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夏目漱石?

東方文學簡史夏目漱石為日本近代文學巨匠,對其後興起的白樺派——理想主義文學運動發生過很大影響。但實際上,晚期抵達的境界卻仍為一種幻境。他無法從文學、藝術中真正地排除人類的主觀或客觀。此外,漱石的文學始終貫穿於某種近代式的倫理背景中。他的文學目的,是徹底剖露、克服自我深層的種種醜陋,追求更高的理想。臨終半年前,漱石曾對文學下過這樣的定義, 「先有倫理性而後有藝術性。真正的藝術必然具備倫理性」。 對么?後來哪些作家達到了從文學、藝術中真正地排除人類的主觀或客觀


-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西化的很厲害,但夏目漱石在保留了傳統古典做派的同時,一併接濟了西方的影響,是一個自上而下的人物,尤為可貴。個人的倫理與道德,是個很值得研究的切口,因為古典和現代在他作品得到了碰撞,西方的觀念解放與傳統的道德規勸,東西相濟,是他對自我的一個迷思。夏目想建立一個,東西合璧之後,日本的,個人式的精神文化內涵。這種主題是與時代相契合的,畢竟處於一個交割點上。這個點可以水一個論文,哈哈哈。

相較而言,川端康成是個十分會捕捉意象的大師,雪國,伊豆,古都、千隻鶴,這種書名,一看到就會令人發動情緒,寫作上則過於意識,虛無主義。三島由紀夫真可謂是划水機,打死也想不到寫出《潮騷》的絕命愛情提純師,後來會變成軍國主義大漢,或許,在《金閣寺》中,我們就早應該看到苗頭的。而芥川龍之介呢,這是我最喜愛的日本作家了,短篇小說稟賦過人,故事性極強,只寥寥數語就構築了《羅生門》這種作品,全日本找不出第二個,像《秋山圖》《地獄變》這類作品,簡直愛死了,有點唐傳奇,聊齋的趣味,關鍵在於取材,喜歡往歷史作品中找素材並擴寬挖掘,但寫作過於現代,古典內涵全消弭了。

對於多數人來說,讀夏目漱石的作品近於買櫝還珠。讀者大多會欣賞他作品的社伏情狀,時事針砭,卻忽略了另一側,對於境遇的複寫。社會對於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的專長在於,對於人的處境的處理,他是一個十分會構建處境,並應付處境的人。人與社會的關係,相互構成掎角之勢,夏目漱石要解決的是,這種關係中的處境。《我是貓》中詼諧幽默的調笑社會矛盾,韓寒可以,知友也可以,馮唐都可以,但他們都無法塑造出處在這種情狀下,個人的,很我的,反應與困郁,從對人的析構,到再建構,最終完成社會的建構。有句諺語叫,山洪爆發的時候,每一滴水珠都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夏目漱石是個水珠作家,放在山洪中,他就消失了。

這種水珠意識,倘若從一開始就由局部入手,再而切到點上,那夏目漱石的筆法顯得毫無必要。需格外注意的是,夏目漱石在敘述上,不斷切碎,頻繁往複,但咬合十分緊湊,就是為了釐清種種牽涉與瓜葛。這種近乎零亂,跳躍的寫作方式,與意識流一點關係都沒有,人的感官,記憶,心態,就是無邏輯式的躍進,依靠不同鑰匙的排列組合,在文章斷裂的空隙之中,給讀者留下無窮空間,從而形成一次泥沙俱下的衝擊。

張棗的《鏡中》,先用梅花,松木梯子,騎馬等詞虛晃一槍,直到皇帝這個詞出現,用力之重,這艘大船才算下了錨。找不到夏目漱石的錨點,那就一輩子都別想登堂入室,請得大佛。至輕的東西中,一定有至重。《後來的事》中,代助的反身求愛,就是至重,《心》中,天皇死了,父親死了,K自殺了,最後自己也自殺了,都是至重。夏目君就是在這種至重當中,消解東西方的,個人倫理道德矛盾。很曖昧的是,《後來的事》中,雖然代助反身求愛,轟轟烈烈,彷彿掙脫了枷鎖,可故事中無數個炎炎的午後,好像預示著精疲力竭,虛脫,蒸發,並沒有答案。

好久沒掰扯這些了,寫的有點散漫,湊合看,再說天也冷,含糊一點是一點。原先還想引申一下太宰治的,結果,應該是受杜冷丁荼毒太深,帶了一段張棗進去,不能聊詩歌呀,我怎麼就管不住這手呢。

