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影響梵高的男人,一生都在浪,總說自己不是畫家,晚年崛起是因為孫子敗家

什麼是藝術家?德藝雙馨?天真爛漫?

NONO...這樣的描述可不真,不real!

偉大的藝術家,是能隱形於市的勞作者,

是窮其生命的追尋者,是時代的定格者。

他們一生逐波不靠漿,赤手空拳全靠浪。

偉大藝術平凡且歷練,宛如「 浮 世 」一般。

沒錯!「 浮世 」的意思是虛無縹緲的人世,人生如此虛無,何不及時行樂?所以當初的浮世繪藝術當中70%的都是春畫!

這些春畫有的含蓄,有的露骨…總之都讓人羞羞的。

BUT ! 浮世繪的獨特技法,

卻深深影響了西方印象主義。

莫奈就曾讓老婆cos了一下和風

梵高曾公開表示臨摹了好幾次, 並聲稱:浮世繪就是我的信仰!

(左圖為梵高油畫仿作之一)

「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 法國音樂家德布西的代表作《大海》,靈感也來源於浮世繪派系的一幅海浪圖。

照片右上角為《神奈川衝浪里》

甚至前面提及的「大迷弟」梵高也曾參考這幅畫 ,後來世人對梵高的《星空》與《神奈川衝浪里》再次解讀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契合度那是相當之高。

這張神秘畫作,如今已成為日本藝術和文化縮影,但它根本不算典型的日本風格。

這是一幅橫跨東西兩個文化的畫作,即使在今天,影響從未減弱。這場現代藝術的「巨浪」影響者到底是誰?

今天就講講浮世繪裡面影響最深遠的《神奈川衝浪里》,以及他的作者,浮世繪三傑之一的:

葛飾北齋

1760年-1849年

被譽為日本現代藝術之父的他,作為名副其實的大師,葛飾北齋不僅窮,還愛浪,而且出名特別晚。

1999 年,他入選《 LIFE 》的「千禧年影響世界的 100 位名人」,也是其中唯一的日本人。

他繪製的日版水滸傳與西遊記的插圖不僅還原度極高,還推動中國文化進入日本,更是對於日式老傳統刺青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但是這麼一位大師卻一直聲稱自己不是什麼畫家?

少年時期,他在版畫室當學徒,天分極高的他迅速脫穎而出。

先師從勝川春章學工筆,後又跟隨俵屋宗理學寫意,繼承老師的名號,還順便進修了中國畫和西洋畫的精髓。

照理來說如此繪畫天才,想發家致富應該很容易!可葛飾北齋不願意抱師父大腿一心想創出自己的獨創風格。

離開了勝川師門後,北齋的生活就陷入動蕩,據說他一生搬家93次,還改了30次名字:

他叫過「鐵棒滑滑、天狗堂熱鐵、穿山甲」...

全心投入畫作時又自稱:畫狂老人卍

(以上名稱均來源於真實歷史資料)

資料稱:北齋是後來因為生活所迫,實在太窮了。1798 年,不得以將把「宗理」名號轉賣給他人,以此換點冠名費來維持生活。

自己改名為「北齋辰政」。七年後,最終改為「葛飾北齋」,這一年他 46 歲。直到50歲,他才形成自己的風格。

「從6歲起,我就有辦法複製事物的形狀。從50歲起,我創作了許多畫作,但是70歲以前的作品其實都不值一提。在73歲時,我對動物、鳥類、昆蟲、魚類、植物的組織充滿靈感。

——葛飾北齋

北齋漫畫七編之波浪的研究,葛飾北齋,木版畫,1817年

北齋漫畫被譽為日本ACG界漫畫的鼻祖

關於浮世繪中風景畫創作,葛飾北齋不是第一人。

奧村政信、歌川豐春、司馬江漢等人都創作過風景畫,而他則結合以前諸位大師創作經驗和西方的繪畫技巧,為浮世繪風景畫的創作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

葛飾北齋浪了一輩子,將世俗風情,人生百態,都當作自己畫畫的題材。

他曾說:「活了90歲,什麼都能畫。」這一點他的「迷弟」梵高和他很像!

儘管當時北齋的名號已經打響,他卻始終不認可自己的畫家身份,74歲那年,他曾感嘆自己沒什麼天分:

「說實在的,我70歲前畫過的東西都不怎麼樣,也不值一提,我想我還得繼續努力在100歲時才能畫出一些比較了不起的東西」。

——葛飾北齋

他一生追求繪畫的最高境界,臨死前,他還念念不忘地說:「我多麼希望自己還能再多活五年這樣子我才有時間嘗試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

成名是因為孫子敗家

富岳三十六景

一生坎坷的葛飾北齋,70歲時他的妻子去世,而他打算退休養老,誰知道家裡的熊孫子賭博輸光了家產,一家老小只能躲進破廟,逼得他只能重操舊業

給老家畫一套以富士山為主背景的旅遊明信片,這才有了《富岳三十六景》也這才有了《神奈川衝浪里》。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張驚世之作,就是一張明信片,原作也根本不存在,流傳於世的多復刻本。20世紀初,這樣幅版畫的售價僅相當於兩碗面。

一幅絕跡於世的畫作為何年舊不衰?

