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1億元卻破產,這家公司讓我覺得投資理財要趁早

有這樣一家公司,2017年的凈利潤近1億元,然後,它破產了。

這是不是很不可思議,但現實就是這樣莫測,經常上演堪比小說的情節。

這家公司是運營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的公司廣維文華。

《印象·劉三姐》由張藝謀導演,頭頂大導演光環,以灕江山水作為實景舞台,給人難忘的觀賞體驗,自公演以來,累計接待觀眾超過千萬,是廣西旅遊的活名片,旺季時一票難求。

但1月24日看見媒體的報道,運營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的公司廣維文華因嚴重資不抵債,廣西高院作出終審裁決,批准公司破產重整計劃草案。

最讓我驚訝的是,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良好,2017年票房總收入2.1億元,凈利潤近1億元。

而且多年來公司經營一直比較穩定,持續盈利,2012年到2015年的營業收入都在 1.7 億元上下。

每年的利潤都幾千萬或者過億,這樣優異的表現,公司怎麼會破產呢?

原來廣維文華的債權總額為26.9億元,經管理人確認的債權總額為15.8億元,而公司估值合計1.74億元。

怎麼會背上如此沉重的債務呢,廣西高院民二庭庭長、本案審判長蔣太仁表示主要是兩方面問題。

一是關聯擔保,公司為它的股東或者關聯企業做了很多擔保,擔保債務至少不低於 10 億。

二是關聯企業的投資,有了這些錢之後,拿去做了一些別的投資,但方向不對,投資只出不進。

據說廣維文華的實際控制人在業務上四處出擊,投資了金融、酒店、旅遊等領域,但大多都虧損嚴重。

因此這樣一家每年收益穩定,利潤豐厚的企業,就這樣破了產。

其實廣維文華的做法並不少見,即使是在A 股上市公司中,也有越來越多公司將賣股份募資得來的錢買了銀行理財。

數據機構 Wind 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上市公司中有 1173 家購買了理財產品,投資規模達到 1.24 萬億元,這一數字較 2016 年增長 49%。

上市公司買理財始於2012 年12 月,證監會出台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

提出「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原則上應當用於主營業務,但是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可進行現金管理,可投資產品」,放寬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投資要求。

此後,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買理財的錢也越來越多。

廣維文華的破產給了其他公司前車之鑒,如果在投資理財上不小心謹慎,很可能還會出現這樣主營業務經營良好,但不得不破產的窘境。

大公司的資本遊戲離我們普通人和中小創業者太遠,但這件事也讓我反思長期以來對投資理財中風險偏好的觀點。

我一直建議普通人對待投資理財要非常慎重,最好能遵循巴菲特的投資三原則 第一條,不要虧錢;第二條,不要虧錢;第三條,牢記前兩條。

因此我建議許多朋友,如果錢少又很快要用,就存餘額寶、理財通或者買貨幣基金,錢多而且很長時間都不用,就定投A股指數基金,這樣收益是比較穩定的。

除此之外,最好別折騰,因為現在市場上的投資理財產品種類繁多,而且有太多打著理財幌子的傳銷和詐騙。

很多非專業人士是沒有辨別力的,很容易上當受騙,損失慘重,比如剛出事的錢寶,這樣的公司不勝枚舉。

普通人很難逃脫韭菜的命運,往往有兩個結果,一是把財理少了,二是把財理沒了。

但廣維文華因擔保和理財破產後,我的想法就有些變了,隨著個人職位的晉陞和收入的增長,你能駕馭的資金肯定也越來越多。

如果等到手裡有了一大筆錢,再去接觸各種投資理財產品,因為沒有經驗難免被當韭菜收割。

但同樣是被人當韭菜收割,你剛畢業時可能損失幾千元,等你有一大筆錢了,買同樣的經驗教訓可能要多花幾百上千倍。

比如廣維文華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債權總額26.9億元

雖然我們很少有人能駕馭廣維文華那麼多資金,但不少收入穩定的中產階級,因為以前沒有投資理財經驗,貿然投資,損失幾十上百萬的案例太多了。

所以不單單是出名要趁早,投資理財也要趁早,最好虧損也趁早,因為這時學費交的少。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如轉載請標明!


推薦閱讀:

W #野狗大學# 成立了

TAG:公司運營 | 理財 | 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