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沒有女性佛法大師?

女性難道不適合成為佛法大師么?


有啊!

比如《神尼傳》就有很多記載。

星雲大師:佛教史上功不可沒的偉大女性

  在佛教裡面,修行有成、利人淑世、勤修功德甚至開悟證果的女性也不在少數,在佛教里女性是受人尊敬的,佛教的興揚,女性佔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法華會上的龍女,以八歲的稚齡而成為智能第一文殊師利菩薩的老師,並且當下成就佛道。

  《大寶積經》中的妙慧童女,也以八歲的童髫,向佛陀提出震驚全座如何斷惑開悟的問題,啟發小根小器的二乘對大乘的信心。

  《維摩詰經》中的天女,深契無所得空的微意,當場將舍利弗變成女身,折服了聲聞弟子中智能無雙的舍利弗對女性的輕慢心,告訴佛弟子們成佛只在自性上用功夫,而不在男女形相上起差別,提高了女性在佛教的地位,為大乘佛法開拓了新內涵。

  一乘佛法的《華嚴經》,描寫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其中女性的善知識就佔了幾位之多,如休舍優婆夷、自在優婆夷、慈行童女、有德童女、師子嚬呻比丘尼、婆須蜜多女、夜天女神等等,都是對佛法有獨到體證的大善知識,趨導善財童子進入法界之境。

  女性除富有慈悲心、知道布施結緣、廣求多福之外,女性中智能洋溢、善於說法、導人入信的龍象也不在少數。如勝鬘夫人發十大願心,說大乘佛法,作獅子吼,闡揚如來藏思想。

  鳩摩羅什的母親耆婆,不但自己捨棄王宮的榮華富貴,並且度子出家,教育兒子成為佛門的龍象,對經典的翻譯留下無與倫比的貢獻,耆婆對兒子這種不佔有的無私大愛,實為天下父母應如何愛護子女的楷模。

  末利夫人虔信三寶,嚴守凈戒,有一天聽說丈夫波斯匿王因為細故要殺掉御廚,當時正在實踐八關齋戒的末利王后,突然向王要求喝酒作樂,並且指定要這名御廚親自烹煮一些下酒菜。國王非常納悶,問末利夫人說:「你平常就滴酒不沾,且現在又是你持守八關齋戒的日子,為什麼甘冒犯戒,動念飲酒呢?」「我聽說這名御廚觸怒了大王,犯了殺身之罪,今天不請他煮一些美味可口的酒菜來品嘗,從今以後我再也吃不到天下第一的佳肴了!」王后平靜地回答。波斯匿王聽了非常慚愧,由於自己一時的怒氣,差一點害了一名優秀的臣僚,因此下令赦免了御廚的罪,更加的重用他。末利王后以她的方便智能感化了暴怒的國王,慈悲地救了御廚的生命,是一位母儀天下、悲智雙運的偉大女性。

  佛陀的姨母大愛道夫人,撫養幼年的悉達多太子長大成人,佛陀成道後,她身先表率,帶領五百位釋迦種族的女子出家,並且紓尊降貴,接受八敬法的要求,為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釋姓」的精神做了最具體的腳註。比丘尼教團得以成立,大愛道是功不可沒的第一人。

  韋提希王后和頻婆娑羅王夫婦是佛教的虔誠信徒,是原始佛教僧團能夠蓬勃發展的偉大護法。後來他們的兒子阿闍世王聽信提婆達多讒言,將國王夫婦囚禁在牢窖里,準備害死夫婦二人。韋提希慨嘆娑婆世界的好鬥多苦,萌發厭離之心,求生他方清凈國土。佛陀於是為他們說《觀無量壽經》,娑婆世界首次聽到西方極樂凈土的殊勝法門。

