長的,同比增幅96.9%。

倘若仔細梳理小米過去一年的產品節奏,便能對它的逆襲原因有所了解,三個原因:1、新零售;2、國際化;3、同行的襯托。

後面兩個原因,國際化,是2017年小米在印度東南亞市場大放異彩,同行的襯托,則是賈躍亭與樂視蒙眼狂奔的戛然而止,以及有些公司的策略失誤。

此前我們有曾說過,梳理手機產業時間線,會發現,賈躍亭與樂視手機,成為2015、2016兩年改寫市場格局的重要變數——樂視虧錢賣手機,億確保上市公司業績,如此捨命豪賭,不僅將一加、鎚子、360等品牌勢頭壓制,也一定上衝擊了小米。

樂視的曲終人散,各家公司都在搶佔,小米是抓得最多的無疑。至於有些公司策略失誤,就不必多說了,瓜田不納履。

接下來,便是我們要注重分析的小米逆襲中最大的一個原因:新零售。

把「新零售」比做是打通線下與線下,這樣的簡化,對又不夠全面。新零售,其實是個系統工程,三維一體。

時間回到2015、2016兩年,這兩年,小米與其他諸如一加、鎚子等受到衝擊,原因是樂視開啟了互聯網手機的「囚徒困境」,樂視是唯一一家敢賠錢賺吆喝的手機公司,當然,樂視是賠錢賣手機,再分割收益,貼補給上市公司,成本與虧損剝離給了關聯公司,如此衝擊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手機。也是這兩年,vivo與OPPO銷量起來了,除了它們產品與營銷策略得當之外,很大一個原因便是,它們與線下渠道商的利益捆綁,線下渠道,樂視無法衝擊。

也是2016年,小米開始重視線下渠道。但與vivo、OPPO這樣單一維度的線下渠道不同的是,小米的線下渠道,緯度更高。業內有戲言,「小米雜貨鋪」,說到底,這是小米新零售,之所以能有僅次於蘋果線下店「平效比」的原因所在——小米的新零售,不僅是手機,還有電視、掃地機器人、熱水壺…等等,小米的線下渠道說到底,販賣的是「科技生活方式」。

過去兩年,線下零售最大的變化,或許就是shopping mall 、綜合體的不斷湧現。也是這兩年,中關村電腦城曲終人散,隨著電商銷售的增長,線下零售業態,越來越向體驗型綜合體靠近。此刻,電腦城與街邊專賣店的渠道,正逐漸式微。

OPPO、vivo佔據著街邊手機賣場等傳統渠道,小米新零售佔據的是購物中心。OPPO、vivo賣的是手機,小米新零售則是以手機、電視為核心的科技生活方式。這是兩個不同緯度的競爭。

也是這兩年,如小米之家、淘寶心選、網易嚴選,蔚然成風。這裡的核心,便是以家庭為中心,以點帶面,由面及體的維度升級——消費升級,圍繞的核心,還是生活家居品的升級:更好的品質,更好的設計,以及規模經濟下的更低價格。

千百年來,好的生意密碼無非四個字,物美價廉。

「新零售」紮根線下,它的另一端,則是線上,核心是「品牌勢能」。

如你所知,品牌高地,不再是傳統媒體,而是線上互聯網。小米在這兩年之所以能夠保持它的品牌勢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一個源於互聯網的品牌。

傳統媒體的傳播,核心是「資源」,這是零和博弈,無論是代言的明星,抑或是媒體廣告位,應該說,vivo、OPPO將傳統傳播方式做到了極致——承包了國內幾乎所有一線明星,也承包了湖南衛視等核心媒體核心資源;互聯網的傳播,核心是「內容」,信奉的是天空法則。

當然,互聯網的傳播,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個「零和博弈」,不過,這裡的「有限」,不是在媒介資源,而是在用戶「心智」。用戶心智,是一切傳播的終極戰場。

「品牌勢能」,這是個很明確但難以量化的定義。如果非要以簡單的量化概括,那就包括了社交網路(如微博、頭條、微信)等上的話題熱度、各種論壇、新聞的話題數量,以及這兩年大家才逐漸重視的,它們在電商平台上的一些數字化資產。

這兩年,很明顯的一個趨勢是,淘寶的內容化。內容化背後的原因是,淘寶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電商銷售渠道,更是鏈接品牌與用戶的社區,同時也是品牌數字化的互聯網高地。

同樣的,京東、蘇寧、小米官網,其實也不是單純的賣貨渠道。

小米的品牌勢能,不僅在於,它是因互聯網起家,也不僅是小米從一開始便是強內容、強策劃,還有一個被大家忽略的事實:除了手機,小米還有更多的產品,可以維持其熱度。

一個邏輯是,手機公司新品發布,從預熱到發布、發售,以及各種促銷、降價,其新聞再如何上規模,但一年手機始終就是那幾款,用戶難免接受信息時,難免出現各種「審美疲勞」。隨著小米各種智能硬體,以及米家產品的不斷豐富,小米在話題規模數量上,其實是遠高與同類手機公司的。

各種智能硬體、米家等產品的讓小米的話題數量遠超於同類手機公司,形成脈衝式話題流,保證其品牌勢能的同時,當然,也有相對不好的一面,也容易沖淡小米手機的關注度,這是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今年小米一眾旗艦機中,小米Note3便是個例子,公允地說,這是款非常好的產品,但夾在MIX2、米6以及5X之間,小米Note3的位置,很尷尬。

用戶心智的建立,是個規模化、長久且持續性、以及互動的過程。

小米在過去的2017年之所以能夠逆襲,我這裡給大家披露兩個數據:1、小米在淘寶上擁有1557萬粉絲,是手機公司中最多的;2、科技蟹在淘寶內容的文章中,小米有24篇10萬+,高於蘋果的18篇與榮耀、華為的15篇。

一葉知秋,見微知著。


推薦閱讀:

人生,永遠給自己更多限制,選擇更難的那一條路
小米科技產品所獲得的工業設計獎含金量有多高?
為什麼看好小米的人不認為小米的專利數少是一個短板?

TAG:雷軍人物 | 小米科技 | 內容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