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哲學和宗教的異同是什麼?
現在我們要了解科學與哲學各有自己的範疇,宗教在屬性上兩者兼而有之但更類似於哲學。
科學和哲學的目的同樣是為研究真理,但選擇對象的依據不同,
我認為科學所研究的對象是「已見的」,它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研究有限的事實;我認為哲學的對象是「看不見的」,它在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研究無限的事實。而且我們也不能忽視了宗教是維繫心靈的,是對付精神裡面的部分,是形而上的。宗教應該說是一套複雜的文化體系,它有一部分宗教解釋世界的方法,我們也曾經把它奉稱為哲學,不要忘記蘇格拉底很多論證基於「有神」而言其他。宗教還能有一些社會學、神學、歷史學意義上的東西,便可以用科學的方式加以定量分析了。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該神秘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
而哲學家和科學家經常試圖給何為科學和科學方法提供一個充分的本質主義定義但並不很成功,籠統地說,科學即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知識體系。
要我說科學最重要的是可重複性。即給你相同實驗環境,不變化某個實驗變數,實驗結果可觀測且可重複的特性。因此科學是一種不斷追求真相的態度,科學是一種對真相的不斷趨近,當有一個更接近真相的學說相抵觸時,「奧卡姆剃刀」會無情的剔除前者,那個曾經被奉為科學的學說。
比如說牛頓之於愛因斯坦,托勒密之於哥白尼
而說回哲學,哲學稍微的不接地氣一些。因為她能被視為某種觀念,而觀念是某種概總性的思維體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哲學的盡頭,就是科學的開始。科學是研究物質的,是對外面的部分,是形而下的。它的目的固然是研究真理,但偏於知識與理論。
科學和哲學的目的同樣是為研究真理,但選擇對象的依據不同,我認為科學所研究的對象是「已見的」,它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研究有限的事實;我認為哲學的對象是「看不見的」,它在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研究無限的事實。而且我們也不能忽視了宗教是維繫心靈的,是對付裡面的部分,是形而上的。科學統領自然界(物質),宗教統領心靈界。哲學試圖思考物質和心靈的異同,並試圖彌補二者之間的裂痕。
科學 讓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過上好日子哲學 讓一些過好日子過慣的人研究道理宗教 讓一部分心甘情願拿出錢來供奉神
我們沒見過且我們無法證實,所以我們不信
我們沒見過且你們無法證偽,所以我們信了嘛,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笑了科學就是錯了會承認自己錯了。哲學就是什麼東西都沒有辦法講透。宗教就是我永遠都是正確的,如果解釋不清就請你自己反省。
所有的宗教都是在回答同一個哲學問題,即「世界是怎麼構成的,我們是誰?」,即所謂的世界觀,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各自獨特的價值觀,進而決定了怎麼去渡過這一生的人生觀。同一宗教的三觀是一致的,之所以分出這麼多派別,主要原因是方法論的不同。
佛、道、基、唯物,均回答了上面這個問題。儒法不算宗教,是因為二者根本就不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來,儒法是在道家同一哲學命題下的兩種不同方法論。現代科學門類眾多,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都是屬於在唯物主義同一哲學命題下的眾多方法論研究。同理,猶太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伊斯蘭教均是同一哲學問題回答下的不同方法論選擇。禪宗、密宗、凈土宗、大乘小乘等等也是不同方法論的分野。
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爭鳴的不是哲學命題,這個哲學命題在華夏族形成早期的炎黃時代就已經確立,老子作為周室國家圖書館館長接觸資料比別人更豐富便捷,他是將這套哲學命題進行了歸納總結。其他的百家,如墨、法、儒、陰陽、縱橫等等,均是在道家統一命題下的方法論研究。
漢代以來,方法論的爭論宣告結束,確立了「外儒內法,劑之以道」的一整套治國方略,其終極理想就是建成道家所描繪的「世界大同的王道樂土」,採用的手段就是儒法二家的方法。罷黜百家,並不是讓其他學說消亡,而是走下了治國方略的神壇,回歸本色或轉變為民間技法,如墨家演變為武俠和工匠,兵家農家回歸本位。
終漢一朝,道家的超然地位,還不存在所謂國教之稱或者之爭。東漢末年,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民間,佛教的三觀與道家截然不同,極大威脅到了道家的哲學理論基礎,由此展開了千百年的釋道之爭,並掀起多次國家級的滅佛行動,佛教在強壓下也改變了模樣,最終演變為今天的漢傳佛教禪宗。在佛教宗教儀軌等形式的刺激下,道家也開始向道教的形式轉變,建立了宗教道場和儀式。釋道之爭雖烈,然而古代中國絕大多數的漢人中央政權,均定道教為國教,佛教僅僅在元清兩個少數民族政權時才上位為國教(藏傳)。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國民間流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道家早期走的是士大夫路線,普通民眾接觸不到,還有就是佛教確實也解決了道家理論沒有關懷到的死後之事。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則均是在隋唐時期首次進入中國,由於佛道兩家已經完備解決了中國人的終極哲學問題,這時候完全另起爐灶的一神教類並不能引起盛唐驕傲的古代中國人的興趣,基督教自然而然就消亡,伊斯蘭教則僅僅在西域少數民族部落中流行開來。關於科學、哲學與神學,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里是這樣分類的:
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但是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一方面來看,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那些迄今仍為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的,不管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宗教認為上帝創造萬物。
哲學認為一種自然規律或者「道」是萬物的起源,苦苦尋找背後的本質與永恆規律。
而科學只是通過實驗找出兩個事物之間恆定的數學關係。
我是讀《和大師聊哲學》得到的觀點。
科學是顯性的哲學,哲學是隱性的科學
科學.宗教.哲學.的共同之處...我感覺...目的都是為了讓人活得更幸福,不管是心靈世界還是現實世界,這個算嗎..???
