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葯阿司匹林:退燒、鎮痛、預防心臟病,還可能阻止癌症擴散
阿司匹林不僅能緩解頭痛,預防心臟病發作,最新研究還顯示,它或許能預防惡性細胞的擴散。
撰文?薇薇安·卡列爾(Viviane Callier)
翻譯?賈明月
如果世上真的存在神葯,那一定是阿司匹林。這種最初從柳樹皮中提取出的藥物逐漸揚名立萬,成為家庭藥箱的中流砥柱。在好幾輩人的手中,它成功地治療了多種疾病,比如關節炎和發燒。有時人們會把它當作預防性的藥物,防止卒中和心臟病發作,或者嘗試用它預防特殊類型的癌症。這種葯實在太受歡迎了,在全世界範圍內,每年都會售出大約1200億片的阿司匹林。
近年,科學家發現,阿司匹林可能還有一個用途:在腫瘤形成之初,阻止癌細胞在體內擴散。具體的研究還處於實驗室階段,不過已經有一定證據表明:也許有一天,阿司匹林會對現有的癌症治療手段起到強有力的輔助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對於阿司匹林的反應並不一樣,對個別人來說,這種葯可能十分危險。因此,研究者正在嘗試開發基因檢測手段,從而判斷哪些人可以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並因此獲益。目前,不斷有關於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腫瘤活性的發現問世,而這可能會反過來督促研究人員,使他們推進基因檢測技術,儘快區分出哪些患者適合長期服用這種藥物。
又添新功能
研究人員已經證實,阿司匹林能抑制一種類似激素的前列腺素生成。當這種物質出現在身體不同部位時,可能會引發疼痛、炎症、發熱或血栓。
不過沒有人想要永遠阻斷這些自然反應,因為它們能幫助身體從割傷、擦傷、感染和其他意外損傷中恢復原樣。但有時,這些反應持續時間過長,弊就會遠大於利。比如,長時間(或稱慢性)的炎症反應會對原本正常的組織產生反覆性傷害,從而增加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最終,根據受損組織的所在位置和其他的影響因素,可能會形成冠狀動脈中堵塞血管的斑塊,或是隱藏在身體深部的微小腫瘤。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前列腺素的水平,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因為堅持服藥而避免了數千起心臟病發的可能。不僅如此,它還能將部分腫瘤消滅在萌芽狀態。
2000年,科學家發現了阿司匹林在體內發揮作用的第二種重要機制:可以促進一種叫做消退素(resolvin)的分子的生成,有助於消炎。
最近,科學家又試圖說明阿司匹林在體內發揮作用的第三種機制:干擾腫瘤細胞在全身擴散(或稱轉移)的能力。有趣的是,這一次,阿司匹林的抗炎性質似乎並沒有扮演主要角色。
腫瘤的轉移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甚至會出現一些和常識相悖的現象:在轉移時,腫瘤細胞需要和宿主達成一定的協作。部分惡性細胞必須從原腫瘤脫離,穿過臨近血管的管壁,進入血液。在身體中遊走時,腫瘤細胞必須避開免疫系統的探測。在這項艱巨的挑戰中倖存的惡性細胞,必須從身體另一端的血管中穿出,在一個和它們最初誕生地完全不同的臨近組織中安家,開啟下一步的繁衍。
美國波士頓市布萊根婦女醫院的血液學家伊麗莎白·巴提尼利(Elisabeth Battinelli)證明,血小板(主要功能是引發血液凝固)在腫瘤細胞的擴散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原本,血小板會沿血管壁聚集在即將撕裂的缺口處,試圖修復管壁。然而,惡性細胞會從聚集的血小板中掠奪某些化學信號。在這些信號的協助下,血管壁不但沒有得到修復,反而會撕開缺口,幫助癌細胞突破這層防線,讓它們潛入血液。此後,癌細胞會隱藏在一層保護性的血小板之下,躲避免疫系統的探測。一旦腫瘤細胞在身體的另一處突破血管壁,它們就會給跟隨而來的血小板發送信號,讓它們生產生長因子,啟動新血管發育。這就會為正在試圖擴大勢力範圍的繼發腫瘤提供必要的通道,輸送營養和氧氣。
巴提尼利提出了自己的試驗方案。她認為,將腫瘤細胞注入小鼠的血液,就能觀察到在腫瘤轉移時都發生了什麼。此時,腫瘤細胞必須在血流中識別方向,從而在身體中找到新家。巴提尼利的團隊做了一項試驗:專門給某一品系的小鼠喂阿司匹林,然後再為這些小鼠注射惡性細胞。在試驗中,他們發現,阿司匹林發揮了獨特的作用,阻止了小鼠的血小板幫助任何腫瘤細胞穿過血管壁進入血液的企圖。此時,血小板既不會掩護剛剛逃逸出來的腫瘤細胞,也不會產生腫瘤細胞在新位點生長分裂時必需的生長因子。
由此,阿司匹林似乎能從兩種途徑對抗癌症:它的消炎作用能夠阻止某些腫瘤的形成;它的抗血小板性又能干擾一些腫瘤細胞的擴散。
重連血小板
阿司匹林是如何阻止腫瘤細胞,讓被劫持的血小板不再為腫瘤細胞服務的?此時,阿司匹林並沒有阻斷某類化合物(比如前列腺素)的生成,更像是深入到血液細胞的細胞核,影響了部分基因的開啟或關閉。
