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最迷信」的《阿彌陀經》和「最不迷信」的《金剛經》都被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了?
這其中有何深意,毫無疑問大師是全力支持凈土的吧?對一些學佛人來說,相信金剛經有大智慧要容易很多,信念佛則生凈土,甚難。
中國流傳最廣的兩部經,大概算玄奘法師翻譯版的《心經》,和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金剛經》了。
- 但凡識字,讀了點書的人,經常都會來不來給你扯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說他們是真懂了兩部經,真懂了這兩句話的含義么?
- 佛法無二歧,真明白了《金剛經》的道理,對佛法有圓信圓解,必然不會對《佛說阿彌陀經》有什麼疑問。
許多認為《阿彌陀經》迷信,而「大力推崇」《金剛經》有大智慧的,贊此損彼的,其實是既不懂《阿彌陀經》,也不懂《金剛經》。只不過是看了下《金剛經》,懵懵懂懂,以為自己明白了而已。
謝邀。
此題問已將思路簡單複雜化,此刻筆者首先解釋「有、無」的一點內涵.....
《佛經》常有以下情況:
一時說佛陀、一時說覺悟。
一時說有佛、一時說無佛。此刻說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下一刻說佛陀無形無相。這邊廂,描述佛國浄土何其莊嚴。 那邊廂說,心凈則佛國浄,隨處皆凈土。
題外話,其實「道經、佛經」中,有些名詞確可清楚註解說明,但有一些卻是永遠無法言傳、解釋,刻意研究文字,只進入「死胡同」,亦即香港人、廣東話稱之為「掘頭路、死巷、盡頭路」,甚至俗語說的「牛角尖」。就看以上「死胡同」三字,也有字眼不同形容,但其意義卻是完全一樣的。
過來人分享筆者「佛即是心,心即是佛」這兩句話,其實是給人驗證、給人開悟的「印證密語」,並非讓人任意朗朗上口、隨口便說出之話,這兩句話是「釋迦牟尼世尊」引導學生修行的根本法要。
昔日世尊為學生講解了佛陀的無量無邊殊勝功德、種種不可思議神通後,在時機成熟便向弟子說:「以前所說的佛,其實就是人人本來的面目--(覺),覺悟就是佛陀,佛陀其實只是眾生覺醒了的心,亦代表(佛即是心),可是現在各位的心還未覺醒,故此,大家要精進修行,把這個(心)修成(佛),修到(心即是佛)。
人心機關算盡、不擇手段、損人利己,感召動蕩不安,內心長期被陰暗所擋,眼中只有利益及被傷害,自心被執著牢牢捆綁,不進退兩難,苦不堪言,生不如死,不見署光,滲出樣貌痛苦氣質,像在「地獄道」。
人善心處處,感召快樂、順境、光明,從心所欲,滲出樣貌美麗氣質,就如身在「天道」。
人心無私奉獻、不求回報,聰明善巧,滲出樣貌慈悲氣質,猶有如「菩薩道」。
人心表面行善,內心卻處處比較、好勝心強、刻薄、妒忌、兇狠,就是「阿修羅道」。
佛陀為眾生宣說十法界,「人道、天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 鬼道、畜生道、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佛道」,只希望人明白「心」是創造出「十類界別」的境況際遇,終其目的是讓「覓道人」最後能了悟其實 --- 「一心具足十法界」,萬法唯心。
所以,十法界這個名詞,也是為方便說法而設,並不是說天地之間有十個地方,誤以為可像移民般遷移居住,更非夠資格就生天界,不夠資格就下地獄。
Ok!言歸正傳,回到問題.......
一、既然「萬法唯心」,更「一心具足十法界」,地獄、極樂浄土當然存在,但萬法只是「虛擬感覺」,故此,存在卻不實在。
故說有,卻又是無。故說無,卻又是有。二、既然極樂凈土存在,《阿彌陀經》及諸經也提及十方無量浄土,又何來迷信之嫌?三、《金剛經》以「般若波羅蜜多」貫穿人生任何領域,破盡一切滯留覌點、立場,導盡世事、世情的實相,一相不著。
四、《阿彌陀經》說出多姿多彩的花花世界,即是說:「夢的精彩」。五、《金剛經》說出森羅萬象,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雷,一切皆是眾生心裡投射的幻影,即是說:「夢的本質」。六、《阿彌陀經》說果皮,說有的精彩。
《金剛經》說果肉,說無的虛幻。 兩者經文內涵並無抵觸,因為它只如西瓜,果皮、果肉並無正邪可言,兩位一體,不可劃分。七、
一理圓融,
萬法皆通。一本經文說「真相」。
一本經文說「實相」。「鳩摩羅什法師」將兩本經文翻譯,現在題主把經文作比較,明白以上道理,就知根本談得上正信與迷信可言,明白果皮、果肉本是一體,就知道兩本經並無「智慧、迷信」之高低之別。
「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六祖壇經》
果皮,是說幻影的精彩。
果肉,是說幻影的虛幻。
先以欲勾牽,欲令入佛智。
一個滯留於顛沛流離的人生,佛陀會跟人說果皮,吸引眾生的眼球追尋及嚮往精彩的夢。
一個具足上等根器的人,佛陀會跟人說果肉,刺激眾生的大腦,走上夢醒人生的成佛之路。
不知讀者看過《阿凡達》這套電影未?脫掉特製眼鏡,就會回復到所謂的現實了。
極樂世界,就是有一個擁有超級立體幻影資源的始創人~amitaabha,由慈悲、智慧凝聚而成的一個夢。進入了凈土法界的人,只要把心識抽離,就猶如把那個超級立體眼鏡脫下,便能再次回復到現實世界,亦即所謂「承願再來」。
勿將凈土「神格化」,不單止人生如夢,地獄天堂凈土,甚至人間一切都是如夢。如此一來,有無曾經進入凈土這個夢的人回來人間?筆者現斬釘截鐵的分享,這種情況在地球多如天上繁星,人不信嗎?