人類頂級數字思維,10個人類心靈密碼。
1,原始宗教(薩滿教):0-0;害怕某種詛咒而不敢做某事
2,猶太教:0-0;相信無形無象的上帝,但救世主還沒有到來
3,基督教:3-1;三位一體
4,伊斯蘭教:1-1;一位一體
5,佛教:3-1,1-3;3即是1,1即是3
6,道教:1-2-3;1生2,2生3,3生萬物
7,數字的哲學屬性:
1是個整體,2是矛盾的兩方面,3是矛盾的發展方向和矛盾的兩面
8,數字的運算屬性:
1+2=3,3-2=1,3-1=2,即事物的可規劃性和可預見性
9,數字的藝術屬性:
1+2不等於3,就會使事物長一點,或短一點,失去美感
10,宇宙之運動就是1,2,3的相互作用和運動
(文字石海浪,《英語思維》作者)轉自網路
你怎麼看待《西遊降魔篇》的這一組畫面?宗教?科學?
科學訴諸理性而以自然為其認識對象,宗教在永恆無限的精神層面上關注人類的來源與歸宿。
哲學像自然科學一樣訴諸理性,但又像宗教一樣,以人類精神的"終極關懷"作為其希圖實現的理想。書上原話。現在人都不看書了么。已歐洲基督教為證,宗教為了支撐自己的地位弘揚了部分哲學保護了部分哲學著作。與此同時阻礙了科學進步。
求偶:——————科學家:我要研究這個女人的喜好和背景,量化分析,做好規劃,做好各種意外的預案,一步一步地最終和她嘿嘿嘿。哲學家:多吃肉多鍛煉多讀書,然後到女人多的地方,說話要有男性的邏輯性,顯示身材顯示學問,,總之要豐富我男性特質的一面,陰陽交合,指日可待。宗教家:我懂精神操控術,讓她迷信我,徹底地精神上被我控制,不單可以讓她自動脫衣,我可以讓她成為我的精神奴隸。
形而下:科學形而上:哲學、宗教相對理性:科學、哲學相對不理性:宗教當然這太籠統了,非常精確的我辦不到
人類希望了解世界,所以要對世界建立模型:哲學,研究怎麼建模,這樣建模靠不靠譜;科學,建了各種概率模型,需要不斷進行驗證;宗教,建了一個確定模型,變動較少。科學和宗教這兩個模型,不分對錯,就看你信哪個=。=
叫你思考的,是哲學。
叫你信仰的,是宗教。單獨為之並且深入實踐,會給人造成困擾。
兩者結合併且深入實踐,是充滿智慧的人。
孔子 標明了 理想社會的藍圖 這是理念層面
這是孔子出現,世界就不同的原因管理者在制度層面得動腦筋 是我們後人也沒找到達至理想社會的路 是我們後人不爭氣 沒找到路
但從此歷朝統治 旗幟鮮明 儒家
蘇格拉底 開啟了 思考之風 世界從此不同
這是兩個哲學家的故事
耶穌與佛陀是兩個宗教家的故事
這兩人出現 為何世界就不同?科學家、哲學家和宗教家面對一個漂亮軟妹。科學家:我之所以會喜歡她是因為神經刺激作用和基因的自私,也許實質上我並不喜歡她。哲學家:漂亮女人現象背後隱藏著一個完美的漂亮女人形象,而這個完美的形象僅存在我的腦海 里。宗教家: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阿門,主啊,她是你派來考驗我的嗎?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想佔有她(求把我關進摺疊屋,跟之前進去的那哥們作個伴)
科學解釋了客觀;
宗教假釋了主觀;
哲學混亂在中間。
哲學,科學,宗教的異同在於都想把我 世界,解決世界,社會,人的終極問題,只是方式不一樣。 哲學是基於演繹邏輯推理來延伸其領域的。用這樣的方式把握世界。哲學的三段式證明,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這樣的推理有一個很鮮明的特徵,就是大前提正確,小前提正確,那麼結論一定正確。 數學原理,科學等的發展都是基於這個過程的。哲學的終極意義是解釋釋釋,釋著名的問題就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涉及了宇宙,社會,個人的三個層次。 至於說解決這三個問題,演化出來了幾種模式,一種自上而下,一種自下而上。科學和宗教,也可以說是唯物與唯心的區別吧。 科學其實我現在的理解應該是初中的控制變數法對照實驗,至於往後發展到大樣本隨機實驗,雙盲隨機大樣本對照實驗都是前面方法的發展。提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論證,驗證假設,解釋問題,如此反覆。基於科學實驗,經驗事實得出結論,然後運用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同屬於唯物的範疇。 