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為什麼要苦行,意義何在?
02-15
常看到苦行僧以自虐的形式修行,有什麼意義呢
童子。菩薩摩訶薩。樂於頭陀常行乞食有十種利。何等為十。
一者 摧我慢幢。二者 不求親愛。三者 不為名聞。四者 住在聖種。
五者 不諂 不誑 不現異相 又不激切。六者 不自高舉。七者 不毀他人。八者 斷除愛恚。九者 若入人家不為飲食而行法施。十者 住頭陀行有所說法為人信受。童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樂於頭陀行於乞食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彼人無我慢 不求托親友利衰心平等 以住頭陀故
不坏於聖種 無諂亦無誑自身不高舉 亦不輕毀他棄捨愛恚心 說法無所悕若說人信受 是為乞食利不求親名利 安住聖種中柔直不諂慢 是樂頭陀利不自譽毀他 得譽不欣喜聞毀無恚惱 是樂頭陀利法施不為食 不求恭敬故所言人信受 是樂頭陀利
成就忍!
忍不成就,不能成就!忍的最高境界是無生法忍.例:佛祖前世為菩薩(五通仙人)之時,為歌利王割截身體,節節肢解.沒有生一絲害或煩惱心.成就無生法忍.邪見者生在邊地,佛祖說得太正確了.柏拉圖:
肉體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它妨礙人們獲取智慧,只有掙脫肉體的束縛,人們才能見到真理的光明.印度耆那教(裸行外道)
持五戒、信三寶,修苦行。信惡業沾染靈魂下墮,苦行能使靈魂潔凈、上升終至解脫。
當然,一切行為得以持續必有激勵,生理上的或文化上的。
苦行意味著自控,意味著自勝,意味著能戰勝肉體本能的誘惑,它通常伴隨著文化意義上的道德崇高感,高於社會主流價值。因為崇高所以難以達到。生理上的么,恩。----------------------------------------------------------------------------------馬太福音 19:12」因為有生來是閹人,也有被人閹的,並有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這話誰能領受,就可以領受。「 某些早期基督教徒因此......你懂的。這些人曾被認為是聖潔的,直到被禁止。題主,保重。《四十二章經》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凈。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法華經》我不愛生命,但惜無上道。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卧。個人觀點 我覺得苦行是壓制自己的慾望 通過這種方式 將自己的物質慾望降到最低 以達到身心自由 比如背包客
一般人對於事情的發生會產生不好的感受(如肉體疼痛),本能反應是排斥抗拒厭惡這種不好的感受,這些反應會導致痛苦產生因此人認為痛苦是因為這件事情的發生,而沒有看到痛苦是是自己產生的這種抗拒厭惡的反應
苦行僧通過行苦,斷了這種「事情發生→不好感受→抗拒排斥厭惡」的本能反應,痛苦就此能得到解脫
就是內觀禪修講,將痛苦連根拔除印度教的苦行僧認為受盡了痛苦,來生便可享安樂,佛教並不主張修苦行,然而歷史上也有很多大成就者被上師百般折磨,其意義在於粉碎其對於自我的執著
在巴利三藏-經藏-長部-沙門果經中,有一種苦行的邏輯是這樣的:因為一切都是業力化現,而業力有生有滅,所以很自然的得出一個結論,即主動來承受惡業的果,讓惡業消失,並且不再繼續製造苦業。用如此這般的行為來試圖達到這個結果,就是苦行。不過釋迦牟尼在實踐之後發現然並卵,於是摒棄了這種苦行。
你曾經的「苦」過,現在還有什麼跨不過的坎。意義在於:給幸福的生活奠定一個精神參照物。
自由就是無所有
超脫靈魂
每個人選擇自己的信仰,自己信奉的一套人生觀。人和人之間看著對方,相互不解對方選擇的人生觀念,互相不解對方的行為。但又何妨。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也許站在苦行憎的角度上看普通大眾:哈哈 這些傻逼,過著安安樂樂 不禁慾的日子,有什麼意義呢??意義何在??哈哈哈 這些傻逼!!
煉心
去執著,解系敷。
SM意義何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