  沒有大愛道的發心出家,就沒有比丘尼教團的成立;沒有韋提希的請法,凈土思想將無法宣揚於娑婆。

  有了這些卓越的女性,或者為眾生請轉法輪,或者自伸廣長之舌宣說妙諦,或以慧光破除諸闇,或持悲心濟拔沉溺,使弘法利生的佛教事業增添無比的光彩。

  有唐一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推動唐代佛教搖籃的隋朝對佛教採取護持的政策,使佛教經過長期戰亂,得到養息的機會,融合了中國文化的特徵,到了唐代終於大放異彩、睥睨古今。而感化隋文帝信奉佛法、護持佛教的是覺先比丘尼,隋文帝尊奉她為師父,大力復興佛教,成就許多的偉大建樹。

  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晚年性情暴烈,殺害大臣,株連無辜,幸好當時有一位虔誠信佛的馬皇后經常勸誘他少開殺戒,免了不少冤獄。

  哈同夫人姬覺彌居士發心蓋了一棟房子讓出家人掛單,並且斥資助印大藏經,創建華嚴大學,致力於佛教文化、教育事業的宣揚。

  香港林楞真居士對佛教有諸多的貢獻,篤信凈土法門,功行深厚。有一天忽然邀約朋友說:「明天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請各位來幫我念佛!」第二天大家如期前往,看到林居士好端端地正在用早齋,神閑氣定,毫無示寂往生的跡象。早齋用畢,林居士勸請大家念佛,然後就在眾人虔敬的念佛聲中安然地往生了。

  呂碧城居士發心遠至歐美宣揚佛教,把菩提種子播灑於西方,並且倡導素食,種植慈悲善根。

  張清揚居士護持佛教、恭敬三寶不遺餘力,搶救僧伽於囹圄之中,大作獅子吼於混沌亂世,可以說是台灣佛教開拓初期的護法長城。

  新加坡的畢俊輝居士,為慈航法師的弟子,曾當選為世界佛教友誼會新加坡分會的主席,擔任菩提學校的校長,為培植新加坡的菩提幼苗功不可沒。

  葉曼女士在最近召開的世界佛教友誼會,以卓越的表現贏得各國代表的讚賞,當選了該會的副主席,為佛教做到了極為成功的國際聯誼。

  婦女對於佛教功德巍巍,難以言喻,二千多年來佛教的興揚與發展,婦女扮演了推舟掌舵的重要角色,婦女對佛教的巨大貢獻,我僅約略提出四點:

  1.婦女的布施護法:由於婦女們的布施凈財,一棟棟莊嚴巍峨的殿宇寺院興建起來了;由於婦女們的護持道場,一次次殊勝圓滿的法會活動舉辦成功了。如果沒有婦女的發心樂施,台灣的佛教那有今日興盛的情況?我們能夠安心在寺院道場拜佛學法,應該感謝幕後功臣的佛教婦女為我們所做的種種功德。

  2.婦女的奉侍服務:走到那個寺廟,經常可以看到許多的婦女在那裡服務工作,她們或者到廚房揀菜、典座、行堂、端茶,或者在佛堂抹桌、掃地、擦窗、抬物,在家裡她們是女主人、少奶奶,雇有管家、工人來侍奉,但是了寺廟,她們繫上圍裙,競相服務,不怕油膩、骯髒、勞累,在服務奉獻中,她們長養了菩提、增益了福慧,也使佛教活動了起來、昌隆了起來。

  3.婦女的度人信佛:婦女普遍有良好的口才,比較肯主動招呼他人,婦女不僅自己信仰了佛教,並且積極的接引初機者入信,為佛教接引了許多新的有緣人。婦女這種播種引渡的熱忱,使佛教增加了許多的信徒,也使許多的大眾親近了佛法,使許多的個人改變了人生,社會得到了凈化。

