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直很納悶,佛說不要有七情六慾纏身,那親情友情算不算呢?


佛說的是不要讓孩子不聽話,你說的是佛說不讓生孩子……

佛說的是有了不執著,而不是壓根就別有……


汝今當於大師修習正念。如所說句。

有所依者則為動搖。

動搖者有所趣向。

趣向者為不休息。

不休息者則隨趣往來。

隨趣往來者則有未來生死。

有未來生死故有未來出沒。

有未來出沒故則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純一苦聚集。

如所說句

無所依者則不動搖。

不動搖者得無趣向。

無趣向者則有止息。

有止息故則不隨趣往來。

不隨趣往來。則無未來出沒。

無未來出沒者則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滅。


其實釋迦牟尼從來沒有說過不要七情六慾,而是教導人們不要執著於七情六欲。

生老病死,相互厭惡的人要碰面,相愛的人要分離,很多很多好東西不能得到,如此等等,構成了人間世的種種苦態。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人的家常倫理、親情友情和社會關係這些導致的嗎?

不是的。之所以有這些痛苦,是因為人們對物質或是情感有太多的期待和執著。死死抓著這些不放手。今天我要如何如何,明日那個誰真不靠譜;女朋友劈腿了,痛不欲生;房價又漲了,不寒而慄,等等等等。而這些種種類類的東西,在佛家看來不過是由種種巧合(因緣)組合起來的,他們隨聚隨散,無有定型,很快就會消失殆盡,如夢幻泡影。

佛家堪透此理,並不就代表要屏蔽或是『消滅』這些情感。相反,佛教在相當大的層面上是承認世間法的,就是佛家常說的「隨順眾生」。

說白了,就是不滅人情,不逆世態,像正常人一樣。這一方面是為了應機說法。另一方面,也是教理之必然。因為,完全擯棄這些,不恰好落入了另一個極端的「執著」上去了么。如果說前文所述執著於有,那麼這就是執著於無了。

心無掛礙,湛然常寂。事來則漚生大海,事去則影滅長空。或許是世尊認同的態度。


強答一個。

當然算,親人朋友都是冤親債主,隨業受報,今生投胎來人間"了債"。現在你斷不了情慾是因為債未了,在這之前好好處,好好活,好好還,重點是好好修。將來有一天債清了,情慾自然斷了,大福報就現前了。

若仍有疑惑,建議多讀地藏經,等你深信因果,理解什麼是因果不虛,上面的疑惑就消除了。


佛講不作惡,與人為善,多做善事,孝順父母,你就不上班滿世界去做善事嗎?你孝順父母就虐死媳婦愚孝嗎?


重點在不被纏身,不是七情六慾。


玩知乎都算,也是一種感情


有漏皆苦,親友情確實也是要放下的。但需循序漸進,首先要解決的是那些更為猛烈的貪嗔。

不過佛教里這方面確實不怎麼嚴謹,一方面拋家棄子出家,一方面還地藏王救母,甚至發願救一切有情。說是舍小家為大家,感覺也是為自己臉上貼金呢。

修行要皈依僧團,那僧團法友之間又算是友情了。

總之,這事情不是你說放下就放下的,它也沒出現在戒律之中,與其問佛經,不如捫心自問。


佛教講的是升華。所謂升華,就像恩愛的夫妻。激情慢慢變成一種自然的相伴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信佛 抄經 讀經 放生 做慈善 生活卻沒有任何改變?
天空中的異象(一)
佛神通廣大,為啥普度眾生還如此艱難?
習氣太重,擺脫不了輪迴,怎麼破除?
讀經隨筆(一)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