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現實的哲學語境

來源:星火導刊 作者:張角

列寧在《論策略書》里說:

「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現實的確切事實,而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因為這種理論和任何理論一樣,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東西,只能大體上概括實際生活中的複雜情況。」「實際生活已經把它從公式的世界導入現實的世界,使它有血有肉,使它具體化,從而使它變了樣。」

而「現實」用列寧的話來說則是:非常奇特,有許多十分重大的變異,新奇得多,特殊得多,複雜得多。

這一深刻的思想在其《哲學筆記》里就有探討。黑格爾非常晦澀地講:「實存轉回到規律,即轉回到自己的根據;現象包含著兩者,即單純的根據和現象宇宙的消解運動。而消解運動的本質性就是根據……因此,規律是本質的現象。」列寧一針見血地批註:規律和本質是表示人對現象、對世界等等的認識深化的同一類(同一序列的)概念,或者說得更確切些,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黑格爾已經能認識到:規律的王國是現象的靜止的內容;現象是這個內容,不過是通過不靜止的更迭交替並且作為在他物中的反思顯現出來的內容……因此,同規律相比,現象是總體,因為它包含著規律,並且還包含著更多一些,即自己運動著地形式的環節。列寧特別批註道:規律=部分;現象比規律豐富。

這類現實生活里經常碰到的現象,到毛主席的哲學闡釋里則更加精當與通俗。毛主席說:戰爭的學問拿在講堂上,或在書本中,很多人儘管講得一樣頭頭是道,打起仗來卻有勝負之分。也就是說戰爭的規律總結來總結去,不可能超過所有戰爭現象的總和,但是戰爭不斷發生著,戰爭的現實永遠比戰爭的規律要來得豐富。在規律上的掌握上,若是以文字理論計,大家的差別不大,但是真的打起仗來,實踐里就有勝負這種天壤之別。馬列毛主義也是這樣一種理論,規律就是那麼一些,將來了有更多的勝利則能加進去些新東西,但是翻來覆去的炒冷飯遠不如實踐里的熱湯熱水來得鮮活。

比如俄國二月革命後產生的蘇維埃事實上已經實現了列寧在《論兩種策略》里所提出的「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而一些「老布爾什維克」還要抓著這種民主專政不放,拱手把蘇維埃這一政權形式讓渡給資產階級政府,並使蘇維埃成為資產階級政權的附屬品。這個時候再談工農民主專政就是一件可笑的事了。因為農民已經跟資產階級跑了,農村的階級發生了極大的分化。

列寧尖銳地指出:加米涅夫同志沒有深入思考事實,思考目前存在的蘇維埃的意義,思考蘇維埃在類型上、在社會政治性質上同巴黎公社國家的一致,他不去研究事實,卻開始談論我似乎「指望」「立刻」會發生的事情。很遺憾,他是在重演許多資產者的故伎:不讓人們注意迫切的、現實的、實際生活提出來的問題,如什麼是工兵代表蘇維埃,它按類型來說是否高於議會制共和國,它是否更有益於人民,是否更民主,是否更有利於鬥爭(例如同缺糧作鬥爭)等等,而引導人們去注意「指望立刻轉變」這種空洞的、貌似科學而實際毫無內容的、教授們感興趣的毫無生氣的問題。

列寧敏銳地看到了這些現象,他希望能切實解決現實中的以下問題:工人、士兵和農民在處理增加糧食生產、改善糧食分配、改善士兵給養等等實際困難問題上,會比官吏和警察高明。因此就是要讓蘇維埃賦予新的涵義,工兵代表蘇維埃會比議會制共和國更快更好地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所以就用工兵代表蘇維埃取代資產階級政府。


推薦閱讀:

《矛盾論》的讀書筆記

TAG:馬克思主義哲學 | 列寧主義 | 毛澤東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