  4.婦女的社會福祉:婦女富悲愍心,看到社會有不幸的事件,多能解囊襄助,出錢出力,救災救難,為人間增添溫馨,給社會帶來福祉。譬如有些婦女利用閑暇,組隊到育幼院為院童洗滌衣服、洗手作羹湯,到養老院為老人清掃環境、作護理醫療等等,發揮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幾年來接受有功社會慈善公益事業表揚的佛教婦女日益增多,充分顯示婦女在福利社會的偉大工作中,其地位是越來越重要了。


隆蓮法師呀


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

何名七寶?一有志氣之寶,到處遊行無畏;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衡;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四有安身之寶,善能輔君養親;五有聖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六有安邦之寶,舉措上下皆從;七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聖,是名男子七寶之身。

文殊師利: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

瑜伽三十八卷六頁云:又非女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薩,於過第一 無數劫時,已舍女身;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曾不為女。一切母邑,性多煩惱,性多 惡慧。非諸稟性多煩惱身,多惡慧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法華經》: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

(經名)一卷,劉宋曇摩蜜多譯。佛為無垢光女說轉女成男之法。由一法增至十法。兼明女身種種之苦惱。

智度論十七曰:『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羅女,於雪山池中浴。聞其歌聲,即失禪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譬如大風吹諸林樹。』同下文曰:『如五百仙人飛行時,聞緊陀羅女歌聲,心著狂醉,皆失神足,一時墮地。

智度論十四曰:『蚖蛇含毒,猶可手捉。女情惑人,是不可觸。』

智度論十四曰:『眾病之中女病最重。』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說:

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眾多。便問佛,何以故?

佛言:用四因緣故:

  一者,貪珍寶物衣被,欲多得故。

  二者,相嫉妒(女人口似相親,心如冤家)。

  三者,多口舌(女人口多惡業,出言虛誑)。

  四者,作姿態淫多,以是故墮地獄中多耳! 

  女人多因嫉妒而生毀謗,以是惡業因緣,不但多墮地獄,又多墮於餓鬼惡趣,受大劇苦。

《正法念處經》卷十六說:「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丈夫未隨,便起妒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中略)。女人貪慾、嫉妒多故,不及丈夫。女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緣,生餓鬼中;乃至嫉妒惡業不失、不壞、不朽,於餓鬼中不能得脫。業盡得脫,從此命終,生畜生中;於畜生中,受遮吒迦鳥身(餓鳥),常患饑渴,受大苦惱。畜生中死(罪畢之時),生於人中,以餘業故,常困饑渴,受苦難窮……。」 

《凈心誡觀法》卷上說:「經云:十方國土,有女人處,即有地獄。一切障道,此為是苦(中略)。三塗八難苦,女人為根本。……女具十惡業,死入鐵床獄。」

  此中所謂「女人十惡」是:

  一、貪慾無厭。

  二、嫉妒--心如毒蛇。

  三、諂曲詐親。

  四、放逸--耽著五欲。

  五、口多惡業--出言虛誑。

  六、厭背夫主。

  七、多懷諂曲--奸險難預。

  八、貪財不顧恩義。

  九、慾火燒心。

  十、女身臭惡,不凈常流……,破佛凈戒,死入地獄、畜生、餓鬼,長劫受苦,無解脫時。

是名女人十種惡業。 

大智度論

複次菩薩觀欲種種不凈。於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電霹靂怨家毒蛇之屬猶可暫近。女人慳妒嗔諂妖穢斗諍貪嫉不可親近。何以故。女子小人心淺智薄唯欲是視。不觀富貴智德名聞。專行欲惡破人善根。桎梏枷鎖閉系囹圄。雖曰難解是猶易開。女鎖系人染固根深。無智沒之難可得脫。眾病之中女病最重。

複次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則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則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恆以煩惱憂怖與人。云何可近。親好乖離女人之罪。巧察人要女人之智。大火燒人是猶可近。清風無形是亦可捉。蚖蛇含毒猶亦可觸。女人之心不可得實。

