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迷霧10——DPD人群的認知模式

原作:《Feeling Unreal》

譯者:CAIN

一般說來,即使是能堅持在高要求崗位上工作的DPD患者,也表示無法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他們認為自己在處理與儲存信息方面的能力嚴重受損,因而常常妨礙工作。為了探究這些抱怨背後的真相,西奈山醫學院針對DPD展開了一項認知神經心理學的研究,通過電腦或紙筆填寫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測試,以客觀測量患者的注意力與記憶力的各方面情況。實驗結果表明,與普通人相比,DPD患者的智力、記憶力與注意集中力都別無二致,但某些特定的注意集中力與記憶力則存在明顯困難。當測試任務含有大量感知負載時,他們的注意集中力就迅速減弱。例如,我們採用的電腦測試任務是所謂的「連續作業測試」,內容包括尋找出刺激目標,按下按鈕表示目標已被刺激。如果電腦背景音中存在過多視覺雜訊,人格解體者比對照組的實驗對象更容易對刺激目標視而不見。在另一個被稱為「Stroop任務」的注意力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DPD患者的選擇性注意集中力完好無損,並且不受與疾病相關的令人不安的辭彙干擾,這一結果與驚恐症或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焦慮症通常出現的情況不同。

耐人尋味的是,雖然DPD人群沒有臨床意義上的失憶症(舉例來說,他們沒有時間不翼而飛、在兩個時間點之間有個無記憶的鴻溝、突然發現自己在幾個小時之後恢復意識、對之前的時間裡自己做了什麼完全沒有印象等情況),然而,他們也經常抱怨道,早在童年起或從解體發作開始,記憶就一片朦朧模糊。這種細微的記憶困難在與他人的日常交流中並不明顯,但是,讓患者困擾的是,記憶力消退的缺陷真實存在,他們曾經生動而豐富的過往經歷如泛黃的老照片、日常生活也處處受到記憶困難的困擾。在一項使用中性和消極辭彙的記憶力任務中,西奈山醫學院的研究組發現,DPD患者與對照組的「普通」實驗對象相比,能記住更多中性辭彙,較少消極辭彙。也就是說,DPD這種病症存在對負面信息的分解,與解離症的特徵之一——處理迴避型信息的思維模式——密切相關,構成了解離症的本質涵義,即「知道與不知」。結合所有調查結果來看,我們仍然不能確定DPD的最主要認知問題在於注意集中力,而後造成了記憶困難,還是首要問題在於記憶力,抑或兩者同等重要。

相比之下,DPD在認知的其它方面完全不受影響,諸如執行能力,包括遵守秩序、施行順序指令、執行計劃步驟和行動等的能力。而且,DPD在注意力與記憶力上的困難與分離性同一性障礙及其變體等的解離症不一樣。艾倫(Allen)與霍姆斯(Holmes)等人也表示,「超然物外」型的記憶障礙相對於「意識與身體區域化」型而言截然不同。「超然物外」型的問題在於從一開始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因為他們的大腦處於茫茫迷霧中,也就無法避免地難以留下記憶。未被處理的信息自然無法存儲。相反,「意識與身體區域化」型的困難是新的記憶可以形成,卻只有在相似的自我狀態下才能訪問或檢索(即具有狀態依賴性)。因此,解離症存在兩種不同的記憶障礙,區別在於信息處理與記憶形成過程的末端:難以存儲(人格解體)和檢索困難(解離性失憶症)。

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給我最好的鼓勵

你的每一次分享轉發,都能幫助到其他為病痛所苦的人

公眾號CAIN-HOLD-ON

期待與你成為朋友


推薦閱讀:

童年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傳連載之四
猶太之子(下)|弗洛伊德傳連載之三

TAG:精神分析 | 心理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