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傳統媒體涼了,可我們還是在意「上報紙頭版」
發生在 10 日晚間的大埔公路雙層公交車翻車事故,是香港歷史上死傷第二慘重的車禍,造成 19 人死 63 人受傷,其中 9 人傷勢危重的罕見災難。不管是報紙、電視還是網路媒體,都充分發揮了香港作為媒體之都的優勢,盡全力展開報道。在此期間,《蘋果日報》率先報道的一個細節引起很多網民的關注。
據說,肇事司機在事發後沒有立刻去救助傷者,反而是拿起手機,通過聊天軟體 WhatsApp 在司機群里留言說:「 不想討論事件,不用幫我宣傳,明早我就上報紙頭版了 」。(原文為廣東話:「唔想討論,唔使幫我賣廣告,聽朝會報紙 A1」)
自己捅了大簍子,想到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會上報紙——在網路新聞嚴重衝擊傳統媒體,就算不上網也會接受三家 24 小時電視新聞頻道的狂轟濫炸的今日之香港,這位司機大哥還在意「上報紙」這種彷彿是上古傳說的玩意兒,就顯得十分有趣了。
一句「上報紙頭版」也許只是這位據稱 30 多歲慣用 Facebook 的「巴士迷」的兒時記憶,為他建構而成的一種習慣用語。但這也正好反映了在信息流年代「頭版頭條」的去留問題。
朋友圈和 FB 信息流都是沒有「頭條」一說的,但香港網民通過雅虎、蘋果日報、Now 新聞、明報等媒體門戶網站,即可充分信賴它們可以帶來及時、準確的本地大小事。所以「上報紙頭版」同時意味著上網站頭條,這也是足以讓闖禍的司機挂念的地方。
即使香港的演算法暫時不用有價值觀,港人也並非不再需要人工編輯幫忙選擇事件要點,而很可能是恰恰相反。
1
首先, 是香港媒體和記者的敬業,才為臉書、推特和 WhatsApp 上的多數港人提供了刷屏所需的基礎談資。
香港並不缺少「手機拍客」。事件發生時,確實在車上還能走動的乘客連救人都顧不上,只是忙著拿手機拍片。然而當晚,敬業的香港記者們趕到現場,他們所經歷的事情經過和親歷者基本一樣,甚至更多——因為記錄在傷者入院後仍在繼續,記者徹夜守候。
這就使得最終呈現在大眾媒體和被廣泛轉發的信息,依然是出自幾大報紙、電視台等到達現場的傳統媒體手中,並沒有很多當事人的手機視頻被利用。甚至,TVB 記者在直播前後疑似「耍大牌」阻擋救援,這一情景被對手 Now 新聞台的攝像機拍下來,又成了網民的新一輪談資。
一天以後,在朝陽大悅城發生的傷人事件中,新京報、澎湃、環球網等內地傳統媒體的社交賬號,則與之形成強烈對比,它們大規模利用網民手機拍攝的影像,只是起到了以轉發來擔保片段真實性的作用。由此,足以見到香港的媒體奔赴現場追熱點時是有多拼。
當然,因為中國幅員遼闊,以及自有國情在此,內地媒體興師動眾蹲點採訪確實不方便。但在有可能的任何情境下,結合手機直播的記者「千里走單騎」在內地近期的突發事件報道中也有見到,如過去沒多久的江歌案等。一有直播出現,也是成為內地網民轉發的主要素材。在相對自由的報道場合,市場的力量頑強地生長著。
2
然後, 其實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依然需要有個主次順序的編輯篩選。 所以當微博熱搜榜一度被撤下的時候,我們分外懷念它。
大埔這次車禍發生的時候,所有人得到的信息都是零散的,而此時就需要訓練有素,可能有充足預案的媒體幫我們形成整個事件的一組「懶人包」。
在這點上做得最好的還是《蘋果日報》的網站,因為它事件專題的相關文章是同步更新的,所以只要打開其中一篇報道,時不時刷新一下,就能看到相關消息是否有更新。在 Facebook 討論新聞的區域也基本是蘋果、雅虎這兩家最活躍,其他網站要麼沒有評論區,要麼沒人留言。
也許有人還是堅持不看報紙電視,只從朋友分享獲取信息,但到底分享哪一條消息,這個「議程設置」 的功能,目前為止還是由專業的媒體機構實現的。和內地相比,香港輿論中更少出現一篇朋友圈文章,或被編輯過的微博熱搜就可以隨意」帶節奏「的情況。
3
最後,事件發生時另一個要抓緊解決的難題是: 應該把怒火撒向誰?事情發生了,網民的情緒被帶動了,但怎樣才能一擊必中,避免次次都是「反轉」劇情?
與內地突發事件的定性依賴官方通報不同,香港的事故報道中鼓勵所有能發聲的利益相關方發出聲音,並由媒體做梳理,由讀者做判斷。例如,眾多媒體採訪車上乘客的證言口徑基本一致,從而用交叉信源很快就確定了公交車司機的情緒不穩定,具有開「鬥氣車」的重大嫌疑。警方第二天開始以涉嫌「誤殺」罪名調查司機,也與報道所披露的細節一致。
此時必然有讀者會氣憤地覺得司機群體靠不住,是馬路殺手。對此,代表司機方面的兩個駕駛員工會代表各自開發布會闡述自己的立場,一上來就說司機出情緒問題是因為人手不足,公司用培訓不足的兼職頂替全職員工,以及車上人多嘴雜,總有罵司機的等等,這成功將群眾的怒氣轉移到了公交公司頭上。
發展至此的絕大多數細節都被媒體有條理地梳理出來,還包括肇事司機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等信息,讓證據鏈條更紮實,今後動輒「反轉」變得更困難。儘管媒體不能替代司法,但媒體報道作為今後可供核對的重要資料,成功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
4
除了媒體機構的高度發達和白熱化競爭, 還必須加上香港人的審美趣味,以及香港完備的法律制度的約束,香港的媒體」把關人「角色才能至今依然發揮重要的正向作用。
完全不受約束的媒體競爭,一定會引向對事件當事人的無限挖掘,甚至是為看起來無趣的事實添油加醋,脫離了最基本的真實原則。台灣的」白曉燕命案「報道就是典型的惡例,媒體把受害人家裡各種大小事揭了個底朝天,為搶到兇手獨家電話連線的機會,甚至干擾警方談判專家的工作。
即使在搶新聞的關鍵時刻,媒體報道大體上仍堅持基本原則,在出現可能有傾向的描述時,一定要同時附上另一方的回應。例如,在報道司機的過往經歷最後,加入了公交公司發言人說的該員工」駕駛記錄良好「的回應;在報道 TVB 記者疑干擾救援的新聞後,附上 TVB 官方的答覆等等。
再加上,紙媒後續的報道大多也都內容充實,鋪滿了多個版面,版式也具有視覺衝擊力。這樣的媒體報道,完全擔得起」新聞是歷史的底稿「這樣的說法。這就能理解,對如今也是機不離身的香港人來說,」上報紙頭版「依然算得上是人生中很重大的一件事。
本文首發於動點科技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微信公眾號:航通社(ID:lifeissohappy) 微博:@lishuhang
推薦閱讀:
※自媒體年入1000萬,同學們,快醒醒!
※如果想轉行,不妨先問自己這4個問題
※【工具】7個字體,做出科技感十足的數據圖
※機構媒體轉型受挫:平台緊守流量閉環太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