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妖小紅娘是否已經追上日番

  首先在此回答標題的提問:

  為什麼?不是很受歡迎嗎?播放量不是很高嗎?畫面還挺精美的呀?文章作者是不是在崇洋媚外?

  其實,《狐妖小紅娘》從各個角度來說,都做得很不錯,人物漂亮(雖然很日漫),場設細緻(畫得很用心),配音配樂專業(夠格發原聲碟了),宣發也到位(不愧是企鵝大佬),外行有熱鬧看,內行也能看到個中門道。

國產萌物

  作為一部商業作品,本該如此,商業產物,與藝術無關,從來都是有市場針對性的行為。不論是日本還是美國,動畫這種視聽娛樂形式,從來都不是兒童的專享,有給幼兒看的簡單彩色的故事,有給青少年看的熱血沸騰的傳奇,也有給成年人看的嘿嘿嘿減壓產品。

風格迥異針對不同受眾

  在國內,動漫市場最初就像一盤散沙,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產業,連製造商本身也鬧不明白自己做出了片子之後該如何賺回成本。

  看看鄰居日本,ACG產業鏈條完善、處處有商機:幾大主流雜誌社,養活了漫畫家和編輯無數;漫改動畫拉動了動畫發展,電視動畫憑藉自己的傳播途徑,既為原作漫畫(或小說或遊戲)增加了粉絲,又為自身的衍生周邊鋪好了推廣地基;除了配套商品之外,動畫錄影帶本身作為收藏品也頗具商業價值;連為動畫獻唱的歌手和相關音樂製作人也藉此踏板開闢了自己的職業大道……動畫不是一個小圈子裡的家家酒,而是一個大商圈,不同職業的人可以在這裡發揮自身價值,不同需求的受眾聚集在這裡購買精神食糧。

產業化範本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國內廠商都開始逐漸意識到了。

  買賣買賣,買賣雙方同時存在生意才能成立,視買方為兒戲的自大賣方,只會招致滯銷惡果。

  反觀我們自身:這部片子是給誰/什麼群體觀看的?裡面有該群體喜歡或關心的內容嗎?動畫片是趕工完成的嗎?故事策劃是業內資深人士出的嗎?人物的配音演員專業嗎?主題曲是不是花錢找專業音樂人製作的?有沒有請合適的歌手來演唱呢?有沒有交給有發行經驗的公司來宣傳發行?

《狐妖小紅娘》製作精良

  以上這些問題,可以看出,國內已經開始去這麼做了,雖然還那麼點兒比葫蘆畫瓢的青澀感。相比起以前「管它什麼受眾動畫就是給小孩兒看的」「三個月內做出趕超迪士尼的片子」「配音讓公司內部人錄一下就行了」「宣發有什麼用就應該免費推廣」的沒頭蒼蠅做法,至少還是在前進的。而《狐妖小紅娘》就是前進的最好的見證之一。

  說到《狐》哪裡沒有超越日番,首先它太像日本動畫了。同樣能做到動畫商業化的老美,拿出一個動畫片一看就知道不是日本人搞的。不論哪個業界,參考標杆並沒有錯,國產動畫中的幾位佼佼者目前尚未擺脫日本的陰影,這表示我們雖然「把營養吃下去了」,卻還沒能完全「消化吸收」,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家的狐仙大人》

  其次《狐》其實也算有些國產特色,可惜是相對負面的特色,比如在一些細節上的處理還是顯得較為粗糙了,比如一些台詞的處理、鏡頭的銜接、劇情的邏輯關係等等。可能有人會說這些缺陷有的日番也有,像去年播的《迷家》,《迷家》那台詞那邏輯真差得沒譜了,跟它比《狐》反而還算挺好的。的確如此。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該田忌賽馬,既然我們列舉的是國產動畫中的優秀作品,那當然也要拿日番里的上乘作品來作對比才公平。

上等馬對上等馬《元氣少女緣結神》

  這裡特別提一嘴國產動畫現有的一個常見通病,那就是對白設計過於隨意,在很多嚴肅的地方,人物們也不合時宜地說著吐槽、自黑、甚至一些網路段子,看起來十分齣戲。實際上這是個很令人傷感的情況,業界行情直到前幾年才有所轉機,在此之前我們的從業者非常辛苦,商業資源掌握在外行人手中,製作人為了生存也只能硬著頭皮製作一些連自己也看不上的劣質作品,作品問世後又要面對觀眾的挑剔和抨擊,多數從業者內心恐怕都有過「我是誰我在幹嘛我都做了些什麼玩意兒」這樣的困惑。今日,行情有了起色,動畫的商業價值凸顯出來了,製作者們有資金做好片子了,但他們可能還是蛻不去以前的焦慮情緒,習慣性地利用一些自我吐槽的要素來彌補在製作動畫時欠缺的自信心:哎哎,觀眾大爺們,連我自己都這麼吐槽了,這裡就是搞笑的,就別那麼認真了吧。

嚴肅劇情中的搞笑台詞

  希望國內動畫從業者更加自信些,大膽(合法範圍內)認真地去打造自己的作品,不用以及在前期規劃時好好尋覓一下靠譜的發行,製作者是工匠,販賣者應該是商人,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人去做,各司其職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不是嗎。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儘管在許多方面還不盡人意,但既然我們已經開了頭,也就不難預見,國內的動畫產業勢必會有一片光明的未來。

前途光明


推薦閱讀:

TAG:動漫 | 中國動漫 | 狐妖小紅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