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窮人,與其生娃,不如養蛙

高中時,力哥讀了很多閑書。

什麼生死、愛恨、命運、公平、宇宙,都看懂了。

但看懂不代表理解,很多事,只有你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時,才會真正get個中三昧。

比如戀愛、結婚、暴富、死亡……還有育兒。

力嫂生完孩子後曾有一段時間特別焦慮,一點小事就發火,我成了出氣筒。

當時我就說,放輕鬆,人類歷史上那麼多代母親,都是一個人把3、4、5、6、7個孩子一手拉扯大。

古人可以,現代人有那麼好的衣食條件,那麼發達的醫學,那麼多減輕家務負擔的家電,還有老一輩甚至阿姨幫忙帶,甚至還有隨用隨扔的尿不濕,洗曬尿布的繁重工作也省了,怎麼會比古人更累呢?

我說之所以現在的媽媽那麼焦慮,是因為大多就打算生一個,把孩子看的太金貴,一個個都望子成龍,教育期望值太高,如果放養的話,哪會那麼累?

如果一個從沒育兒經驗的年輕男屌絲看到這段話,可能會覺得很有道理吧?

最近一年,我的自媒體項目完成了團隊化搭建,很多事,團隊會自動運行,無須事必躬親,我就有更多時間幫力嫂帶娃。

結果我發現,我之前看似符合邏輯的理性推論有多天真。

和什麼競爭壓力、教育期望值無關,哪怕只是每天看著孩子,光是喂飯、換尿布、刷牙、洗澡、出門溜娃、陪讀書、看動畫片,哄睡……這些看似不需要什麼專業技能的簡單工作,如果一個人長期堅持,7X24小時年中無休,也會把人累得抓狂。

為什麼一再爆出像攜程和三原色那樣的保育員虐童事件?

從心理學上看,一個媽媽帶一個孩子有時也會抓狂,2、3個保育員要管十幾個小孩,如果缺乏專業培訓和溝通技巧,有時抓狂起來,殺了孩子的心都有。

產後重度抑鬱症,又得不到家人支持,最終精神崩潰殺了孩子的駭人新聞,無論中外,從來不絕於耳。

所以事實真相是:並不是現代的媽媽太脆弱,而是古代的媽媽一旦生下孩子,這輩子就算over了,接下去就是無止境的相夫教子幹家務,因為還要負責砍柴打水織布耕地這些更繁重的體力活,所以幾乎每天從早忙到晚,也只能勉強混個溫飽,孩子真是「含辛茹苦拉扯大的」。

一轉眼,孩子大了,自己老了,離死也不遠了,所以聽到《時間都去哪兒了》,難免潸然淚下。

沒錯,古人的確普遍生3、4、5、6個孩子,只要不遇到戰亂或災荒也都能把孩子養大,但這幾十年生活卻毫無質量。

或者說,那根本不叫生活,只是活著——必須用盡全力,才能勉強生存下去。

直到我們上一代,還是如此。

回憶我媽的人生,也是以生我為轉折點,之前芳華無限,之後就把自己大部分時間、精力和金錢,都花在我身上,她30歲後的人生,就是為我而活。在我出道之前,別說出國,國內游也從沒出過江浙滬。

這樣的人生,雖然可敬,卻也可悲。

如此看來,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大都會,女性生育意願較低,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你可以稱之為自私,可世間誰不自私呢?

如果有選擇,為何非得像古人那樣,為了養育後代,捆綁手腳,影響事業,無暇玩樂,生活品質大幅下降,人生寬度大幅縮水呢?

力哥無數次說過,老齡化是中國未來面對的最大挑戰,老齡化進程速度主要取決於年輕人的生育意願,而今天中國80-90後年輕人的生育意願,既降到了歷史最低,也降到了全球最低。可以預見,進一步追求放飛自我的00後,未來的生育意願也不會大幅回升。

所以力哥多次疾呼,往大里說,為了民族復興,經濟繁榮,往小里說,為了老有所依,多生孩子吧。(詳情請見《30年後,拿什麼養活自己?你做夢也想不到的答案》

但很多人會說,民族復興這種事,肉食者謀之,關我P事;養兒防老這種事,太久遠了,自己眼下都沒活好,房子還買不起,以後再說吧。

這話也不是沒道理,生養孩子不但會消耗你大量時間精力,既影響你生活質量,又降低你賺錢效率,而且還很燒錢。

如果燒不起,沒辦法給孩子做大量教育投資,孩子長大後,大概率也會和上一輩一樣,繼續做底層屌絲,為了生存而苦惱。說不定養成了個不成器的啃老族,那就是燒錢無底洞了。

到時候,孩子還會埋怨自己為啥不是富二代。這種害人害己的事,不做也好。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

用在血統論上,政治不正確,但父母的思維習慣、生活理念、待人接物、社會關係等軟實力會潛移默化傳遞給孩子,導致富人孩子長到後,也會繼承富人思維,窮人孩子則繼承父母的窮人思維。

哈佛、耶魯這些常春藤名校給亞裔的錄取名額很少,但亞裔考試成績卻最高,所以經常引起亞裔家長抗議。

其實沒啥好抗議的,因為名校出來的學生,精神氣質、思維方式、價值觀包括人脈關係網路都是一脈相承的。同等條件下,哈佛當然更願意把錄取機會留給校友子女,因為這些孩子從小潛移默化就被父母熏陶了哈佛的精神和價值觀,但你們這些亞裔暴發戶家庭的孩子可沒有。