誰要人信?
要證據?
發夢要證據嗎?
筆者並不是說神話,而是細說發夢,進入這個如詩如畫的「夢工場」,從心所欲,滿足閣下一切,滿足到厭為止後,然後「粉碎對美夢的執心」。
如果不認同「人生只是一場感覺」、不認同「人生如夢」,亦不認同「六道如夢」,也不認同「凈土正是發夢」,更不認同「七情六慾」只是感覺,這就不要再研究佛法了,因為佛法就是研究「發夢」。
P.S 筆者觀照到最迷信的就是題主閣下本身,因為在不明白兩本經文的法理之下就斷言批判,加油啦!
不同的佛經,是佛針對不同的有情眾生而宣說,佛本無分別,乃人有分別,也因此演出各種佛經法義,皆為一切眾生趣入佛的究竟解脫而來。脫離佛的這種圓滿智慧與大悲方便,脫離有情眾生的福德信心因緣根基的千差萬別無有一同,將佛經相互對立起來,並以自宗來輕言他宗如何如何,皆是未達皈依法之圓滿。若說《金剛經》」最不迷信」,你卻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你是信也不信,又如何信,又生的什麼心,又言「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蹃多羅三邈三菩提『』,你信也不信 又如何信?如何安立「最不迷信」,又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又做何解呢?你所推念此經是也不是念「佛」念「法『』念「僧『』?若說《阿彌陀經》「最迷信」,何以此土「法音宣流『』,「演唱五根『』乃至「八聖道分,如是等法「,『聞是音已「而「念佛念法念僧『』,如此而念佛法僧,如何安立為最迷信?信《彌陀經》之信,與你信《金剛經》之信究竟到底有什麼不同?若言金剛經闡述了究竟實相,你又如何信這個究竟實相的?而對於念佛者而言他也可說,凈土是他的「究竟『』實相,因為此土無退轉,到了凈土,等同終究實相。此念佛念法念僧又與你有何不同呢?倘言前者迷信,後者皆非,那你又如何安立迷信?以世間相為基嗎?若依出世法,則心被文字轉是為迷,未悟之前皆為迷,如此迷信《金剛經》與迷信《彌陀經》又有何不同,何言之最?
法法平等,因眾而有,做為隨佛者,不失自道勿擾他心,乃為本分。
念佛難在生信,參禪難在發疑,金剛般若難在聞而不得。
何為真信?
信即是金剛般若、疑即是金剛般若。
金剛般若即破一切無明,故名真信、真疑。
以是義故,一句佛號,了生脫死,直趨一真。
一道疑情,坐斷命根,瓜熟蒂落,打碎虛空。
真信即是顛撲不破,如如不動者。
雜阿含曰:如實知見。
大佛頂首楞嚴曰:「密因」。
圓瑛上人注云:密因,揀非事相修行,顯因可見者。而曰如來密因,即是十方如來,得成果覺,所依之因心;亦即一切眾生,所具之根性,為菩提涅槃,本元清凈之體;可為修證果覺之因地心。十方如來,皆依此不生不滅為本修因,然後圓成果地修證;眾生人人本具,迷而不覺,未能依之修證,故詣之密。
又, 此不特是因性,亦即是果性。以如來雖證極果,不離正因,所謂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
而所謂:「真信」 亦為有別於凡夫之信,故立此假名,真信者,又何來一字之啰嗦。
何為凡夫的信?
我亦說是迷信。說科學是迷信,說哲學亦是迷信,說佛學更是迷信,
因為凡夫執取我,執取我所……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036576/answer/216015572
我們就好像一條狗,有人拿著一個包子,包子的餡是「念佛生西」,於是我們跟著咬。我們有我念佛,我生西的執取,這就是心的束縛,我們被束縛著念佛,被束縛著又如何生西?
