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明,人生皆註定,天命不可違?

1990年4月,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在劍橋大學西格瑪俱樂部發表了著名演講《一切都是註定的嗎?》。和霍金過去輕鬆、幽默、充滿自信的演講不同,這篇演講沒有煩瑣的論證、沒有優美的方程式,也沒有了霍氏一貫的輕鬆自信,而是滿篇充滿了疑問、憂傷和無可奈何,並不斷地提出疑問——「我們真的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嗎?」
其實,霍金的疑問愛因斯坦也提出過,甚至世界上所有的頂級科學家最終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同樣的問題。當科學證明了宇宙誕生的規律,證明了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依據自然規律運行得如此完美無缺時,誰還會相信我們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變命運?
霍金在《一切都是註定的嗎?》的演講中認為:「人們近年來根據科學來論宿命論。事情似乎是這樣的,存在著定義很好的定律,這些定律制約宇宙和其中的任何事物在時間中如何發展。雖然我們還沒有找到所有這些定律的精確形式,我們卻已經知道得足夠多,能夠確定在除了最極端情形外的所有情形下,要發生什麼。」
霍金認為,體現自然規律的物理方程式是如此的優美,它既然可以計算出宇宙的規律,也同樣可以計算出人生的規律!
他說:「在人類的行為中存在著和量子力學相關的隨機因素。但在人腦中牽涉到的能量很小,所以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只有微小的效應。我們不能預言人類行為的真正原因只是它過於困難。我們已經知悉制約頭腦活動的基礎物理定律,而且它們是比較簡單的。」
霍金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在解方程時只要有稍微多的粒子參與就會解不出來。在更簡單的牛頓引力論中,人們只能在剛好兩顆粒子的情形下解這方程。對於三顆或更多的粒子就必須藉助於近似法,而且難度隨粒子數的增加而增加。而人類頭腦大約有一百億億億顆粒子。這個數目太過於龐大了,在目前的條件下,世界上還沒有如此強大運算能力的計算機能夠從事這項工作。這就是雖然我們知道制約頭腦的基本方程,但還不能利用它們來預言人類行為能力的原因。
但是霍金認為,我們並不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可以用少數的量來取代非常大數目粒子的近似法,流體力學就是一個例子。象水這樣的流體是由億萬個分子組成,看似無法尋找規律,但是把流體處理成僅僅由速度、密度和溫度表徵的連續介質就是一種近似,這種近似計算讓我們很好地解決了在河流中運行的各種物體的規律。同樣道理,尋找出人類大腦粒子流的近似計算方法就能預測人的命運。
霍金最終得出結論:「其實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由某種大統一理論所確定的。如果哪種理論確定我們將被弔死,我們就不會被淹死。也就是說,即使在暴風雨之夜把你放在海上的小船上,你仍然可以肯定你的最終目標是絞架。」
霍金的理論其實和中國古代的天命論不謀而合。中國古代的智者早已洞悉這種「天人合一」理論的精髓,早已知「人生天註定,命運不可求」的道理,並根據數千年的社會人生演變歷程發明了易經八卦、四柱命理等等人生近似測算方法。霍金只不過試圖用科學來解釋這一切。
霍金的理論不僅可以解釋宇宙和個人的命運,也可以用於解釋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人類社會自有其發展規律,這種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人的作用只是把握時機和順應歷史潮流,其所謂「天命不可違」就是這個道理。任何個人或集團想和命運抗衡都是徒勞的,你可以抵擋甚至延緩命運的進程,但個人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最終都會隨著不可抗拒的歷史洪流滾滾而去。


我們把地球當做一個星體,星體在宇宙中是一顆塵埃。

這一顆塵埃有其軌跡,可以根據其軌跡去判斷其發展變化,生死強弱。

但很不好意思的是,宇宙也是一顆塵埃,大宇宙放個屁,宇宙就變了。

所以世上無一定之變化,只看你看待的角度在哪。微觀?宏觀?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可以滾多遠。

正如科學裡的每個定律,都一定能被推翻一樣,當1+1不等於2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


大體註定,小部分可以修改。比如註定是中等富貴,100w到500w,那麼你可能是100w或者是500w,它都在這個標準內但是差的可就多了。就像一件事,有可能註定不成功,但是有的事是五五開的,難道就直接放棄嗎?註定的那部分歸天意,但是自己還是要努力的。


推薦閱讀:

本人二十四歲,最近被他人告知:母親是前夫死後嫁給爸爸的,姐姐不是同父同母的姐姐,我也有可能不是老爸的親兒子,我該怎麼辦?找父母確認,還是裝作不知道?
你自己有過哪些人生際遇,可稱得上奢侈?
如何看至學館現實版的棒球英豪?
《我不是潘金蓮》原著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有哪些經歷讓你變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

TAG:人生 | 命運 | 命中注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