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背景的P2P就一定安全嗎?

招財寶僑興債事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結果還算不錯,雖說一開始承諾的逾期產生的滯納金還沒有說法,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 本金利息都已最終兌付,這樣的結果已經算是喜大普奔了。

還要啥自行車呢!

我自己投資很少選擇非國有的金融機構,道理很簡單,沒有辦法產生足夠的信任。這種信任的缺失,雖說有點矯枉過正,但誰讓總有以身試險的人去不停的觸碰投資者那根敏感的神經呢,你看,就連我們最相信的阿里巴巴,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當然,作為參與者,這件事已經過去了, 可藉此機會認真學習了一下招財寶的幾個投資產品屬性,難免感覺後背一陣涼氣襲來。

有三個巨大的隱患,似乎在一個個爆開來。

簡單回顧一下僑興債這件事:

號稱中國500強的僑興集團下面有兩個公司:僑興電信和僑興電訊。

兄弟兩借了11個億,向招財寶的個人投資用戶,結果到期還不上錢了。

我簡單查閱了僑興的資料,從官方資料上來說,電信通訊業務是僑興集團的最初業務,並且完成了集團收入第一桶金,為僑興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主要產品就是小靈通、傳呼機(BP機)、有液晶顯示屏、插IC卡之類電話座機、復讀機、學習機等等。

反正就是90後這些名稱你估計都沒聽說過了。在安卓和蘋果大行其道的當下,可想而知這些主營業務的慘淡經營。

也就是從2006年起,僑興開始第一次轉型,由電信通訊行業轉到火熱的礦石勘探開採行業。

2015年,和俄羅斯合作開展農業項目,進軍現代農業概念。

2016年,開始了大健康概念。研發號稱什麼幹細胞分離技術。

同年,進軍大健康跨境電商,算是把這兩年要做的零零散散的事,串起來了。

可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產品,別說見,連聽都沒聽說過。不知道市場主要面向哪裡。

總之,就是這個曾經的500強公司,用一個他的十幾年前的已經被淘汰的不能在淘汰的主營業務的公司打算借錢了,借的11億元,其中7億用來還錢,3億用來更換設備,1億用來增加流動資金。

按理來說,像這樣背景的優質企業,融資應該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不管是銀行、還是證券交易所發行,都有資方趨之若鶩才對,為什麼他會選擇在一個地方交易平台——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下稱「粵股交」)上市自己的債券呢?

查查他的光輝歷史就知道了:

1999年,僑興集團旗下僑興環球便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僑興一度成為中國內地在NASDAQ(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民營企業。

2007年,僑興移動在紐交所上市,融資1.6億美元。不過在這一年,僑興移動因財務造假捲入訴訟,最後以230萬美元和解。

2012年,因連年虧損,僑興環球、僑興移動被分別摘牌退市。

2009年,僑興集團轉型後的公司瑞金礦業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募資7億港元。上市頭兩年,瑞金礦業披露的業績亮麗,兩年凈利潤合計超過13億元。

在2011年,有媒體曝出瑞金礦業位於內蒙古的三座金礦全部沒有生產經營跡象。受此影響,2011年5月瑞金礦業開始停牌,至今未復牌,停牌時間長達5年之久。

2016年5月底,瑞金礦業一起發布了2011年至2015年的定期報告,經營結果是5年合計虧損32.54億元。至於巨虧的原因,瑞金礦業在2013年的年報中表示,其包括礦產、廠房、設備在內的資產減值損失高達16.43億元。今年6月28日,瑞金礦業再次被港交所勒令停牌,至今仍未擺脫退市風險。

你說,如果你看到這樣的一個企業,發行的債券,就算給你年化20%的利息,你敢買嗎?

我不敢。

明白了嗎,僑興發行的債,不在銀行間和交易所上市,是因為他風險太高,根本不具備發行資格!

但招財寶,就敢堂而皇之的在自己的平台上以定期的理財產品上線了!

當我查完資料之後,雖然對僑興的輝煌過去充滿了敬意,但此刻這樣的一個公司發行的「垃圾債」居然可以通過招財寶的風控體系進入定期理財產品序列中去,只能說,我勒個去。

這是我抵觸所謂的互聯網金融的隱患之一:

投資品種完全不透明,且有可能投資方向風險極高,嚴重懷疑其風控及篩選能力。

居然能讓地方交易所上線的垃圾債出現在定期理財產品中,嚴重誤導消費者,要知道,這類債在證券交易所即便能上線,也會因為適當性管理,不允許普通投資者購買的。

如果這樣的債券能進入招財寶,那其他的所謂的無風險定期投資又TMD能好到哪裡去!?

