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貝伐單抗聯合培美曲塞治療ALK陽性晚期肺癌效果顯著?

ALK基因編碼間變性淋巴瘤激酶,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一個主要的驅動基因突變,突變頻率在5-8%左右,在年輕的、非吸煙肺癌患者中比較常見。

一般通過免疫組化、二代基因測序、原位免疫熒光雜交技術(FISH)來檢測ALK基因的重排情況,ALK陽性的肺癌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藥物如克唑替尼、二代靶向藥物艾樂替尼、色瑞替尼等。

但是病人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獲得性耐葯,這個時候往往通過化療來進行後續治療,甚至可能會通過間隔一段時間的化療,讓之前耐葯的靶向藥物重新有效。但是該使用什麼樣的化療方案呢?是否需要在化療中添加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貝伐單抗呢?今天給您編譯的一個案例文章來闡釋下這個問題。

之前的研究發現,EGFR突變陽性的病人比EGFR突變陰性的病人使用貝伐單抗獲益更好,表現在更長的無進展生存時間。相比EGFR突變的病人,ALK重排陽性的肺癌患者中有較多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產生。但是目前對於ALK陽性的肺癌病人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的有效性,目前不是很清楚。

現在通過一個案例,然後再通過一定的文獻回顧來盡量去闡釋這個問題。

案例分享

案例是一名55歲的非吸煙亞裔女性,2013年10月,因為一個月的乾咳而在社區醫院就診,胸部CT掃描發現了一個肺部結節,大小為2.5厘米×5厘米,腋下淋巴結腫大。沒有發現腦、肝臟、骨的轉移,對病灶進行穿刺活檢之後,診斷為肺腺癌,分期為IIIA期。

患者首先使用了兩個療程的多西紫杉醇和順鉑的化療,並同步進行了放射治療。兩個療程之後發現新的轉移灶,重新評估後進行的分子診斷髮現EGFR基因沒有突變,但是免疫組化顯示ALK是強陽性表達,通過FISH再次驗證了是EML4-ALK基因融合突變。

2014年1月,患者開始使用一代ALK靶向藥物克唑替尼,計量為250mg,每天兩次。左下葉原發灶和右上葉轉移灶在一個月之後消失,病情穩定的狀態持續到2014年6月,這個時候發現了肝部轉移灶。於是開始通過微波消融來治療轉移病灶,保持繼續服用克唑替尼,直到2014年8月,肝部病灶再次變大。也就是克唑替尼吃了8月左右的時間。

2014年10月,患者開始使用ALK的二代靶向藥物色瑞替尼,一天一次,每次750mg,一個月之後肝部轉移灶顯著縮小,達到了部分緩解。然後患者出現了急性肝功能損害、嚴重的腹瀉等不良事件,於是將色瑞替尼的計量降低至400mg每天,雖然沒有其他的轉移病灶,但是病人在2015年3月因為肝轉移病灶進展而停止治療。

2015年5月病人對肝部病灶進行穿刺活檢,發現了3個耐葯基因突變,分別是C1156Y、D1203N、L1198F突變,我們對比下圖可能會看出,同時具備這三種突變,好像目前上市的ALK抑製劑效果都不是很好了。

2015年5月11日,病人開始使用培美曲塞聯合貝伐單抗的治療。

  • 2個療程的化療之後,肝部轉移病灶顯著縮小,肺部、腦部也沒有出現新的轉移病灶。病人對治療產生了部分應答(PR)。
  • 4、6個療程的治療之後,CT檢查都顯示病情穩定,病人耐受性良好。
  • 繼續兩個療程之後,也就是2015年12月,病人的肝部病灶重新進展,於是給予患者最好的支持治療,2016年3月病人因肝衰竭去世。

以上是病人的整個治療過程,我們先不做馬後炮來說為何病人不用3922,或者貝伐和培美曲塞化療進展之後,再次嘗試之前耐葯的靶向藥物,就只看這個治療過程給我們的啟示。

案例啟示與思考

研究發現,與EGFR或KRAS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相比,ALK陽性的病人具有更高水平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VEGF-A)和腫瘤血管生成,小老鼠模型中,貝伐單抗也表現出對腫瘤生長較好的抑制效果。

  • 之前有報道化療中添加貝伐單抗可有效控制ALK陽性肺癌患者的腦轉移。
  • 另外有其他報道,ALK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經過兩個療程的貝伐單抗聯合化療,肺部結節顯著縮小,8個療程的治療仍然可以達到病情穩定。
  • 另外一項回顧性研究,ALK陽性的病人通過紫杉醇和貝伐單抗達到了18個月的持續應答。
  • 也有其他報道培美曲塞聯合貝伐單抗治療ALK或ROS1陽性肺癌患者,可以獲得較長時間的疾病控制。
  • 本研究的這個案例,患者在先後使用ALK一代、二代靶向藥物耐葯之後,再四線使用貝伐單抗聯合培美曲塞,達到了7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
  • 也有其他的文獻報道,ALK或ROS1突變的肺癌病人,在靶向藥物耐葯之後,選用貝伐單抗聯合化療可能會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但是該組合的有效性仍然需要後續大樣本臨床研究確認。

這只是一個案例,還是很常見的情況?除去這個案例是否還有其他的病人也受益這種治療措施?我們將會在癌度快報的點評組邀請專家和病友就此展開探討,關注癌度訂閱號,可收聽本次探討的音頻。

參考文獻:

Liu Z,et al., Does ALK-rearrangement predict favorable response to the therapy of bevacizumab plus pemetrexed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Clin Transl Med. 2018 Jan 9;7(1):1

推薦閱讀:

確診肺癌的標準是什麼?
為什麼肺癌是中國第一大癌?
如何陪伴肺癌腦轉移的親人走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肺癌可「治癒」?別高興的太早!
家裡有至親患癌症,你會怎麼做?

TAG:化療 | 基因突變 | 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