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按摩時所謂的「通則不痛」的說法有什麼科學依據?

去做肩頸按摩時,經常聽到「脖子裡面有硬疙瘩,要揉開」「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等說法,到底有什麼科學依據呢?用現代醫學理論應該如何解釋?


謝邀

其實我很贊成中醫理論講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啊。你痛的肌肉有所謂的「疙瘩」,不就是「不通」的表現嗎? 中醫是經驗學,不是西醫的科學。

今天我就給你講講這些「疙瘩」是怎麼產生的吧。

你所說的「疙瘩」,在國外一般稱呼為"knots",我一般翻譯為結節,結頭。

醫學術語的話就是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and trigger points,肌筋膜疼痛觸發點綜合症

其實trigger points 也是所謂的knots 疙瘩。

因為一般情況下,你在揉你的疙瘩時,就會觸發你的疼痛。這個points和針灸穴位的points又不同,因為針灸穴位是沒有肌肉結節的。這個疙瘩是因為小肌肉病變,痙攣後,才產生的。

這個肌肉受傷有很多原因,比如:意外受傷suddenly in accident,長時間的重複或者過度使用肌肉overused or repeated movements, 不良姿勢 poor posture。

我們的肌肉是有很多細小的肌纖維組成的,它們都聽大腦的統一指令,收縮或者放鬆。

如果說我的肌纖維受傷,或者過分刺激。它們就不能放鬆下來,從而持續收縮成了你所說的「疙瘩」了。

很多很多的小疙瘩連在一起,就會讓原有的肌纖維變短,肌肉也會變得很緊。就形成了一條類似於的經繃帶。

因為高度的肌纖維緊繃,會讓血液循環不流暢,從而導致神經刺激和疼痛。

這些疼痛點的位置都是在扳機點影響的肌肉和神經所在位置。

我覺得我應該是講的比較淺顯易懂了吧。大概原理就是上訴這樣的。

你如果懂了原理,應該也會明白為什麼要多做按摩,多揉揉它吧。

除此之外,我們應該還需要提高血液循環,做有氧運動。還有拉伸運動同樣很重要的。

我們都有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肌肉在有意識或者無意識中都在幫助我們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所以我們肌肉也需要不停的維護,休整和治療。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建議你看看國外關於按摩的書,其中有一個觀點就是,在肌肉的起點和終點,還有一種膠狀物質,國外叫「基質」,這種物質在肌肉長期不運動的情況下,會產生凝固,並且使肌肉產生粘連,這就是諸多肌肉粘連的由來。

那麼,為什麼脖子里有硬疙瘩呢?答案就是這些粘連,這些粘連使得肌肉的起點處產生了硬結。這些硬結對人體的壞處,就是使肌肉在粘連部位無法運動,這時候就會導致肌肉的彈性降低,運動性變差,並且對骨骼產生牽拉作用。這就是為什麼脖子會酸痛,以及頸椎錯位的由來。

要使脖子以及頸椎恢復正常,就必須將這些粘連部位揉開,如果不揉開,會導致粘連部位擴大,最終定型,併產生鈣化點,到那時候,悔之晚矣。

還有一點,如果這些部位不揉開,就會時時牽扯頸椎,最終使頸椎錯位,並壓迫神經和血管,大腦缺血,腦梗,老年痴呆,頸椎壓迫型心臟病,就是這麼來的。

最後談到中醫所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其道理和我前面所說是一樣的,一旦肌肉粘連,就會壓迫通過這個部位的經絡,甚至導致經絡不通,最終產生痛感,要使經絡通暢,還必須得先揉開這些粘連,解除其對經絡的壓迫。


長期伏案或單一姿勢過久,引起局部肌張力過高,血液循環障礙,誘發軟組織炎症滲出,造成酸痛不適。

反覆的炎症滲出,會刺激引起韌帶或肌纖維炎,影響局部關節壓力增大,血液循環障礙,這就是常說的疙瘩了。


如果心肌梗死了心臟是會痛的,不知算不算通則不痛。科學依據這種高端問題,最好問問實驗室里的科學家,有沒有做過實驗,有沒有詳實的數據,發沒發表過影響力很高的鳥文,有沒有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查。


科學是科學,醫學是醫學。

這是一個中醫理論,是流傳至今有效醫學理論,應該就是現代醫學理論。所以不需要另行解釋。類似於公式定理。中醫學的醫書里有很多註解的,直接查病例案例即可論證。


有一些科學道理,@Lucy Gan已經把肩頸肌肉酸痛的真實原因說得很清楚了。

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早就有了這麼清晰的認識了,還要保留這種原始的解釋幹嘛呢?這些所謂「通則不痛」的說法,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還導致了很多並不正確的做法,比如用蔥汁塗抹(又是取象比類的做法,蔥是中空的),再比如艾灸、拔罐、梅花針、放血。

這就像地心說,也可以解釋上千個星體的運行軌跡。地心說體系下的星體運行與觀測結果不符的話,天文學家通過在星圖上增加一個本輪來解釋。到後期,地心學說已經「博大精深」,天文學家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個本輪…然並卵,日心說解釋力更強,自然取代了地心說。


通則不痛,在我認為是用自己身體的自愈力去修復身體之前 造成的損傷。

局部血液循環良好了,便能夠更好的更快的讓肌體恢復吧。


中醫經絡學說有一句名言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說人體經脈通則身體正常,不會感覺疼痛或不舒服,而經脈不通就會引起疼痛或疾病。痛是由於經氣不通所引起的。而能導致經氣不通的因素包括外邪(風、寒、濕、熱)及正氣不足。如一患者於冬天外游途中,不慎跌進水池,其後雙腿腫痛一個多月仍未能消退,這是由於寒濕之邪侵入所引發的。


謝邀。

但本人所答,並不能本著「科學主義」,因此並不能解釋其現代科學內涵。只能是實事求是地說。

首先,「不通則痛」的「通」,並不能用下定義的方式,與自然科學的某概念契合,因為這個「通」屬於形而上的範疇,其形而下的結構可能包括骨骼肌、血管、神經等解剖學的結構。「不通」所指一般是所謂的「氣血」,而不是具體的某血管、骨骼肌。而且,本人不知道血管阻塞、神經傳導阻滯等「不通」是否會產生疼痛的表現。

另一方面,從中醫的體系講,體驗也是人本身狀態的一種反映,從這個點出發,不通而欲通就會出現「痛」的體驗。不榮則痛,也是不榮而欲榮。在臨床上,能疼痛的阻滯,比連疼痛感都沒有的阻滯,要相對好治,因為尚有正氣欲通。還有痛經感覺的宮寒,比痛經感都沒有的宮寒,也相對好治。所以,老百姓都說偶爾發燒是好事兒。一個女孩兒,膚色白,手腳涼卻不能自覺,宮寒而不痛經,說明正氣很虛了,相對於能自覺手腳涼、痛經的。


推薦閱讀:

歐姆龍低頻治療儀理療器HV-F1200頸椎腰椎理療儀是幹嘛的,靠譜嗎?
昇潤科技藍牙低周波按摩器解決方案
為什麼扭背時腰椎會響?
怎麼給女生做背部按摩?(女朋友背不好肩膀痛)
輕彩祛痘家:穴位按摩祛痘小知識

TAG:科學 | 頸椎病 | 中醫學 | 按摩 | 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