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明追溯
一直沒有去寫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遊記,實在是因為陝歷博太龐大了,需要補充查找的資料太多了。所以,這篇遊記應該算課後的筆記。
陝西歷史博物館去過了很多次,帶著小但一起,是第二次,這一次,有幸與劉老師同行。
先從博物館的名字說起,為什麼名字叫陝西歷史博物館而不是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當然是有故事的。
故事是和周總理有關的,周總理曾兩次參觀陝西省博物館,第一次是1961年陪同泥泊爾國王,第二次是1973年陪同越南的總理。第二次參觀時,總理提出:「陝西的歷史遺存豐富、文物很多,但是地方太小,光線太暗,適當的時候應該建一個新的博物館。館址可選在大雁塔附近。」
當籌建組給國家計劃委員會上報的名字的時候,原名是「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而國家計委下達《關於陝西省新建陝西歷史博物館設計任務書的批複》,明確指出:「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博物館」,並建議去掉「省」,也就形成了「陝歷博」這個名字。所以,簡稱的時候請稱呼它「陝歷博」而不是「陝博」。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舍的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築設計師張錦秋女士擔任。從1973年到1987年,歷經14年,陝西歷史博物館終於開始修建。1991年6月20日正式開放。
陝西一直活躍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從未缺席任何的重大的歷史事件,所以,沿著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展廳,可以追溯一下中華的文明歷程。那麼,隨著我的腳步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吧。
陝西遍地是文化的遺存,漢代的石魚就這樣隨隨便便地撇在陝歷博門口的水池裡,歷經數千年也沉寂了數千年。
據《三輔故事》載:「(太液)池北岸有石魚,長二丈,廣五尺,西岸有龜二枚,各長六尺。」太液池是漢武帝修建在建章宮內的一處園林。
陝西省地勢的總特點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特點也很明顯。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陝北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豐富的水資源帶來了豐沛的食物, 最早的天府之國指的便是關中平原。關中有著天然的防禦屏障,易守難攻。這都是幾千年來王朝建都擇址的重要依據。
陝西藍田生活著早期的直立人,不過直立人跟我們現代人類可沒什麼關係,我們是智人的後代,咱們是不同的人屬。
跳躍到彩陶文化時期,半坡文化綻放著它的獨有魅力。整個村落有了祭祀區,生活區,喪葬區,出現了城池的雛形。
人面魚紋盆展現出了半坡人對於生存繁衍的美好期許。這件人面魚紋盆是一個孩子瓮棺的頂蓋。在人面魚紋盆的底部還有兩個小圓孔,這兩個小孔就是為了方便孩子的靈魂自由出入的,那時候的人們已經產生了靈魂不滅的觀念。
西周王朝的璀璨用青銅器可以完美詮釋。它盤,是周朝「沃盥之禮」時候使用的盛水的盤,盤內鑄一「它」字,這就是名字的由來了。圈足下有四個裸體男子為足,跪坐著,兩手扶膝,眉眼俱全。四人均為受過刖刑的奴隸。刖刑是西周墨、劓、刖、宮、殺五大刑之一,即將受刑的犯人的雙足或一足剁去。這種刑罰後的奴隸,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多罰作守門一類的簡單勞動。寶雞的中國青銅器博物園裡的刖人守門鼎也講述了這種刑法。
秦王朝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王朝,雖然我是楚人,但那個軍功授爵時代的赳赳老秦,收了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修建了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開萬世功業的始皇帝,是我喜歡的。商鞅幫秦王制定了重要的國策,幫助秦國走向了興盛之路。
青銅雙龍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這件秦代盤纏青銅龍長240厘米、寬100厘米、高40厘米。龍體中空,形體巨大,極具視覺衝擊力和震撼力。這是戰國秦的遺物,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史書上記載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陽,鑄以為鍾鐻(jù)」的大型樂器架的底座。
