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無法停止閱讀
「我從來沒有堅持讀書,只是無法停止。」
1
我總是送朋友們書作為禮物,無論是生日、別離還是久別重逢。林老師說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所以我想替朋友們省去大浪淘金的時間。我對送出去的書總是很有自信,它們都是無論電子版還是紙質版都被我看了好幾遍、內涵和趣味並存、從無數爛書的屍體堆里站出來的英雄。
我想,我了解自己的朋友,也了解自己的書,我一定能挑出最適合他們的。
後來我發現,其實這些書大都沒怎麼被看過。大家都很努力且忙碌地生活,不像我這個浪蕩散漫的傢伙。生活會越來越忙碌,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最終我們都會直接送錢。
可等到下一次準備禮物的時候,我依然會選擇書。因為我發現自己逼仄的屋子裡一無所有,除了滿箱滿架的書;因為我發現除了一本好書,我再沒有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因為我明白了送禮物的真諦是獻給對方你最好的東西,而這就是我最好的。
2
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來看書,或者說浪費了相當多的時間在書上。如果拿這些時間去寫論文,大概就能不總是拖到截止日期才提交了;如果拿這些時間去學英語,大概托福會多考一些分數;如果拿這些時間去做兼職,大概會多賺不少錢、明白不少社會上的事情。
讀書其實沒什麼用處,又或者說它的回報周期太長,所以如果抱著功利的心態來做這件事的話,它會讓你很快絕望。我這幾年裡讀的所有書,無非也只在一件事上有幫助——認識自己。這就像愛情,真正的愛情只解決一件事:如何實現自我與他人、世界的統一。
可即便書沒有給我什麼即時的回報,我也依然愛天天與它們廝混。剛放假在B站、英美劇、豆瓣亂玩一陣子後,慢慢還是會回到書和電影里。書能給我最深厚的快樂和刺激,是我目前生活里最有趣的消遣。人們總有自己的消遣,釣魚滑雪畫畫追星。人們總得把時間浪費在什麼地方,才能抵抗成為螺絲釘的絕望和一波波侵襲來的虛無。
3
當我想念一個人時,就去讀<愛你就像愛生命>,聽王小波給李銀河說的情話,聽他熱切而毫不保留地表達自己:「世界上的男孩都喜歡女孩子,可誰也沒有我這麼喜歡你。」
當我承受痛苦和憤怒時,就去讀希臘悲劇,看少年時期的人類如何與神共存在奧林匹亞山下,神任性地捉弄著凡人,而凡人悲壯地接受宿命。
當我焦慮時,就去讀神學;當我狂熱時,就去讀傳記;當我寂寞時,就去讀詩;當我好奇時,就去讀學術專著;當我絕望時,就去讀歷史。
4
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讀書,嘈雜或靜謐,明媚或陰沉。
做飯時,一手煲湯一手拿著kindle讀<稀缺>,鍋里的牛腩和西紅柿咕嘟嘟煮的水乳交融,經濟學上帶寬的理論也鑽進了腦子。
旅行時,一邊坐在古城牆曬太陽一邊讀<毛姆傳>,對面的女孩伸著白白的腳丫,旁邊的老人在陽傘下臨摹,四周的方言的交談聲聲入耳,和書里毛姆與傑拉德的糾葛相映成趣。
逛植物園時,走累了找個樹樁坐下看起<人類群星閃耀時>,園子里古木參天,頭頂烏鴉怪叫,螞蟻順著裙子向上爬,茨威格筆下悠長的歷史滲透進北國的夏日。
春天的清晨,讀著<同性戀亞文化>吃麵線糊配油條,麵線細軟,湯汁鮮甜,油條外脆內綿,書里一對基友在火車上的趣事讓人忍俊不禁。
飛機上,一會兒低頭讀讀<我的精神家園>,一會兒抬頭看看窗外夜色,等函館市的「百萬夜景」映入眼帘時,就知道又回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海道。
5
我高中時叛逆,愛往小眾的圈子裡鑽。讀書專挑冷門又古怪的,偏偏不要看經典。這兩年開始讀經典了才知道,越是經典的越好看,時間是最好的過濾器。
6
讀書沒有讓我成為更「好」的大學生、更「聰明」的社會人,讀書只是讓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或者說更自己的自己。我不再寫那些用腳註和複製粘貼拼湊出來的學術垃圾,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了解了一些社會規則,認識了一些社會人,可只覺得有些人可憐可笑,就像蛆蟲。
