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寫影評的曝光率很低,為何豆瓣用戶還樂此不疲地寫那麼久?
02-14
對於這部分用戶來說,寫影評是件很私人的事情。
self-expression. 就好像寫日記,這日記除了自己不會給第二個人看,但是我們還是在寫。 如果說電影是一個人唱了一首歌給我們,影評就是我們的掌聲。
因為分享和表達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只要寫了,理論上就有得到更多曝光的可能性存在。不吐不快吧
那時因為「寫字帶給自己的是單純的細碎的離地半尺的快樂"
來自馮唐,部分摘選如下:
瞬息間我也羨慕過靠寫作一年掙成嶺成山銀子的人,名氣大到需要戴墨鏡上街,簽名售書時千萬雙手在面前揮舞,被扔臭雞蛋、可口可樂或花朵,但是那些只是瞬息間。更多的時候,我告誡自己,最不能忘記的是寫作帶給我的單純的細碎的離地半尺的快樂。寫的時候,是一種自我表達和記錄。不吐不快。同時,心裡也存著被人看到的僥倖。「我哪知道很少有人看到。我還以為很多人會看到呢。」
從曝光率來講,豆瓣的影評和時光網的影評應該差不多吧。影評這種事很大程度上是個人化的,而豆瓣是個很推崇個人化的輕社區,他不靠有多少熟人在上面,和認識的人親密的互動來維持人氣,而是收集「小眾」,你幾乎可以找到你所有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可以把一些相對冷門的影評放在豆瓣上,可能收到的讀者共鳴比在簡單的SNS上要好得多。
豆瓣不是用來混的,也不是用來展示自己學識的地方。
豆瓣沒有編輯寫手,沒有特約文章,沒有六百行的首頁和跳動的最新專題。豆瓣的藏書甚至沒有強加給你的「標準分類」。這裡所有的內容,分類,篩選,排序都由和你一樣的成員產生和決定。給評論一個「有用」,它的排位會自動上升; 貼「我女兒的最愛」給一本書,它會在整個網站的標籤分類中出現。豆瓣相信大眾的力量,多數人的判斷,和數字的智慧。通過網站幕後不斷完善之中的演算法,有序和有益的結構會從無數特異而可愛的個性中產生。
豆瓣網站的每個開發管理者也都是豆瓣每日的用戶,分享著自己心愛的發現,也從你的參與中受益。 我們鼓勵你通過點擊成員的名號或頭像訪問別人的個人主頁,並充實自己的收藏或評論。這些是豆瓣上最重要和有益的內容。
@朱娜 那句摘錄是相當不錯的總結。
豆瓣這個網站看似一小社區,但裡面音樂電影書籍內容的覆蓋遠遠超過你的想像。它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圖包納百味。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豆瓣幫助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後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如果你寫的影評實至名歸真的說到人家心坎里去了,引起的共鳴也曝光率也不會低。
P.S. 沒見到人家發文章老在前頭後頭標註【轉自豆瓣】?
我的體會: 1、僅僅需要在一個合適的氛圍抒發接受電影的情緒;相比時光網的影評深度研究,豆瓣更適合情每個人的情緒寫影評;其他網站如優酷,微博,自己的博客。。。還是缺少寫情緒的氛圍2、豆瓣影評也會像淘寶商品一樣,每篇影評都可能被看到,寫的好會收到支持,寫的不好,繼續練手;3、豆瓣頁面比較慢,讓你安心寫東西;
豆瓣這個網站做的很大,雖然我沒有他的賬號但我還是會去看上面的影評。在這個地方,大家同時關注了一個東西,對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種暢所欲言並且有時會發現知音感覺實在是美妙,看到一個個影評互相碰撞,迸發出耀眼的火花,那種感覺宛如在親身參與一場夏日煙火。簡言之就是刷存在感。
有些東西是寫給自己看的。不是每一個都是需要別人的讚賞。因此不存在暴光率低就不寫影評的情況。
寫字的本身,寫就是一種回報。
寫字帶給自己的是單純的細碎的離地半尺的快樂+1
寫影評又不是為了出名,個人興趣而已。就像我最近天天都會打幾局撞球一樣,我不是為了成為職業明星,我也沒那水平,純粹愛好而已。
我看過了,有很多想法,需要記錄下來,而這些情感並不想身邊人知道,卻樂於與陌生人分享
我二十歲了誒,可是今天我買了好多棒棒糖!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