科學理論具有可證偽性,之前的理論可能在某個時刻被證實存在某種缺陷或錯誤,新的理論代替舊的理論。在這麼一個過程中可被科學解釋的範圍不斷擴大,科學的外延也不斷加深。所以說科學解釋世界,社會,個人是一個自下而上,自小而大的過程。科學解釋世界存在的問題,用三段論來演繹,存在的問題有,第一個是基於實驗論證抽象出來的理論是否具有良好的實用性,解決這個方法,科學實驗採用了雙盲,大樣本,隨機,從而使得實驗結論具有良好的普適性。第二個是基於實驗得出的結論,在時間空間上是不是具有連續性?這個比較難理解,通俗的說就是你的這個理論現在成立,明天成立,後天還成立嗎?在中國成立,在美國成立嗎?在火星成立嗎?並不一定。比如為什額經濟學的東西比較難預測,因為經濟學的東西在空間上和時間上就往往存在不連續性,所以要預測就相對難了。哲學上來說,今天太陽從西邊升起,那麼明天太陽一定從西邊升起,這兩個事件不是連續的,也不可以相互推出結論。所以哲學推理實際上是比科學的範疇更嚴苛,更公正。宗教這個東西,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神,鬼,上帝,天堂之類的,其實我的理解是宗教是披著哲學外衣用來解釋世界的一套理論,是自上而下的。從科學上來說,前面說了,是基於實驗自下而上的一個過程,但是如果我們不斷發問,比如宇宙是奇點大爆炸產生的,那麼奇點是怎麼來的?奇點之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嗎?奇點之前的之前又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會陷入一個死結,無法回答。宗教把這個問題抽象化了,比如有一個萬能的神,讓你把這個不斷發問的過程就停在這兒了,這是宗教給出的解釋世界的最終答案,當然這個答案看起來那麼的不靠譜。至於由這個萬能的神,延伸出的其他各種理論,教條,教義,輪迴等等。只是一個自上而下的解釋世界的過程了。科學用來解釋世界的理論,是自下而上的,但是隨著我們不斷發問,發現用科學解釋世界也永遠得不出一個終極答案,但是科學的這種觀點,是很好的,我去逐步逐步的認識這個世界,只要認識是螺旋式的上升,就終有一天會達到頂點。而哲學終究是明知道這個問題很棘手,可能也永遠無法回答,但是義無反顧的始終去追尋一個既合乎情理,又正確的終極解答。存而不論,比如你說上帝存在,我無法反駁你的觀點,無法證明上帝不存在,但是我不會認同你的觀點。立足當下,腳踏實地,仰望星空,但求一步一步都走的踏實的科學心態,才是當前最好的方式,雖然這條路,對於整個人類而言,可能誰都不知道盡頭有什麼。純手打,各位看官可拍磚。
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瘸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科學又何嘗不是一種宗教呢?只是這些只是認識世界的兩種不同的方法。科學用特殊的名詞以及理論來解釋現象,宗教用神明、圖騰來闡述世界 。不論是什麼,都是在人們的實踐探索中所得到的東西。要說二者的不同,那一定是,宗教盲目信仰,科學更多的是探究和發現。
⑴個人會把哲學看成是「總綱」。
⑵個人認為,科學和宗教的異同點如下:
相同點: 目的都是對我們身處的世界做出解釋。不同點:科學和宗教在解釋世界的思維方式上是相反的。為什麼會這麼覺得?個人想法如下:
一切的一切還得從頭說起。自從人類學會使用工具,學會了語言,學會了種植養殖等等,人類和動物就有了很大的區別。動物在兢兢業業的尋找食物的同時,有一部分人已經吃飽了撐著了,有了多餘的空餘時間。於是,閑下來的人們漸漸地意識到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存在為什麼會存在?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的玄之又玄的問題:我是怎麼來的?我到底是什麼?世界是怎麼出現的?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而要解答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存在為什麼會存在——人們最直接簡單的想法就是:有一種超越存在的東西創造了存在。而這種東西就是「神明」。