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交朋友怎麼辦?

正在國外一所還可以的大學讀碩士,開學幾周,身邊中國同學挺多,但卻發現自己朋友不多,有點苦惱。

一直以來,進入任何一個新環境,我都很害怕找不到朋友會孤單可怕。雖然我很容易找到一個聊得來的朋友,關係很親密,志同道合可以一起做很多事。但我卻很難交很多朋友,也很難圍繞著我們倆建立一個朋友圈子(除非那個朋友本身很social,依賴於她的朋友圈我會有一些圈子)。這時候如果某一個情況下我的好朋友沒有和我在一起,我就會覺得一個人做事情非常孤單非常尷尬。

作為一個普通女生,顏值還行不被排擠,本科很好不被歧視,家境一般但也不算太差,自省為人也並不自私計較。捫心而問可能還是性格有問題,可能從小父母管教較嚴,即使取得很好的成績也不許自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比較不自信、自卑軟弱又內心敏感脆弱的性格,總是潛意識地覺得自己不夠好,想要討好別人,想要招人喜歡,害怕說錯話,害怕被人討厭,害怕一個人孤單;而且總感覺自己情商不夠高,很多情形下不知道怎麼做最好,很多話不知道怎麼接最合適。

其實我一直都很努力去和別人交流。小時候我非常內向靦腆,但長大後我就沒那麼害羞,會積极參加聚會努力融入大家,願意犧牲一些時間去迎合別人的時間來為彼此創造共同經歷,也努力不給人形成兩人抱團不理大家的印象。但無論我怎麼努力去社交,也只能和別人成為泛泛之交,很難玩得很好。別人抱團組圈組局很少想到我,也不會很主動地來和我交流。我也沒有leadership的能力,很難以自己為核心號召出一個圈子出來。

這種情況真的很困擾我,經常讓我感到非常沮喪,比如當我發現一撥我都還算熟悉的人聚會沒叫我,或者某個圈子裡有我一個比較熟的人但她並不願意帶我進入這個圈子,又或者課間大家聊天總是我主動找別人而不是反之,再或者那些fancy的圈子總是進不去,etc。這種情況之所以令我困擾,一是因為我本身是比較愛熱鬧喜歡有朋友喜歡受關注的人,二是我學的是商科,不說networking,人際關係還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希望問問大家,不容易交朋友都可能是哪些原因呀?主要是性格,抑或是人格的別的方面?或者自己不夠強勢?又或者是不是自己還是太弱了,無法給別人社交價值?如何改進這樣的情況呀?謝謝。

p.s 深夜分析自己真心是要哭了。羨慕那些輕輕鬆鬆交朋友有一個互相聯結緊密的朋友圈子的人。社交方面的心理陰影面積太大,等回國以後就去看看心理醫生。


謝邀,我自己是情商不高的人,我堂姐總是說我不成熟,不懂得照顧女孩子,不懂得做人基本的禮貌。回答這問題也是理論多於實踐,字寫多了都變成安慰別人和安慰自己了。希望題主別嫌啰嗦。

1、我對你問題的理解

你說自己能輕易找到一個聊得來的朋友,但是很難交到很多朋友。很難形成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圈子;一幫人聽自己號召,自己被欺負了,幫自己出頭。自己失落了陪自己。

你學的是商科(我學的是經濟學,商科是經濟學+管理學吧),客觀上你未來的工作需要你在人際關係上多下工夫(但我認為是你現在認為的那種人際關係)。而你又感覺自己愛熱鬧喜歡被關注,主觀上你有對人強烈的需求。

現狀和期望相差實在太遠,所以,你給我總的感覺是你對自己人際關係「不滿意」,你把這種「不滿意」的情緒引向了自身,去分析自己。覺得小的時候過於靦腆、內向、父母管教過嚴(我也有些吧)。 後來,你努力地犧牲自己去融入周圍的圈子,但是發現還是很難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圈子。然後你又開始尋找其他的原因,情商強勢,性格,人格。等等。

以上是我對你的這些問題的理解,這是我對你表達的問題的理解,可能不是你真正的感受,我只能對這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我面對類似的人際問題

首先我感覺我和題主很像,小時候內向,通過讀書打發其他方面的不得意,初中的時候,我們班男生只有我一個會讀書,排在我後面的女生差我很多分,學習上我有很大的優越感,但是其他方面我非常的自卑。打球我打不過其他男生,我最矮最瘦,平時被其他男生罵了我不知道還口, 被打了還覺得自己情操高原諒他們。喜歡女生也不敢表達。高中在市重點讀,終於可以借討論題目為由與人產生關係。你說的{下課後總是你主動地與別人交流}在那時我也出現了。之後,我幾乎一直也是沿襲這樣的模式,以討論題目為由,去和別人交流。或者其他偉大的事業,鍛煉身體打籃球等等。後來,這個{以什麼為由}在大學變成了{討論學術}。雖然我不在學校了,但現在仍然熱愛學術。只是在學校和出了學校我都發現奇怪的一點,我只能在談學術的時候有勇氣找別人,其他的時候,我害怕見到別人,也害怕被別人見到。有時我感到不公,我主動地問那麼多人學術問題,為什麼沒人問我呢?更準確地說是,為什麼我被那麼多人影響過?我逐漸愛上了別人喜歡的哲學,人類學,文學,但是沒有人愛上我的學問。我說的話,發表的言論似乎很少得到別人的認同。為什麼沒有人想要追求我所追求的東西?為什麼我卻總在想追求別人想追求的東西?(好像有些偏題了)

