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雪,東郊就成了野生滑雪場
南京體育公園,坐落於東郊紫金山下,是南京最大的雪鄉。
每年的1月,雪後,體育公園都會進入紅色暴雪預警。別人的降雪量最多黃色橙色就有人來鏟雪,這裡突破到紫色都依壁雕鑿,依著紫金山雕鑿出一個偌大的雪鄉。
此地除了城東雪鄉貴族出沒,平日人煙稀少。
從山上流下的雪低洼處堆成了雪鄉,雪鄉貴族們在經過無效抗議後接受了這不可改變的變化,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現有條件改善生活。
在飲食方面,靠山吃山的貴族紛紛搖手,本地獵場已經被大雪封路、紛紛關門。
出行方面,降雪量已經大到一個手比劃不過來了,至少15厘米。不清楚10毫米以上為暴雪定義是什麼意思的雪鄉貴族偶爾會陷入沉思。
所以,尋常的現代化坐騎已然不適合使用。原本在陸地上飛馳的汽車和通往集市中轉站(鍾靈街地鐵站)的小黃車早已被雪鄉貴族放任在大雪裡休息。
就連旁邊的湖,也沒有船隻可以停泊。
主道路分為兩種:有人走過的和沒人走過的。沒人走過的依舊雪至膝蓋,有人走過的演變成了滑冰場所,路上行人慾斷魂,現代坐騎有心無力。
本地獵場難以覓食,外援供給難以上門,通往集市中轉站的道路又難以走完。雪鄉貴族們陷入了最艱難的階段。
體育公園的大雪來了又去,我們可以發現,雪鄉貴族們充分展示出了人類超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像北極圈邊上的愛斯基摩人,頑強地與大雪作鬥爭。
在出行上,城東雪鄉貴族想起了上古時代傳承下來的出行方式,沿用了祖宗們古老的出行道具。
對滑雪板使用的熟練度,他們早已爐火純青。上至花甲,下至黃口小兒,人人都掌握了這一項出門必備技能。
當然,滑雪板也分為好幾種,對應的使用人群和使用方式也大不相同。
有成年人用兒童款的,一般行駛一半就拋錨了。
也有兒童用成年人款的,則需要兩人一起開車去幼兒園,不然開不動。
還能見到現場教學。這裡的嬰孩自打能說話走路就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滑雪板,不能輸在起跑線。
偶爾,還能見到塑料袋款和車腳墊款。能用汽車了再把腳墊子裝回去,體現了物盡其用的良好生活方式。
另一項古老的出行工具,犬。
作為馴服出最優秀的動物,犬類無疑是人類最好的夥伴。
它們厚厚的皮毛完美地抵禦了寒冬大雪,它們靈敏的鼻子完美地指向家和食物的方向。
這裡的犬類優秀地完成著出行導航使命,給人類帶來安全和歡樂。其中,以雪橇三傻最為出眾。
大雪帶來的不便,總是會促動人類與之抗爭的精神。
體育公園獨特的雪鄉環境所孕育出來的不只技術,還催生出了雪鄉貴族獨特的運動方式。這種運動方式,和愚公一大家子在本質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鏟雪。
雪鄉貴族有著國人挑戰自然、嚮往自由的精神。每逢雪停之日,每家每戶除了外出覓食之人,剩下的都會拿起鏟子鐵鍬,把道路上的積雪剷除,讓現代化坐騎早日重回戰場。
鏟子鐵鍬不能用農用鐵鏟,那樣會破壞積雪之下賴以生存的廣袤大地。所以雪鄉貴族搭配上了塑料鏟子,在還原方便的同時保護好自然母親。
除了鏟子,人們還會給兒童配上 打雪仗專用 鏟雪工具。這種工具可以自動攢出一個小雪球,從本質上將這一塊的積雪卸去壓力,減少重量,讓後面跟上的大人們更輕而易舉地鏟雪。
自然而然的,這裡的挖掘機相對之下也小了一號。只等貴族們剷出勉強寬度的道路後,挖掘機防滑的履帶就可以開闊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沒經歷過08年的10後沒見過暴雪。身為南方人的他們還是會像過年一樣,在雪地里放飛自我。
鏟雪的情侶或者閨蜜們會覺得原始方法來的便捷,用自己的雙手將一個小雪球慢慢裹大,往彼此的方向扔去,讓旁人覺得他們在做一增一減的無效功。
小夥子們則會將滑雪板和鏟雪相結合,坐在滑雪板上運雪。只不過偶爾會翻車。
鏟雪告一段落後,居民往往會用相機拍下自己的照片。這不僅僅是一張記錄辛苦勞動的照片,更是一張對雪鄉貴族日常生活的一種行為記錄。
雪鄉有一棵網紅樹。這是一棵梧桐,孤獨地矗立在雪鄉的坡頭。從坡下往上看,有一種世外仙樹孤傲的感覺。
城東人民,雪鄉貴族。冬天來體育公園拜訪他們,請務必帶滑雪板。
攝影 / 屋頂的蝸牛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南京三大特產:吃貨、文青和潘西
※那些年,我們一起逛過的夫子廟燈會。
※三分鐘學會南京話,從此假裝南京人
※浦口大馬路,雪藏的舊時光
※碼農在一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