黑塞有一個觀點,他認為人最終會成為瘋子還是罪犯、詩人還是混蛋,其實都與人自身無關。人要做的只是認識自己。每個人大概都有認識自己的方式,而我的是讀書。通過挑選適合我胃口的書、通過感受作者思想給我的震蕩、通過在書和生活兩者之間的反覆對比印證、通過將理論付諸實踐再根據實踐修改理論,我越來越了解自己的性格、思維方式、優劣勢、興趣點。了解了之後,我便不再強迫、而是順從自己。內向的人無需逞強地去做律師,來證明自己擅長社交,坐在家裡安安靜靜寫書才會又快樂又成功;容易緊張的人即使是小小的發言都會手心出汗,但充滿表現欲的人可以享受哪怕是歌舞劇的舞台。
7
我曾經因為讀書而有一種優越感,認為這種行為比其他娛樂更高級。然而其實消遣並無高下之分,就像生活沒有高下之分一樣,因為生活說到底也是消遣。我們從出生起便知道自己終究會死,但依然願意走完這中間漫長的路,多虧了生活這種消遣。
凱魯亞克和嘻哈都是一種反諷,茨威格故事裡的曲折並不比身邊一個真實的人的悲歡離合更跌宕,弗洛姆的精華多談幾次戀愛也就明白了,勒龐的觀點同樣體現在選秀節目和真人秀里。有人在書中學習,有人在人群里學習;有人在瓦爾登湖建了座小木屋,有人在破碎的角落體會世態炎涼。而也正因為如此,世界才成為了世界。不同的使用時間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碰撞出不同形狀的火花,絢爛地照亮了孤獨的黑夜。
8
日常大多膚淺鄙陋,於是書和電影就成了很好的避難所。人們當然可以從日常中體悟真理,但如果只是困於日常,就永遠不能超越它。書給了人們日常中沒有的冒險、哲學、視角,於是你知道了世界不只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麥田裡的守望者>中,主角的男孩子說,一本好書就是你看完了之後想給作者打個電話。我確實讀了一些好書,看完之後就想穿越時空去到作者的少年時代,成為班上角落裡的一個女同學,靜靜地看這傢伙二十幾歲時吃飯走路的樣子;也買了很多爛書,看完之後對市場的審美感到很擔憂,原來我們已經忙碌到只能看得下這種膚淺的垃圾了。讀書像是和作者對話,有的人令你驚艷感動,有的人話不投機,有的人讓人啞然,就像日常生活里,同有的人聊天如入鮑魚之肆,而有的人則令你心曠神怡一樣。
但其實讀書說到底是和自己的對話,因為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因為你永遠無法教給人們他們事先不知道的東西。不止是讀書,聽音樂、看電影說白了都是聽自己、看自己。內向者從<海上鋼琴師>里讀出了「每個人都有他註定要走的路」,外向者卻認為這部片子告訴大家「固步自封只會自取滅亡」;你初中時看<泰蘭尼克號>,認為它是一個關於愛情故事,長大了再看才明白這是個關於自由的故事。
我們讀的書、經歷的事情、喜歡的人,我們日記里的筆跡、房間的布置、頭髮的顏色,都折射出了自己當下的狀態。人很難客觀地審視自己,但我們可以打量下四周。
9
大部分時候,一天中我只開機一次來回復消息,周末和假期有時候連續幾天都關機。這個習慣是在日本的時候養成的,那裡沒有外賣沒有共享單車沒有支付寶,我收到的消息也少得可憐,手機不再是生活必需品。習慣了長期關機之後,我越來越覺得手機討厭,就連將它調到只接電話的狀態都令人不舒服,唯有關機才讓我暢快。為此,我錯過了一些電話和機會,但我完全接受這一切。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有其代價,我們不能妄想只享受它美妙的一面。
「怎麼才能抽出時間讀書呢?」
「關機就好了。」
「可是工作了是沒有辦法關機的。」
我深深明白其中的無奈,所以我永遠都不想工作。我只想儘力將做學生的自由自在的時間延長,貪婪的讀書和寫字,像餓極了的人見到了豐盛的大餐,像渴極了的人痛飲甘洌的泉水。我想為喜歡的事情獻出生命,然後看看它是否願意接受我這個門徒。
<肖申克的救贖>里,安迪花了二十年時間,用一把鶴嘴鋤在監獄裡挖了條隧道,在一個雨夜爬過了四百碼長的排水溝,越獄成功。
文字是我的鶴嘴鋤,讀書時我在打磨它,寫字時我在拿它挖隧道。或許還沒挖完我就被典獄長發現了,或許挖到一半鶴嘴鋤斷了,或許隧道的外面是懸崖。但這些都沒法阻止我,因為理智在熱愛面前失去了作用,我無法停止。
10
進入寒假後,我一個人留在北京,生活里難得地有了整塊的時間來讀書,我很快樂。上午讀著讀著書哼起歌來,下午寫完文章去健身房跑步,早晨早早爬起來,晚上很晚了還捨不得睡,吃飯洗漱都加快速度,覺得無關的事情都是浪費時間。
原來一個懶惰的人在喜歡的事情上,可以如此自覺勤奮。
11
神啊,請再賜予我一些自由自在的讀書天吧。
2017/1/25 於北京天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