所以說不得解脫。
咬了兩天,又有人拿來一個包子,包子的餡是「參禪開悟」,於是我們跟著咬。我們有我參禪,我開悟的執取,這就是心的束縛,我們被束縛著參禪,被束縛著又如何開悟?
所以說不得解脫。
這會又有人拿來一個包子,包子的餡是「金剛般若」,於是我們跟著咬。我們有我得般若,我得無堅不摧的執取,這就是心的束縛,我們被束縛著聲聞,被束縛著又如何得般若?
所以說不得解脫。
…… …… ……
從來我們都在生住異滅中,以攀援心為自性,執為我,我所,自取流轉,輪迴是中,念念生滅,心心纏縛,那又如何說心解脫?
平靜的水面,飛過一群北歸的大雁,從北而來,由南而北,影現水面。
是誰納受了這一切?
水面呀!
是誰納受了所有的包子?
狗呀!
那何苦要跟著包子,跟著影子,來來去去?
那時猶如伶人唱戲。
任伶人是說是唱。
舞台何曾異?
所以不要看伶人,也不要看包子。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學佛,學什麼?我想學成什麼樣?我想往哪裡去?
還能往哪裡去?
你跟著我,跟著我走,我的去處不是你的歸處。
你的歸處,是你的來處。
所以不要跟著我走,不要跟著他走,那怎麼走?往哪走?
往回走。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亞里斯多德說: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
你說這是科學,因為這是亞里斯多德說的,你笑話著那些愚蠢無知的人,因為他們不懂科學。
正如此時你看著大般若經,笑話那群愚蠢無知的念佛老嫗,因為她們不懂佛學。
牛頓說:「光是微粒。」
你說這是科學,因為這是牛頓說的,你笑話著那些愚蠢無知的人,因為他們不懂科學。
正如此時你看著大般若經,笑話那群愚蠢無知的念佛老嫗,因為她們不懂佛學。
後來
有一個叫做伽利略的人,在比薩斜塔上做了一個叫做自由落體的實驗。
有一個叫做托馬斯·楊的人,做了一個叫做光的干涉實驗。
於是你開始說,忽略阻力,物體下落只受重力影響;
於是你開始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你笑話著那些不懂科學的人,因為你懂。他們迷信,因為你科學。
因為這是伽利略說的,因為這是托馬斯·楊說的,因為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電效應」的解釋,證實了這些。
你笑話著那些愚蠢無知的人,因為他們不懂科學。
正如此時你看著大般若經,笑話那群愚蠢無知的念佛老嫗,因為她們不懂佛學。
那麼我也說你是迷信,知見立知,就是迷信,就是無明。
當蘇格拉底走向死亡時,我從來不說他是迷信的。
當我們存在一個預設去認知判斷時,我就說這是迷信,是無明,是妄覺。
就像我這樣,我所寫的這些。
我要往哪裡去,你跟著我要走向哪裡?
哪裡都不是你的歸處,因為你已經走了。
跟著包子走了,跟著影子走了。
有所非法。
所以
他們念佛的時候,從來就是那麼念,任你顯說密說。
他們參禪的時候,從來都是那麼參,任你變諸戲法。
他們從來就沒有疑過,又談什麼信呢?
我說這即是金剛般若,無堅不摧,無事不辦。
那還有什麼可說的?
又如何說的了一個字?
有所非法。
凈土宗(彌陀經)之所以被稱為最迷信的因其容易被一句佛號往生凈土的簡易行法所瞞過,以為它是最迷信的,但實際上凈土需要大乘理論的支撐才可以成立的凈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功德力所感召的國土,如娑婆是凡夫的煩惱業力所感召的國土,並不是如唯物論所講的離開了心識有一個外在的客觀的物質世界。要說假,凈土與娑婆一樣假,要說真,凈土與娑婆一樣真,所謂凈土者,即非凈土,是名凈土所以凈土經講修凈業三福可往生凈土,也是走的造業受報的路子,跟造十善業可往生天界一樣。但是在聲聞乘學說中,更多地從業報的角度講天界和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明確提出天界是唯識所變的。而實際上唯識思想其實已經隱含在裡面了,如得初禪生初禪天,二禪生二禪天,初禪二禪是修行所得心識境界,如果天界是客觀存在的,那麼它如何判定一個修行者能否往生這一層天界,它又沒有一個海關,來評判往生者是否符合標準。符合者讓他往生,不符合者拒之門外。只有修行者自身的心識境界決定了他所能往生的天界,在這裡,心識和外在世界之間產生了一種隱晦的聯繫。這種隱晦的聯繫到了大乘建立起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學說才被明白曉暢地開顯出來,而這也正是凈土能夠成立的理論依據
我倒是不怎麼理解阿彌陀經迷信在哪裡。
不管從世俗意義還是佛經意義上講,極樂世界都是可能存在的。
講的樸素點,極樂世界不就是無窮無盡的太空里的眾多世界中的一個么。
這很合理呀。
這部佛經講的非常多,極樂世界只是個引子,裡面好多其他佛。
《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金剛經裡面,大段大段描寫受持讀誦有多麼多麼大的福德,誰告訴你它「最不迷信」?
