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再見——《皮帕李的私生活》觀後感
Keanu Reeves(基努?李維斯)飾演過許多與「自由意志」有關的電影,包括《黑客帝國》、《魔鬼代言人》、《皮帕李的私生活》、《吮拇指的人》等。當然,多數西方電影都會涉及自由意志,只是從Keanu身上感受更多一些。
電影講述了Pippa人生前50年的故事,涉及三個家庭:Pippa的原生家庭,Pippa與丈夫Herb的一家四口,還有Chris的原生家庭。這三個家庭的模式許多地方都與中國家庭很相似,不同之處在於,美國沒有孝文化,法律也不會允許父母在孩子16歲後對其管束太多,最終不同家庭的孩子們以各自的方式實現了對自己的救贖。
Pippa與Chris的原生家庭存在一些相似,父母都曾以「為你好」為借口逼迫孩子做許多事情,都曾無數次說孩子不可救藥,是「the fuck-up」,這讓兩位主人公的在人生前許多年都活在「肯定是我不好,我有罪,我要設法贖罪」的陰影之中,直到各自經歷背叛之後,才對人生產生新的理解——原來這不是我的罪過,我可以不用為任何他者而活,只用過好「我」的人生就好。
Pippa與母親的關係很像Legal High中童星安永芽衣與母親的關係(第一季第八集)。母親拼盡全力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無可能實現的種種慾望,最終獲得存在感,獲得做「人」的感覺,同時以孩子作為自己生命的意義;與此同時,孩子在閱歷有限的情況下會自然相信母親所灌輸的觀念,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認為母親確實是一切為了自己,認為自己理應體諒母親,理應為母親分憂,結果是孩子與母親雙方都出現了相似的情緒障礙,雙方都無法想像生命還有除了「為ta而活」之外的任何其他可能。但謊言終究是謊言,孩子終究要長大,世界也在不斷進步。結果芽衣在10歲左右通過打官司實現了與母親的分離,Pippa在16歲住到一個阿姨家,實現了與母親的分離。
Pippa在經歷與母親及阿姨兩位親人的分離後一時失去了生命的意義,比母親更加瘋狂地依賴興奮劑,直到後來Herb拯救了她,讓她從一個野孩子變成了光鮮靚麗成熟優雅的貴婦人,表面上這樁婚姻與隨之產生的兩位孩子似乎可以成為Pippa的意義,似乎Pippa就應該由此成為一個完美的快樂的人了,但事實並沒有,因為Herb成了Pippa的另一個「母親」,一個讓她心懷愧疚與恐懼三十年的人物。
Herb要求自己的妻子早睡早起好好吃早餐,做個淑女,賢妻良母,唯一沒要求的是讓她思考,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結果是前任妻子受不了丈夫外遇後要離婚的事實,飲彈而亡,現任妻子每天被前任的幽靈所擾,認為自己是最大的罪人,用無底線做好人三十年的方式企圖為自己贖罪,結果抑鬱水平越來越高,直至發展到夢遊、暴飲暴食、嗜煙,恰如三十多年前的母親。
毫無反思的Pippa在婚後像幼時一樣盲目承擔責任,做無數人的情緒垃圾桶,像母親一樣對丈夫的身體過分關注,導致Herb自己都受不了這樣的反蝕力量,終於再次外遇。意外闖入現場的Pippa這才發現前任的事故不是自己的錯,而丈夫也完全不是一個離了自己活不了的人,雖然大腦萎縮,但依然可以維持一份外遇達四年甚至更久。
綠帽事故讓Pippa對世界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認知,終於決定再次離家出走。雖然有年輕體健貌美的Chris相陪,但Pippa已不再是等待被男人拯救或綁架的Butterflied Lamp(來自《沉默的羔羊》),而是選擇了放下歷史包袱,第一次完完全全為了「我」去過生活,去迎接下一輪朝陽。
.
自由不是無所不為,不是盲目叛逆,更不是損人利己。真正的自由發生在人的思想里,是自我意識的事情,是自律,是徹底理解自己的處境,理解自己的多種選擇及各種可能的結果,理解自己情感中非理性的方面,最終選擇只以自己為中心去決策,同時承擔所有的責任,不指責任何他者,不將自己的生命之擔壓在任何他者之上。
與芽衣相似,Pippa在16歲離家出走、放飛自己時,已經認識到了自己對母親過強的依戀,她知道如果讓這羈絆繼續生長下去,自己與母親都將被摧毀。所以就算再孤獨再無助再恐懼,她都必須毅然決然地離開,為了拯救兩個人,以及一個家。直到50歲,Pippa還反覆地想,如果可以重來,她很想與母親再共度一個下午,擁抱母親,給母親寬恕,也寬恕自己。
在Pippa的前50年,女兒也不能理解母親,覺得母親表面的完美聖母形象背後充滿了她不能理解但又讓人恐懼的東西,後來當她得窺母親的脆弱與絕望,當母親剝去完美的面具,女兒終於理解了她,代替亡故的祖母擁抱並寬恕了母親,並最終放她飛向自由。在電影最後,母女間寥寥幾分鐘的對話可以算是親子關係重建的絕佳範本。
這原諒的重點不在於女兒對母親的原諒,而是對自己的原諒與完全接納。
每位父母或多或少都有不足,當個體因為那些傷害而完全否認自己對父母的情感,結果很容易產生對任何親密關係的泛化恐懼,從而失去經營一份健康的關係的能力。但如果在正視傷害的同時正視自己本能中對父母的強烈依戀與不舍,將那些被壓抑太久的美好回憶也一併敘述出來,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又會發掘出強大的力量。與恐懼叛逆所帶來的強大的破壞力不同的是,與愛有關的那份力量讓我們更加溫柔,更有建設性,更可能理解身邊的多數人。
.
反思痛苦不會把我們變成撒旦。同樣,反思依戀不會把我們變成沉默的羔羊。每個人都是全息世界的一個投影,理解自己的所有情緒情感,我們將有能力理解整個世界。
對於身陷病態依戀關係的人來說,反思並理解自己的情感之後選擇離開,是對自己及所依戀的對象的最大溫柔。
李慧敏,2018.2.3,於縉雲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