涅盤經九曰:『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所住處。』

文句八曰:『阿難問佛:如來滅後見女人云何?佛言:勿與相見;設見勿共語;設共語,當專心念佛。

女性所具有之五種障礙與三種忍從。五障指女性不能成為梵天王、帝釋、魔王、轉輪王、佛。三從則指女性幼年從親、婚後從夫、年老後從子,又稱三監、三隔。[中阿含經卷二十八、法句譬喻經卷一、超日明三昧經卷下、大智度論卷九]

【女子六欲】

指女人所樂求之六種慾望。即:(一)色慾,(二)形貌欲,(三)威儀欲,(四)姿態欲,(五)言語欲,(六)細滑欲。此外,復有音聲欲,攝於言語欲;人相欲,攝於威儀欲、姿態欲。[大智度論卷二十二、摩訶止觀卷六之一]

【女子五障】

據法華經卷四載,舍利弗不知龍女是大乘根器,宿習圓因而得成佛,以為例同報障女流,故說女有五障。然說此五障者,欲令女人知有此障,即當發菩提心,行大乘行,早求解脫。五障指:(一)不得作梵天王,梵天於因中修持善戒,得獲勝報而為天王。若女人身器欲染,則不得作梵天王。(二)不得作帝釋,帝釋勇猛少欲,修持善戒,報為天主。若女人雜惡多欲,則不得作帝釋。(三)不得作魔王,魔王於『因位』十善具足,尊敬三寶,孝奉二親,報生欲界他化自在天而作魔王。若女人輕慢嫉妒,不順正行,則不得作魔王。(四)不得作轉輪聖王,轉輪聖王於因中行十善道,慈愍眾生,報作輪王。若女人無有慈愍凈行,則不得作轉輪聖王。(五)不得作佛,如來行菩薩道,愍念一切,心無染著,乃得成佛。若女人之身口意業受情慾纏縛,則不得作佛。

【七女經】

全一卷。吳·支謙譯。又作七女本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系佛於拘留國分儒達樹園時,因婆羅門之七女貢高憍奢,佛呵之,而說往昔國王七女之因緣。佛說女人所以多墮地獄者,乃因多嫉妒所致,若能誡之,而心意端正,則能生天上。

【女身不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p0227

瑜伽三十八卷六頁云:又非女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薩,於過第一無數劫時,已舍女身;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曾不為女。一切母邑,性多煩惱,性多惡慧。非諸稟性多煩惱身,多惡慧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玉耶女經】

 (經名)一卷。失譯人名。佛對玉耶女說女人十惡五善三惡之法,分別七種之婦。玉耶女聞教悔過,為授十戒。

女人為愛執之根源,能劫修道者之法財,妨礙求道之心,故以賊喻之。大智度論卷十四(大二五·一六六上):『執劍向敵,是猶可勝。女賊害人,是不可禁。』

謂女子之色相猶如枷鎖,能系縛凡夫,使之戀著而難以自拔,故以鎖喻之。大智度論卷十四(大二五·一六六上):『女鎖系人,染固根深,無智沒之,難可得脫。』

智度論十七曰:『如郁陀羅伽仙人,得五通。日日飛到王宮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國法,接足而禮。夫人手觸,即失神通。從王求車,乘駕而出,還其本處。』

《四分律》:「譬如阿難!有長者家男少女多,則知其家衰微。……又如好稻田而被霜雹即時破壞。如是阿難!若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即佛法不久。」

「女人梵行垢,女則累世間」(雜含卷三六一○一九經)

「當知婦人,是眾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系縛本,是憂愁本,是怨對本,是生盲本」【《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節錄】

「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所住處」【《大般涅盤經》節錄】

「女人壞世間,令善皆盡滅」【《正法念處經》節錄】

「女為惡根本,能失一切物」【《正法念處經》節錄】

「親近彼女人,最為極下劣,是惡中之惡,何足為欣樂。」【《大寶積經.優陀延王會》節錄】

「當知丈夫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節錄】

阿難白佛言:「佛滅度後,諸女人輩未受誨者,當如之何?」

佛言:「莫與相見。」

阿難又白:「設相見時,當如之何?」

佛言:「莫與共語。」

阿難又白:「設與語者,當如之何?」

佛言:「當自撿心。」【《長阿含.遊行經》節錄 】

***《菩薩訶色慾法經》節錄:

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

女色者,世間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

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生。

行者既得舍之,若復顧念,是為從獄得出,還復思入;從狂得正,而復樂之;從病得差,復思得病。

智者愍之,如其狂而顛蹶,死無日矣!