「最迷信」的《阿彌陀經》,「最不迷信」的《金剛經》,是誰做的結論?有什麼根據?
經不迷信,人心自迷。《六祖壇經》有云:「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唐朝善導大師說:釋迦所以出興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阿彌陀經》是十方諸佛示現成佛必須宣講的經文,因為此經三根普被,這在經中有詳細的說明。
同時也說,這是難信之法,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此,真信的少,迷信的多。而《金剛經》則不同,諸佛示現成佛不一定非要講《金剛經》,要根據眾生根性而定是否宣講。
不過,需要說明一點。《金剛經》同樣是真信的少,迷信的多。真信《金剛經》的人要比真信《阿彌陀經》的人少的太多太多了。衡量信與不信的標準不是我們是否願意讀誦此經,而是要看我們是否願意踐行此經。
衡量經法契機的標準,不是看學習人數的多寡,而是最終成就證果的數量。翻譯《阿彌陀經》是利益所有眾生的,因此鳩摩羅什大師翻譯此經是再應該不過了。
中華文明有諸子百家,有傳統文化墊底,有的是文化人,因此,翻譯智慧的《金剛經》總會有人學。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金剛經》和《阿彌陀經》說的是一回事,《金剛經》告訴你,怎麼修?《阿彌陀經》告訴你果地是什麼樣子,順便告訴你,念佛往生的方法。
師兄,【金剛經】就是【大般若經】的第九會,【心經】也是來自【大般若經】。【大般若經】600卷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我已學習到第478卷。在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學佛之人必須學【大般若經】。
魯迅先生的【三味書屋】的含義,就是來自【大般若經】的無上正等菩提,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已信仰凈土宗為低級愚昧。
21世紀的漢族讀書人,還不如100年前,民國的知識分子!
所以毛澤東、周恩來他們的口號,就是反封建反迷信!反迷信的對象就是凈土宗,以及道教等民間信仰。
所以我才驚呼,提出種性沒有千百世代,難改變也!
師兄,可有對歷史的研究。今天漢人開口凈土,閉口凈土,真是羞殺魯迅也!
================================================
帶業往生的主體是誰?主體有嗎?如果有主體,那他是依靠因緣而生而滅嗎?還是這個主體,就是永恆存在?這個主體就是你嗎?這個你是依靠五蘊而生嗎?這個你,會會十二處十八界六識嗎?
佛說萬法唯識,那麼這個極樂世界是如何升起的?極樂世界的因緣在哪裡?極樂世界是依靠你的心識而存在嗎?極樂世界是依靠其他有情大眾心識而存在呢?
極樂世界到底在哪裡?在地球上?還是在太空?極樂世界的人,有回到人間的嗎?
極樂世界有菩薩嗎?極樂世界的菩薩是不是成佛了?
極樂世界如果不依靠因緣法而生,不依靠因緣法而滅,成為一個永恆的存在了?!
那麼佛陀的佛法不就錯了嗎?極樂世界不依靠因緣法而生而滅!?極樂世界不依靠心識而生而滅?!
是佛祖在說謊話?!
還是凈土宗在說謊話?!
