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光緒帝?

看走向共和和蒼穹之昴有感而問


《走向共和》基本還算大陸歷史劇里比較講究點的作品,我覺得這和導演的個人修為有很大的關係,雖然最後還是被閹割停播了。劇里為孫大炮洗地是不地道地,對後期成立民國以後的一些事情交待的不夠細緻,但是對於光緒的描繪可算是近年來較為成功的。深刻描繪了光緒的性格弱點和能力問題,其實在他親政之初,國事也沒有到完全不可為的程度,若是他能老成持重,卧薪嘗膽,未必不能將國家再次振興。他的主要問題有二:

1. 不能正確處理與慈禧之間的關係,有些事情(開戰,改革)操之過急,導致後來發展到無法解決的地步。造成了慈禧二次臨朝,不停作死(例如向全世界宣戰),光緒朝的幾件最倒霉的事情都在慈禧臨朝之後發生。

2. 不能正視中國當時的國情,輕信並重用基本毫無行政鬥爭經驗的官員(四京卿,譚嗣同,康有為等)忽視了朝中老臣的既得利益集團,導致新法實施全面失敗。在這點上,他屬實應該學習嘉慶皇帝,寶劍不動則已,動則要見血。

光緒是一位悲情皇帝,給他掣肘的東西太多了。雖然他恨袁世凱害了他,可是就算當時不是袁而是其他人,也會做出告密的選擇,無他,政治環境決定的。加上他本身的資質問題,性格問題,最終導致悲劇。


Too young.

這個是關鍵問題。


深為贊成樓上的「志大才疏」,還想補充四個字「無勇無謀」。


志大才疏


「光緒親政後,頗思革新庶政,其一種勵精圖治之決心,足使京內外人士注意,如北斗之見於天空,人人成為引領。

「後人之讀清史者,必將許其為愛國之君,且為愛國之維新黨。其聰明睿智,洞悉治理,實為中國自古迄今未有之賢主也。天之誕生光緒於中國,怠特命之為中國革新之先導,故其舉措異常人,洵偉人也。」

——容閎

「 上(光緒帝)於雪中不張蓋,不準人掃雪,曰:『 是輩不知余心,如長沮、桀溺不知聖人指意所在爾。 』」

——《翁同龢日記》

個人認為,容閎的評價比之一味頌聖的康梁黨人,和一味抹黑謾罵光緒帝為「 載湉小丑」的革命黨,是一個比較客觀而切乎實際的評價。而光緒帝自己的話,更是闡明了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的人生信條。一事平生無齮齕,光緒帝的心境,確非人人都可以理解的。


個人贊同范文瀾先生的觀點:「光緒帝是滿洲皇族比較能夠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頗有所作為」。甲午戰爭時主戰,不向日本屈服,展現其想保疆衛土的決心。但光緒政治經驗過淺且缺乏操權天分,和袁世凱的務實能力呈雲泥之別,啟用維新派操之過急無法達成恰當的權力交接,激化政治勢力矛盾引發局面動亂可謂必然;其一生從未掌握大權,面對中華千年未有之變局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維新變法的失敗,也要歸於光緒的個性太急躁,在重大改革中,一百天內就訂這麼多的諭令,就算慈禧沒有阻撓,以當時清朝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也決難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看答案裡面有好多人提到說,晚清政改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光緒皇帝太年輕。

其實未必。

後周世宗柴榮,也很年輕。

康熙大帝掌握帝國實權也很年輕。

漢武大帝掌握實也很年輕。。。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說到底還是一個資質問題,並不是年齡問題。


沒遇見好人 不過想想皇帝身邊也沒啥所謂「好人」


政壇小清新,連雞蛋都不知道多少錢之人又能如何改革在這個陳腐的國家呢?


志大才疏個性懦弱處處制肘身逢亂世。


沒見識沒學識,只能被一股清流擺布。慈禧在的時候還能有所控制。


推薦閱讀:

小議嘉慶皇帝——勤慎敬誠,卻又莫名奇妙使清朝走衰退
拖垮「康乾盛世」的根本不是閉關鎖國,而是意淫
王子的秘密
康熙20個兒子都去哪裡了?現在有後裔嗎?

TAG:歷史 | 清朝 | 歷史人物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