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駁『父母是無條件愛子女的』?

那些想說不需要反駁的請別回答,謝謝合作,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那麼幸運和幸福的


不是所有父母都無條件愛子女,有的父母只是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而愛,甚至不能說是愛。

1. 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選擇,就是真愛。相反,只顧自己在親友間的面子,把孩子教育成所謂的聽話的乖孩子,就不是真愛。

2. 不論孩子遇到什麼困難,無條件支持就是真愛。相反,孩子的發展遵循自己的設想就高興,不遵循就冷嘲熱諷,就不是真愛。

3. 父母也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父母不是神。

4. 接受他人本來的樣子,如果覺得不好,不理會就行了,不必試圖改變,你不能改變任何他人。


作者:李雪愛與自由(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95963000/

作者:李雪

18歲的小斯高考後跳江自殺,留言「死了,我的心自由了。」

小斯的家庭,實在沒有什麼說得出口的重大虐待:沒有單親離異、沒有饑寒交迫、沒有肢體虐待殘障。然而,他的靈魂每一秒鐘都在地獄中煎熬。

「有點什麼事情就打,媽的考98分都被罵,吃飯打嗝一耳屎打過來,夾菜姿勢不對也一耳屎打過來,自己小時候生活不好非要對我要求嚴格。」

「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電話的時候很我媽說了,我媽說才73名,呵呵,我在電話另一邊都快氣哭了。達外競爭多激烈,其他同學考到前600家長都有獎,而我呢?」

「看見老子QQ在線都要罵我,我不作評價。說好的我得了一等獎學金就給我買電腦,然後?我全校第五,(結果爸爸說)電腦買了影響學習(我一周回去一次),說上網會上癮什麼的。」

「(我故意考試睡覺)考差點,希望我爸能問問我之類的,稍微改改,然後打電話第一句:你是不是不想在達外讀了?我跟你轉到其他學校去,莫浪費老子的錢。」

「我用電腦玩CF,然後電腦中病毒了,我爸打了我,怪我(結果是爸爸自己下載了盜版軟體導致的中毒),我的心裡就高興不起來。」

這些瑣碎的小事,太常見了。在他的父母看來,兒子的自殺,沒有任何徵兆。小斯的母親一直在哭訴:「嚴格點那都是為了他好!」「沒想到他這麼記仇,他怎麼就不想想我們的好?」

孩子已經自殺了,父母依然在說:怪孩子記仇,其實我們對孩子很好。

這樣的家庭,在中國不知有幾千萬,就是大家眼中「最正常的家庭」:家庭完整,孩子衣食無憂,沒有肢體虐待,父母努力把大部分資源投入孩子,例如給孩子上昂貴的學校。孩子如果說自己痛苦,幾乎所有人都會反駁:你父母為你付出那麼多,對你那麼好,你怎麼能說出這麼沒良心的話?!

無數這樣表面正常的家庭,內里就是精神上的地獄。父母對孩子的恨無孔不入地滲透到孩子生命的方方面面,通過各種細節精神虐待孩子,而且都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例如:

這樣的父母,會在孩子遭遇挫折需要父母給予情感支持、需要感受父母的力量和安全感的時候,堅定的給予冷漠和嘲諷打擊,讓孩子腹背受敵,絕望無助,感覺整個世界充滿敵意。

這樣的父母,會在孩子興高采烈的時候,訓斥孩子「不穩重」,故意找茬給孩子臉色看,讓孩子深信自己不配得快樂,快樂是可恥的。

這樣的父母,會在孩子自己的事情上,不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感受做事情,打著「嚴格要求孩子「的名義,對孩子各種批判控制,讓孩子覺得:只要我做我自己,都是錯的。自由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父母,會在孩子內心升起對未來的憧憬期望時,表達對別人的善意時,及時澆上冰水,讓孩子相信自己的願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別人的善意全是虛假的;居然相信愛?真是蠢不可及。

這樣的父母,會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孩子的所有欲求。想要Iphone?就是攀比心作怪;喜歡漂亮衣服?想出去勾男人吧;說出自己的想法;你非要對抗父母,讓父母不好過是吧;喜歡電腦?不就是想要打遊戲荒廢學業嘛。

精神虐殺孩子的父母都會給自己找一個高尚理由:一切都是為孩子好!於是孩子永遠不夠好:班級第一可是還沒年級第一,年級第一可是人緣不好,人緣好但是生活習慣不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父母一邊精神虐殺一邊催眠孩子:永遠是因為你不夠好,你總是做錯,所以不配得我們的愛。孩子被虐殺的同時深信:我被虐是因為我不好。

真相是,孩子,其實父母並不在乎你好不好,父母只是無條件的恨你而已。

在父母的寒冷恨意中長大的孩子,從未體驗過被愛,被溫暖是什麼滋味,困在永無止境的黑暗中,幾乎都想過要自殺。還活著的,只是因為沒死成而已。

沒死成的孩子會拚命想要討好父母,妄想自己再努力一些,就可以博得父母的喜愛。深入骨髓的自卑,沒有自我總是想要討好別人,感覺整個世界充滿敵意,預設所有人都會會拒絕自己,深信自己的意願不會達成。這種感覺會控制孩子一生,反反覆複製造各種痛苦遭遇,不得幸福。

為何有的父母會無條件的恨孩子?