凡夫重色,甘為之仆,終身馳驟,為之辛苦。雖復呋質寸斬,鋒鏑交至,甘心受之不以為患。狂人樂狂,不是過也。

行者若能棄之不願,是則破枷脫鎖,惡狂、厭病,離於衰禍,既安且吉,得出牢獄,永無患難。

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而其心如毒。

譬如停淵澄鏡,而蛟龍居之;

金山寶窟,而師子處之,當知此害不可近。

室家不和,婦人之由;

毀宗敗族,婦人之罪,實是陰賊滅人慧明;亦是獵圍,鮮得出者。

譬如高羅,群鳥落之不能奮飛;

又如密網,眾魚投之,刳腸俎肌;

亦如暗坑,無目投之,如蛾赴火。

是以,智者知而遠之,不受其害,惡而穢之,不為此物之所惑也。

***《正法念處經》節錄:

女人多生餓鬼道中。

何以故?

女人之性,心多妒嫉,丈夫未隨,便起妒意。以是因緣,女人多生餓鬼道中。

如是婦人,誑夫吝財,而不布施,身壞命終,墮於針口餓鬼之中。

由其積習,多造惡業,是故,婦人多生餓鬼道中。

何以故?

女人貪慾,妒嫉多故,不及丈夫。

吝人小心輕心,不及丈夫。

以是因緣,生餓鬼中。

乃至嫉妒惡業不失、不壞、不朽,於餓鬼中,不能得脫,業盡得脫。

***《凈心誡觀法》節錄:

女人十惡者,具說難窮,今略言之,令生厭離。

一者、貪淫無量無厭。

經云:十方國土,有女人處,即有地獄。

二者、嫉妒心如毒蛇。

家有婦類,悉生憎垢,口似相親,心如冤家。

三者、諂曲詐親。

凡見人時,未語先笑,口雲憶念,心懷嫌恨。

四者、放逸。

但念綵衣,裝粉釵釧,修治面目,望他愛念。

五者、口多惡業,出言虛誑,實情難得,凡所論說,虛多實少。

六者、厭背夫主。

七者、一切女人多懷諂曲,實情難得。

八者、貪財不顧恩義。

九者、慾火燒心。

十者、女身臭惡,不凈常流。春夏熱時,蟲血雜下。

***《增一阿含經》節錄:

寧以火燒鐵錐而烙於眼,不以視色興起亂想。

是時,阿難白世尊曰:『當云何與女人從事?然今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家家乞食,福度眾生。』

佛告阿難:『莫與相見。設與相見,莫與共語;設共語者,當專心意。』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莫與女交通,亦莫共言語;

有能遠離者,則離於八難。

夫為女人,有九惡法。

云何為九?

一者、女人臭穢不凈,

二者、女人惡口,

三者、女人無反覆,

四者、女人嫉妒,

五者、女人慳嫉,

六者、女人多喜遊行,

七者、女人多嗔恚,

八者、女人多妄語,

九者、女人所言輕舉。

是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惡之行。

女人有五力,輕慢夫主。

云何為五?

一者色力,

二者親族之力,

三者田業之力,

四者兒力,

五者自守力。

是謂女人有此五力。比丘當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輕慢夫主。

設復夫以一力,盡覆蔽彼女人。

云何為一力?

所謂富貴力也。

夫人以貴,色力不如,親族、田業、兒自守,盡不如也。皆由一力,勝爾許力也!