凈土宗是不是佛法????!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七
第九能斷金剛分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於日初分,整理裳服,執持衣缽,入室羅筏大城乞食。 時,薄伽梵於其城中,行乞食已,出還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於食後時敷如常座,結跏趺坐,端身正願,住對面念。 時,諸苾芻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繞三匝,退坐一面。具壽善現亦於如是眾會中坐。爾時,眾中具壽善現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作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具壽善現曰:「善哉!善哉!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是故,善現,汝應諦聽,極善作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攝伏其心。」 具壽善現白佛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起如是之心:『所有諸有情,有情攝所攝——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乃至有情界施設所施設,如是一切,我當皆令於無餘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雖度如是無量有情令滅度已,而無有情得滅度者。』何以故?善現,若諸菩薩摩訶薩有情想轉,不應說名菩薩摩訶薩。所以者何?善現,若諸菩薩摩訶薩,不應說言有情想轉,如是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轉,當知亦爾。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名為發趣菩薩乘者。 「複次,善現,菩薩摩訶薩不住於事應行布施,都無所住應行布施,不住於色應行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應行布施。善現,如是菩薩摩訶薩如不住相想應行布施。何以故?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都無所住而行布施,其福德聚不可取量。」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取量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 「善現,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周遍十方一切世界虛空可取量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都無所住而行布施,其福德聚不可取量亦復如是。善現,菩薩如是如不住相想應行布施。」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 說是語已,佛復告具壽善現言:「善現,乃至諸相具足皆是虛妄,乃至非相具足皆非虛妄,如是以相非相應觀如來。」 說是語已,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頗有有情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生實想不?」 佛告善現:「勿作是說:『頗有有情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生實想不?』然復,善現,有菩薩摩訶薩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具足屍羅、具德、具慧。 「複次,善現,彼菩薩摩訶薩非於一佛所承事供養,非於一佛所種諸善根。然復,善現,彼菩薩摩訶薩於其非一、百、千佛所承事供養,於其非一、百、千佛所種諸善根,乃能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當得一凈信心。善現,如來以其佛智悉已知彼,如來以其佛眼悉已見彼。善現,如來悉已覺彼一切有情,當生無量無數福聚,當攝無量無數福聚。何以故?善現,彼菩薩摩訶薩無我想轉,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轉。善現,彼菩薩摩訶薩無法想轉、無非法想轉,無想轉亦無非想轉。所以者何?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有法想轉,彼即應有我執、有情執、命者執、補特伽羅等執;若有非法想轉,彼亦應有我執、有情執、命者執、補特伽羅等執。何以故?善現,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故如來密意而說筏喻法門。諸有智者法尚應斷,何況非法!」 佛復告具壽善現言:「善現,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是所說耶?」 善現答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少法,是如來、應、正等覺所說。何以故?世尊,如來、應、正等覺所證、所說、所思惟法,皆不可取,不可宣說,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以諸賢聖補特伽羅皆是無為之所顯故。」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持用布施,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寧為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何以故?世尊,福德聚福德聚者,如來說為非福德聚,是故如來說名福德聚福德聚。」 佛復告善現言:「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何以故?一切如來、應、正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從此經出,諸佛世尊皆從此經生。所以者何?善現,諸佛法諸佛法者,如來說為非諸佛法,是故如來說名諸佛法諸佛法。」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諸預流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果』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預流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何以故?世尊,諸預流者無少所預,故名預流;不預色、聲、香、味、觸、法,故名預流。世尊,若預流者作如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即為執我、有情、命者、士夫、補特伽羅等。」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諸一來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一來果』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一來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一來之果』。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證一來性,故名一來。」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諸不還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不還果』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不還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不還之果』。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證不還性,故名不還。」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諸阿羅漢頗作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阿羅漢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名阿羅漢,由是因緣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如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即為執我、有情、命者、士夫、補特伽羅等。所以者何?世尊,如來、應、正等覺說我得無諍住最為第一,世尊,我雖是阿羅漢永離貪慾,而我未曾作如是念『我得阿羅漢永離貪慾』。世尊,我若作如是念『我得阿羅漢永離貪慾』者,如來不應記說我言:『善現,善男子得無諍住最為第一。』以都無所住,是故如來說名無諍住無諍住。」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頗於少法有所取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如來昔在燃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都無少法而有所取。」 佛告善現:「若有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如是菩薩非真實語。何以故?善現,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者,如來說非莊嚴,是故如來說名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是故,善現,菩薩如是都無所住應生其心,不住於色應生其心,不住非色應生其心,不住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不住非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都無所住應生其心。」 佛告善現:「如有士夫具身大身,其色自體假使譬如妙高山王。善現,於汝意云何?彼之自體為廣大不?」 善現答言:「彼之自體廣大!世尊,廣大!善逝。何以故?世尊,彼之自體,如來說非彼體故名自體,非以彼體故名自體。」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沙等殑伽河,是諸殑伽河沙寧為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諸殑伽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佛言:「善現,吾今告汝,開覺於汝,假使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妙七寶盛滿爾所殑伽河沙等世界,奉施如來、應、正等覺。善現,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寧為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 佛復告善現:「若以七寶盛滿爾所沙等世界,奉施如來、應、正等覺;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由此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 「複次,善現,若地方所於此法門乃至為他宣說開示四句伽陀,此地方所尚為世間諸天及人、阿素洛等之所供養如佛靈廟,何況有能於此法門具足究竟、書寫、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如是有情成就最勝希有功德。此地方所大師所住,或隨一一尊重處所若諸有智、同梵行者。」 