秦兵馬俑,寫實手法表現的栩栩如生的精美,不亞於任何一個希臘雕塑。自秦俑之後再看漢俑,卻陡然發現,似乎是藝術的斷層。漢俑的臉部模糊不清,各種細節之美都丟失了。小但說他認為是始皇帝下葬的時候,工藝精湛的匠作師們被一起坑殺了。這當然只是二年級的小但的想法,特地去查了一下資料,漢俑與秦俑的工藝手法完全不一樣。可以說秦俑是標準化批量作業,在用模具批量製造出頭、軀幹之後,再雕刻細節。漢俑造型基本不受什麼約束,工匠們用手工捏制,一體成型,所以早期的漢俑自然不如秦俑那般精緻。但是到了東漢,那件非常精美的「說唱俑」則可以精美呈現工匠的自由浪漫和精湛技藝。比之秦俑要生動和活潑得多。
另外漢代統治者吸取秦滅亡的教訓,在開國之初採取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恢復農業生產上。在生活上也力求節儉。這也是漢俑體積比較小的原因之一。
站在漢朝的展廳里,我們一起在討論為什麼最終奪得天下的是劉邦。歷史自然是沒有如果和假設的,但是通過一些小故事可以看到劉邦與項羽的志向不同。秦始皇出巡的時候,劉邦的感嘆是「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對他的叔叔說「彼可取而代之」。彼時,還是小人物的劉邦已經志在天下了,滿滿都是羨慕之情。出生權貴之家的項羽有著某種道德潔癖,所以當他抓住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威脅劉邦的時候,只能是被劉邦的流氓打到,也所以鴻門宴居然讓劉邦險而又險地逃過去了。而劉邦呢,他還在做亭長的時候,總是去河邊賣狗肉的樊噲的攤上混吃混喝,還總賒賬,樊噲躲不起,攤子挪到河對岸,劉邦不離不棄地坐船到對岸繼續混吃混喝。水至清則無魚,王者不能有道德上的潔癖。
漢代對後世影響深遠,劉邦發跡於漢江,並以此為國名。我們被稱為漢人,文字被稱為漢文,無不是這個時代打下的烙印。
漢朝的第一皇后,呂雉,歷史上褒貶不一,正是有這樣不同的人物,才讓歷史變得鮮活有趣。《漢舊儀》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鈕。」此印形制與印文正與漢制相合。 被考古專家猜測為呂雉的皇后印。
陝歷博里這件博山爐也許千年前就默默地守候了那段對匈作戰的歷史,漢武帝劉徹的同胞長姐,本封陽信公主,因嫁於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平陽侯曹壽,又稱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的後來嫁的丈夫鼎鼎大名,大司馬、大將軍、長平烈侯衛青。這件博山爐原為未央宮之物,後來被賞賜給陽信家。
唐,中國古代歷史最輝煌的時期,沒有之一。大唐是開放的,包容的,大唐的長安是真正的世界之都。走進隋唐展廳,金銀器物隨處可見,奢侈是這個時代的標誌。器物上開始有了不同地域的風格。
除了材質和雕工,還有器形,這種角狀杯子,是「來通」,源自歐洲。從歐洲的壁畫中還能見到「來通」的影子。
玄宗教舞馬四百蹄,分為左右部,有名稱曰某家驕,其曲曰《傾杯樂》。數十馬皆衣以錦繡,絡以金鐸。每樂作,奮手鼓尾,縱橫應節。這便是最早的馬術表演了吧。可惜自安史之亂後,就淹沒在歷史中了。
聖王至德與天齊,天馬來儀自海西。
腕足齊行拜兩膝,繁驕不進蹈千蹄。髤髵奮鬣時蹲踏,鼓怒驤身忽上躋。
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赤金走龍,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一共12枚,純金製成,長4厘米,高2.8厘米。發現於那件著名的鎏金鸚鵡提梁銀罐裡面,據現場人員回憶,出土時幾團金箔漂於銀罐內水上,而12條小金龍井然有序地立在金箔之上。
可以看到中國文化中的「龍」形象也不斷在變化中。 秦的青銅龍還是頭上沒有角的,更接近於蛇的造型,唐的龍已經頭上有角了。
「開元通寶」,所謂「開元」,典出《漢書》作者班固的《東都賦》「夫大漢之開元也,奪布衣以登皇位」,意思是開闢新紀元,建立新朝代,這種銅錢首次鑄造,是在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淵正是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唐代的「開元」君主,鑄造這樣一種銘文制錢,恰符合其開國皇帝的身份。
唐玄宗李隆基曾有「開元」年號,但是開元通寶和這個年號可沒什麼關係。唐玄宗,他在位期間做出很多新奇的事情。著名的「金錢會」就是玄宗的發明。皇帝在長安城承天門上陳樂設宴招待臣屬,其間向樓下拋撒金錢作賞賜,允許中書門下五品以上官及諸司三品以上官爭搶。其場景張祜在《退宮人》詩中寫道:「長說承天門上宴,百僚樓下拾金錢。」 這個精美的小香囊,遙想它掛在女子的腰上,隨著走動散發出迷人的味道,古代的工匠真是巧奪天工。自唐以後,長安歷經風雨,慢慢地從一個國家的都城變成了省府,再不復唐時輝煌,清末左宗棠平定陝甘回亂,西安人十不存一,整個城市只剩下了兩萬人,想想當年的動蕩,只剩下一片唏噓了。
陝歷博里展出的文物只是其館藏文物的1%,即使是這1%也需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來慢慢了解。限於時間和小但同學的體力,我們只匆匆地待了兩個半小時。意猶未盡,還會再去。
推薦閱讀:
※以工作的狀態在日本「旅行」2個月是怎樣一種體驗
※《皮囊》與一個人的泉州
※「洪崖洞」
※雪域佛音 · 庫拉崗日邊境穿行記(五)
TAG: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