女人有五欲想。

云何為五?

一者、生豪貴之家,

二者、嫁適富貴之家,

三者、使我夫主言從語用,

四者、多有兒息,

五者、在家獨得由己。

是謂,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節錄:

寧當依附千逾繕量大熱鐵床,是床極熱、遍熱、猛焰、洞然。於彼父母所給妻妾諸女色慾,乃至不以染愛之心,遠觀其相,何況親附抱持之者。何以故?

舍利子!

當知婦人,

是眾苦本、是障礙本、

是殺害本、是系縛本、

是憂愁本、是怨對本、

是生盲本,

當知婦人,滅聖慧眼,

當知婦人,是熱鐵花,散佈於地,足蹈其上,

當知婦人,於諸邪性,流布增長。

舍利子!

何因緣故,名為婦人?

所言婦者,名加重擔。

何以故?

能使眾生,負於重擔。

……我觀一切千世界中,眾生大怨,無過妻妾女色諸欲。

何以故?

……彼無智者,為於男女、妻妾諸女色等,所纏縛故,於諸善法,多生障礙。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節錄:

有阿羅漢,以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多,便問佛:何以故?

佛言:用四因緣故。

一者、貪珍寶物、衣被欲得多故;

二者、相嫉妒;

三者、多口舌;

四者、作姿態淫多。

以是故,墮地獄中多耳!、

***「五漏」、「五障」,應急出離

一般人誤解了,誤認為佛教「輕視女性」。常引小乘經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說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經》的《瞿曇彌經》中就說:「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及轉輪王,帝釋,魔王,大梵天等終無是理。」

什麼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釋,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轉聖王,五不能成佛道。

為什麼?因為:

一、梵王是凈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釋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堅強,而女人懦弱。

四、輪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萬德圓滿,而女人煩惱具足。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

五障、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礙,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煩惱也不是女人所專有,男人也多的是。

如果從精神觀點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煩惱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這些習氣,就成為「丈夫」了。

***從法身而不從肉體來分男女,是佛陀對男女真實的見解,在《涅槃經》里,佛陀說 :「如來性是丈夫法故,若有眾生,不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男兒身,我說此輩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女兒身,我說此人是男子。」

*** 在《大毗婆沙淪》一四五章中,佛陀雙手捧著大生主的骨對比丘們說:

「汝等諦聽,一切女人其性多輕薄、多嫉妒、多謅媚、多慳念,只有大生主雖是女人,卻能脫離女人一切過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謂此輩為丈夫。」