說是語已,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當云何奉持?」 作是語已,佛告善現言:「具壽!今此法門名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如是名字汝當奉持。何以故?善現,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如來說為非般若波羅蜜多,是故如來說名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如來可說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無有少法如來可說。」 佛告善現:「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微塵寧為多不?」 善現答言:「此地微塵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善現,大地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故如來說名大地微塵。諸世界,如來說非世界,是故如來說名世界。」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應以三十二大士夫相觀於如來、應、正等覺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應以三十二大士夫相觀於如來、應、正等覺。何以故?世尊,三十二大士夫相,如來說為非相,是故如來說名三十二大士夫相。」 佛復告善現言:「假使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日日分舍施殑伽河沙等自體,如是經殑伽河沙等劫數舍施自體;復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爾時,具壽善現聞法威力悲泣墮淚,俯仰捫淚而白佛言:「甚奇希有,世尊!最極希有善逝!如來今者所說法門,普為發趣最上乘者作諸義利,普為發趣最勝乘者作諸義利!世尊,我昔生智以來,未曾得聞如是法門。世尊,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經典生真實想,當知成就最勝希有。何以故?世尊,諸真實想真實想者,如來說為非想,是故如來說名真實想真實想。
「世尊,我今聞說如是法門,領悟、信解未為希有。若諸有情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當於如是甚深法門,領悟、信解、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當知成就最勝希有。何以故?世尊,彼諸有情無我想轉,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轉。所以者何?世尊,諸我想即是非想,諸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是非想。何以故?諸佛世尊離一切想。」作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具壽善現言:「如是,如是,善現。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經典,不驚、不懼、無有怖畏,當知成就最勝希有。何以故?善現,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謂般若波羅蜜多。善現,如來所說最勝波羅蜜多,無量諸佛世尊所共宣說,故名最勝波羅蜜多。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即非波羅蜜多,是故如來說名最勝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多,即非波羅蜜多,是故如來說名忍辱波羅蜜多。何以故?善現,我昔過去世曾為羯利王斷支節肉,我於爾時都無我想、或有情想、或命者想、或士夫想、或補特伽羅想、或意生想、或摩納婆想、或作者想、或受者想,我於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何以故?善現,我於爾時若有我想,即於爾時應有恚想;我於爾時若有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於爾時應有恚想。何以故?善現,我憶過去五百生中,曾為自號忍辱仙人,我於爾時都無我想、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我於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是故,善現,菩薩摩訶薩遠離一切想,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住於色應生其心,不住非色應生其心,不住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不住非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都無所住應生其心。何以故?善現,諸有所住則為非住。是故如來說諸菩薩,應無所住而行布施,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 「複次,善現,菩薩摩訶薩為諸有情作義利故,應當如是棄捨布施。何以故?善現,諸有情想即是非想,一切有情,如來即說為非有情。善現,如來是實語者、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 「複次,善現,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即於其中非諦非妄。善現,譬如士夫入於暗室都無所見,當知菩薩若墮於事,謂墮於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善現,譬如明眼士夫過夜曉已,日光出時見種種色,當知菩薩不墮於事,謂不墮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則為如來以其佛智悉知是人,則為如來以其佛眼悉見是人,則為如來悉覺是人。如是有情一切當生無量福聚。 「複次,善現,假使善男子或善女人,日初時分以殑伽河沙等自體布施,日中時分復以殑伽河沙等自體布施,日後時分亦以殑伽河沙等自體布施,由此法門,經於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以自體布施。若有聞說如是法門不生誹謗,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尚多於前無量無數,何況能於如是法門具足畢竟、書寫、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複次,善現,如是法門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應當希冀不可思議所感異熟。善現,如來宣說如是法門,為欲饒益趣最上乘諸有情故,為欲饒益趣最勝乘諸有情故。善現,若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即為如來以其佛智悉知是人,即為如來以其佛眼悉見是人,則為如來悉覺是人。如是有情一切成就無量福聚,皆當成就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福聚。善現,如是一切有情,其肩荷擔如來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善現,如是法門非諸下劣信解有情所能聽聞,非諸我見、非諸有情見、非諸命者見、非諸士夫見、非諸補特伽羅見、非諸意生見、非諸摩納婆見、非諸作者見、非諸受者見所能聽聞。此等若能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無有是處。 「複次,善現,若地方所開此經典,此地方所當為世間諸天及人、阿素洛等之所供養、禮敬、右繞如佛靈廟。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經典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若遭輕毀、極遭輕毀。所以者何?善現,是諸有情宿生所造諸不凈業應感惡趣,以現法中遭輕毀故,宿生所造諸不凈業皆悉消盡,當得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善現,我憶過去於無數劫復過無數,於燃燈如來、應、正等覺先復過先,曾值八十四俱胝那庾多百千諸佛我皆承事,既承事已皆無違犯。善現,我於如是諸佛世尊皆得承事,既承事已皆無違犯。若諸有情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於此經典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善現,我先福聚於此福聚,百分計之所不能及,如是千分、若百千分、若俱胝百千分、若俱胝那庾多百千分、若數分、若計分、若算分、若喻分、若鄔波尼殺曇分亦不能及。善現,我若具說當於爾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所生福聚,乃至是善男子是善女人所攝福聚,有諸有情則便迷悶心惑狂亂。是故,善現,如來宣說如是法門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應當希冀不可思議所感異熟。」爾時,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起如是之心:『我當皆令一切有情於無餘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雖度如是一切有情令滅度已,而無有情得滅度者。』何以故?善現,若諸菩薩摩訶薩有情想轉,不應說名菩薩摩訶薩。所以者何?若諸菩薩摩訶薩不應說言有情想轉,如是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轉,當知亦爾。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名為發趣菩薩乘者。」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昔於燃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頗有少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作是語已。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如來昔於燃燈如來、應、正等覺所,無有少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是語已。 佛告具壽善現言:「如是,如是,善現,如來昔於燃燈如來、應、正等覺所,無有少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善現,如來昔於燃燈如來、應、正等覺所,若有少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如來、應、正等覺不應授我記言:『汝摩納婆於當來世名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善現,以如來無有少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如來、應、正等覺授我記言:『汝摩納婆於當來世名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所以者何?善現,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言如來者,即是無生法性增語;言如來者,即是永斷道路增語;言如來者,即是畢竟不生增語。何以故?善現,若實無生即最勝義。 「善現,若如是說『如來、應、正等覺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此言為不真實。所以者何?善現,由彼謗我起不實執。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現,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即於其中非諦非妄,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善現,一切法一切法者,如來說非一切法,是故如來說名一切法一切法。」 