這些問題至今沒得到解決,但在聽了李松蔚老師的《人際互動的秘密》知乎Live之後,我放下了很多。他說:人際關係是一個互動,任何一個人際關係都不是單方面造成的,都有雙方的參與。我仔細回顧一下自己人際當中的反應模式:我雖然會主動地接近別人,但是也會主動地孤立自己。我雖然會受別人的影響,但是別人如何影響自己也是經過我自己加工和同意的

我特別容易排斥身邊的人,比如在線上,身邊的人在我空間和微信有回復,由於我認為對方不是我期待的回復,我經常選擇置之不理。所以至今為止,那些在意我的同學很少在下面留言。在線下,我對那些對自己有電但是自己不對之有電的人容易置之不理。大二的時候花了5000塊錢,在一個英語組織接受培訓。我和另外一個女生是一個校區的,她長得有點矮,有點胖,我經常「迫不得已」需要和她一起去另外一個校區上課。有一次我兩和一個老師在自己校區吃完飯分開一塊走在路上。她非常生氣地對我說:你根本看不起我,你只想和那個誰誰誰待在一起。。。。blabla ". 那時,我內心超高的「自我道德崇高」的優越感頓時全無,我突然發現我也很勢利,我骨子裡充滿了對人的歧視,卻還在抱怨別人不認同自己。

團隊里還有一個胖胖的女生與我的關係也是類似於此,有一次我們一塊到另一個校區做完演講回來。路上做了很久的公交車,而且是一直站著。我在一個跟她很遠的地方靠著一個鐵柱子睡著了。回來晚上她說:「那個時候,我看你很心疼,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會我也無所適從。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這和我和父母的關係有關以及童年經歷有關。我小的時候老是被人欺負,被稱霸王的小孩子鎖在過寢室門外,睾丸還被一特調皮的男孩踢過。我從來沒跟我爸媽說。因為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一個同學的算盤被摔壞了說是我摔的,我爸媽二話沒說直接:「摔壞了就賠吧」。他們問都沒問我,到底是不是我摔壞的? 自以為很好心地教育我:「做人要誠實,摔壞了就摔」。不是誠實,是怕事。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

自那以後,我潛意識裡的模式就是:沒人能保護我,身邊沒人替我出氣。要隨時防範身邊的人。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基本是我主動找別人,別人很少主動找我。有些球友,哲學學友,但 沒有球友。

3、我對題主的建議

看了題主的自我分析,自我分析有必要。最好還是尋求專業的幫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外國大學基本都有免費的心理諮詢。可以試試專業的精神分析,國外的理論比國內強多了。我在學校被分析過10多次,有一次那精神分析師分析的真的哭了。而且「父母管教太嚴」不會直接導致「自卑軟弱內向敏感、好型人格、情商不夠」。

然後我希望題主去做一下這樣的思考:第一,你的第一個問題「很少有人主動找你」真的只是別人不夠主動嗎?

第二個問題:你很難號召出一個圈子。你覺得這真的是自己想要一個圈子嗎?你得真正問問自己。真誠地問自己。

我也經常也為我沒有圈子感到缺憾。但後來慢慢接受了,漸漸明白,我不需要那樣的關係模式。{圈子}是我臆造出的一個{幻想}。一塊做事有可能,一塊打籃球有可能,一塊喝酒有可能。但是什麼都一塊並且以某個人為中心,還需要人人都跟你很鐵的{圈子}。絕對根本而且一點兒也不可能。

我身邊有會建圈的人。我堂姐,她和大學舍友們逛街,吃飯,看電影,lol,打遊戲,旅遊,國慶還要去我們家,感覺都穿一條褲子了。我大學參加過一個讀書會的那讀書會長也是。他們給人一種leadership的感覺,但是正如《人際關係的奧秘》里松蔚老師說,任何人際互動都不是單方面的。有的人有這樣的興趣建立一個圈子,有著獨樂不如眾樂樂的團隊精神。但真相是並不是只有leader 一個人在作用。還有those who were led「那些被領導的人」的配合。

我有個同學在澳洲墨爾本大學留學了四年,和他聊天我就發現他特別擅長在話題中領導與被領導。只看到領導而看不起被領導,這可能是中國人的對領導這兩個字的誤解。有的人雖然去了國外讀書不和外國人打交道的話一輩子也體會不到。我們大多時候庸俗化的領導和外國人的leader完全是兩個概念。我們說領導,馬上想到沒本事上來的是靠關係的。外國人相反,領導選出來時機制很嚴密競爭很殘酷。但是領導一經選出,誰也不說閑話,服從領導。這是素質,這是真正的民主精神。