這副畫作究竟牛在什麼地方?我們先談談歷史背景,19世紀前期,日本國內觀光興起,城市居民常打著朝聖宗教的名義參觀日本各地的風景。所以這副作品不過是旅遊地的一個周邊。

為了取得競爭優勢,北齋和出版商的宣傳主力是一種新進口的不易褪色的顏料,將《三十六景》打造成這種新顏料(普魯士藍)熱潮的一部分。

這可能是最早的代言,與藝術家聯名了。

普魯士藍(又名寶藍色)

接下來仔細看這幅畫,在於它的構圖很西方,一系列圓和三角構成畫面,源自典型的西洋幾何學。

其次畫作層次摺疊,原本處在遠眺位置的看畫者,會忽然被置換到浪潮之下透出要被巨浪吞噬的危機感,如此構圖複雜,葛飾北齋卻是幾乎不假思索、一氣呵成的。

最後出色是他海浪筆法,他本能地知道海浪的碎形結構,浪潮於末端碎裂的形狀,幾乎能與電腦分析出來的相媲美,而碎形理論,要在他150年後,才被人提出。

靜態畫面的巨大動勢,畫面上被梵高喻為「鷲爪」的驚濤駭浪激起飛沫,即將吞噬三艘船。

波濤中載浮載沉的小舟,是房總地區(現在的千葉縣)用來運送新鮮魚貨的運輸船。

遠方的富士山乍看之下,彷彿是另一波海浪,北齋把視點降低,把描寫的主要對象——浪濤安置在畫面的主要位置,佔據畫面的絕大部分面積,像是懸浮在半空中的魔爪,造成了壓迫感。

天空數倍于海面的構圖與十七世紀荷蘭海景畫十分相似。看似靜態的畫面中卻蘊含著巨大的動勢。

西洋銅版畫

關於它的名字,很多人都誤解了

很多朋友喜歡稱之為「巨浪」,《神奈川衝浪里》的英文名是「The Great Wave」,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名字都會理解成「在神奈川衝浪」吧?

然而,日語的分詞應為:神奈川沖 - 浪里 (看畫的題字) ▼

「沖」 在日文中指遠離岸邊的深水區域。為什麼是「神奈川沖」?因為在地理位置,那裡可以清晰的看到日本的象徵,富士山 ▼

為什麼是「浪里」?因為這是一個省略,是「船在浪里」 ▼

所以這個名字預示了畫面的三個重要因素:富士山(日本的象徵),大浪(自然),船(人)。日本哲學所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諧,以及日本的重要象徵,在一幅畫裡面齊備了。

1849 年元月,葛飾北齋抱病創作了他的最後一幅作品絕筆:《富士越龍》,畫面上墨色濃重顯得有些陰冷,可能也表達了他此時的心境。

葛飾北齋82歲時的自畫像

三個月後,葛飾北齋在位於淺草聖天町遍照院的家中去世,享年 90 歲,當時的畫號是「畫狂老人」。

雖未達到自己所期望的 100 歲而達到藝術的至高境界,但他在繪畫藝術上的成就,毫無疑問是舉世矚目的。

關於葛飾北齋的後代

據相關資料的調查:葛飾北齋有位很有才華的女兒,叫做葛飾應為。而她的名字中的「應為」兩字,看起來似乎很高端,實際上卻是父親北齋馬馬虎虎取出來的。

關於他的女兒葛飾應為,據說也是名浮世繪師,還具有「女北齋」稱號。她的筆下最擅長用女性的角及細緻筆法來描繪當時的江戶時代。

關於她的作品也是頗多,其中的包括《三曲合奏圖》、《吉原夜景圖》、《吉原格子先之圖》、以及《夜櫻美人圖》等。

通過她的作品不難看的出來她的畫筆是什麼樣的。她雖然比不上那個父親出名,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日本的繪畫。

葛飾應為 作品

往事總會隨著時間被人淡淡的遺忘,葛飾北齋雖與孤獨為伍,但他用細心與熱情擁抱生活。

對於北齋晚年來說,想像力日益衰退,親人的離去,是悲慘的。但他仍然倔強的堅持創作,雖然他生前則沒有什麼奇情溢彩的生活,唯一所做的就是畫畫,傳聞他一生中曾畫了3萬5千副畫作。

謙卑、好學、勤奮、熱情、再加上對於追求夢想的天賦才能讓藝術創作變的燦爛如星辰。


推薦閱讀:

景別。
深瀬昌久|窓から(From Window)
馬庫斯·呂佩爾茨:在繪畫里,也在市場里

TAG:文身 | 設計 | 當代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