於是,神的概念出現了。人們崇拜它,敬畏它。很快宗教也隨之誕生了。這種信念支撐著人們的意義。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便由宗教管轄了。而這段時間也是神的世俗化過程,或者說宗教的普世化過程。不同集體的人描摹著自己心目中神的模樣,於是各式各樣的神出現了。而這也是許多衝突的爆發點。個人看來,本質上是不同集體排斥性。不同的集體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神。這個神帶有了這個集體的特性。當這個代表自己的符號不被接受或踐踏的時候,也是情緒容易爆發的時候。這些不同的神的鬥爭可以說就是不同集體之間的爭鬥。很明顯,這些神帶有了「人」的烙印,這是世俗的神,早已慢慢遠離了當初那個神的概念。
粘貼一下:「世界上很可能有神存在,但是如果說神按照自己模樣造了人,這就是人的自大了。認為自己是神的特殊創造,認為人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就是人的自我中心。顯然,我們總是以人的想像來描摹上帝。這就像黑人畫上帝是黑人模樣,白人畫上帝是白人模樣,喵咪畫上帝則是喵咪模樣一樣。這是錯誤的。很可能大部分人反對的就是這些世俗的上帝。
「否認世俗的神祉的存在並非不敬,不敬的是把世俗的觀念加諸於神」。」當白人看不慣「黑人模樣的神」,當黑人看不慣「白人模樣的神」。黑和白勢必要為屬於自己的「真神」,為自己的「信」,為自己的「集體」,展開一場殊死搏鬥。
這是一種必然,一種無可奈何的必然。神必然會被世俗化。因為原本那個神,是超越了存在的東西,高高在上,他不站在任何人的身邊,肉眼看不到他,手指碰不到他。這樣的神高高在上卻沒有任何意義。他不會聽你的禱告,不會懲惡揚善,他不站在你的身邊,你感受不到他的愛。他擁有創造世界的力量卻不作為。人們不會接受的。人們更願意寄託。願意自己描摹神慈悲的模樣,願意為神帶上慈祥的面具。願意想像神的美好。願意寫出各種神跡和故事表明神是在我們身邊的,是看著我們的。人們愛戴這樣的神,世俗的神。
很快,宗教期間的種種問題警醒著人們。幻想終究會破滅。自己吹出的肥皂泡需要自己戳破,不能在美好裡面沉醉以至於毀滅。
慢慢的有人開始質疑。理性的人發現這樣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存在為什麼會存在?如果回答是因為神。雖然可以迅速的給人安慰,消除不安,給人意義。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很多問題。如果把神世俗化,難以避免混亂。如果不把神世俗化,高高在上的神又何意義?有與沒有一樣!所以,這個回答不見得明智。於是人們反其道而行之。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謹慎。不能重蹈覆轍。所以,穩妥的做法就是一點點從「身邊」開始。不先直接回答問題。而是一步步來。以前宗教是自上而下,把基本問題解決了,給出了一個答案,再慢慢管理「人間」。既然這種方法不好。那麼就選擇自下而上,小心謹慎的一步步靠近源頭,「人間」先弄明白,從「身邊」開始。
個人覺得,科學就是這麼來的。科學與宗教的思維方式相反。但並不是完全對立的。
其他答案里有講,感興趣可以看看。數學本質上是否是宗教? - 太陽的閃念的回答宗教很明顯跟科學矛盾,為何這麼多人信奉? - 太陽的閃念的回答以上個人理解。一個蘋果砸到了樹下發獃的牛頓:
1.科學: 這是什麼呢?是什麼促使蘋果落下而不是上升? Gravity!!!!2.哲學: 這真的是一個蘋果嗎?為什麼砸到我的不是一個梨?蘋果表面砸到了我,實際上,它還在樹上。 這是哲學。
3.神學: 上帝的歸上帝,蘋果歸Steve Jobs. Amen.丁不二方舟在「巫學、神學、哲學、科學的進化」一文中寫到:
巫學:以多元的人格化自然神為中心形成的知識體系。
神學:以人格化的唯一神為中心形成的知識體系。 哲學:以某個或某些社會人的思想為中心形成的知識體系。 科學:以描述客觀世界為中心形成的知識體系。
我贊同他的這個分類的部分原因是:我們隨時都能夠觀察到神學和哲學間系統化的互相攻擊,但觀察不到科學這樣作為——科學是一個嚴格的單一體系。
參見「什麼是科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