-


謝邀……真心不知道為啥會邀請我啊、

我只讀過夏目漱石先生的《夢十夜》還沒讀懂

對於先生的著作涉獵甚少 待我讀完了再來恭恭敬敬寫答案


我不喜歡把夏目漱石和魯迅做對比。我覺得他們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卻活在了同一個類型的時代,有著類似的使命感,所以不得不寫同樣類型的文學作品。

如果只是知道夏目漱石的那些尖酸諷刺的作品,那就是只看到了他的一個側面。相比於《我是貓》,我更喜歡喜歡夏目漱石的《心》,《哥兒》,還有愛情三部曲,那是戲謔的,細膩活潑的,帶有日式美學色彩,雖然悲哀卻精神樂觀而不沉重的作品。魯迅的作品我所看到的看到的那是沉重的、痛苦的、病態的人性,和他對這個社會的絕望的吶喊。

ps:近代日本作家答主最愛川端康成。


日本的魯迅……


能否不知深淺的亂說一下,感覺夏目漱石先生的作品與其說倫理性,我更喜歡提到浪漫性。先生和川端康成的創作心路很類似,建議你比較一下兩人的作品,可以看到初期、中期、晚期作品的不用變化。

正統觀點認為「夏目漱石的創作傾向是復雜的,但基本傾向是現實主義。在他進行創作時,日本文壇上的浪漫主義高潮已經過去,自然主義派正處於鼎盛截斷,大有壟斷壹切的態勢。此外唯美主義等流派也在大行其道。但是夏目漱石的創作卻是獨樹壹幟的。」他主張文學不是實際生活的照片,而是必須有意識地被虛構出來的仿造品,因為只有通過虛構才能產生超越事實的真相。


大四的時候看過他老人家的《夢十夜》和《我是貓》。他的東西應該跟川端康成不是一個路數的。夏目漱石的小說,比較擅長心理描寫,細緻入微。當然,他應該是一個博學的人,對日本的古典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對西方文化也廣為涉足。跟川端比,他的東西也受到西方的部分影響。而川端算是比較忠實於日本古典的文化。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趙松(來自豆瓣)

來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833960/

夏目漱石的敘事與結構,看似簡單明了,實則細膩多變,行文極富層次感,而又自然多姿、意味深長,且從始至終都沒有半點拖沓冗餘之筆。他的敘事過程中,多有插敘、倒敘之處,又加以時態的不時轉換(過去時與現在時交替),從而使得情節的演進能彼此榫鉚相嵌、錯落咬合、相映生輝,非常的緊湊而又不落痕迹,無論是伏筆、閑筆,還是小風波與大衝突的設置,都極為講究,無一不處置得遊刃有餘、恰到好處。


我就憑著自己的感受說一下吧。

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來說,夏目漱石最有特色的一點就是好看,不管是《我是貓》《哥兒》《心》,都很有人情味,而且情節很通俗,好懂。應該說是夏目漱石做到了文學性和暢銷兼備。和他同時代或者晚些時代也有很多大家,但是唯獨夏目漱石更多的被譽為「國民作家」,能看出他的作品廣受喜愛。

至於藝術性和倫理性,我感覺更多的是夏目漱石的理想主義的一面,其實《我是貓》不就是一個「跳出人類主觀」的嘗試么?但是作品都會帶有作者本人的色彩,「從他人的視角看世界」是個相對的命題,很少有人做到絕對的客觀。

「主觀」和「客觀」的比較,我覺得小泉八雲和洛蒂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泉八雲本來是外國人,但是他更擅長於融入另一種文化看世界,他寫的《怪談》就充滿了日本傳統文化的色彩;小泉八雲也把自己和洛蒂比較過,洛蒂是個擅長寫異國遊記的暢銷書作家,但是他從來沒有以當地人的視角生活和看社會。


他好像更像個心理學家,

有時候看他寫人的自私利己一面的時候,就更像了。


我只記得 月が綺麗ですね 但能寫出種感覺的作家一定不會差吧


推薦閱讀:

民國有哪些知名作家?
哪個作家是你喜歡他的作品但不願意跟這樣的人做朋友的?
舞大你看到這兩幅圖什麼感想?
為什麼張愛玲晚期寫不出好作品?
書店與作者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TAG:作家 | 文學 | 夏目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