一切女人有八種因緣恆受女身,云何為八

一者、愛好女身。

二者、貪著女欲。

三者、口常讚美女人容質。

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

五者、厭薄自夫。

六者、念重他人。

七者、知人有恩而己背逆。

八者、邪偽庄飾,欲他迷戀。

——《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下》

佛言。女人八十四態者。迷惑於人使不得道。何等為八十四態女人憙摩眉目自庄。是為一態。女人憙梳頭剃[月*樂]。是為二態。女人憙。傅脂粉迷惑丈夫。是為三態。女人憙嫈嫇細視。是為四態。女人憙丹唇赤口。是為五態。女人憙耳中著珠璣。是為六態。女人頸下憙著瓔珞金珠是為七態。女人憙著珠寶繒彩之衣。是為八態。女人憙著糸履。是九態。女人憙掉兩臂行。是十態。女人憙邪視。是十一態。女人憙盜視。是十二態。女人慾視男子見之復卻縮。是十三態。女人見男子去復在後視之。是十四態。女人慾見男子見之復低頭不語。是十五態。女人行喜搖頭搖身。是十六態。女人坐憙搖頭搖身。是十七態。女人坐低頭摩手爪。是十八態。女人坐憙含笑語。是十九態。女人憙細軟聲語。是二十態。女人憙捫兩眉。是二十一態。女人坐憙大聲呵狗。是二十二態。女人設見男子來外大嗔恚內自憙歡。是二十三態。女人貢高自可憎妒他人。是二十四態女人慾得夫婿適見陽嗔怒。是二十五態。女人見夫婿陽嗔恚之。設去復愁憂心悔。是二十六態。女人見男子來。共語陽嗔怒罵詈。內心歡憙。是二十七態。女人設見男子去。口誹謗之。其心甚哀。是二十八態。女人輕口憙罵詈疾快遂非。是二十九態。女人憙歡縱撗非他自。是為三十態。女人慢易孤弱以力勝人。是三十一態。女人威勢迫脅語欲得勝。是三十二態。女人借不念還貸不念償。是三十三態。女人憙曲人自直惡人自善。是三十四態。女人怒憙無常愚人自賢。是三十五態。女人以賢自著惡與他人。是三十六態。女人以功自與專己自可名他人功。是三十七態。女人己勞自怨他勞歡憙。是三十八態。女人以實為虛憙說人過。是三十九態。女人憙以富憍人以貴[夌*欠]人。是四十態。女人以貧妒富以賤訕貴。是四十一態。女人憙讒人自媚以德自顯。是四十二態。女人憙敗人成功破壞道德。是四十三態。女人憙私亂妖迷正道。是四十四態。女人憙陰懷嫉妒激厲謗勃。是四十五態。女人論評誹議推負與人。是四十六態。女人又巨說謗正道清凈之士欲令壞亂。是四十七態。女人憙持人長短迷亂丈夫。是四十八態。女人憙要人自誓施人望報。是四十九態。女人憙與人施追悔責人毀訾高才。是五十態。女人憙自怨訴罵詈蟲畜。是五十一態。女人憙作妖媚蠱道厭人。是五十二態女人憎人勝己欲令早死。是五十三態。女人憙持毒藥酖餌中人心不平等。是五十四態。女人憙追念舊惡常在心懷。是五十五態。女人憙自用不受他人諫諛諂[怡-台+龍]悷自可。是五十六態。女人憙疏內親外伏匿之事發露於鄰落。是五十七態。女人憙自健煩苛輕躁不由丈夫。是五十八態。女人憙自憍撾捶無理。自嗔自憙欲令人畏之。是五十九態。女人憙貪慾之行。威設自由。欲作正法違戾丈夫。是六十態。女人憙貪淫心懷嫉妒。多疑少信怨憎澌地。是六十一態。女人憙惟怒蹲踞無禮自謂是法。是六十二態。女人憙醜言惡語不避親屬。是六十三態。女人憙憍[跳-兆+建]自恣。輕易老小無有上下是六十四態。女人憙自可惡態丑懟言語無次。是六十五態。女人憙好嗜笑不避禁法。是六十六態。女人憙禁固丈夫不得與人言語戲調。是六十七態。女人憙繚戾自用。輕毀丈夫言不遜慎。是六十八態。女人憙危人自安。以為歡憙。是六十九態。女人憙咀賴弊惡毀傷賢士。諂詭姿則惑亂道德。是七十態。女人憙詭黠諛諂謂人不覺。是七十一態。女人憙貪者得惡亡。得便歡憙亡便愁惱。呼嗟怨天語言[口*重]口。是七十二態。女人憙罵詈風雨向[穴/土/黽] 咒咀。惡生好殺無有慈心。是七十三態。女人憙教人墮胎不欲令生。是七十四態。女人憙孔穴竊視。相人長短有錢財不。是七十五態。女人憙調戲必固迷誤人意。是七十六態。女人憙擿燒丈夫令意迴轉不能自還。是七十八態。女人憙刳胎剖形視其惡露。是七十九態。女人憙笑盲聾喑瘂蹇躄自快惡他人。是八十態。女人憙教人去婦欲令窮困。是八十一態。女人憙教人相撾捶合禍證受。是八十二態。女人憙教人作惡鬥訟。相言縣官牢獄系閉。是八十三態。女人憙倡禍導非。大笑顛狂人見便欲得。以猗狂勃強奪人物。令人呼嗟言。女人甚可畏也。是為八十四態。明當知之。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態者。無不得度。無不得道。無不得佛也。