佛告善現:「譬如士夫具身大身。」 具壽善現即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說士夫具身大身,如來說為非身,是故說名具身大身。」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若諸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滅度無量有情。』是則不應說名菩薩。何以故?善現,頗有少法名菩薩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無有少法名為菩薩。」 佛告善現:「有情有情者,如來說非有情,故名有情。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無有有情、無有命者、無有士夫、無有補特伽羅等。善現,若諸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亦如是說。何以故?善現,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者,如來說非莊嚴,是故如來說名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善現,若諸菩薩於無我法無我法深信解者,如來、應、正等覺說為菩薩。」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等現有肉眼不?」 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肉眼。」 佛言:「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等現有天眼不?」 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天眼。」 佛言:「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等現有慧眼不?」 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慧眼。」 佛言:「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等現有法眼不?」 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法眼。」 佛言:「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等現有佛眼不?」 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佛眼。」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諸沙,如來說是沙不?」 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如來說是沙。」 佛言:「善現,於汝意云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等殑伽河,乃至是諸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等世界,是諸世界寧為多不?」 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是諸世界其數甚多。」 佛言:「善現,乃至爾所諸世界中所有有情,彼諸有情各有種種,其心流注我悉能知。何以故?善現,心流注心流注者,如來說非流注,是故如來說名心流注心流注。所以者何?善現,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是因緣所生福聚寧為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彼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何以故?善現,若有福聚,如來不說福聚福聚。」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色身圓實觀如來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色身圓實觀於如來。何以故?世尊,色身圓實色身圓實者,如來說非圓實,是故如來說名色身圓實色身圓實。」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何以故?世尊,諸相具足諸相具足者,如來說為非相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諸相具足。」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何以故?善現,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我,為非善取。何以故?善現,說法說法者,無法可得故名說法。」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頗有有情聞說如是色類法已,能深信不?」
佛言:「善現,彼非有情、非不有情。何以故?善現,一切有情者,如來說非有情,故名一切有情。」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耶?」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於中少法無有無得,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是法平等,於其中間無不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以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等性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一切善法無不現證,一切善法無不妙覺。善現,善法善法者,如來一切說為非法,是故如來說名善法善法。」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集七寶聚,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妙高山王,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善現,前說福聚於此福聚,百分計之所不能及,如是千分、若百千分、若俱胝百千分、若俱胝那庾多百千分、若數分、若計分、若算分、若喻分、若鄔波尼殺曇分亦不能及。」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度脫諸有情』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何以故?善現,無少有情如來度者。善現,若有有情如來度者,如來即應有其我執、有有情執、有命者執、有士夫執、有補特伽羅等執。善現,我等執者,如來說為非執,故名我等執,而諸愚夫異生強有此執。善現,愚夫異生者,如來說為非生,故名愚夫異生。」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善現答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 佛言:「善現,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善現,若以諸相具足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如是應以諸相非相觀於如來。」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
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 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 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應、正等覺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覺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何以故?善現,如來、應、正等覺不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如是發趣菩薩乘者,頗施設少法若壞若斷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諸有發趣菩薩乘者,終不施設少法若壞若斷。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殑伽河沙等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若有菩薩於諸無我無生法中獲得堪忍,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彼。 「複次,善現,菩薩不應攝受福聚。」 具壽善現即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應攝受福聚?」 佛言:「善現,所應攝受不應攝受,是故說名所應攝受。 「複次,善現,若有說言:『如來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善現,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都無所去、無所從來,故名如來、應、正等覺。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極微塵量等世界,即以如是無數世界色像為量如極微聚。善現,於汝意云何?是極微聚寧為多不?」 善現答言:「是極微聚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何以故?世尊,若極微聚是實有者,佛不應說為極微聚。所以者何?如來說極微聚,即為非聚,故名極微聚。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世尊,若世界是實有者,即為一合執。如來說一合執,即為非執,故名一合執。」 佛言:「善現,此一合執不可言說、不可戲論,然彼一切愚夫異生強執是法。何以故?善現,若作是言:『如來宣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作者見、受者見。』於汝意云何?如是所說為正語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如是所說非為正語。所以者何?如來所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作者見、受者見,即為非見,故名我見乃至受者見。」 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應如是見、應如是信解,如不住法想。何以故?善現,法想法想者,如來說為非想,是故如來說名法想法想。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以無量無數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如理作意,及廣為他宣說開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云何為他宣說開示?如不為他宣說開示,故名為他宣說開示。」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尊者善現及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並諸世間天、人、阿素洛、健達縛等,聞薄伽梵所說經已,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說明阿彌陀經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是迷信,而是像金剛經一樣是大智慧!