科學家以前從未發現這種機制,為了更好地理解整個過程,杜克大學的心臟病學家迪帕克·烏拉(Deepak Voora)和同事研究了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細胞。他們使用複雜的數學和藥理學工具,找到了巨核細胞中會對阿司匹林作出響應的60多個基因。通過開啟或關閉這些基因的功能,相應的巨核細胞產生的血小板就不會聚集成團,無法給腫瘤細胞提供掩護了。因此,阿司匹林除了能阻斷前列腺素,還能從根本上「調節血小板的連接方式」,讓它們不會在無意中充當腫瘤細胞轉移的共犯。
烏拉說,要想確認阿司匹林是否真的可以作為一種預防腫瘤細胞轉移的藥物,還有許多基礎研究有待開展。接下來,需要在大規模人群中驗證這個想法,並進一步理解這些對阿司匹林敏感的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與此同時,研究者希望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開發一種基因檢測技術,從而分辨阿司匹林能否給某一名患者帶來好處。理想情況下,檢測不僅可以查出最有效的藥物劑量,還可以檢出患者的身體是否會像預測的那樣對藥物作出響應。
例如,對心血管疾病而言,阿司匹林的最大優勢在於它能預防血管中血栓的形成——此時所需的劑量可以低至81毫克。然而,一項涉及325人的研究發現,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有5%的人對阿司匹林無響應,沒有阻止血栓的形成;在另外24%的人身上,藥物起到的效果非常微弱。此外,還有人對此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比如滲血。因此,負責任的臨床醫生不可能建議每個人都天天服用阿司匹林。
迄今為止,只有一個辦法可以確認一名患者是否會對阿司匹林的抗凝血效應產生響應。研究人員需要在治療數周后檢測患者的血液,看血液凝固的時間是否比之前長。然而這種耗時費力的做法不夠經濟實用。檢測基因也許會更方便一些,但現在還遠沒有達到投入實用的階段。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學家安德魯·陳(Andrew Chan)說:「要想通過開發一個單分子檢測手段,判斷一個人是否會對阿司匹林有響應,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已經逐漸認識到,阿司匹林起作用的通路不止一條。」換句話說,研究者和醫生在做研發時,需要考慮很多不同的基因,以及它們複雜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這名患者是能否從阿司匹林療法中獲益。無論是檢查針對心血管疾病的療法,還是針對腫瘤的療法,都需要從類似的角度考慮問題。
在這個想法實現之前,美國預防服務組(U. 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一家獨立的健康委員會)建議,只有極少一部分人可以通過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結直腸癌。根據現有證據,最有可能受益的人一般擁有如下特徵:50~59歲;至少還能活10年;這10年中心臟病發作或卒中的風險至少為10%;滲血(包括由於其他藥物引發)的風險低於一般人;並且願意在10年間持續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對於60~69歲的老年人,預防服務組建議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有選擇地推薦阿司匹林療法。目前,針對50歲以下及70歲以上的患者,確實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後,會產生怎麼樣的風險與收益。
不過,美國弗吉尼亞州愛諾華血栓研究和轉化醫學中心(Inova Center for Thrombosis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主任保羅·戈貝爾(Paul Gurbel)表示:大部分已經有過心臟病發作史或者卒中史的患者,不論年齡大小,都能從常規阿司匹林療法中獲益。除此以外,很多醫生都建議,如果你認為自己可能突然遭遇心臟病發作,在撥打急救電話之後,應該立即嚼服325毫克的阿司匹林片劑,這或許會幫助你把血栓的損害降到最低。
即便如此,阿司匹林也無法彌補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帶來的損害。與通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臟病或腫瘤等疾病相比,戒煙(最好是從沒抽過煙)、飲食適量、保持身材苗條、堅持運動,可能同樣有效,甚至效果更佳。
阿司匹林可能真的是神葯,但是它並不能解決困擾你的所有問題。
轉載請聯繫 newmedia@huanqiukexue.com
推薦閱讀:
※富貴竹為什麼買進家就葉子發黃,換水不換水都黃,有根,放釘子,阿司匹林啥的都不管用?
※有哪些醫學知識已經改變,但不為大眾所知?
※阿司匹林能洗頭嗎?
※長期吃阿司匹林、頭孢、布洛芬的危害有哪些?
※阿司匹林副作用很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