——《大愛道比丘尼經》


昭慧法師,證嚴法師,etc


瑪吉拉准尊者,益西措嘉尊者。

隆蓮法師,明慧比丘尼,證嚴法師。

純印老人。方於教授。許哲居士。

哦對了凈土有本書叫《善女人傳》裡面都是。

還有非常多,古今中外都有。比如在雪山閉關十多年的英國出家師丹津巴默比丘尼。


聖人無名。不過說起來好像確實不多,瑜伽和道教那邊比例比較高。佛陀也是實話實說,女人確實比男人少一半得道的機會,黃門什麼的就更少了。不過不男不女也不見得不能得道,比如說天閹就適合走偏門。


有,少,不那麼著名。

接下來談居士,所謂的居士,是指現在家相的人;他們通常蓄有頭髮、身著華麗衣服的人,與穿壞色衣的出家人有明顯的區隔,因此緣故,居士就是現在家相的人。這樣的在家人如果有受三歸及五戒,男眾稱為優婆塞、女眾稱為優婆夷,是為佛門的在家二眾。從上面分析可知,所謂的居士,是指現在家相的男眾與女眾。在佛門中現居士相而且很有名的人,有 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人。另外,在禪門中很有名的居士,那就是龐蘊居士、凌行婆等人。其中龐蘊居士一家三口都是證悟的人,有一天龐蘊居士在草庵中獨坐,思惟明心見性這件事到底難不難?突然地開口說:「明心見性這件事真的很難!很難!如同將一百斗的油麻子一個一個攤在樹上。」龐婆——也就是龐蘊居士的同修,開口說:「很容易!很容易!百草頭上有祖師的西來意。」龐蘊居士的女兒靈照聽了,開口說:「不難也不易!想吃飯就去吃飯,想睡覺就去睡覺。」以現代的標準來看,很多人會認為龐蘊一家三口是不是瘋了?然而禪宗典籍記載這三個人都是證悟的人,他們都很正常。所以在經中 佛曾開示:「佛所說的勝妙法與世間人所認知的顛倒,世間人所認為尊貴的,卻是佛門所輕賤的;佛門所認為尊貴的,卻是世間人所輕賤的。」又,凌行婆是一位現在家相的女眾,與趙州從諗禪師同時出興於世,趙州從諗禪師在當時很有名,沒有人敢拈提趙州從諗禪師;可是凌行婆的智慧及作略不輸於趙州從諗禪師,所以有人用一首偈來稱讚凌行婆:「諦當之言不在多,文殊不二問維摩,趙州眼爍四天下,賴有同參凌行婆。」(《法演禪師語錄》卷3)從這首偈可知,凌行婆與當時的趙州從諗禪師齊名,不分上下。

http://www.hymzw.net/zjdz/xfsy2/xfsy2_17.htm

南無佛法僧


當今五明佛學院院長就是女性,門措空行母。

以及斷法的開創者,瑪吉拉准空行母。

還有我們不知道的,許許多多的堪姆…


試舉一例,你不知道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是女性嗎


南海神尼,滅絕師太還有九難師太都沒聽過?


曾被北朝鮮的山神劫走的常慧法師。至今依然健在。


女人是無私奉獻者為家人付出,還是愚痴者,不去追求解脫?


推薦閱讀:

實證無我究竟是怎麼回事
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有啥關係
輪迴轉世說中關於靈魂的總數量是恆定的嗎?人口驟增這些靈魂從哪裡來?
學佛到底是學的什麼呢?佛法是來解決什麼問題的呢?
2016年6-7月份讀地藏經的一些感應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