我似乎能理解題主為什麼認為《佛說阿彌陀經》迷信!我猜題主先看的《金剛經》,所以《金剛經》里的觀點先入為主的奠定了題主的思想,然後《佛說阿彌陀經》從字面上理解,確實有一些對極樂世界「相」的描述,所以題主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對不對?
阿彌陀經是迷信的……??喵喵喵喵喵喵????????
這個鍋,鳩摩羅什大師不背。最什麼最,二。
可能就是世俗諦和勝義諦的區別吧。覺得像迷信的就是世俗諦了,大概是照顧不同根器的信眾吧。阿吡達摩講記里有兩種諦的解釋哦
有何深意?
是佛說的經典,大師能翻譯就翻譯了。
糾結這種事情還不如去好好修行。
你這樣鳩摩羅什大師不會高興的。
世俗認為的迷信和不迷信都是一種主觀認知,隨著朝代社會環境和教育普及程度不同而變化。不同的經文描述的手法也是各種不同的方便法門,只為度更多人,求同存異。
學佛的目的是解脫,解脫的路徑是治心。治心不易,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對象,同時心又千變萬化諸識緣起,逗引情志影響肉身。無形的心卻有著無窮的作用,這讓擁有心的人類不能自已,煩惱紛至又無法自拔,承受著苦逼人生卻不能自度。佛陀用他發現的佛法給出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治心方案,此方法在佛陀滅度之後經過佛弟子們集結,流傳至今。自治心之法傳入漢地後,華夏文化融匯佛法並進行了發揚,以治心為出發點,著眼個人治心的實用之法,同時探索治天下人心的實用法,此間汗牛充棟的經論形成漢傳佛法。在這裡單就對治一己之心,談一下阿彌陀經與金剛經的施治方案。金剛經以空入,把一切相拋棄乾淨,連同拋棄諸相的「主體」也拋棄乾淨。走這條路治心,如果沒有放下一切的勇猛剛毅,容易心生怖畏,若拋棄的不徹底,到頭來會一無所獲。金剛經又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悶棍,使學法的人深陷「覓心不得」卻又「生其心」的矛盾之中,大多走此路數的修行人就在此倒下了,少數人會證悟得法。這是一種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方法,也正是易的源脈。阿彌陀經以夢想入,給虛空的心灌以飽滿的夢想信念,發願往生凈土,心有多大夢就多大,於是心被填滿了,這是一種與金剛經相反的施治方法,不是諸相非相,而是用一根繩牽著,讓無形幻化的心因一些念想顯化而有了方向,一念即無念,在一上用功,惟研精一,步步為營,踏踏實實,是治心的實在之法。待多年的一聲洪名一聲泣的精誠之意如實合於佛法,其大成者就會戒定慧三學具足正覺圓滿。
學佛,要懂佛講什麼。楞嚴經是上階梯路。金剛經告訴你目標。園覺經修補漏洞。念佛的原理是什麼呢?四念處。心念佛號,達到一心不亂。念念相續,就會達到,雜念不生,念佛就會進入清醒而通達的狀態。因為,這個方法跟靜坐不同,有誤解。念到一心,跟靜坐的效果是一樣。念起既覺,覺既無。一動一靜,都在一心。實在沒有區別。只是祥子不同。最大的問題是這個念佛被定了數量。每天多少次。這個次數一定,什麼一心,什麼無雜念都沒有了。就等數完。這能去西天,也是那個西天。誰都有那一天。所以,懂與不懂就在細節上。
眾因緣生佛 我說即是空
亦是為假名 亦為非佛義
未曾有一佛 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佛 無不是假名
推薦閱讀:
※佛陀講的根本法是哪部經所講的?
※為什麼信佛教之後不可以再信其他宗教?
※佛的什麼經最值得一讀?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大事未了,如喪考妣
※如何解釋佛教果報這個因果邏輯?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