我想我對第二個問題表達的清楚了。你更需要思考的是,你真的想要形成圈子嗎? 如果想要,你同時也要犧牲某些東西。 個人的一定程度上的獨立性,自由,不被干擾的實踐等等。

最後,難過是合理的,我也常為人的有限性非常地傷心,但是在難過時老是懷疑自己就不合理了。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生命之輕》不是說到: 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考到國外去,至少你英語很厲害。你可以容易得找到聊得來的人,說明你有與你交心的朋友。很不容易啦。而且在國外,你可以做那麼多事情,見識真正的學術,接觸各種各樣的奇人。接觸最地道的外語。體會國內體會不到的文化。

4、寫在最後的話:

人際關係上升到哲學層次,我更願意把人看做是一個他者,每個他者是和自己異質的個體,正是因為他者的存在,才使得我們不會過於自我沉溺。黑格爾看來,人的根本的需求其實獲得承認,人組成群體,最根本最首要的原因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獲得承認,因為每一個自我意識必須在另一個自我意識才是自我意識。

我從不把人際關係看做一種能力。更嚴謹地說,不把它看做是一種天生的能力。因為這種說法一貶低了他人,二太過於自我中心。而比較搞笑的是,生活中總強調怎麼搞好人際關係的人,我並不覺得他們人機關係真的{好}。我感覺他們白活一生。

先說到這吧,希望你能有所共鳴或者有所啟發,畢竟預言是有限的,說出來你某些東西,就總會有另外的東西唄壓抑下去。你就是這樣,既無法接納自己,又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接納自己,我就是我。管他外界什麼看法呢?做自己,有時可以放肆一點,我們都會進墳墓的,我有個患過抑鬱症被電擊過的朋友老是跟我這樣樣強調。

以上 這四點。


謝邀,交朋友這個話題太寬泛。

如果你交了一大堆的朋友,大部分其實都是酒肉朋友,點頭之交。這些朋友在你沒有事說能幫忙那是極好的,你有事的時候也不要對他們寄予太大的期望。 用來滿足你社交上的需要,其實是必須的。

那你要求的是那種交心的真正的好朋友,這可能比較困難,尤其是跟外國人溝通不暢他們國情不同的情況下要交心,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我能告訴你的就是四個字:

有錢也別全部揮霍在社交上。


大四狗知乎處女答。

覺得題主是從小太優秀了,家裡保護的也很好。從小收到的讚賞太多了,就覺得那是一種常態,一旦別人表現出不同意見,就覺得是自己有問題,是自己惹別人不高興了。其實不是的,每個人都有可能被別人喜歡或討厭,想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太困難也太沒必要了。

我遠沒有題主那麼優秀,但也是自我意識不強的小孩,尤其從初中開始意識到自己有意無意老是想討別人開心,發現自己總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別人說什麼就什麼。

後來漸漸尋求改變,高中過得比較釋放,每天像個瘋丫頭一樣傻開心,就純純地每天和幾個同學打鬧,開心之餘也漸漸開始在人群中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人多的時候也不要害怕別人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下來朋友挺多的,好朋友卻不多。

大學與高中截然相反,可能與初戀傷了心有關,就把自己的內心封閉,懶得跟人互動交流,覺得心裡真的是冷冷的,內心os經常是:跟我有什麼關係,一個人才自由自在…… 而且會越來越渴望那種真正的友情。

(其實不要害怕一個人待著,想事情的時候一個人待著才爽。)

也正是一個人待著才有時間冷靜下來反省自己,發現自己過去待人接物雖然算是友善,但屬於那種博愛型的,遠近親疏沒有分別。關心一個人往往不是真正是因為我們之間的情誼,很可能的情況是無論這個人有沒有這麼親近,自己出於習慣都可能去給予適當關心,這種人好聽點叫中央空調,俗稱濫好人。看似溫暖,實則沒有溫度。而且這樣的人無論有沒有惡意,都可能給關係沒那麼近的人以不真實,不真誠,虛假甚至虛偽的印象;還讓真正親近的朋友覺得失望,產生她對所有人都那樣啊我們倆也不過如此之類的想法。所以一路走來我雖然朋友不少,但是真正的朋友沒幾個。

其實按世間能量守恆來看的話,每個人的感情也應該都是一定量的,總量一定,分給太多人,濃度自然就淡了。

所幸我現在幡然醒悟,覺得自己實在也討厭那樣的自己,就把自己的感情收住,不要過於容易地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要有針對地,專一地就給真正喜歡的朋友。(就友情來看,愛情尚不討論)。

大學四年即將過完,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就是更加了解自己,在這裡既是回答題主的問題,也是給自己內心做一個剖析。關於如何交到真正的好朋友,根據我的成長經歷,能給你的建議總結起來就是:

尊重自己,要勇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親不隔疏,後不僭先。

祝題主越來越好


推薦閱讀:

合群婊:你合群的時候,笑得像個傻逼
為什麼我始終做不到合群?
這樣應對孩子不合群,比直接干預更有效
大學想一個人住寢是不是不合群,大家怎麼看??
我進步最大的時候,最不合群

TAG:圈子 | 人際交往 | 社交技巧 | 性格 | 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