隱患二:私募產品違規大拆小。

嚴格來說,僑興債並不能算是一個常規的公開發行的合規債券,通過門檻極地的地方交易所發行,只是拉了虎皮扯大旗,讓其「看起來正規一些」,要想不觸犯非法集資紅線,還需要滿足非公開發行、面向合格投資者以及200人投資者上限。而且每個投資人不得低於100萬投資金額。

怎麼辦?這怎麼能讓屌絲參與呢?

不得低於100萬這條管不著了,但可以把1個1億的僑興債,拆成100個僑興債,001、002、003……,每一個控制在200人以內,這不就是至少滿足一條了嗎?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帶來的創新,難道就是嘗試抬高監管紅線的底線?

不過,去年,這個口子已經被證監會叫停,同時在前段時間,證監會同時表態要加強地方交易所的管理工作。

隱患三:

招財寶有一個很不錯的功能,叫做「變現」。

什麼意思呢?

按照傳統金融行業的玩法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老王買了一個10萬的360天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年化10%,眼瞅的已經過了180天了,突然多年鄰居家孩子結婚要上禮,可自己手頭實在沒現金,於是咬咬牙就在交易所中將這個理財產品轉讓,轉讓的價格理論上是多少錢呢?

10萬1年10%,就是1萬塊的利息,可是已經過去了半年,已經有5000元的收益,於是就加上5000塊錢,以105000的價格報出。

小李看到老王的這個轉讓的產品不錯,於是就買下來了,買的價格是多少呢?105000,而到年底的時候,他會收到11萬,這樣,等於他買了一個半年期年化10%的產品了。

老王收到105000的現金,把這個理財產品轉讓給了小李,於是他高興的去給別人家的孩子包個大紅包去了。

這種投資產品的轉讓,本質上是所有權的轉讓,也就是說當我們放生交易的那一刻,這個理財產品就不再屬於我,而是屬於你了,以後這個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要是不還錢了,那也是新的買家承擔風險了。

這種轉讓的業務多發生在交易所之外,主要是券商發行的固定收益類的金融產品,目前只能本券商內客戶流轉,看趨勢,未來可能將逐漸開放券商間轉讓的通道。

這對於我而言叫做變現。

可招財寶的「變現」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在他的創新下,變現成了另一番模樣。

還是老王這個例子,前面都一樣。區別發生在老王想用錢的那一刻。

老王找到了招財寶的變現功能,提出我想取出現金。

招財寶一看,老王的賬戶中有一筆1年期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到期收益後總金額是11萬,於是告訴他,你可以「變現」110000元,但我有個對你來說更划算的方案,你要不要試試?

這樣,我們可以把你賬戶中即將到期的11萬理財產品當做抵押品,然後你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發布一個個人抵押借款,年化利率,我們看了看,按照現在的利率水品,8%完全可以借上,這樣,你只需要借半年,半年後你的理財產品到期了,再把這錢還回去就可以了。

10萬,8%半年,也就是4000塊錢的利息,你還剩6000的利息呢。這樣,比你上一個方案可是穩穩的多賺了1000塊啊。

老王心想,是啊,這多划算啊,於是通過「變現」功能成功借了10萬塊。

等等,是不是哪裡不對,老王是要取自己的錢的啊,怎麼錢沒取出來,自己又借了10萬塊?

是的,招財寶的「變現」功能和券商提供的轉讓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的「變現」並沒有將手中的理財產品的所有權轉讓,而是抵押,抵押之後進行了一次借款。

雖然結果相同,但性質卻完全不一樣。

不一樣在哪?說一個極端的例子:

假如老王買的恰好就是這個僑興債打包的固定收益產品,此刻他無法兌付。如果是按照故事1來說,老王和小李在交易的同時,已經將這筆理財產品的所有權轉讓,就是說,如果無法兌付,則拿不回本金的是小李。

而故事2呢,老王和小李的交易只是一筆抵押借款,這樣老王收不回來這筆理財產品的本金,同時還必須要償還小李的這筆借款。

招財寶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不得而知,但這麼設計產品,的確有非常突出的優點,能解決其他互聯網金融產品沒有合適的金額產品的尷尬。

像老王這樣通過抵押實現變現功能,會產生大量的個人貸,而這些個人貸,因為在招財寶看起來是有抵押物的貸款形式,所以風險極低。這些「優質」的個人貸,放到招財寶上,就又是一筆筆源源不斷的新的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

「互聯網大佬背景、銀行、保險公司背書;

不錯的年化收益;

方便的變現功能;

隨時都能買到;」

這樣的用戶體驗, 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上,難道不該所向披靡?