再說私立學校運營很大程度上靠校友捐款,亞裔很少有捐款回報母校的價值觀,你們族群捐錢少,給你們族群後代的名額就少,很公平。

說到底,你一輩子的命運,在你出生時已決定了七七八八,只不過你很晚才會意識到罷了。

真正適合多生孩子的,是不差錢的富人家庭。

因為媽媽無需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還能高薪聘請住家保姆或育兒嫂幫忙帶,像喂飯洗澡換尿布這種繁重瑣碎毫無成就感的體力活,都外包出去,自己只要晚上講故事,周末溜娃來培養親子感情就可以了,80%以上的育兒負擔都能省下來。

而普通中產不一定敢多生孩子,因為開過眼界了,知道富人是怎麼生活的,內心的教育期望值是向著富人階層去的,多生一個,自己這點工資就真不夠了。

最近力哥看到篇文章,說像小豬佩奇那樣生活,需要多少錢?

不知道小豬佩奇是什麼鬼?

沒關係,等你有孩子就一定會知道。這隻當紅炸子豬,被稱為史上最賺錢的動畫片之一。

僅2016年,它的製作公司「eOne」就在全球通過500多個IP授權協議,獲得11億美元銷售額,而這隻豬2020年的目標零售額是20億美元。

那篇文章說,經過對比動畫片場景和現實世界,發現佩奇的家應該離倫敦市中心不遠,符合這一條件的肯辛頓區和切爾西區,房價大約每平米13820英鎊,約摺合人民幣124380元。

這價錢,可與著名的北京實驗二小周邊學區房媲美。

然而佩奇家住的不是小公寓,二是帶閣樓的三層別墅,目測350平左右,房子坐落在山頂,所以也可能在倫敦郊區,房價大約每平米4510英鎊,摺合人民幣40590元,所以佩琪家市值超過1400萬元人民幣。

和北京六環內的別墅差不多價錢。

佩奇上的幼兒園,是私人小班教學,日常課程甚至有芭蕾舞、參觀大英博物館。硬體也很強,甚至有標準塑膠跑道。

在倫敦,這樣級別的私立幼兒園按天收費,一般在70-125鎊之間,摺合人民幣最少800元,一個月學費就要2萬+。

別忘了,佩奇還有個弟弟喬治,所以費用double。

佩奇爸爸開的微型車,原型是英國很常見的三門甲殼蟲,售價摺合人民幣也要20萬+。

要支撐這樣的家庭,佩奇父母的工作是啥呢?

動畫片沒明說,但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推測,佩奇媽媽是有兼職的家庭主婦,需要每天對著電腦打字,而且特別關心娛樂新聞,可能是網路寫手或時尚雜誌專欄作家。

而佩奇爸爸則可能是某高大上公司的高管,動畫片里,佩奇爸爸說「我的工作就是用公式計算一些數字」,所以可能是保險精算師或建築建設師之類的工作,年薪起碼人民幣百萬以上。

佩奇爺爺奶奶住的房子更高級,是帶有私家花園的別墅,人力成本那麼高的英國,花園日常維護費用也很貴,別墅內部裝修更精緻,閣樓上還有一台天文望遠鏡。

另外,爺爺家還有私人遊艇,經常借給佩琪家出去玩……

佩奇爺爺奶奶都流露出知書達禮的貴族范兒,佩奇爸媽也是多才多藝,爸爸會拉手風琴,打架子鼓,還是運動健將,年輕時還練過跳水,媽媽精通小提琴,還會說流利法語,一看就都是從小富養長大的……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佩奇,可以稱得上「無比幸福」。長大後,也是前途無量。

所以說,錢是個好東西。因為差錢,窮人每天只能苟且求生,因為不差錢,富人每天可以享受生活。

站在絕對理性的角度看,如果是窮人,與其生娃,不如養蛙。

結婚可以,但別輕易選擇生孩子。

否則,可能以後你苦,孩子也苦。

但對個人來說的理性選擇,也是對民族國家的集體無意識毒藥。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二孩數量上升到883萬,比2016年增加162萬人。

即使如此,2017年,我國新生兒總人口還是比2016年少了63萬。因為一孩數量只有724萬,比2016年大幅減少249萬。

結果首次出現二孩佔比超過一孩的情況。

2016年全面開放二孩政策後,因為還有家裡商量要不要二孩以及十月懷胎的過程,所以2017年才是新政推出後生育補償效應最顯著的一年。

可以預想到,從2018年開始,生育補償效應就會明顯衰退。

2017年,在二孩數量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新生兒總數和人口出生率依然在滑坡,足見今天80-90後年輕人的生育意願有多低。

如果今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生孩子,我們國家還有未來嗎?

我彷彿看到了,30年後,我們這代人,老去時的慘境……

哎,我覺得自己快人格分裂了……


推薦閱讀:

2億元不用還了?小馬奔騰創始人遺孀金燕債務案有望逆轉
國家想打破剛性兌付,你還指望買個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快醒醒!
冷眼:萬達「一鍋端」單方大裁員 新員工成炮灰 誰的滑鐵盧?
王健林的教科書式自救

TAG: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