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推拿的方法治療小兒食積,不但有滿意的療效,還無毒副作用

小兒食積又稱小兒積滯,是兒科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但以三歲以下的兒童最為常見。推拿治療小兒食積具有操作簡便、療效顯著的特點,在我國城鄉地區廣為流傳。小兒出生以後,全靠乳食的營養。因為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胃主吸納水谷、脾主運化水谷精氣,以營養周身。若父母溺愛子女,不定時不定量的多乳多食,使脾胃受傷不能正常運化,以致乳食停滯,就成為食積症。

1.食積夾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陰陽、三關、八卦、足三里、臍部及臍周圍之腹部。

(3)操作:

1)補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由拇指橈側緣的遠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兒掌心向上,用兩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分別從患兒腕部及手部的兩側背面托住患兒之手;以兩拇指自患兒腕掌面部橫紋的中點,同時分推至腕橫紋的橈側及尺側100次;

3)推三關600次;

4)運八卦:使患兒掌心向上,以一手指遠端的掌側面作為接觸面,在患兒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稱之為「運八卦」,約300次;

6)摩揉臍腹: 患兒仰卧位,在患兒的臍部及其周圍用掌摩法,持續數分鐘後,再在臍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較強的溫熱感。

2.食積夾熱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陰陽、三關、六腑、四橫紋、外勞宮、腹陰陽、足三里。

(3)操作:

1)清脾土:患兒掌心向上,醫者用指推法,自患兒拇指的近端推向遠端300次;

2)補脾土:先用「清脾土」的方法對患兒進行治療,接著再用「補脾土」的方法,稱之為「先清後補」,食積夾熱時,常採用「先清後補」的方法;

3)分推腹陰陽100次;

4)推三關200次;

5)退六腑600次;

6)推四橫紋:四橫紋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掌指關節掌側橫紋處。以推法依次分別在上述部位進行治療,約數分鐘;

7)揉外勞官一般作順時針方向的指100次。

叮囑:

家長在給孩子推拿前,一定要先搓搓手掌,讓自己的手心微微發熱,千萬不能用冰涼的手去按揉孩子的穴位。按摩腹部的動作一定要在吃飯前,或吃飯一小時後進行。消積食要有一個過程,一般要連續做兩三天,每天做兩次,才會看到效果。這套推拿方法與日常保健不同,一般在孩子積食的時候才可以做,等孩子積食的癥狀都消失(最重要的是看舌苔恢復正常了),就可以不用再做了。

以上是舌苔的對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打吊瓶等於慢性自殺?
人類花在醫療上的錢(代價)是不是太多了?
小腿受涼就痛?
為什麼我老是在吃飯時流鼻血 先是流鼻涕 然後流著流著鼻血就來了?

TAG:兒童 | 推拿 | 治病 |