因為這些父母人生毫無快樂和希望可言,之所以能夠活下去,靠的是不斷把內在的扭曲痛苦扔到孩子身上。看著孩子精神受虐受苦,自己可以暫時感覺良好一些。很多孩子表達出自殺衝動時,父母會推波助瀾嘲諷孩子怎麼還不去死,甚至無意識的嘴角上揚微笑,因為這時父母內在想要死亡的動力被孩子承接,所以輕鬆了。

電影《我殺了我媽媽》中,母親跟孩子在行駛的車裡發生爭執,母親無休止的語言攻擊,以至於孩子精神崩潰想要跳車。看到孩子徹底崩潰,母親控制不住的微笑起來。這部電影是男主角兼編劇兼導演的自傳。

刺骨的恨意從何而來?

無條件恨孩子的父母,他們內心真實所恨的是自己父母,因為在自己的童年,遭遇的就是刺骨寒冷。比如重男輕女家庭中的女兒,尤其是中間出生的女兒。但是恨父母太離經叛道,很少有人敢直面自己對父母的恨,有的甚至還要美化和過度孝順父母,於是深藏心底的恨意,必須找到別的出口。童年不幸的人中,越孝順父母的人,對自己的配偶和孩子,越惡毒。

恨別人容易被攻擊被拋棄,只有恨孩子是安全的:孩子無條件愛自己,不會拋棄自己,也沒什麼反擊能力。二是孩子對愛和自由的渴望,會激發出父母內在小孩的痛苦絕望,於是冷漠攻擊孩子,讓孩子也跟自己一樣絕望。當然,這個過程會被合理化為「都是為孩子好」。

如果你成長於這樣的家庭,首先贊你的勇氣,堅持活到今天的都是勇士。對於這樣的父母,除非你自我成長,能量強大到無論外境如何都如自在菩薩。否則還是珍惜生命,遠離父母,讓自己好好活下去。

屢見身心靈大師警言:不接納父母會有什麼後果,不僅自己不幸福還會傳遞下一代。真正的心靈成長,我們需要接受的是事實,而不是父母。父母與我們的關係,是過去發生的事實,我們需要看見真相,不再否認或者試圖改變真相,活在真相中就是成長。成長之後可能依然不喜歡也不願意接近父母,這很正常。

某些父母或許在我們成長之後也會變化,感情重新構建,這很好。有些父母還會依然堅定活在妄想中無法建立關係,這也是事實。直接看到事實,直接活在真相中,不再消耗能量試圖去改變父母,不再試圖去「修復關係」,就會有大把的能量,去創造自己真正想要的關係體驗,把愛和自由傳遞給下一代。

孩子,不是你不夠好,父母只是無條件的恨你而已。真實的世界會遠遠比家庭溫暖,承認過去的真相,就有機會創造未來無數的可能。所有的苦難,且讓我承擔,且於我終結。

----------------------------------

作者:李雪 ,心理學專家。

新浪微博微博 @李雪愛與自由 微信:初心心理

著有《當我遇見一個人-母嬰關係決定孩子的一切關係》


他們本來就不是無條件愛孩子。這是事實,無需反駁。


有條件的,我媽就是典型,來自於她的性格缺陷。她對我的每個付出都要記賬,時刻提醒,提醒回報和值得與否……


其實父母愛孩子大部分都是為了自己老了老有所依,不然中國怎麼會有一句古話叫做養兒防老


代表父母的你又不對父母的作為負責。


說不用反駁的知友大概也是無法想像出在這一點上進行反駁所帶來的好處吧。人無完人,人類生來就理所當然地自帶不良屬性,當上父母就能改變人性的各種缺點嗎?所以在與父母意見分歧時也要懂得時刻清醒地保護自己應得的權益。

我國古時就有二十四孝中埋兒奉母的典故,那說明我國古時的父母要你聽話而說出的道理比現在肯定要荒唐得多。既然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那為何還要尤其倡導這種兒女回報的做法?所以以後遇到各執一詞的情況在做法上我們要清醒,更重要的是心理上不要被傳統的孝道道德綁架。

生活中有太多的問題被父母理解為非黑即白,也有太多的孩子不聽老人言而身心不安,君不見網癮少年被電擊治療的教導方式與棍棒底下出孝子多麼相似?


相比較而言,父母的愛確實是最具有影響,當然影響是個中性詞,影響好壞跟父母的性格、見識、學歷、閱歷都息息相關。說父母無條件愛子女,是一種合理性的渲染,其實父母的愛也可以看作一項投資。他們期待子女成龍成鳳,不願孩子是平凡人,並且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難免進行無味的干預,都是明顯的條件。當然,他們的愛往往將這些功利性的期許掩飾了。


不用反駁,如果不是所有父母都是無條件愛子女

如果是,後果也會在幾十年後發生,

而且也不在題主身上發生

完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國留學生Emmapeng向粉絲要錢供她留學?
作為一位母親,如果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希望孩子如何生活?
6,托尼
有個(親)妹妹的哥哥們,可以分享一下有個妹妹的感受么?

TAG:家庭 | 父母 | 子女 | 親子關係 | 如何反駁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