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蒙克萊、路易威登供貨,探秘日本高級合成纖維面料生產商:第一織物
中國紡織品製造業的不斷壯大,日本國內廠商的外遷加之本土市場規模縮小,讓日本的紡織品生產商開始瞄準高端品牌,開拓海外市場。
靠 2000萬日元(約合120萬元人民幣)初始資本起家,有52位員工的第一織物株式會社(Daiichi Orimono)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雖然規模上只是一家中小型企業,但公司的合作對象不乏奢華羽絨服品牌 Moncler、法國經典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日本品牌 Sacai 等。
第一織物的核心商品是超高密度聚酯纖維合成面料,但高端品牌看重的並非面料的防水性和耐久性等實用功能,而是:匠人熟巧工藝所產生的高級質感。
「觀感、觸感等感覺,也是就是說『高感性』是我們的秘密武器,」公司總裁吉岡隆治說道。同樣是設置好經線和緯線,使用機器編織。乍一眼很簡單,但使用織線品種的不同,人工調整的紡織力度差異,成品就能有無數變化。如公司近期的熱門面料,雖然是 100%的聚酯纖維製品,但看上去像是麻質品。另一款暢銷產品的原材料也是聚酯纖維,但摸上去的手感與棉製品一樣。
第一織物所生產的面料,即便當時沒能賣出去,也會留下來存放在倉庫中。吉岡隆治表示,受潮流影響甚大的服裝行業,即便是一直賣不出的布料,也會有突然暢銷的一天。「公司最初生產麻質地面料時,不少人曾表示『這樣的布料誰會用?』,大賣後他們都表示了歉意。」
吉岡隆治是子承父業,他 35年前接手公司時,第一織物還是日本帝人集團的轉承包公司之一。當時,即便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紡織產業集聚地,福井縣的紡織品生產商也難免與中國同行相互競爭。不少福井企業的想法是儘可能提高面料中織線的密度,「加強實用性以拉開差距」,使用途徑也從時裝轉為運動裝備、工業用料等。
第一織物也順應潮流,主要生產遊艇的帆、滑翔傘等所需的高密度紡織品,但泡沫經濟的崩壞導致需求大幅下滑。「只要砸錢購買最尖端的設備,瞬間就能提高合成纖維的品質」,抱著這樣的危機感,吉岡隆治決定進一步提高面料的功能性,在日本國內進行生產。1996年,公司開發的高感性合成纖維面料 Dicros 敲開了時裝行業的大門。
上圖:使用 Dicros 製成的服裝
吉岡隆治表示:「我認為,把織線密度從 100根提升到 101根當作是優勢這一想法本身就很愚蠢。從生產速度、價格等多種因素考慮,根本沒必要在日本生產主打功能性的商品。」公司的產品還有:能進行染色的高端面料 Solo、觸感如同棉製品的 Mauri 等。
第一織物的「個性」不但體現在產品上,還有銷售渠道。雖然 70%的合作方來自海外,但銷售由公司一手掌控。一般來說,有高端生產技術沒有銷路的日本中小型企業會將海外銷售業務委託給貿易公司。
開發出 Dicros 後,吉岡隆治預計本土市場規模將縮小,希望能擴大歐洲等海外市場。「但那時候,時裝用合成纖維面料市場本身規模就小的可以,拜託貿易公司時被對方以『價格過高』為由拒絕,吃了不少閉門羹。」被逼無奈的吉岡隆治只能自行前往韓國、歐洲等地,與當地服裝企業和紡織品交易商直接交涉,擴大公司的銷售網路。
吉岡隆治開拓海外市場的時間,恰逢高端品牌開始採用合成纖維面料。符合高端品牌「柔軟手感」、「輕便質感」需求的第一織物迎來生機,伴隨時裝用合成纖維面料市場的擴大,步入高速增長期。最近,曾經以「價格過高」對第一織物敬而遠之的日本服裝生產商,也開始有意與公司合作。「與快時尚競爭的白熱化,讓服裝生產商再次將注意力轉向高品質的原材料,」吉岡隆治表示。
除面料生產和銷售業務外,第一織物還與日本有名的百貨店、服裝店、買手店等合作,策劃和生產商品。同時公司還推出自有品牌,包括男裝品牌 IBUKI、原創狗狗雨衣品牌 Dicros Dog 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