的確,有背景的P2P就是這麼任性,甚至可以把高風險的產品以低年化收益的形式銷售出去。

可諷刺的事,這個例子現在並不極端,因為他已經發生了,而且還比想像的嚴重的多。

剛才的故事還沒講完,這裡要繼續了。

小李將錢借給了老王,半年期限,8%的收益,10萬元。可沒過幾天,小李自己狗屎運上來,居然搖號中了於是小李也用上了招財寶的變現功能,6%,半年10萬元,對於招財寶而言,這也是一筆風險極低的抵押貸款,於是很快通過,小李也拿上了自己的10萬元。

借錢的是買了招財寶個人貸理財產品的老張。

但其實老張買的這個理財產品到底投資了什麼東西,他已經不知道了。

不幸的是總會發生。老王當年買的正是此刻爆出來的僑興債包裝的理財產品。

於是,老王沒有辦法到期收回11萬的本金,自然也就無法歸還小李10萬的借款,小李拿不到10萬老王的還款,自然也就沒有辦法歸還老張的借條。

一個理財產品,通過招財寶的「變現」看似坑掉了三個人。

但實際上,最慘的則是最後一個接盤的老張。因為最後僑興債的那筆10萬元的借款的虧損,只要前面幾個人咬死牙關不還錢,最終將來自他這裡。雖然當他投資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筆買車的個人貸,但背後還有多少鏈條,他根本無從得知。

所以,越往後,越不敢買招財寶的任何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

這第三條原罪,就是「變現」功能的風險傳導。

我的猜測是,到業務後期,錯綜複雜的個人借貸關係,在幾個原始抵押垃圾債的基礎上到底疊加了多少,可能招財寶的產品經理自己也未必能說清。

更別說投資者的你了。

這還不算個人通過套利空間反覆操作,加大槓桿的操作方式。

最後一個問題是,保險有用嗎?

不多說,下圖就是答案。

在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狗血的劇情,我沒有多說,那就是保險和擔保銀行互相扯皮。這種風險其實相對來說都算是小的。

對於這個事情,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如果不出事,大家都偷偷數錢,相安無事,如果出了事,則看事情大小,算算賬,能hold住的,則認栽兜底繼續,如果hold不住的,則撕破臉皮死不認賬。

章是真的假的,員工是不是離職的還是臨時的,這都不重要,都是賴皮的手段而已。

這事,就是個算賬的問題。

而且,不知道投資者發現沒有,在這個業務鏈條中,其實是有兩家保險公司的:一個是浙商保險,一個是眾安保險(這個保險公司就是三馬投資的全明星保險公司)。

為什麼?而且為什麼這次是浙商保險賠付,而眾安保險沒事呢?

前文說過了,在招財寶的業務鏈條中,有兩個環節,一個買了原始私募債的老王,給私募債上保險,承擔風險的是浙商保險。

另一個是老王后來發生抵押貸款產生的個人貸產品,小李購買的,是由眾安保險提供的。

如果私募債還不上,首先出頭頂雷的自然是浙商保險。

可要是逾期時間太長,口子太大,浙商也兜不住,後面的投資人小李、老張的底可都是要成立不多久的眾安保險兜著了。

這個風險可就大了去了。

因為你只收了1毛錢的保費,就要承擔100元的損失。

這個槓桿可是真夠大的了。

是不是你也沒想到你的隊友會給你整出來這麼多垃圾債出來?

琢磨清楚這個,我明白個道理,有背景的未必就一定可靠,但沒背景的,是真不敢再碰了。

老老實實炒股去吧,至少我知道買的是什麼,再怎麼虧得一塌糊塗,至少本金還在,有生之年也有反轉的那一天。

------結束語------

寫這篇完全沒有否定互聯網金融的意味,相反,本身就做這個行業的自己,更明白用戶信任對於整個行業的重要性,我更希望這個行業越來越規範,健康。也的確有很多優秀的公司和創新讓我們獲得了更穩定的收益。

有時候,步子真不能太大,扯著蛋,那就全完蛋。


推薦閱讀:

TAG:P2P | 招財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